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231309发布日期:2021-08-10 16:31阅读:60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中通常含有ph调节剂,ph调节剂的加入会引入杂质,对注射液的质量存在一定影响,同时在制备工艺上,通常先进行浓配,过滤后在进行稀配,在浓配过程中需要使用活性炭吸附、最终通过钛棒过滤,其工艺操作繁琐,增加了钛棒和活性炭使用后的处理工序,同时也增加了生产成本,且若活性炭处理不当会污染环境,过滤不够充分也会影响产品质量,从而导致现有的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临床使用效果及安全性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解决了现有的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中由于ph调节剂的加入引入杂质,导致影响产品质量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含有处方量的氟康唑、氯化钠,余量为注射用水,所述注射液ph值为5.0~7.0。

优选地,所述注射液中氟康唑、氯化钠的重量比为2:9,所述氟康唑、氯化钠均为折纯。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的制备方法,解决现有的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在制备过程中工艺繁琐,浓配时使用活性炭、钛棒增加生产成本、影响产品质量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包括如下步骤:

(1)向稀配罐中加入占处方总量体积份80%~90%的注射用水,依次加入处方量的氯化钠、氟康唑,搅拌溶解;

(2)补加注射用水至处方全量,搅拌5~10min,取样检测ph值、氟康唑、氯化钠的含量及可见异物;

(3)检查合格后过滤、灌装、封盖、灭菌、灯检、包装。

优选地,步骤(1)中加注的注射用水的体积占处方总量的85%。

优选地,步骤(3)中的过滤为三级过滤,第一级过滤采用聚丙烯滤芯过滤,第二级、第三级过滤均采用聚醚砜滤芯过滤。

优选地,所述聚丙烯滤芯的孔径为0.45μm,所述第二级与第三级聚醚砜滤芯的孔径均为0.22μm,且第一级过滤使用一支聚丙烯滤芯,第二级、第三级过滤均采用一支聚醚砜滤芯。

优选地,所述三级过滤时注射液的温度均为35℃~50℃。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注射用水的温度为40℃~80℃。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的灭菌条件为121℃下灭菌12min。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处方中不含ph调节剂,不需要加入ph调节剂即可使ph达到标准规定,不会引入杂质,确保产品质量,产品质量更加稳定、临床使用效果更佳。

(2)本发明产品在制备过程中,采用稀配法进行,替代现有的浓配转稀配的制备工艺,简化制备工艺,且无活性炭吸附过程,不需要进行活性炭的处理,降低生产成本且不会污染环境。

(3)现有的制备工艺中,采用钛棒过滤后还需要再使用滤芯进行多级过滤,且每一级过滤使用的滤芯支数较多,本发明中去除钛棒过滤,仅采用聚丙烯滤芯、聚醚砜滤芯进行三级过滤,且每一级过滤仅使用一支滤芯,即可确保产品达到质量标准,避免使用钛棒的后处理工序,简化工艺、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环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本发明的一种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一种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含有处方量的氟康唑、氯化钠,余量为注射用水,其中氟康唑、氯化钠的质量比为2:9,氟康唑、氯化钠均为折纯,灭菌前的注射液的ph为5.4~6.6,包装好后注射液的ph值为5.0~7.0。

具体地以下列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配制1000ml的注射液,称取氟康唑2g、氯化钠9g,氟康唑、氯化钠均为折纯,备用。

按照如下步骤制备:

(1)向稀配罐中加入占处方总量体积份80%的注射用水,控制注射用水的温度为40℃,依次加入提前称取的处方量的氯化钠、氟康唑,搅拌至溶解;

(2)补加注射用水至全量,搅拌5min至均匀,取样检测注射液的形状、ph值、氟康唑、氯化钠的含量及可见异物;

(3)检测合格后,控制药液的温度在35℃,依次用一支孔径为0.45μm的聚丙烯滤芯进行一级过滤、一支孔径为0.22μm的聚醚砜滤芯进行二级过滤、一支孔径为0.22μm的聚醚砜滤芯进行三级过滤,然后分装至直立式聚丙烯输液袋中,封盖,于121℃下灭菌12min,灯检、包装。

实施例2:

配制1000ml的注射液,称取氟康唑2g、氯化钠9g,氟康唑、氯化钠均为折纯,备用。

按照如下步骤制备:

(1)向稀配罐中加入占处方总量体积份90%的注射用水,控制注射用水的温度为80℃,依次加入提前称取的处方量的氯化钠、氟康唑,搅拌至溶解;

(2)补加注射用水至全量,搅拌10min至均匀,取样检测注射液的形状、ph值、氟康唑、氯化钠的含量及可见异物;

(3)检测合格后,控制药液的温度在50℃,依次用一支孔径为0.45μm的聚丙烯滤芯进行一级过滤、一支孔径为0.22μm的聚醚砜滤芯进行二级过滤、一支孔径为0.22μm的聚醚砜滤芯进行三级过滤,然后分装至直立式聚丙烯输液袋中,封盖,于121℃下灭菌12min,灯检、包装。

实施例3:

配制1000ml的注射液,称取氟康唑2g、氯化钠9g,氟康唑、氯化钠均为折纯,备用。

按照如下步骤制备:

(1)向稀配罐中加入占处方总量体积份85%的注射用水,控制注射用水的温度为60℃,依次加入提前称取的处方量的氯化钠、氟康唑,搅拌至溶解;

(2)补加注射用水至全量,搅拌8min至均匀,取样检测注射液的形状、ph值、氟康唑、氯化钠的含量及可见异物;

(3)检测合格后,控制药液的温度在45℃,依次用一支孔径为0.45μm的聚丙烯滤芯进行一级过滤、一支孔径为0.22μm的聚醚砜滤芯进行二级过滤、一支孔径为0.22μm的聚醚砜滤芯进行三级过滤,然后分装至直立式聚丙烯输液袋中,封盖,于121℃下灭菌12min,灯检、包装。

对本发明的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的稳定性试验进行研究,试验过程及结果如下:

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9001原料药物与制剂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要求,取本发明中的产品,按产品上市的内包装条件:在直立式聚丙烯输液袋装密闭保存,放入恒温恒湿箱中,在温度为40±2℃、相对湿度不超过25%的条件下进行加速试验,分别于0、1、2、3、6个月取样,按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进行考察样品的性状、ph值、氟康唑及氯化钠的含量、有关物质、不溶性微粒、可见异物等项目,在试验结束点的时间,增加考察样细菌内毒素、无菌项目,与0月的考察数据结果比较,如下表一所示:

表一

根据上表所示数据,经过加速实验,产品保存1、2、3、6个月后,本品的性状符合规定,ph值非常稳定,氟康唑、氯化钠、有关物质的含量也非常稳定,均在标准规定范围内,不可溶颗粒、可见异物均未检出,细菌内毒素、无菌项目也均符合规标准规定,说明本发明产品的质量非常稳定。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