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猪湿热止咳的中兽药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877225发布日期:2021-07-16 17:59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兽用中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治疗猪湿热止咳的中兽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目前我国猪呼吸道疾病是影响养猪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疾病之一,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因有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和支原体等以及霉菌毒素等,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100亿元以上,中兽医学辨证理论将猪呼吸道疾病分为外感风热型、风寒感冒型、肺热壅盛型和湿热咳喘等,湿热咳喘型主要由于六淫之邪从口鼻而入,首先伤及肺脏,致肺气升降失常,肺气郁闭,内热宣泄困难,其病势缠绵,病程较长,高热难退,或退而复起,反复不己;午后身热,舌苔厚腻等临床表现。
3.目前,我国现有的防治猪呼吸道疾病主要采用化学药物、抗生素以及清热解毒的中兽药,而且绝大多数中兽药是用于外感风热型、风寒感冒型和肺热雍盛型,尚无治疗湿热咳喘型的中兽药,故而提出一种治疗猪湿热止咳的中兽药及其制备方法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猪湿热止咳的中兽药及其制备方法,具备生产成本低和药效显著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防治猪呼吸道疾病主要采用化学药物、抗生素以及清热解毒的中兽药,而且绝大多数中兽药是用于外感风热型、风寒感冒型和肺热雍盛型,尚无治疗湿热咳喘型的中兽药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上述生产成本低和药效显著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猪湿热止咳的中兽药,包括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黄蜀葵花10

15份、夏枯草3

5份、崩大碗3

5份、车前草3

5份、木香2

3份、甘草2

3份、青皮2

3份、苍术2

3份、百部8

10份、陈皮6

8份、半夏6

8份、白前6

8份和前胡6

8份。
8.优选的,所述夏枯草3

5份、崩大碗3

5份和车前草3

5份均选用嫩叶部分入药。
9.优选的,包括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黄蜀葵花10份、夏枯草3份、崩大碗3份、车前草3份、木香2份、甘草2份、青皮2份、苍术2份、百部8份、陈皮6

份、半夏6份、白前6份和前胡6份。
10.优选的,包括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黄蜀葵花15份、夏枯草5份、崩大碗5份、车前草5份、木香3份、甘草3份、青皮3份、苍术3份、百部10份、陈皮8份、半夏8份、白前8份和前胡8份。
11.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猪湿热止咳的中兽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2.1)将黄蜀葵花10

15份、夏枯草3

5份、崩大碗3

5份、车前草3

5份、木香2

3份、甘草2

3份、青皮2

3份和苍术2

3份进行粉碎,然后将粉碎后的药材与水混合后在20

40mpa的压力下浸泡0.5

1h,此时温度控制在40

60℃;
13.2)然后在40

60mpa的压力下将步骤1)中的液体升温至100

120℃蒸煮1

2h,得到混合体a,将混合液体a中的药液过滤出来,然后将药渣继续与水混合后重复步骤1)中的操作第二次得到过滤后的混合液体a,并将两次得到的混合液体a进行混合;
14.3)将百部8

10份、陈皮6

8份、半夏6

8份、白前6

8份和前胡6

8份进行粉碎,然后将粉碎后的药材与水混合后在20

40mpa的压力下浸泡0.5

1h,此时温度控制在40

60℃;
15.4)然后在40

60mpa的压力下将步骤3)中的液体升温至100

120℃蒸煮1

2h,得到混合体b,将混合液体b中的药液过滤出来,然后将药渣继续与水混合后重复步骤3)中的操作第二次得到过滤后的混合液体b,并将两次得到的混合液体b进行混合;
16.5)将步骤2)中制得的混合液体a与步骤4)中制得的混合液体b混合并搅拌均匀并置于脱水装置内,在负压的状态下进行浓缩,即可制得上述治疗猪湿热止咳的中兽药。
17.优选的,所述步骤5)中浓缩环境温度在0.1

10℃之间,并且在浓缩过程中对混合液体不断进行翻动。
18.(三)有益效果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猪湿热止咳的中兽药及其制备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0.1、该治疗猪湿热止咳的中兽药及其制备方法,通过添加黄蜀葵花为主要药材,黄蜀葵花具有清利湿热,消肿解毒的作用,并配以夏枯草、崩大碗和车前草等常见的野草与木香、甘草、青皮和苍术进行配合治疗,大大提高了清利湿热的效果,同时还降低了治疗湿热的成本,然后利用百部、陈皮、半夏、白前和前胡润肺止咳的功效,大大提高了止咳的效果,整个采用纯中药进行制备,不添加任何抗生素,有利于保证猪肉良好的品质。
21.2、该治疗猪湿热止咳的中兽药及其制备方法,通过采用多次加压浸泡蒸煮的方式,有利于药效更好更彻底的从药渣中分离出来,提高止咳和治疗湿热的功效,然后利用在负压浓缩的过程中,有利于药液的充分混合浓缩,方便得到高浓度的药液,在饲料喂养过程中添加一些药液就可以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3.实施例一:一种治疗猪湿热止咳的中兽药,包括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黄蜀葵花10份、夏枯草3份、崩大碗3份、车前草3份、木香2份、甘草2份、青皮2份、苍术2份、百部8份、陈皮6份、半夏6份、白前6份和前胡6份,夏枯草3份、崩大碗3份和车前草3份均选用嫩叶部分入药。
24.一种治疗猪湿热止咳的中兽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5.1)将黄蜀葵花10份、夏枯草3份、崩大碗3份、车前草3份、木香2份、甘草2份、青皮2
份和苍术2份进行粉碎,然后将粉碎后的药材与水混合后在20mpa的压力下浸泡1h,此时温度控制在40℃;
26.2)然后在40mpa的压力下将步骤1)中的液体升温至120℃蒸煮1h,得到混合体a,将混合液体a中的药液过滤出来,然后将药渣继续与水混合后重复步骤1)中的操作第二次得到过滤后的混合液体a,并将两次得到的混合液体a进行混合;
27.3)将百部8份、陈皮6份、半夏6份、白前6份和前胡6份进行粉碎,然后将粉碎后的药材与水混合后在20mpa的压力下浸泡1h,此时温度控制在40℃;
28.4)然后在40mpa的压力下将步骤3)中的液体升温至120℃蒸煮1h,得到混合体b,将混合液体b中的药液过滤出来,然后将药渣继续与水混合后重复步骤3)中的操作第二次得到过滤后的混合液体b,并将两次得到的混合液体b进行混合;
29.5)将步骤2)中制得的混合液体a与步骤4)中制得的混合液体b混合并搅拌均匀并置于脱水装置内,在负压的状态下进行浓缩,即可制得上述治疗猪湿热止咳的中兽药。
30.步骤5)中浓缩环境温度在5℃,并且在浓缩过程中对混合液体不断进行翻动。
31.实施例二:一种治疗猪湿热止咳的中兽药,包括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黄蜀葵花15份、夏枯草5份、崩大碗5份、车前草5份、木香3份、甘草3份、青皮3份、苍术3份、百部10份、陈皮8份、半夏8份、白前8份和前胡8份,夏枯草5份、崩大碗5份和车前草5份均选用嫩叶部分入药。
32.一种治疗猪湿热止咳的中兽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3.1)将黄蜀葵花15份、夏枯草5份、崩大碗5份、车前草5份、木香3份、甘草3份、青皮3份和苍术3份进行粉碎,然后将粉碎后的药材与水混合后在40mpa的压力下浸泡0.5h,此时温度控制在60℃;
34.2)然后在60mpa的压力下将步骤1)中的液体升温至100℃蒸煮2h,得到混合体a,将混合液体a中的药液过滤出来,然后将药渣继续与水混合后重复步骤1)中的操作第二次得到过滤后的混合液体a,并将两次得到的混合液体a进行混合;
35.3)将百部10份、陈皮8份、半夏8份、白前8份和前胡8份进行粉碎,然后将粉碎后的药材与水混合后在40mpa的压力下浸泡0.5h,此时温度控制在60℃;
36.4)然后在60mpa的压力下将步骤3)中的液体升温至100℃蒸煮2h,得到混合体b,将混合液体b中的药液过滤出来,然后将药渣继续与水混合后重复步骤3)中的操作第二次得到过滤后的混合液体b,并将两次得到的混合液体b进行混合;
37.5)将步骤2)中制得的混合液体a与步骤4)中制得的混合液体b混合并搅拌均匀并置于脱水装置内,在负压的状态下进行浓缩,即可制得上述治疗猪湿热止咳的中兽药。
38.步骤5)中浓缩环境温度在8℃,并且在浓缩过程中对混合液体不断进行翻动。
3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治疗猪湿热止咳的中兽药及其制备方法通过添加黄蜀葵花为主要药材,黄蜀葵花具有清利湿热,消肿解毒的作用,并配以夏枯草、崩大碗和车前草等常见的野草与木香、甘草、青皮和苍术进行配合治疗,大大提高了清利湿热的效果,同时还降低了治疗湿热的成本,然后利用百部、陈皮、半夏、白前和前胡润肺止咳的功效,大大提高了止咳的效果,整个采用纯中药进行制备,不添加任何抗生素,有利于保证猪肉良好的品质;
40.通过采用多次加压浸泡蒸煮的方式,有利于药效更好更彻底的从药渣中分离出
来,提高止咳和治疗湿热的功效,然后利用在负压浓缩的过程中,有利于药液的充分混合浓缩,方便得到高浓度的药液,在饲料喂养过程中添加一些药液就可以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解决了现有的防治猪呼吸道疾病主要采用化学药物、抗生素以及清热解毒的中兽药,而且绝大多数中兽药是用于外感风热型、风寒感冒型和肺热雍盛型,尚无治疗湿热咳喘型的中兽药的问题。
4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