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妇科肿瘤术后康复复健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50774发布日期:2021-07-20 17:07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妇科肿瘤术后康复复健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用器材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妇科肿瘤术后康复复健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妇科肿瘤疾病是妇科类多发病之一,目前在针对妇科肿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和化疗,妇科肿瘤患者在医院进行治疗时,由于患者长期卧床以及手术和长期化疗的影响,很容易导致患者便秘、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以及下肢淋巴水肿并发症的出现,为了预防并发症的出现以及及时恢复患者肢体的基本的劳动能力,需要患者及时的进行复健,通过适当的康复锻炼促进病情的恢复以及肢体的恢复,并在康复锻炼的过程中可以充分预防并发症的出现,有益患者的身心健康,患者进行独自进行复健时效率较低,并且不容易长期坚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妇科肿瘤术后康复复健辅助装置,可有效帮助患者进行复健,有效地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妇科肿瘤术后康复复健辅助装置,包括安装盒,所述安装盒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侧板,所述侧板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上端前侧铰接有可向上翻转的翻转盒,两个所述翻转盒分别交替向上翻转,所述翻转盒的上端中部分别滑动连接有可前后移动的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上端安装有可以所述移动板的中心为中心转动的放置盒;两个所述翻转盒内侧分别安装有传动轴,两个所述传动轴的外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翻转盒表面并且与所述翻转盒和所述底板的铰接点同轴心,两个所述传动轴的内端分别转动连接,所述传动轴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翻转齿轮,所述翻转齿轮的下侧分别啮合有前后移动的驱动齿条,所述驱动齿条的底部与所述安装盒内壁滑动连接,当所述驱动齿条前后移动时通过与所述翻转齿轮啮合可带动所述翻转盒进行上下翻转,两个所述驱动齿条的内端分别铰接有可控制所述驱动齿条前后移动的摆动杆,所述摆动杆的表面分别滑动连接有可左右摆动的支点滑块,两个所述摆动杆分别以所述支点滑块的中部为中心进行前后摆动,通过控制所述支点滑块左右移动可控制所述摆动杆与所述驱动齿条连接的一端的摆动幅度。

优选的,两个所述摆动杆的上端分别安装有可同步转动的控制转动杆,所述控制转动杆的右端分别与所述安装盒内壁转动连接,所述控制转动板的左端分别与所述摆动杆表面滑动连接,所述控制转动板分别位于所述支点滑块的外侧,当所述控制转动板转动时可带动所述摆动杆以所述支点滑块的中部为中心前后摆动,当所述支点滑块距离所述控制转动板的转动轴心越近时所述摆动杆与所述驱动齿条连接的一端的摆动幅度越大,当所述支点滑块距离所述控制转动板的转动轴心越远时所述摆动杆与所述驱动齿条连接的一端的摆动幅度越小。

优选的,所述安装盒的内部后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主动拨轮,所述第一主动拨轮的前后两侧分别啮合有第一槽轮,所述第一槽轮分别与所述安装盒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槽轮的上端分别同轴心固定连接有传动大齿轮,所述传动大齿轮的外侧分别啮合有传动小齿轮,所述传动小齿轮分别与所述安装盒的内壁转动连接,当所述第一主动拨轮转动时通过所述传动大齿轮与所述传动小齿轮啮合可构成所述传动小齿轮转动一周的结构,后侧的所述传动小齿轮的上侧同轴心固定连接有双槽带轮,所述双槽带轮的表面分别套有两个传动带,所述控制转动杆的右端上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单槽带轮,两个所述传动带的外端分别与所述单槽带轮套接。

优选的,前侧的所述传动小齿轮的上侧分别同轴心固定连接有第二主动拨轮,所述第二主动拨轮的两侧分别啮合有第二槽轮,所述第二槽轮的分别与所述安装盒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槽轮的下端分别同轴心固定连接有调节转动杆,左侧的所述调节转动杆的另一端向后侧延伸,右侧的所述调节转动杆的另一端向前侧延伸,两个所述调节转动杆的下侧分别设置有可同步左右移动的调节板,两个所述调节转动杆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调节板表面滑动连接,所述调节板的下端中部分别与所述支点滑块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调节板的前后两端分别共同滑动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安装盒内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翻转盒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可转动的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表面开设有螺旋驱动槽,所述移动板的下端中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滑块,所述移动滑块与所述翻转盒的上端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滑块的下端中部转动连接有配合销轴,所述配合销轴与所述螺旋驱动槽滑动配合;所述翻转盒的上端开设有移动滑槽,所述移动滑块与所述移动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滑块的中部滑动连接有弹簧轴,所述弹簧轴的前后两端分别与所述移动滑槽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滑块的后侧分别设置有推动弹簧,所述推动弹簧套在所述弹簧轴的表面。

优选的,两个所述传动轴的表面共同转动连接有传动筒,所述传动筒与所述安装盒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传动筒的表面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可左右移动的移动筒,所述移动筒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安装板,两个所述安装板的外端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不完全内齿圈,所述不完全齿圈与所述翻转齿轮同轴心,所述不完全内齿圈的内侧分别啮合有第一传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齿轮轴,所述齿轮轴的另一侧表面与所述翻转盒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杆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锥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锥齿轮的内侧啮合有第二传动锥齿轮,所述第二传动锥齿轮的中部与所述齿轮轴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移动筒的表面分别转动连接有移动架,所述移动架的上端分别与所述安装盒内壁滑动连接,两个所述移动架的内侧设置有连动转盘,所述连动转盘与所述安装盒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连动转盘相对应的左右两侧分别铰接有连动杆,所述连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移动架铰接,所述连动转盘的下端中部固定连接有驱动蜗轮,所述驱动蜗轮的左侧啮合有驱动蜗杆,所述驱动蜗杆与所述安装盒内壁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蜗杆的前端固定连接有驱动旋钮,所述驱动旋钮位于所述安装盒的前侧。

优选的,所述移动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平行板,所述第一平行板的左右两端分别铰接有铰接板,两个所述铰接板的前端共同铰接有第二平行板,所述第二平行板与所述第一平行板平行,所述第二平行板的上端与所述放置盒铰接,所述放置盒的左端固定有束缚带,所述放置盒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可与所述束缚带粘接的配合带。

本发明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装置在使用时通过控制翻转盒交替进行上下翻转活动患者的下肢,并且在翻转盒交替进行上下翻转时移动板会随之进行交替前后移动,并带动患者的下肢进行伸展,不仅可以充分活动患者的下肢,还可以锻炼患者的身体平衡,加强使用者的复健效果,并且移动板移动距离便可以随着翻转盒的翻转幅度进行随之调节,当翻转盒的翻转幅度越大,移动板的移动距离便越远,充分的加强了使用者的锻炼效果;当患者需要主动锻炼时可以将不完全内齿圈与第一传动齿轮脱离啮合,进而在翻转盒进行翻转时患者便可以主动通过推动放置盒带动移动板进行移动,通过推动弹簧为患者主动推动移动板时提供相应的阻力,起到锻炼下肢的作用,功能多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妇科肿瘤术后康复复健辅助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妇科肿瘤术后康复复健辅助装置的安装盒内部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妇科肿瘤术后康复复健辅助装置的放置盒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妇科肿瘤术后康复复健辅助装置的翻转盒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一种妇科肿瘤术后康复复健辅助装置的驱动杆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一种妇科肿瘤术后康复复健辅助装置的移动滑块与驱动杆连接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一种妇科肿瘤术后康复复健辅助装置的第一传动齿轮与驱动杆之间的传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一种妇科肿瘤术后康复复健辅助装置的不完全内齿圈与第一传动齿轮啮合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一种妇科肿瘤术后康复复健辅助装置的不完全内齿圈移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一种妇科肿瘤术后康复复健辅助装置的连动转盘转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一种妇科肿瘤术后康复复健辅助装置的安装盒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一种妇科肿瘤术后康复复健辅助装置的第一主动拨轮传动结构第一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一种妇科肿瘤术后康复复健辅助装置的第一主动拨轮传动结构第二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一种妇科肿瘤术后康复复健辅助装置的第二主动拨轮与第二槽轮啮合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的一种妇科肿瘤术后康复复健辅助装置的驱动齿条移动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的一种妇科肿瘤术后康复复健辅助装置的控制转动杆转动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安装盒、2-侧板、3-底板、4-翻转盒、5-移动板、6-移动滑块、7-弹簧轴、8-推动弹簧、9-驱动杆、10-配合销轴、11-第一传动锥齿轮、12-第二传动锥齿轮、13-第一传动齿轮、14-第一平行板、15-铰接板、16-第二平行板、17-放置盒、18-束缚带、19-配合带、20-电机、21-第一主动拨轮、22-第一槽轮、23-传动大齿轮、24-传动小齿轮、25-第二主动拨轮、26-双槽带轮、27-第二槽轮、28-传动轴、29-传动筒、30-移动筒、31-不完全内齿圈、32-翻转齿轮、33-驱动齿条、34-安装板、36-移动架、37-连动转盘、38-连动杆、39-驱动蜗轮、40-驱动蜗杆、41-驱动旋钮、42-摆动杆、43-调节转动杆、44-限位杆、45-单槽带轮、46-控制转动杆、47-螺旋驱动槽、48-支点滑块、49-调节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16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妇科肿瘤术后康复复健辅助装置,包括安装盒1,所述安装盒1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侧板2,所述侧板2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底板3,所述底板3的上端前侧铰接有可向上翻转的翻转盒4,两个所述翻转盒4分别交替向上翻转,所述翻转盒4的上端中部分别滑动连接有可前后移动的移动板5,所述移动板5的上端安装有可以所述移动板5的中心为中心转动的放置盒17;两个所述翻转盒4内侧分别安装有传动轴28,两个所述传动轴28的外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翻转盒4表面并且与所述翻转盒4和所述底板3的铰接点同轴心,两个所述传动轴28的内端分别转动连接,所述传动轴28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翻转齿轮32,所述翻转齿轮32的下侧分别啮合有前后移动的驱动齿条33,所述驱动齿条33的底部与所述安装盒1内壁滑动连接,当所述驱动齿条33前后移动时通过与所述翻转齿轮32啮合可带动所述翻转盒4进行上下翻转,两个所述驱动齿条33的内端分别铰接有可控制所述驱动齿条33前后移动的摆动杆42,所述摆动杆42的表面分别滑动连接有可左右摆动的支点滑块48,两个所述摆动杆42分别以所述支点滑块48的中部为中心进行前后摆动,通过控制所述支点滑块48左右移动可控制所述摆动杆42与所述驱动齿条33连接的一端的摆动幅度。

本装置在使用时通过控制翻转盒4交替进行上下翻转活动患者的下肢,并且在翻转盒4交替进行上下翻转时移动板5会随之进行交替前后移动,并带动患者的下肢进行伸展,不仅可以充分活动患者的下肢,还可以锻炼患者的身体平衡,加强使用者的复健效果;在具体操作时可以通过控制驱动齿条33前后移动,在驱动齿条33前后移动时通过与翻转齿轮32的啮合便可以带动翻转盒4进行翻转,驱动齿条33是通过摆动杆42前后摆动进行控制的,在摆动杆42前后摆动时,可以通过移动支点滑块48控制摆动杆42与驱动齿条33连接的一端的摆动幅度,进而便可以控制驱动齿条33的前后移动的距离,进而达到控制翻转盒4翻转幅度的效果,使患者在通过翻转盒4上下翻转进行活动时翻转盒4的翻转幅度会逐渐增大,然后逐渐减小,进而患者的下肢在上下活动的幅度也会跟随翻转盒4翻转的幅度的变化而变化,使患者可以在活动时进行逐渐的适应,加强使用者使用活动时的舒适性,并加强使用者的复健效果。

两个所述摆动杆42的上端分别安装有可同步转动的控制转动杆46,所述控制转动杆46的右端分别与所述安装盒1内壁转动连接,所述控制转动板的左端分别与所述摆动杆42表面滑动连接,所述控制转动板分别位于所述支点滑块48的外侧,当所述控制转动板转动时可带动所述摆动杆42以所述支点滑块48的中部为中心前后摆动,当所述支点滑块48距离所述控制转动板的转动轴心越近时所述摆动杆42与所述驱动齿条33连接的一端的摆动幅度越大,当所述支点滑块48距离所述控制转动板的转动轴心越远时所述摆动杆42与所述驱动齿条33连接的一端的摆动幅度越小;

所述安装盒1的内部后侧固定连接有电机20,所述电机20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主动拨轮21,所述第一主动拨轮21的前后两侧分别啮合有第一槽轮22,所述第一槽轮22分别与所述安装盒1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槽轮22的上端分别同轴心固定连接有传动大齿轮23,所述传动大齿轮23的外侧分别啮合有传动小齿轮24,所述传动小齿轮24分别与所述安装盒1的内壁转动连接,当所述第一主动拨轮21转动时通过所述传动大齿轮23与所述传动小齿轮24啮合可构成所述传动小齿轮24转动一周的结构,后侧的所述传动小齿轮24的上侧同轴心固定连接有双槽带轮26,所述双槽带轮26的表面分别套有两个传动带,所述控制转动杆46的右端上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单槽带轮45,两个所述传动带的外端分别与所述单槽带轮45套接。

在控制摆动杆42进行摆动时可以通过启动电机20带动第一主动拨轮21进行转动,在第一主动拨轮21转动时可以分别带动两个第一槽轮22分别转动,第一主动拨轮21转动一次可以带动第一槽轮22分别转动一百二十度,其中传动大齿轮23转动一百二十度时传动小齿轮24可以转动三百六十度,进而在第一主动拨轮21转动一次时便可以带动传动小齿轮24转动一周,在进而带动双槽带轮26转动一周,通过传动带的传动下便可以使控制转动杆46转动一周,控制转动杆46与摆动杆42接触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控制滑块,摆动杆42的表面开设有控制滑槽,控制滑块与控制滑槽滑动连接,在控制转动杆46转动时通过控制滑块与控制滑槽滑动连接便可以带动摆动杆42以支点滑块48的中部为支点进行前后摆动,当第一主动拨轮21持续转动时便可以带动两个摆动杆42分别交替进行摆动,使驱动齿条33可以交替进行前后移动,带动翻转盒4交替进行翻转,在摆动杆42进行摆动时支点滑块48的中心距控制转动杆46的转动点越近,摆动杆42控制驱动齿条33移动的距离就会越远,通过在活动时可以通过控制支点滑块48左右移动来调节翻转盒4的翻转幅度。

前侧的所述传动小齿轮24的上侧分别同轴心固定连接有第二主动拨轮25,所述第二主动拨轮25的两侧分别啮合有第二槽轮27,所述第二槽轮27的分别与所述安装盒1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槽轮27的下端分别同轴心固定连接有调节转动杆43,左侧的所述调节转动杆43的另一端向后侧延伸,右侧的所述调节转动杆43的另一端向前侧延伸,两个所述调节转动杆43的下侧分别设置有可同步左右移动的调节板49,两个所述调节转动杆43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调节板49表面滑动连接,所述调节板49的下端中部分别与所述支点滑块48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调节板49的前后两端分别共同滑动连接有限位杆44,所述限位杆4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安装盒1内壁固定连接。

其中第二主动拨轮25第二槽轮27如图14所示,第二主动拨轮25的表面均设置有一个齿,第二槽轮27的圆周表面开设有多个齿并且第二槽轮27外侧的齿分别开设有与第二主动拨轮25表面啮合的圆弧,当第二主动拨轮25转动时会通过圆周表面的一个齿拨动第二槽轮27小幅度转动,并且第二槽轮27圆周表面的齿表面的圆弧与第二主动拨轮25啮合可以相应的时第二槽轮27具有自锁的效果,当传动小齿轮24转动时可以带动第二主动拨轮25进行转动,并且两个传动小齿轮24是分别转动的,进而可以达到当控制转动杆46转动一周控制摆动杆42前后摆动一次后第二主动拨轮25才开始转动的效果,摆动杆42前后摆动一次后便恢复初始状态,摆动杆42的初始状态如图15所示,支点滑块48可以在摆动杆42表面左右移动并不影响摆动杆42的状态,通过第二主动拨轮25与第二槽轮27进行啮合可以带动两个支点滑块48分别交替进行逐步移动并且移动的方向相反,进而使患者在进行复健活动时翻转盒4的翻转幅度可以自动调节,在第二槽轮27转动时可以带动调节转动杆43进行转动,调节转动杆43与调节板49接触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调节滑块,调节板49的表面分别开设有调节滑槽,调节滑块与调节滑槽滑动连接,当调节转动杆43转动时,通过调节滑块与调节滑槽滑动连接便可以带动调节板49向内侧或外侧移动,进而带动支点滑块48进行移动,起到调节摆动杆42幅度的作用,限位杆44不仅用于安装调节板49,还用于对调节板49进行限位,使调节板49只能左右移动,进而加强支点滑块48的稳定性。

所述翻转盒4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可转动的驱动杆9,所述驱动杆9的表面开设有螺旋驱动槽47,所述移动板5的下端中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滑块6,所述移动滑块6与所述翻转盒4的上端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滑块6的下端中部转动连接有配合销轴10,所述配合销轴10与所述螺旋驱动槽47滑动配合;所述翻转盒4的上端开设有移动滑槽,所述移动滑块6与所述移动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滑块6的中部滑动连接有弹簧轴7,所述弹簧轴7的前后两端分别与所述移动滑槽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滑块6的后侧分别设置有推动弹簧8,所述推动弹簧8套在所述弹簧轴7的表面。

当驱动杆9进行转动时通过螺旋驱动槽47与与配合销轴10的配合下便可以带动移动滑块6进行移动进而便可以带动移动板5进行移动,推动弹簧8用于为患者的主动活动增加相应的阻力,进而加强患者的锻炼效果,弹簧轴7用于防止推动弹簧8被压缩时弯折变形。

两个所述传动轴28的表面共同转动连接有传动筒29,所述传动筒29与所述安装盒1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传动筒29的表面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可左右移动的移动筒30,所述移动筒30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安装板34,两个所述安装板34的外端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不完全内齿圈31,所述不完全齿圈31与所述翻转齿轮32同轴心,所述不完全内齿圈31的内侧分别啮合有第一传动齿轮13,所述第一传动齿轮13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齿轮轴,所述齿轮轴的另一侧表面与所述翻转盒4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杆9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锥齿轮11,所述第一传动锥齿轮11的内侧啮合有第二传动锥齿轮12,所述第二传动锥齿轮12的中部与所述齿轮轴固定连接;

所述移动筒30的表面分别转动连接有移动架36,所述移动架36的上端分别与所述安装盒1内壁滑动连接,两个所述移动架36的内侧设置有连动转盘37,所述连动转盘37与所述安装盒1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连动转盘37相对应的左右两侧分别铰接有连动杆38,所述连动杆38的另一端与所述移动架36铰接,所述连动转盘37的下端中部固定连接有驱动蜗轮39,所述驱动蜗轮39的左侧啮合有驱动蜗杆40,所述驱动蜗杆40与所述安装盒1内壁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蜗杆40的前端固定连接有驱动旋钮41,所述驱动旋钮41位于所述安装盒1的前侧。

当翻转盒4进行翻转时第一传动齿轮13会以传动轴28为中心进行公转,第一传动齿轮13在进行公转时会与不完全内齿圈31进行啮合,由于不完全内齿圈31无法转动,进而第一传动齿轮13便可以进行转动,并通过第一传动锥齿轮11和第二传动锥齿轮12的啮合和传动下带动驱动杆9正反转,使移动板5可以进行前后移动,并且当第一传动齿轮13的转动幅度可以通过翻转盒4的翻转盒4的翻转幅度的大小进行控制的,进而当移动板5移动距离便可以随着翻转盒4的翻转幅度进行随之调节,当翻转盒4的翻转幅度越大,移动板5的移动距离便越远,充分的加强了使用者的锻炼效果;当患者需要主动锻炼时可以通过转动驱动旋钮41,当驱动旋钮41转动时通过驱动蜗杆40与驱动蜗轮39的啮合下便可以带动连动转盘37进行转动,并通过连动杆38的拉动下带动两个移动架36移动并带动两个移动筒30同步向内侧移动,安装板34也随之移动,使不完全内齿圈31与第一传动齿轮13脱离啮合,进而在翻转盒4进行翻转时患者便可以主动通过推动放置盒17带动移动板5进行移动,起到锻炼下肢的作用,推动弹簧8用于在患者主动推动移动板5时提供相应的阻力,当患者不需要主动锻炼时通过反转驱动齿轮使不完全内齿圈31与第一传动齿轮13重新啮合即可。

所述移动板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平行板14,所述第一平行板14的左右两端分别铰接有铰接板15,两个所述铰接板15的前端共同铰接有第二平行板16,所述第二平行板16与所述第一平行板14平行,所述第二平行板16的上端与所述放置盒17铰接,所述放置盒17的左端固定有束缚带18,所述放置盒17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可与所述束缚带18粘接的配合带19。

束缚带18的内端分别固定连接有魔术贴子贴,配合带19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魔术贴母贴,患者在活动和锻炼下肢时可以把脚部放置在放置盒17并通过束缚带18与配合带19粘接对脚部进行固定,在活动时不仅可以前后上下活动,还可以在移动板5的上端做圆周活动,锻炼下肢的灵活性,并且在活动时在两个铰接板15的作用下第一平行板14可以始终与第一平行板14平行,使放置盒17在转动时角度不变,方便使用者进行活动。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代替,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