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毒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16561发布日期:2021-07-09 14:06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消毒柜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消毒柜。


背景技术:

2.现代生活中,餐具种类繁多,各式各样,而现有的消毒柜大都只有一个柜体,对这些餐具进行集中消毒,结构和功能均相对简单,难以针对不同种类的餐具独立消毒。随着人们对健康追求越来越高,功能单一的消毒柜越来越不能满足需要,消费者越来越重视消毒柜的分区功能。
3.比如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9048706u,授权公告日为2019.07.02,名称为“一种蒸汽式消毒柜”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消毒柜,包括柜体及消毒腔,在所述的柜体底部设置有容纳腔,容纳腔不与消毒腔连通,所述容纳腔底部设置有蒸汽加热装置,在所述的蒸汽加热装置上设置有壳型容水室,所述的容水室与柜体之间为滑动连接;在所述的柜体侧壁内设置有第一蒸汽导向腔,第一蒸汽导向腔与容纳腔相通,在所述的消毒腔内设置有若干个隔层部,所述的隔层部与柜体为一体式,所述的隔层部内设置有与第一蒸汽导向腔相通的第二蒸汽导向腔,在所述的柜体侧壁上均匀设置有与第一蒸汽导向腔相通的导向孔ⅰ,在所述的隔层部上端设置有与第二蒸汽导向腔相通的导向孔ⅱ。
4.但是在上述的消毒柜中,由于具有多个分区,各分区如何效率便捷地排水是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的分区消毒柜排水不够效率便捷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毒柜,在各分区的底部设计了导流水路,使得各分区的残留水都能汇聚到一处集中排放,提高排水效率和便捷性。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消毒柜,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多个放置区,所述底座内设有安装支架,安装支架朝向放置区的一面设有多个与放置区一一对应的导流面,安装支架上设有出水孔,各导流面均朝向出水孔倾斜,导流面将放置区内餐具的残留水导流至出水孔。
7.通过本技术方案,洗完的餐具上有一定的残留水,将其放在对应的放置区上进行沥水,在放置区的底部设有安装支架,安装支架上对应于放置区的位置上设有导流面,残留水滴落在导流面上,导流面对残留水进行收纳,导流面为残留水导流形成导流水路,残留水沿着导流面均朝向出水孔流动以从出水孔集中排放,提高排水效率和便捷性。
8.本发明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支架背向放置区的一面设有安装面,所述安装面用于安装电器件。通过本设置,安装支架的背面为安装面,安装面主要用于安装所有的电器件,使得电器件能够集中安装,同时消毒柜整体上实现了水电分离,消除残留水对电器件的实用安全隐患。
9.本发明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支架远离出水孔的一侧向上抬升形成高位安装
板,出水孔所在处的安装支架形成低位安装板,高位安装板的下方形成用于安装电器件的安装空间。通过本设置,安装支架呈一端高一端低的状态,高位安装板的下方提供了安装空间,用于容纳体积较大的电器件,低位安装板则用于安装一些体积较小的电器件,整体布局更紧凑更合理,同时电器件安装在高位安装板上高度较高,出水孔安装在低位安装板上高度较低,残留水往低处流,不会影响电器件,更利于实现水电分离。
10.本发明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器件包括烘干装置及消毒装置,烘干装置及消毒装置安装在高位安装板的安装面上。通过本设置,体积较大的烘干装置、消毒装置安装在高位安装板上,安装空间用于容纳烘干装置及消毒装置。
11.本发明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器件还包括积水检测板,积水检测板通过控制模块与烘干装置、消毒装置电性连接,积水检测板安装在低位安装板的安装面上,积水检测板位于出水孔的下方,当积水检测板检测到出水孔有水流下时,控制模块控制烘干装置、消毒装置启动烘干、消毒工作。通过本设置,当积水检测板检测到出水孔有水流下时,说明餐具上存在残留水,此时控制模块自动启动对各放置区进行烘干、消毒工作,消毒柜的工作更加自动化、智能化,积水检测板体积较小,可以安装在低位安装板上,从而更靠近出水孔,使得积水检测板的检测结果更准确。
12.本发明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上设有并排布置的主体及刀筷架,主体内形成用于放置碗碟的第一放置区,刀筷架形成用于放置刀筷的第二放置区,主体和刀筷架之间的间隙形成用于放置砧板的第三放置区,安装支架对应于第一放置区、第二放置区、第三放置区分别设有第一导流面、第二导流面、第三导流面。通过本设置,主体用来放置碗碟,刀筷架则用来放置刀具和筷子,主体和刀筷架之间的间隙则用来放置砧板,在底座上形成三个不同的放置区,能够对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餐具进行分区烘干或消毒,安装支架上对应三个放置区的位置上也设有三个导流面,方便餐具在各放置区沥水后的排水。
13.本发明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水孔设在第一导流面上,第一导流面向下凹陷并在第一导流面上形成最低点,出水孔位于该最低点处。通过本设置,碗碟的使用频次最高,残留水也最多,主体是主要的放置区,将出水孔设置在第一导流面,碗碟上的残留水流动路径最短,方便排水,同时残留水顺着第一导流面的凹陷直接向下流动自动汇聚到出水孔处。
14.本发明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导流面、第三导流面均高于第一导流面布置,第二导流面、第三导流面均倾斜布置,第二导流面表面、第三导流面表面的高度由远离第一导流面的一侧向靠近第一导流面的一侧逐渐减小。通过本设置,第二导流面、第三导流面相对第一导流面处于一个较高的区域,且第二导流面、第三导流面有一定的斜度,越靠近第一导流面越低,砧板和刀筷上的残留水顺着第二导流面、第三导流面流到第一导流面上,再流向出水孔。
15.本发明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水孔的周圈设有向上延伸的挡筋,挡筋上设有缺口以使水通过缺口进入出水孔。通过本设置,挡筋能够进一步限定出水孔的出水位置,使得残留水能够从指定位置更加集中排放,同时能够确保残留水流经积水检测板的检测范围,提高消毒柜自动消毒的准确性。
16.本发明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内设有积水盒,积水盒位于出水孔的下方。通过本设置,积水盒用于收集从出水孔流下来的残留水,对残留水进行收纳。
17.本发明的优点是:1)设置了整个安装支架,其上的导流面与放置区一一对应,残留
水滴落在导流面上,导流面对残留水导流,残留水沿着导流面均朝向出水孔流动以从出水孔集中排放,提高排水效率和便捷性。2)设计了一种安装支架的具体结构,第二导流面、第三导流面有一定的斜度,越靠近第一导流面越低,砧板和刀筷上的残留水顺着第二导流面、第三导流面流到第一导流面上,残留水顺着第一导流面的凹陷直接向下流动自动汇聚到出水孔处。3)安装支架的背面为安装面,安装面主要用于安装所有的电器件,使得电器件能够集中安装,同时消毒柜整体上实现了水电分离,消除残留水对电器件的实用安全隐患。4)安装支架呈一端高一端低的状态,高位安装板的下方提供了安装空间,用于容纳体积较大的电器件,低位安装板则用于安装一些体积较小的电器件,整体布局更紧凑更合理,同时电器件安装在高位安装板上高度较高,出水孔安装在低位安装板上高度较低,残留水往低处流,不会影响电器件,更利于实现水电分离。5)出水孔的下方设有积水检测板,当检测到整个消毒柜有餐具残留水流到出水孔时,触发检测,自动开启烘干、消毒工作,使得消毒柜的工作更加自动化、智能化。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发明的分体图;
20.图3为本发明另一个视角下的分体图;
21.图4为本发明中安装支架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图;
23.图6为本发明中安装支架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本发明中出水孔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底座100、积水盒101、安装支架200、出水孔201、安装面202、高位安装板203、低位安装板204、第一导流面205、第二导流面206、第三导流面207、挡筋208、主体300、刀筷架301、风扇400、ptc加热器401、等离子发生器402、积水检测板403、砧板500。
具体实施方式
26.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前”、“后”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7.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28.实施例1:如图1至图7中所示,
29.一种消毒柜,包括底座100,底座100上设有多个放置区,底座100内设有安装支架200,安装支架200朝向放置区的一侧设有多个与放置区一一对应的导流面,安装支架200上设有出水孔201,放置区的残留水流到对应的导流面上,各导流面均朝向出水孔201倾斜以形成朝向出水孔201汇聚的导流水路,底座100内设有积水盒101,积水盒101位于出水孔201的下方,积水盒101用于收集从出水孔201流下来的残留水,对残留水进行收纳。
30.安装支架200背向放置区的一面设有安装面202,安装面202用于安装电器件。安装支架200远离出水孔201的一侧向上抬升形成高位安装板203,出水孔201所在处的安装支架200形成低位安装板204,高位安装板203的下方形成用于安装电器件的安装空间。安装支架200呈一端高一端低的状态,高位安装板203的下方提供了安装空间,用于容纳体积较大的电器件,低位安装板204则用于安装一些体积较小的电器件,整体布局更紧凑更合理,同时电器件安装在高位安装板203上高度较高,出水孔201安装在低位安装板204上高度较低,残留水往低处流,不会影响电器件的安全,更利于实现水电分离。
31.电器件包括烘干装置及消毒装置,烘干装置包括风扇400和ptc加热器401,风扇400和ptc加热器401配合吹出热风,为餐具提供烘干服务。消毒装置包括等离子发生器402,等离子发生器402发出等离子,为餐具提供消毒服务。体积较大的烘干装置、消毒装置安装在高位安装板203上,安装空间用于容纳烘干装置及消毒装置。
32.底座100上设有主体300及刀筷架301,主体300和刀筷架301并排布置,主体300内形成用于放置碗碟的第一放置区,刀筷架301形成用于放置刀筷的第二放置区,主体300和刀筷架301之间的间隙形成用于放置砧板500的第三放置区,安装支架200对应于第一放置区、第二放置区、第三放置区分别设有第一导流面205、第二导流面206、第三导流面207。主体300用来放置碗碟,刀筷架301则用来放置刀具和筷子,主体300和刀筷架301之间的间隙则用来放置砧板500,在底座100上形成三个不同的放置区,主体300及刀筷架301均单独安装在底座100上,主体300和刀筷架301都是独立的个体,彼此不占用对方空间,方便碗碟、刀筷各自沥水,能够对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餐具进行分区烘干或消毒,安装支架200上对应三个放置区的位置上也设有三个导流面,方便餐具在各放置区沥水后的排水。
33.第一导流面205设在低位安装板204上,出水孔201设在第一导流面205上,第一导流面205向下凹陷并在第一导流面205上形成最低点,出水孔201位于该最低点处,第一导流面205以出水孔201为最低点,四周为高点,形成斜度。由于主体300是主要的放置区,碗碟的使用频次最高,残留水也最多,将出水孔201设置在第一导流面205,碗碟上的残留水流动路径最短,方便排水,同时残留水顺着第一导流面205的斜度直接向下流动自动汇聚到出水孔201处。
34.第二导流面206、第三导流面207设在高位安装板203上,且均高于第一导流面205布置,即第二导流面206、第三导流面207相对第一导流面205处于一个较高的区域,第二导流面206、第三导流面207均倾斜布置,第二导流面206表面、第三导流面207表面的高度由远离第一导流面205的一侧向靠近第一导流面205的一侧逐渐减小,越靠近第一导流面205越低,水往低处流,砧板500和刀筷上的残留水顺着第二导流面206、第三导流面207流到第一导流面205上,再顺着第一导流面205的斜度流向出水孔201。
35.本实施例中,洗完的餐具上有一定的残留水,将其放在放置区内进行沥水,安装支架200的正面为导流面,由于斜度设计,第二导流面206、第三导流面207的残留水先流向第一导流面205,第一导流面205的残留水则直接流向出水孔201,最后收纳在积水盒101中,导流面主要收集上方放置区内餐具的残留水,并导向到出水孔201收纳在积水盒101中,实现残留水的有序排放;安装支架200的背面为安装面202,安装支架200呈一端高一端低的状态,安装面202主要用于安装所有的电器件,使得电器件能够集中安装;同时消毒柜整体上实现了水电分离,消除残留水对电器件的实用安全隐患。
36.实施例2:基于上述实施例的机构,如图7中所示,本实施例中电器件还包括积水检测板403,积水检测板403通过控制模块与烘干装置、消毒装置电性连接,积水检测板403安装在低位安装板204的安装面202上,积水检测板403位于出水孔201的下方,当积水检测板403检测到出水孔201有水流下时,说明餐具上存在残留水,此时控制模块控制烘干装置、消毒装置自动启动对各放置区进行烘干、消毒工作,消毒柜的工作更加自动化、智能化,积水检测板403体积较小,可以安装在低位安装板204上,从而更靠近出水孔201,使得积水检测板403的检测结果更准确。
37.进一步地,如图4中所示,出水孔201的周圈设有向上延伸的挡筋208,挡筋208的三侧封闭,仅在一侧设有缺口,以使残留水通过缺口进入出水孔201,挡筋208能够进一步限定出水孔201的出水位置,使得残留水能够从指定位置集中排放,同时能够确保残留水流经积水检测板403的检测范围,提高消毒柜自动开启烘干、消毒的准确性。
38.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描述,只用于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本领域的技术工程师根据上述发明的内容对本发明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