流体分配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24899发布日期:2021-06-18 20:14阅读:86来源:国知局
流体分配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一种流体分配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鼻腔给药设备,优选为双动力鼻腔给药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增加,对精准医疗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其中,鼻部给药设备因其直接将药物给送到鼻部已被证明是一种直接有效的治疗。然而,目前应用于市场的鼻腔给药设备大多为单动力结构。然而,这种单动力的鼻腔给药设备在喷药时人体口腔内的软腭并未闭合,这导致部分药物会经鼻腔进入到气道或者食道中,从而可能会引起使用者的不良反应。此外,由于仅存在一种用于给药的动力源,这种单动力的鼻腔给药设备在喷药时可能会存在动力不足而导致药剂无法准确地到达预定给药位置的情况,这例如在鼻腔内发生肿胀等病变的情况中是尤其不利的,因为药品将无法完全到达病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流体分配设备,其易于操作、能够可靠且稳定地分配流体和/或具有提高的动力。

本公开提供一种流体分配设备,所述流体分配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限定所述流体分配设备的内部体积;流体储器,所述流体储器被容纳在所述壳体中并且用于储存第一流体;流体出口,所述流体出口与所述流体储器流体连接并且用于输出所述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其中,所述第一流体来自所述流体储器并且所述第二流体来自所述流体分配设备的外部;流体入口,所述流体入口与所述内部体积连通,使得所述第二流体能够通过所述流体入口到所述流体分配设备内;喷射组件,所述喷射组件能够在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运动,其中,在所述闭合位置中,所述流体入口与所述流体出口之间以及所述流体储器与所述流体出口之间分别流体断开,在所述打开位置中,所述流体入口与所述流体出口之间以及所述流体储器与所述流体出口之间分别流体连通;以及可操作的致动装置,所述可操作的致动装置能够被操作而在致动方向上运动,使得所述喷射组件从所述闭合位置运动到所述打开位置。

在本公开中,流体分配设备可以是一种双动力结构,其不仅借助可操作的致动装置从流体制动组件获得第一动力,而且还借助流体入口能够获得来自外部的第二动力。在此,第一动力可直接作用于第一流体(例如,药剂),而第二动力可通过第二流体(例如,口吹气体)间接作用于第一流体,即第二流体的喷出也有助于增加第一流体的喷出动力。这种双动力的构成使得药剂在喷出时具有提高的、例如双重的动能和速度,并因此能够准确且集中地到达期望的施药位置。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所述致动方向从所述流体分配设备的纵向方向偏离30°至120°,例如为60°至100°。

在本公开中,可操作的致动装置可被布置在流体分配设备侧面或者说周向上。这种侧向布置不仅更易于使用者的操作(因为使用者在握住瓶身时只需直接按压该可操作的致动装置即可同时实现双动力的开合),而且使位于设备中的药剂尽可能地维持稳定(因为不论使用者还是致动装置都未直接作用与药剂储器上)。由此,根据本公开的流体分配设备能够在保持药剂尽可能稳定的同时,增加药剂喷射的动力。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在所述闭合位置中,所述可操作的致动装置的外轮廓与所述壳体的外轮廓对齐,并且在所述打开位置中,所述可操作的致动装置的外轮廓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壳体内部。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壳体包括限位结构,用于防止所述可操作的致动装置向外运动超过所述壳体的外轮廓。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可操作的致动装置进一步包括弹性复位部,所述弹性复位部抵靠在所述壳体的底部基座的外周壁上,使得所述可操作的致动装置能够沿复位方向运动,其中,所述复位方向与所述致动方向相反。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流体为液体状、粉末状或颗粒状的药剂,并且/或者所述第二流体为来自口部的口吹气体。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流体出口构成为鼻管口,用于在被插入到鼻部中时将所述第一流体分配到鼻腔中。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内部体积包括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并且

所述流体分配设备还包括腔室密封组件,所述腔室密封组件能够至少部分地在所述流体分配设备的纵向方向上运动,使得所述喷射组件在所述闭合位置和所述打开位置之间运动,其中,在所述闭合位置中,所述第二腔室相对于所述第一腔室以及所述第三腔室流体密封,其中,在所述打开位置中,所述第二腔室相对于所述第一腔室以及所述第三腔室连通。

在本公开中,流体分配设备的闭合和打开是在壳体内部、即内部空间中实现的。第二流体(例如,口吹气体)在流体分配设备的初始状态(闭合状态)下就已经位于流体分配设备的内部、例如第二腔室中。流体分配设备被操作之后,已经位于邻近于流体出口的第二腔室中的口吹气体能够直接地、快速地喷出,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整个流体分配设备的喷药速度,而且由于口吹气体从第二腔室到流体出口的流动方向是基本不变的,其对于药剂喷出的助力将是更直接有效的。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所述腔室密封组件包括上密封件、密封支承件和下密封件,其中,所述密封支承件用于支承所述上密封件;在所述闭合位置中,所述上密封件和所述下密封件分别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密封配合,在所述打开位置中,在所述上密封件与所述壳体的内周壁之间以及在所述下密封件与所述壳体的内周壁之间分别存在间隙。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所述上密封件构成为密封片,并且所述下密封件构成为密封环。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所述上密封件构成为可变形的密封片。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所述下密封件构成为密封环。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密封环与所述流体储器的密封盖过盈配合。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所述腔室密封组件还包括密封片复位件,所述密封片复位件抵靠在所述上密封件上并且向所述上密封件施加恢复力,使得所述上密封件向闭合位置运动和/或保持在所述闭合位置中。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密封片复位件构成为弹簧。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喷射组件包括喷射芯、喷射壳体和流体致动器,其中,所述流体致动器与所述流体储器流体连接,并且所述流体致动器能够通过所述腔室密封组件的运动而致动所述第一流体。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流体致动器构成为泵单元。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喷射组件还包括密封片抵靠部,在所述上密封件的运动期间,所述密封片抵靠部抵靠在所述上密封件上,使得所述上密封件发生弹性变形。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密封片抵靠部构成为所述喷射壳体上的棘爪。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流体储器还包括密封盖,所述密封盖流体密封地套设在所述流体储器的储器主体的顶部并且与流体致动器密封连接。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流体致动器位于所述储器主体的顶部与所述密封盖之间并且被所述密封盖固定在所述所述储器主体上方。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可操作的致动装置包括凸缘驱动部,并且所述流体储器包括凸缘从动部,在所述可操作的致动装置的运动期间,所述凸缘驱动部带动所述凸缘从动部运动,使得所述流体储器在所述流体分配设备的纵向方向上运动。

在本公开中,可操作的致动装置的运动将通过凸缘结构进行传递。有利的是,这种凸缘结构的传递效率是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的,例如将凸缘驱动部调整为更平坦时,传动将变得更为平稳,而将凸缘驱动部调整为更倾斜时,传动效率将有所提升。这种可调节性,有利于适应不同药剂的需求,例如在喷射液体状的药剂时,可选择较为平坦的凸缘结构,而在喷射颗粒状的药剂时,可选择较为倾斜的凸缘结构。此外,根据药剂本身的稳定性能也可适应性地匹配不同参数的凸缘结构,这有利于在药剂喷射的效率以及维持药剂稳定性之间获得平衡。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凸缘驱动部构成为所述可操作的致动装置的倾斜表面。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凸缘驱动部构成为所述可操作的致动装置的曲形表面。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凸缘从动部构成为从所述密封盖的外周缘向外延伸的凸起。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壳体包括两个壳体半部,所述两个壳体半部通过设置在其边缘处的卡扣结构彼此连接。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壳体包括设置在壳体内壁上的至少一个流体储器引导部,所述至少一个流体储器引导部的一侧贴靠在所述密封盖的外周缘上。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所述至少一个流体储器引导部构成为在所述壳体内壁上的延伸的凸条。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壳体还包括止动结构,用于止挡所述喷射组件朝向所述流体出口的运动。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止动结构由在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之间壳体壁构成。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止动结构由限定所述所述第一腔室的上壳体壁和/或下壳体壁构成。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流体入口的内周缘包括至少一个内凸起结构。

在本公开中,在吹口的内周缘上设置的内凸起结构(例如内凸条)能够简单且有效地防止流体入口、即吹口的完全封闭,例如使用者将该吹口完全咬死的情况。由此,无论作用于流体入口的外力多大,该流体入口由于可彼此抵靠的内凸起结构而始终保持畅通,并且由此可保证该流体分配设备始终可以是双动力的。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流体入口的内周缘包括多个内凸起结构,所述多个内凸起结构周向对称地布置在所述流体入口内周缘上。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流体入口的内周缘包括多个内凸起结构,所述多个内凸起结构均匀分布或非均匀分布地设置在所述流体入口的内周缘上。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内凸起结构在所述流体入口的轴向长度的全部或部分长度上延伸。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在所述流体储器的底部与所述底部基座之间设置有弹簧,用于使所述腔室密封组件和/或所述流体储器从打开位置恢复到闭合位置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附图如下: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分配设备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分配设备的另一示意图;

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分配设备的剖开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分配设备的分解的部分示意图;

图5a至图5d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分配设备的流体入口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分配设备的流体出口的示意图;

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流体分配设备的可操作的致动装置的示意图;

图8a是示出了未安装图7中的可操作的致动装置的、流体分配设备的局部示意图;

图8b是示出了安装有图7中的可操作的致动装置的、流体分配设备的局部示意图;

图9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流体分配设备的部分的示意图;

图10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流体分配设备的流体储器的示意图;

图11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流体分配设备的流体储器的分解的示意图;

图12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方式的流体分配设备的流体储器的示意图;

图13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方式的流体分配设备的流体储器的分解的示意图;

图14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分配设备的示意图;

图15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分配设备的喷射壳体的示意图;

图16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分配设备的喷射芯的示意图;

图17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分配设备的上密封件的示意图;

图18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方式的、在闭合位置中的流体分配设备的示意图;

图19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方式的、在打开位置中的流体分配设备的示意图;

图20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方式的流体分配设备的示意图;

图21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方式的流体分配设备的另一示意图;

图22和图23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方式的流体分配设备的局部示意图;

图24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方式的流体分配设备的部分的示意图;

图25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方式的流体分配设备的另一示意图;

图26和图27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方式的流体分配设备的局部示意图;

图28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方式的流体分配设备的喷射壳体的示意图;

图29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方式的、在所述闭合位置中的流体分配设备的的示意图;

图30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方式的、在所述打开位置中的流体分配设备的的示意图;

图31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第三实施方式的流体分配设备的示意图;

图32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第三实施方式的流体分配设备的另一示意图;

图33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第四实施方式的流体分配设备的示意图;

图34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第四实施方式的流体分配设备的另一示意图;

图35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第四实施方式的流体分配设备的密封支承件的示意图;

图36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第四实施方式的流体分配设备的喷射壳体的示意图;

图37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第四实施方式的、在闭合位置中的流体分配设备的示意图

图38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第四实施方式的、在打开位置中的流体分配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等)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在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表示部件参数、技术效果等的所有数字在任何情况下均应理解为由术语“大约”或“大致”修饰。因此,除非有相反的指示,否则以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列出的数字参数是近似值。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可以根据通过本公开寻求获得的期望性质和效果而变化,应根据有效数字位数和常规舍入方法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方式来解释每个数值参数。

在本公开中,对各种所述示例的描述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特定示例的目的,而并非旨在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表明,如果不特意限定要素的数量,则该要素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本公开中所使用的术语“和/或”涵盖所列出的项目中的任何一个以及全部可能的组合方式。

随着环境的逐步恶化,鼻部疾病越来越多。不仅对于鼻部疾病(例如鼻炎、鼻息肉、嗅觉减弱等),而且对于任何期望能够快速起作用的药剂(例如止痛剂、镇静剂、催眠剂、心血管药物、疫苗等)都可使用这种鼻部给药设备的在一些给药设备中。然而,目前市面上的鼻部给药设备大多为单动力的,即仅借助一个动力源、例如手动开关来操作以使药剂喷出。这种单动力的鼻部给药设备存在动力不足的缺陷,这在例如期望将药剂喷送到鼻部深处或绕过鼻中隔的情况下是尤其不利的。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出一种改进的流体分配设备、例如鼻部给药设备,其构成为双动力设备,即在在鼻喷雾泵喷射给药的同时、附加地经口吹气提供额外的动力。这种双动力流体分配设备不仅使得药剂喷出的动力和强度更大,因此将更容易进入鼻后庭,而且当使用者进行口吹气时,连通口腔和鼻腔的软腭闭合,这将避免部分药物经鼻腔进入气道或者食道而引起不良反应,也更有利于药剂沉降到鼻后庭中。

下面,参照图1至图19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分配设备1000。

参考图1至图3,流体分配设备1000可包括壳体1100、流体入口1200、流体出口1300和喷射组件1400、腔室密封组件1600、流体储器1700和可操作的致动装置1800。

在此,流体分配设备1000应理解为任何能够用于分配流体的设备和装置。例如在需要向鼻部给送药剂的场合中,流体分配设备1000可构成为鼻部给药设备。在这种情况下,其他构件也将根据场合相应构成,例如流体出口1300将构成为能够伸入到鼻部中的出口,其亦被称为鼻管口或鼻承,流体入口1200将构成为用于口吹气体的吹口,其亦被称为口承。然而,可以理解的是,该流体分配设备1000可根据使用需求被应用于不同的场景并也可相应地构成。

图1是示出流体分配设备1000的基本外观。在此,流体分配设备1000的壳体1100被示出为由两部分组成,并且可操作的致动装置1800设置在流体分配设备的侧面,其外轮廓在初始状态下与壳体1100的外轮廓基本齐平。

图2和图3示出在闭合位置(例如,初始状态)下的流体分配设备1000的内部结构。在该实施方式中,流体分配设备1000内部空间包括第一腔室1170、第二腔室1180和第三腔室1190,它们分别将流体分配设备1000的内部空间划分为上、中、下三个可隔开的空间。在此,第一腔室1170构成为上部腔室,其可由壳体1100的内壁以及腔室密封组件1600的上密封件1610的上表面共同限定。第二腔室1180构成为中间腔室,其可由壳体壁以及两个从壳体壁伸出的水平面共同限定并且可容纳腔室密封组件1600,其中,腔室密封组件1600可包括上密封件1610、密封支承件1620和下密封件1640(该结构将在下文结合图14更详细地描述)。第三腔室1190构成为下部腔室,其可由壳体1100的位于下部的壁以及可操作的致动装置1800限定并且容纳流体储器1700。

流体分配设备1000还包括腔室密封组件1600,所述腔室密封组件能够至少部分地在所述流体分配设备1000的纵向方向上运动,使得所述喷射组件在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如图19所示)之间运动。在流体分配设备1000的闭合位置中,第二腔室1180相对于所述第一腔室1170以及第三腔室1190保持流体密封,即位于第二腔室1180中的流体(例如口吹气体)将无法进入到第一腔室和第三腔室中。在在流体分配设备1000的打开位置中,第二腔室1180相对于第一腔室1170以及第三腔室1190连通,即位于第二腔室1180中的流体(例如口吹气体)可进入到第一腔室、并进而穿过流体出口1300从流体分配设备1000中喷出。有关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流动状态和方向将在下文进一步描述。

如由图4可见,壳体1100可由两个壳体半部1110a、1110b构成,并限定流体分配设备1000的内部体积。在每个壳体半部1110a、1110b的结合边缘处可分别设置有卡扣结构1130,每个卡扣结构1130可由一个卡槽和一个卡勾构成。在此,在一个壳体半部1110a的结合边缘上设置卡槽,而在另一个壳体半部1110b的结合边缘上设置卡勾。通过卡扣结构1130能够快速简单地将两个壳体半部1110a、1110b结合在一起时。在图4中,卡槽和卡勾分别对称地设置在壳体半部1110a和1110b的两边,但是也可将它们不对称地进行设置,例如在一边设置2个、而在另一边设置3个,只要卡槽和卡勾的位置对应即可。此外,卡扣结构1130的数量可以为至少2个,例如为2个至20个,优选为4个至6个。

在两个壳体半部1110a、1110b之间还设置有底部基座1160,该底部基座1160的底部边缘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卡勾。这些卡勾分别与两个壳体半部1110a、1110b上的卡槽结合。类似于卡扣结构1130,这些卡勾的数量和分布也是不受限的,其例如可以为2个至8个,优选为4个。在此,对称分布有利于该底部基座1160更容易地卡入到两个壳体半部1110a、1110b上,例如,在与壳体半部1110a结合的那侧设置有数个卡勾,并且在与壳体半部1110b结合的另一侧设置同样数量的卡勾。当然,也可设想在两边设置不同数量的卡勾。

壳体半部1110a可包括入口接合部1120,其例如构成为孔和凹面的形式。当采用包胶方法将流体入口1200与该入口接合部1120结合在一起时,流体入口1200的材料可填充到这些孔和凹面中,从而增加流体入口1200与入口接合部1120之间的结合力。入口接合部1120可例如包括1个至20个孔,优选4个至12个、优选包括6个至10个、尤其优选包括8个孔。此外,这些孔的形状和布置也是不受限制的,例如,当这些孔构成为锥形孔、异形孔或台阶孔时将有利于进一步增加流体入口1200与入口接合部1120之间的结合力。

图5a至图5d更详细地示出流体入口1200的结构及其与壳体1100的配合。在此,流体入口1200构成为可被置于口腔中并且用于输送口吹气体的部件,其亦被称为吹口或口承。流体入口1200与壳体1100内部流体连接,并且第二流体、即口吹气体可通过该流体入口1200而输入到流体分配设备1000内。

流体入口1200可与壳体1100连接(例如通过包胶持久连接或可拆卸连接)在一起。有利地,该流体入口1200高于与其连接的壳体部件的内表面一定距离,例如0-3mm、优选为0.2-0.5mm。该流体入口1200可成形为任意形状,其横截面可例如为圆形、矩形、多边形等。有利地,流体入口1200的形状与流体出口1300的形状一致或基本一致。

流体入口1200可由柔性材料、例如软胶制成。当使用者将流体分配设备1000的流体出口1300置于鼻腔时,流体入口1200由于其柔性将能够被更容易地匹配到使用者的口腔内。

参考图5a至图5d,为了防止流体入口1200在使用过程中被挤压变形而导致其内表面彼此贴紧,这可能进一步导致气体难以或无法畅通地通过流体入口1200a、1200b、1200c、1200d,在流体入口的内表面可设置一个或多个内凸起结构1210。即使当流体入口1200被挤压变形时,该一个或多个内凸起结构1210能够抵靠到流体入口1200的内表面或者相对的另一个内凸起结构1210上,从而在其两侧将仍留有可供口吹气体流过的空间供第二流体、例如口吹气体的通流。有利地,这些内凸起结构1210构成为流体入口的内周壁上的凸条并且具有不规则形状的横截面,其横截面例如为圆形、三角形、梯形、锯齿形等形状或这些形状的组合。当设置有多个内凸起结构1210的情况下,可在流体入口1200的内周壁上设置不同形状和/或不同尺寸的内凸起结构。有利地,在流体入口1200的内周壁上可分布有2-10个内凸起结构,优选分布有2-6个内凸起结构。

此外,这些内凸起结构1210的轮廓曲率半径不同于吹口的内周缘的其余轮廓的曲率半径。此外,这些内凸起结构1210可在所述吹口的轴向长度的全部或部分长度上延伸。

图6示出了流体出口1300的结构及其与壳体1100的配合。在此,流体出口1300构成为可被置于鼻腔中并将流体从流体分配设备1000输送到鼻腔中的部件,流体出口1300例如构成为鼻管口。流体出口1300可与流体储器1700流体连接,并且用于输出来自流体储器1700的第一流体和来自流体分配设备1000外部的第二流体。当两个壳体半部1110a、1110b被组合在一起之后,流体出口1300可利用其外周缘侧的卡合结构1310与壳体1100上的卡环结合,从而确保该流体出口1300不会脱离于壳体1100。在与壳体1100结合的情况下,流体出口1300的配合面与壳体1100相应的配合面彼此过盈配合,从而不仅确保流体出口1300相对于壳体1100的牢固连接,而且还能进一步确保两个壳体半部1110a、1110b之间的牢固连接。此外,在流体出口1300的内圆周面上可进一步设置用于限制壳体半部1110a、1110b移动的限位肋。

图7至图9更详细地示出了可操作的致动装置1800的结构及其连接。该可操作的致动装置1800被操作而在致动方向上运动,从而使流体分配设备1000从闭合位置运动到打开位置。在此,致动方向例如是朝向流体分配设备1000内部的、大致水平的方向,也可以是与水平方向呈一定角度、例如10°至30°的方向。当流体分配设备1000由于可操作的致动装置1800的运动而到达打开位置中时,第二腔室1180相对于第一腔室1170连通,由此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都能到达流体出口1300而被喷射出去。

该可操作的致动装置1800有利地被置于流体分配设备的侧面,这使得使用者的操作更为容易,因为使用者只要按照正常习惯握住瓶身并按压即可进行操作,而无需为了操作而特地调整握瓶姿势。此外,相对于设置在瓶身底部的可操作的致动装置而言,该设置在侧面的可操作的致动装置1800还能够减小使用者操作时所施加的致动力,从而更易于操作并且更为用户友好,并且在使用相同的致动力的情况下可更快速更有效地喷出流体。有利地,可操作的致动装置1800的致动方向可与流体分配设备1000的纵向轴线成一定角度,例如30°至120°,该致动方向的这种非水平的设置更进一步地便于使用者的操作。

可操作的致动装置1800可包括弹性复位部1820,该弹性复位部1820可抵靠在底部基座1160的外周面上并发生弹性变形,并从而促使该可操作的致动装置1800向壳体半部1110a的方向运动。此外,可操作的致动装置1800在其上部可包括凸起部1830,该凸起部1830可与壳体1100的相应凹槽相配合,从而限制该可操作的致动装置1800向外运动到流体分配设备1000的外部。此外,可操作的致动装置1800在其下部可包括限位口1840,该限位口与设置在壳体1100的内侧的抵挡结构相配合,从而进一步限制该可操作的致动装置1800的运动而使其保持在预定的安装位置。

图10至图13更详细地示出了流体储器1700和流体致动器1440的结构和布置。

流体储器1700被大致容纳在第三腔室1190中并且可包括储器主体1730和密封盖1710,并且在密封盖1710的外周上可设置有凸缘从动部1720。储器主体1730用于储存第一流体,即药剂。在此,药剂可以为液体状、粉末状或颗粒状等。密封盖1710不仅用于密封,而且可用于将流体储器1700和流体致动器1440保持相对固定。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密封盖1710在装配时被压合到流体储器1700和流体致动器1440的外部。

在图10和图1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密封盖1710的内周面上设置有多个卡勾,这些卡勾可与储器主体1730的瓶口外壁卡合,以将喷射组件紧固在流体储器1700中。在密封盖1710的内周上可设置2个至10个、优选4个至6个、尤其优选4个卡勾。

在图12和图1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密封盖1710的内周面上设置有一条连续的凸起,并且在储器主体1730的瓶口外壁上设置有对应的凹槽,该连续的凸起可卡合到瓶口凹槽中,以将喷射组件紧固在流体储器1700中。在此,连续的凸起可以是围绕密封盖1710的整个圆周连续的,也可以是围绕密封盖1710的部分圆周连续的,只要其能够被卡合到瓶口凹槽中即可。

图14至图17更详细地示出了喷射组件1400和腔室密封组件1600的结构和布置。

喷射组件1400可包括喷射芯1410、喷射壳体1420和流体致动器1440。在此,喷射芯1410和喷射壳体1420过盈配合而保持相对固定。如图16所示,在喷射芯1410的外周上设置有多个向外突出的肋,喷射芯1410通过这些肋与喷射壳体1420进行过盈配合。在此,在喷射芯1410的外周上可设置2个至8个、优选4个对称分布的肋。流体致动器1440可构成为泵,该泵与构成为喷射壳体1420过盈连接,从而防止药剂在该结合位置的泄漏。

在该实施方式中,腔室密封组件1600用于控制第二腔室1180相对于第一腔室1170和/或第三腔室1190的密封和非密封状态。

腔室密封组件1600可包括上密封件1610、密封支承件1620和下密封件1640。上密封件1610例如通过卡扣、粘结、注塑等方式与密封支承件1620连接在一起。如图17所示,上密封件1610可构成为密封片的形式,其优选由柔性材料、例如橡胶制成。该密封片位于第一腔室1170中并且可在该第一腔室中上下移动。为了实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相对密封和非密封状态,该上密封件1610的尺寸设计为,使得该上密封件1610的直径小于第一腔室1170的最大尺寸并且大于第一腔室1170的最小尺寸,在此第一腔室1170的最小尺寸可优选位于第一腔室1170和第二腔室1180间隔处。由此,如图14所示,在闭合位置下,该上密封件1610被正好放置在第一腔室1170的最小尺寸位置而与壳体1100接合,由此,该上密封件与壳体1100的接合使得第一腔室相对于第二腔室密封。在一种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如在图14中所示,与该上密封件1610接合的壳体面被设计为朝内倾斜,这有利于进一步利用上密封件1610的柔性特性来增加密封效果。当然,该壳体面也可设置为水平的台阶面,以使得上密封件1610可靠地被保持在其上。上密封件与壳体(或者说壳体壁)之间的该配合将在下面结合图22和图23进一步说明。

在该实施方式中,密封支承件1620卡合到密封盖1710上并且由此可随着该密封盖进行运动。在闭合位置下,密封支承件1620将下密封件1640压靠在壳体1100的、限定第二腔室1180的水平面上,使得第二腔室1180相对于第三腔室1190密封。在该实施方式中,下密封件1640构成为密封环的形式,该密封环的内径小于密封盖1710的外周面的直径,由此该密封环可牢固保持在密封盖1710的外周面上。

图18和图19分别示出了流体分配设备1000在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中时流体的流动情况。

在图18中示出流体分配设备1000的闭合位置(例如初始位置)。在该闭合位置中,喷射组件的一表面与限定第二腔室上表面的、壳体的水平壁齐平或略低于该壳体的水平壁。该壳体的水平壁构成止动结构1140并且用于在腔室密封组件的运动过程中阻挡喷射组件的运动,从而使得流体致动器1440致动而喷出流体。

在该闭合位置中,使用者可将流体分配设备1000的流体出口1300(例如,鼻管口)放置到鼻腔中,并且旋转瓶身(和/或弯曲流体入口)来将流体入口1200(例如,吹口)放置到口腔中。在该状态下,由于腔室密封组件的位置正好使得第二腔室1180相对于第一腔室1170和第三腔室1190密封,来自使用者口腔中的口吹气体(第二流体)将如图18中的箭头所示通过流体入口1200被密封在第二腔室1180内。有利的是,由于该初始状态下的密封性,使用者在吹气时其口腔内的软腭将由于生理结构而闭合,这使得鼻腔与口腔被分隔开来。这例如有利于,在后续的喷药过程中,药剂将不会从鼻腔进入到口腔内。

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按压可操作的致动装置1800使其沿着致动方向向瓶身内运动,流体分配设备1000从闭合位置运动到打开位置(如图19所示)。可操作的致动装置1800的凸缘驱动部1810与流体储器1700的凸缘从动部1720配合,使得凸缘从动部1720(并且由此流体储器1700)随着凸缘驱动部1810的运动而运动。在闭合位置中,该凸缘驱动部1810与凸缘从动部1720之间可存在一定的间隙,例如0至2mm、优选为0.5mm至1mm、优选为0.2mm至0.5mm。凸缘从动部1720构成为密封盖1710的外周上的凸起并且可以为2个、4个或更多个,这些凸起可以是对称分布在密封盖的外周上的,从而有利于组装的便捷性。

壳体1100可包括流体流体储器引导部1150,用于限制流体储器1700或者说密封盖1710的运动,使其只能在竖直方向上运动。在该实施方式中,流体储器引导部1150可构成为一个或多个圆弧面、平面或其它任何形状的引导表面,这些引导表面优选与密封盖1710的一个或两个表面接触抵靠,使得密封盖1710在上下运动过程中始终与之接触。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该流体储器引导部的表面上可设置有涂层,以减少该引导表面与流体储器1700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增加流体分配设备的使用寿命。

当可操作的致动装置1800沿着其致动方向运动时,由于凸缘从动部1720与凸缘驱动部1810的配合,密封盖1710向上运动,并且因此整个流体储器1700和腔室密封组件1600向上运动。由此,上密封件1610以及下密封件1640将离开它们的初始位置(即与壳体的水平壁相接触以密封第二腔室的位置)而与壳体的水平壁脱离结合。此时,第二腔室将相对于第一腔室和第三腔室流体连通。由此,在初始状态下填充在第二腔室1180中的第二流体(例如口吹气体)能够流入到第一腔室和第三腔室中,并且因此可通过流体出口1300从喷射组件的周围喷出。在该打开状态下,第二流体流入到第一腔室是期望的,这有助于其作用于第一流体的喷射辅助,而少量的第二流体流入到第三腔室在此也是被允许的。与此同时,由于流体储器1700与喷射组件1400之间的相对运动,流体致动器1440将致动位于流体储器1700中的第一流体(例如药剂)从流体储器1700、经过喷射芯1410从流体出口1300中喷出。在这种情况下,药剂的喷出不仅直接从流体致动器1440处得到动力,而且还从同样从流体出口1300中喷出的口吹气体处得到了辅助动力,这种双动力的喷射使得药剂能够更快速准确地到达需要被喷射的位置处。

在流体分配设备1000处于如图19所示的打开位置中后,使用者可松开可操作的致动装置1800。此时,可操作的致动装置1800的弹性复位部1820由于弹性力恢复到其初始位置,流体储器1700由于自身重力作用和/或流体致动器1440的内部弹簧(如在图12中可见)的弹性力的作用,使得整个流体储器1700以及腔室密封组件1600向下运动至它们各自的初始位置、即图18所示的闭合位置中。优选地,构成为密封环的下密封件1640此时可由于流体储器1700的重力和/或弹簧的作用而发生一定的变形,从而能够在该闭合位置中进一步增加密封效果。还优选地,在流体储器1700的底部与底部基座1160之间也可设置有复位弹簧(未示出),以向流体储器1700和腔室密封组件1600提供复位力并有助于流体分配设备1000恢复到闭合位置中。

应理解的是,在首次从闭合位置操作到打开位置中后,使用者不必须将该流体分配设备1000从口腔和鼻腔中取出,而是可以反复进行上述操作过程。作为示例,在第一次到达打开外置后,使用者仅需松开可操作的致动装置1800,该流体分配设备1000将自动恢复到初始装置中。因此,上述操作可以被循环的,直至使用者将流体分配设备1000从鼻腔中取出并结束给药。

下面,参照图20至图30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流体分配设备2000。

流体分配设备2000的结构大致类似于上述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分配设备1000的结构。为了简洁性,本公开将不再对相同或基本相同的部件进行重复描述。然而,应理解的是,虽然未再次重新描述,但是这些未重复描述的部件既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也可进行适当改变,例如在尺寸、布置位置等方面可进行变化而更适配于第二实施方式的流体分配设备2000。

图20和图21分别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流体分配设备2000的闭合状态和打开状态。流体分配设备2000可包括壳体2100、流体入口2200、流体出口2300、喷射组件2400、腔室密封组件2600、流体储器2700和可操作的致动装置2800。

壳体2100将流体分配设备2000的内部空间大致分为第一腔室2170、第二腔室2180和第三腔室2190。在此,腔室密封组件2600用于控制第二腔室2180相对于第一腔室2170和/或第三腔室2190的密封和非密封状态。

腔室密封组件2600可包括上密封件2610、密封支承件2620和下密封件2640。上密封件2610例如通过卡扣、粘结、注塑等方式与密封支承件2620连接在一起。上密封件2610可构成为密封片的形式,其优选由柔性材料、例如橡胶制成。该密封片位于第一腔室2170中并且可在该第一腔室中上下移动。如在图22和23中所示,为了实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相对密封和非密封的状态,该上密封件2610的尺寸设计为,使得该上密封件1610的直径小于第一腔室2170的最大尺寸并且大于第一腔室2170的最小尺寸。在此第一腔室2170的最小尺寸可优选位于第一腔室2170和第二腔室2180间隔处。由此,在闭合位置下,该上密封件2610被正好放置在第一腔室2170的最小尺寸位置而与壳体2100的水平壁接合,从而使得第一腔室相对于第二腔室密封。在图22中可见,与该上密封件2610接合的壳体面被设计为倾斜面,这有利于进一步利用上密封件2610的柔性特性来增加密封效果。当然,该壳体面也可设置为非倾斜面、即水平面,以使得上密封件2610可更稳定地被保持在其上,如在图23中示出的那样。应理解的是,图22和图23所描述的上密封件和壳体的配合同样适用于根据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例如可适用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分配设备1000。

图24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流体分配设备2000的上密封件2610、密封支承件2620、下密封件2640和密封盖2710的结构。在该实施方式中,密封支承件2620卡合到密封盖2710上并且由此可随着该密封盖进行运动。下密封件2640被布置在密封支承件2620和密封盖2710之间,并且密封支承件2620可将下密封件2640压靠在壳体2100的、限定第二腔室2180的水平面上,使得第二腔室2180相对于第三腔室2190密封。下密封件2640构成为密封环的形式,该密封环的内径小于密封盖2710的外周面的直径,由此该密封环可牢固保持在密封盖2710的外周面上以及保持在密封支承件2620的底部。

在该实施方式中,流体分配设备2000的喷射壳体2420既可以是如图15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结构,也可以是图28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结构,其是可变化根据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和选择的。如在图25中可见,喷射壳体2420在靠近流体出口2300的位置处具有向外延伸的多个止挡条,这些止挡条的上表面可抵靠在壳体的水平壁(即止动结构2140)上,从而使得喷射壳体2420的向上运动被止挡,由此在流体储器2700的向上运动过程中可实现针对第一流体的致动。

图28更详细地示出了喷射壳体2420的这种包括止挡条的形状。虽然在此示出为喷射壳体2420包括了四个向外延伸的止挡条,但是也可设置其他数量的、例如两个、六个或更多个止挡条。此外,这些止挡条的位置也是不受限制的,而是可根据与之配合的用于进行止挡的壳体表面的位置进行相应调整。

图29和图30分别示出了流体分配设备2000在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中的流体流动情况。

在图29中示出流体分配设备2000的闭合位置(例如初始位置)。在该闭合位置中,在该闭合位置中,使用者可将流体分配设备2000的流体出口2300(例如,鼻管口)放置到鼻腔中,并且旋转瓶身(和/或弯曲流体入口)来将流体入口2200(例如,吹口)放置到口腔中。在该状态下,由于腔室密封组件的位置正好使得第二腔室2180相对于第一腔室2170和第三腔室2190密封,来自使用者口腔中的口吹气体(第二流体)将如图29中的箭头所示通过流体入口2200流入到流体分配设备2000的内部并被密封在第二腔室2180内。有利的是,由于该初始状态下的密封性,使用者在吹起时其空腔内的软腭将由于生理结构而闭合,这使得鼻腔与口腔被分隔开来。这例如有利于,在后续的喷药过程中,药剂将不会从鼻腔进入到口腔内。

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按压可操作的致动装置2800使其沿着致动方向向瓶身内运动,流体分配设备2000从闭合位置运动到打开位置(如图30所示)。可操作的致动装置2800的凸缘驱动部2810与流体储器2700的凸缘从动部2720配合,使得凸缘从动部2720(并且由此流体储器2700)随着凸缘驱动部2810的运动而运动。凸缘从动部2720构成为密封盖2710的外周上的凸起并且可以为2个、4个或更多个,这些凸起可以是对称分布在密封盖的外周上的,从而有利于组装的便捷性。

当可操作的致动装置2800沿着其致动方向运动时,由于凸缘从动部2720与凸缘驱动部2810的配合,密封盖2710向上运动,并且因此整个流体储器2700和腔室密封组件2600向上运动。由此,上密封件2610以及下密封件2640将离开它们的初始位置(即与壳体的水平壁相接触以密封第二腔室的位置)而与壳体的水平壁脱离结合。此时,第二腔室将相对于第一腔室和第三腔室流体连通。由此,原本在初始状态下填充在第二腔室2180中的第二流体(例如口吹气体)能够流入到第一腔室中,并且因此可通过流体出口2300从喷射组件的周围喷出。少量的第二流体流入到第三腔室中也是被允许的。与此同时,由于流体储器2700以及由于喷射组件2400之间的相对运动,流体致动器2440将致动位于流体储器2700中的第一流体(例如药剂)从流体储器2700、经过喷射芯2410从流体出口2300中喷出。在这种情况下,药剂的喷出不仅直接从流体致动器2440处得到动力,而且还从同样从流体出口2300中喷出的口吹气体处得到了辅助动力,这种双动力的喷射使得药剂能够更快速准确地到达需要被喷射的位置处。

在流体分配设备2000处于如图30所示的打开位置中后,使用者可松开可操作的致动装置2800。此时,可操作的致动装置2800的弹性复位部2820由于弹性力恢复到其初始位置,流体储器2700由于自身重力作用和/或流体致动器2440的内部弹簧(在此未示出)的弹性力的作用,使得整个流体储器2700以及腔室密封组件2600向下运动至它们各自的初始位置、即图29所示的闭合位置中。

应理解的是,类似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分配设备那样,在首次从闭合位置操作到打开位置中后,使用者不必须将该流体分配设备2000从口腔和鼻腔中取出,而是可以反复进行上述操作过程。作为示例,在第一次到达打开位置后,使用者仅需松开可操作的致动装置2800,该流体分配设备2000将自动恢复到初始装置中。因此,上述操作可以被循环的,直至使用者将流体分配设备2000从鼻腔中取出并结束给药。

下面,参照图31和图32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流体分配设备3000。

流体分配设备3000的结构大致类似于上述根据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的流体分配设备1000、2000的结构。作为示例,图31可对应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分配设备1000的变型,图32可对应于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流体分配设备2000的变型。为了简洁性,在此将不再对相同或基本相同的部件进行重复描述。然而,应理解的是,虽然未再次重新描述,但是这些未重复描述的部件既可以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相同,也可进行适当改变,例如在尺寸、布置位置等方面可进行变化而更适配于第三实施方式的流体分配设备3000。

在图31和图32中可见,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流体分配设备3000在第一腔室3170中可进一步包括密封片复位件3630,用于辅助例如密封片形式的上密封件的复位。在此,该密封片复位件构成为弹簧的形式,当然还可设想其他形式的弹性件构成为该密封片复位件。

如在图31中可见,密封片复位件3630被布置在上密封件的上表面与壳体之间,其不仅在闭合位置中抵靠上密封件从而增加密封效果,而且在复位过程中也向该上密封件施加向下的复位力使其回到初始位置。

在一种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密封片复位件3630的尺寸被设计为,使得密封片复位件的直径与上密封件的直径基本一致,由此其可在尽可能大的范围中作用到上密封件上。这在上密封件有柔性材料制成的情况下是尤其有利的,因为这可避免上密封件在其外周缘附近向上翘起而可能不再与壳体的水平壁之间形成紧密的密封。

密封片复位件3630的布置位置是可根据结构变化而调整的。作为一种示例,如在图32中可见,当喷射壳体包括设置在第一腔室中的水平止挡条时,该密封片复位件3630可被布置在该水平止挡条的下表面与上密封件的上表面之间,而不会影响其效果。

流体分配设备3000的操作方式与流体分配设备2000的操作方式基本类似,在此将不再赘述。

下面,参照图33至图38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流体分配设备4000。

该根据第四方式的流体分配设备4000的结构大致类似于上述第一、第二、第三实施方式的流体分配设备1000、2000和3000的结构。为了简洁性,在此将不再对相同或基本相同的部件进行重复描述。然而,应理解的是,虽然未再次重新描述,但是这些未重复描述的部件既可以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也可进行适当改变而不同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在尺寸、布置位置等方面可进行变化而更适配于流体分配设备4000。

图33和图34分别示出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流体分配设备4000的闭合状态和打开状态。流体分配设备4000可包括壳体4100、流体入口4200、流体出口4300、喷射组件4400、腔室密封组件4600、流体储器4700和可操作的致动装置4800。

壳体4100限定了流体分配设备4000的内部体积,该内部体积可大致分为第一腔室4170、第二腔室4180和第三腔室4190。在此,腔室密封组件4600用于控制第二腔室4180相对于第一腔室4170和/或第三腔室4190的密封和非密封状态。

与第一、第二、第三实施方式所描述的流体分配设备不同的是,在流体分配设备4000的第一腔室4170和第二腔室4180之间不存在壳体的水平壁。也就是说,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腔室4170和第二腔室4180不再经由壳体的水平壁间隔开。如在图33中所示,腔室密封组件4600的上密封件4610单独地将第一腔室4170和第二腔室4180间隔开。

腔室密封组件4600可包括上密封件4610、密封支承件4620和下密封件4640。上密封件4610例如通过卡扣、粘结、注塑等方式与密封支承件4620连接在一起。上密封件4610可构成为密封片的形式,其优选由柔性材料、例如橡胶制成。该密封片位于第一腔室4170中。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二腔室4180相对于第一腔室4170的密封和非密封的状态可由构成为密封片形式的上密封件4610决定。该上密封件4610的尺寸设计为,使得其的外周缘在闭合状态(即密封片的展平状态)下能够抵靠到壳体内壁上,优选地能够紧密地抵靠到壳体内壁上,由此形成第二腔室4180的密封状态。

在流体分配设备4000中,喷射壳体4420具有向外延伸的多个密封片抵靠部4430,其例如构成为棘爪的形式。密封片抵靠部4430的上表面抵靠在壳体上并且其因此保持为基本不动,而密封片抵靠部4430的棘爪表面抵靠在密封片(上密封件4610)上,由此,密封片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将发生变形,如在图34中示出的那样。

图35示出了上密封件固定在密封支承件4620上。当密封支承件上下运动时,该上密封件也会随之上下运动。由图中可见,上密封件的直径大于密封支承件4620与之接合的表面的直径,这有利于上密封件的变形。

图36更详细地示出了这种喷射壳体4420的形状。应理解的是,虽然在此示出为喷射壳体4420包括了四个向外延伸的密封片抵靠部4430,但是也可包括其他数量的、例如两个、六个或更多个密封片抵靠部4430。此外,这些密封片抵靠部也并非必须布置在喷射壳体的大致中间位置,而是可以根据与之配合的壳体表面做出相应的位置调整。

图37和图38分别示出了流体分配设备4000在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中的流体流动情况。

在图37中示出流体分配设备4000的闭合位置(例如初始位置)。在该闭合位置中,在该闭合位置中,使用者可将流体分配设备4000的流体出口4300(例如,鼻管口)放置到鼻腔中,并且旋转瓶身(和/或弯曲流体入口)来将流体入口4200(例如,吹口)放置到口腔中。在该状态下,由于腔室密封组件的位置正好使得第二腔室4180相对于第一腔室4170和第三腔室4190密封并且上密封件4610处于未被挤压的展平状态(此时,上密封件4610的外周面仍可受到挤压而实现与壳体4100的密封),来自使用者口腔中的口吹气体(第二流体)将如图37中的箭头所示通过流体入口4200流入到流体分配设备4000的内部并被密封在第二腔室4180内。有利的是,由于该初始状态下的密封性,使用者在吹气时其口腔内的软腭将由于生理结构而闭合,这使得鼻腔与口腔被分隔开来。这例如有利于,在后续的喷药过程中,药剂将不会从鼻腔进入到口腔内。

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按压可操作的致动装置4800使其沿着致动方向向瓶身内运动,流体分配设备4000将从闭合位置运动到打开位置(如图38所示)。可操作的致动装置4800的凸缘驱动部4810与流体储器4700的凸缘从动部4720配合,使得凸缘从动部4720(并且由此流体储器4700)随这凸缘驱动部4810的运动而运动。凸缘从动部4720构成为密封盖4710的外周上的凸起并且可以为2个、4个或更多个,这些凸起可以是对称分布在密封盖的外周上的,从而有利于组装的便捷性。

当可操作的致动装置4800沿着其致动方向运动时,由于凸缘从动部4720与凸缘驱动部4810的配合,密封盖4710开始向上运动,并且因此整个流体储器4700和腔室密封组件4600向上运动。由此,上密封件4610以及下密封件4640也将离开它们的初始位置而向上运动。在该第四实施方式中,与第一、第二、第三实施方式不同的是,上密封件4610从闭合位置到打开位置是通过其在向上运动过程中受到密封片抵靠部4430而发生变形所实现的。

由于上密封件4610发生变形,该上密封件4610的外周缘将不再抵靠到壳体内壁上,由此第二腔室4180将相对于第一腔室4170流体连通。由此,原本在初始状态下填充在第二腔室4180中的第二流体(例如口吹气体)能够流入到第一腔室中,并且因此可通过流体出口4300从喷射组件的周围喷出。与此同时,由于流体储器4700以及由于喷射组件4400之间的相对运动,流体致动器4440将致动位于流体储器4700中的第一流体(例如药剂)从流体储器4700、经过喷射芯4410从流体出口4300中喷出。在这种情况下,药剂的喷出不仅直接从流体致动器4440处得到动力,而且还从同样从流体出口4300中喷出的口吹气体处得到了辅助动力,这种双动力的喷射使得药剂能够更快速准确地到达需要被喷射的位置处。

在流体分配设备4000处于如图38所示的打开位置中后,使用者可松开可操作的致动装置4800。此时,可操作的致动装置4800的弹性复位部由于弹性力恢复到其初始位置,流体储器4700由于自身重力作用和/或流体致动器4440的内部弹簧(在此未示出)的弹性力的作用,使得整个流体储器4700以及腔室密封组件4600向下运动至它们各自的初始位置,上密封件4610也将恢复到初始的展平状态(例如,初始的变形状态),如图37所示的那样。

应理解的是,类似于根据第一、第二、第三实施方式的流体分配设备那样,在首次从闭合位置操作到打开位置中后,使用者不必须将该流体分配设备4000从口腔和鼻腔中取出,而是可以反复进行上述操作过程。作为示例,在第一次到达打开位置后,使用者仅需松开可操作的致动装置4800,该流体分配设备4000将自动恢复到初始装置中。因此,上述操作可以被循环的,直至使用者将流体分配设备4000从鼻腔中取出并结束给药。

在根据本公开的各实施方式的流体分配设备中,在闭合状态中,口吹气体可进入到流体分配设备内部并且被密封在第二腔室中,而在打开状态下,口吹气体可随着第二腔室的打开而直接进入到第一腔室和流体出口并进而被喷射出去。有利的是,在从闭合状态转化到打开状态的过程中,已经位于流体分配设备(例如第二腔室)中的口吹气体向流体出口流动并进而喷射出去的流动方向是基本不变的,这进一步增加了口吹气体对于药剂喷出的辅助动力。在本公开中,对于第二腔室的关闭和打开的控制不仅可由腔室密封组件的位置(例如,在第一、第二和第三实施方式中)来实现,而且可由上密封件的形态(例如,在第四实施方式中的展开状态和变形状态)来实现。当然,还可设想由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对于流体分配设备的控制。

虽然在本公开中针对不同的实施方式分别描述了根据本公开的流体分配设备1000、2000、3000和4000,然而应理解的是,这些流体分配设备中的,部件是可彼此替换的。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喷射壳体1420、2420、4420、上密封件1610、2610、3610、4610也可用于根据其它实施方式的流体分配设备中,只要其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虽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省略描述了某些部件,但是这些部件也是可被加入到这些实施方式中的。例如,虽然仅在第三实施方式中描述了密封片复位件3630,但该密封片复位件3630也可被用于第一、第二和第四实施方式中。虽然仅在第四实施方式中描述了密封片抵靠部4430,但应理解该密封片抵靠部4430也可被用于第一、第二和第三实施方式中,这种它们的设置不会对流体分配设备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不利影响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实施例或示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公开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公开的构思下,利用本公开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公开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实施例或示例中的各种要素可以被省略或者可由其等同要素替代。此外,可以通过不同于本公开中描述的次序来执行各步骤。进一步地,可以以各种方式组合实施例或示例中的各种要素。重要的是随着技术的演进,在此描述的很多要素可以由本公开之后出现的等同要素进行替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