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盆腔炎、盆腔积液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93298发布日期:2021-07-23 21:06阅读:49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医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治疗盆腔炎、盆腔积液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女性患者,尤其是已婚女性发生盆腔炎的几率很高,且急性盆腔炎迁延不愈则发展演变为慢性盆腔炎,其表现为下腹部疼痛、腰痛,妇科b超可见盆腔积液,此多为炎症性渗出所致,该类疾病是一部分不孕症的发病原因。

目前西医治疗手段多为抗生素治疗,如甲硝唑、左氧氟沙星等,对急性盆腔炎有效,但对于慢性患者疗效甚微。且以上药物容易导致消化道反应,如胃痛、恶心、呕吐及食欲下降等。其他治疗包括手术探查、脓肿清除等,用于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严重影响健康时。其损伤大、恢复慢,且还存在再次复发的风险。

而中医方面,则以口服药物清热利湿活血为主,但清热药物久服易伤脾胃,且对于本身脾胃虚弱之人吸收存在障碍,往往起效缓慢。也有中药灌肠的方法,但相对来说操作复杂,舒适感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盆腔炎、盆腔积液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具有温经活血、理气止痛、清热利湿的功效,可有效的治疗盆腔炎、盆腔积液。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它包括有以下制备原料:

吴茱萸、小茴香、艾叶、红花、延胡索、干姜、红景天、泽泻及车前草。

上述技术方案中,更具体的技术方案是:各原料的重量份数如下:吴茱萸1份~7份、小茴香1份~7份、艾叶1份~7份、红花1份~7份、延胡索1份~7份、干姜1份~5份、红景天1份~13份、泽泻1份~10份、车前草1份~10份。

进一步的,各原料的重量份数如下:吴茱萸7份;小茴香7份;艾叶7份;红花7份;延胡索7份;干姜5份;红景天13份;泽泻10份;车前草10份。

进一步的,该治疗盆腔炎、盆腔积液的中药组合物制成粉剂用于外敷。

进一步的,该治疗盆腔炎、盆腔积液的中药组合物制成粉剂用于外敷的方法如下:

①将上述药物按照比例配伍处方,并制成药粉;

②取所述药粉加入温水和蜂蜜,调制成药膏状,一面覆盖保鲜膜,另一面覆盖纱布;

③使用时,将所述药膏状的药膏加热,然后将纱布面接触皮肤放置于需要敷制的部位。

进一步的,在使用所述治疗盆腔炎、盆腔积液的中药组合物进行敷制时,采用烤灯或加热腹带或者放置热水袋进行加热保温。

进一步的,所述治疗盆腔炎、盆腔积液的中药组合物外敷在肚脐下、耻骨联合上的部位。

其中,本发明中,所述吴茱萸为芸香科吴茱萸属小乔木或灌木植物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别名吴萸、茶辣、漆辣子、臭辣子树、左力纯幽子、米辣子等。其性热,味辛、苦;归肝经、脾经、胃经、肾经。

所述小茴香为伞形科茴香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茴香的干燥成熟果实。别名茴香子、小茴、茴香、怀香、香丝菜、小茴香、怀香籽、谷香。其味辛,性温;归肝、肾、脾、胃经。

所述艾叶为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物艾草的干燥叶。别名:萧茅、冰台、遏草、香艾、蕲艾、艾萧、艾蒿、艾蒿、蓬藁、艾﹑灸草﹑医草﹑黄草﹑艾绒等。其味辛苦,性温;归肝、脾、肾经。

所述红花为菊科红花属一年生草本植物红花的干燥花。别名红蓝花、刺红花。其味辛,性温;归心、肝经。

所述延胡索为罂粟科紫堇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延胡索的块茎,别名玄胡索、元胡、延胡、元胡索。其味辛、苦,性温;归肝、脾经。

所述干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干燥根茎。其味辛,性热;归脾、胃、肾、心、肺经。

所述红景天为景天科景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红景天的全株。其味甘、涩,性寒。归肺、心经。

所述泽泻为泽泻科泽泻属多年生水生或沼生草本植物泽泻的干燥块茎。其味甘,性寒;归肾、膀胱经。

所述车前草学名车前,为车前科车前属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车前的干燥全株。别名车轮草、猪耳草、牛耳朵草。其味甘,性寒;归肝、肾、膀胱经。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得到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具有温经活血、理气止痛、清热利湿的功效,外用直达病所,有效消炎,可消除盆腔炎引起的疼痛,促进炎症引起的盆腔积液吸收消失。

2.本发明方药为临床经验自拟方,由吴茱萸、小茴香、艾叶、红花、延胡索、干姜、红景天、泽泻、车前草组成,打破一般清热利湿解毒的思路,使用吴茱萸、小茴香、艾叶、干姜温经活血理气,因为女子子宫只可暖,不可寒,且祛湿不远温,局部温暖,气血才易流畅;阳气振奋,湿热才有力量化解,以上四药合用,从药性分析其配伍之后辛苦温燥,能散能走,且吴茱萸配小茴香和艾叶可快气开郁,起效倍速,加上干姜可引血药入血分、气药入气分,又能去恶养新,以上四药稳定了此方的根基,同时温热性药物在此方中占据最重要地位;而红花、延胡索理气活血、化瘀止痛,配伍红景天能有效地解除平滑肌痉孪,对于缓解跑去疼痛和痛经疗效显著:其中,大队温药中加入性寒的红景天,寒热平调,中和过多的热,使组方平和,符合中医的和谐之道;而方中泽泻、车前草善走下焦、清热利湿,且两药相和,均归肾和膀胱经,相辅相成,互为佐使,如此组成,全方共奏温经活血、理气止痛、清热利湿之功效,且效如桴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实施例1——治疗盆腔炎、盆腔积液的中药组合物

它的原料如下:

吴茱萸7份、小茴香7份、艾叶7份、红花7份、延胡索7份、干姜5份、红景天13份、泽泻10份、车前草10份;

其制成粉剂用于外敷的方法如下:

①将上述药物按照比例配伍处方,用中药打粉机打成细粉;

②取适量打好的药粉加入适量温水和少量蜂蜜,调制成20*10cm大小药膏状备用,一面覆盖保鲜膜,另一面覆盖纱布;

③使用时,将药膏放置于微波炉内加热23秒~30秒,取出后将纱布面接触皮肤放置于肚脐下、耻骨联合上的部位;其中,在敷制过程中,采用烤灯保持温度。

实施例2——治疗盆腔炎、盆腔积液的中药组合物

它的原料如下:

吴茱萸1份、小茴香1份、艾叶1份、红花1份、延胡索1份、干姜1份、红景天1份、泽泻1份、车前草1份;

其制成粉剂用于外敷的方法如下:

①将上述药物按照比例配伍处方,用中药打粉机打成细粉;

②取适量打好的药粉加入适量温水和少量蜂蜜,调制成20*10cm大小药膏状备用,一面覆盖保鲜膜,另一面覆盖纱布;

③使用时,将药膏放置于微波炉内加热23秒~30秒,取出后将纱布面接触皮肤放置于肚脐下、耻骨联合上的部位;其中,在敷制过程中,采用加热腹带保持温度。

实施例3——治疗盆腔炎、盆腔积液的中药组合物

它的原料如下:

吴茱萸4份、小茴香4份、艾叶4份、红花4份、延胡索4份、干姜4份、红景天6份、泽泻5份、车前草5份;

其制成粉剂用于外敷的方法如下:

①将上述药物按照比例配伍处方,用中药打粉机打成细粉;

②取适量打好的药粉加入适量温水和少量蜂蜜,调制成20*10cm大小药膏状备用,一面覆盖保鲜膜,另一面覆盖纱布;

③使用时,将药膏放置于微波炉内加热23秒~30秒,取出后将纱布面接触皮肤放置于肚脐下、耻骨联合上的部位;其中,在敷制过程中,放置一温度40℃左右的热水袋保持温度。

效果试验部分:

一、疗效检测方法:

1、基本资料:应用于临床观察病例70例,年龄18~60岁。

2、纳入临床治疗观察的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下腹部疼痛,或伴坠胀,或伴腰痛,b超检查往往发现盆腔积液。

3、用法用量:①将上述药物按照本发明比例配伍处方,用中药打粉机打成细粉;②取适量打好的药粉加入适量温水和少量蜂蜜,调制成20*10cm大小药膏状备用,一面覆盖保鲜膜,另一面覆盖纱布;③使用时,将药膏放置于微波炉内加热23秒~30秒,取出后将纱布面接触皮肤放置于肚脐下、耻骨联合上的部位。为保持温度可以烤灯、使用加热腹带或者放置一温度40℃左右的热水袋即可。每次外敷30min,连续治疗14天,每天一次。

4、疗效标准:

治愈:疼痛完全消失,b超检查提示盆腔积液消失;

显效:疼痛明显缓解,b超检查提示盆腔积液消失或减少;

好转:疼痛部分缓解,b超检查提示盆腔积液减少;

无效:疼痛及积液无变化或增加。

5、治疗效果:经过14天疗程治疗,该临床观察患者病例中,在治疗期间未见明显异常反应等副作用,具体疗效见下表1:

表1

由临床试验数据结果可知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由此可见本发明具有温经活血、理气止痛、清热利湿的功效,具有治疗盆腔炎、盆腔积液的临床症状。

具体病例介绍:

1、患者覃某,女,35岁

主诉:反复下腹部隐痛3月余。

现病史:患者3月前因急性腹痛诊断为急性盆腔炎行西药抗炎治疗,当时疼痛缓解,但三月来时有下腹部隐痛,连及腰骶部。查体下腹部压痛。经阴道彩超提示盆腔积液,深约32mm。饮食睡眠欠佳,大便溏烂。舌质微红,苔白腻,脉弦滑。

西医诊断:慢性盆腔炎。

中医诊断:腹痛、下焦湿盛。

治则:温阳利湿。

治疗方法:将药粉按制备方法制成药膏外用,每次外敷30min,连续治疗14天,每天一次。

疗效:14天后患者复诊,腹痛及腰骶部疼痛完全消失,复查彩超未见盆腔积液。随访一月后未见复发。

2、患者刘某某,女,28岁

主诉:下腹部疼痛1周。

现病史:患者1周前同房后出现下腹部疼痛,伴有腰酸胀,诊断为急性盆腔炎。查体下腹部压痛。经阴道彩超提示盆腔积液,深约28mm。饮食可,睡眠欠佳,大便可。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西医诊断:急性盆腔炎。

中医诊断:腹痛、下焦湿热。

治则:清热利湿。

治疗方法:将药粉按制备方法制成药膏外用,每次外敷30min,连续治疗14天,每天一次。

疗效:14天后患者复诊,腹痛及腰酸痛完全消失,复查彩超未见盆腔积液。随访一月后未见复发。

3、患者李某某,女,45岁

主诉:反复下腹部隐痛1年。

现病史:患者1年前开始出现反复下腹部疼痛,经西药抗炎治疗多次仍反复发作,疼痛连及腰骶部。查体下腹部压痛。经阴道彩超提示盆腔积液,深约42mm。饮食尚可,睡眠差,口干苦,大便溏。舌质淡暗,苔白滑腻,脉滑无力。

西医诊断:慢性盆腔炎。

中医诊断:腹痛、脾虚湿盛。

治则:健脾温阳利湿。

治疗方法:将药粉按制备方法制成药膏外用,每次外敷30min,连续治疗14天,每天一次。

疗效:14天后患者复诊,腹痛及腰骶部疼痛完全消失,复查彩超未见盆腔积液。随访一月后未见复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