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术中脊柱冠状位平衡评估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79334发布日期:2021-10-09 11:08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一种术中脊柱冠状位平衡评估工具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术中脊柱冠状位平衡评估工具。


背景技术:

2.脊柱侧弯又称脊柱侧凸,是一种脊柱的三维畸形,包括冠状位、矢状位和轴位上的序列异常。
3.脊柱侧凸畸形特指在脊柱在冠状位上的偏离,轻度的脊柱侧凸可以观察,严重者需要手术治疗。脊柱侧凸畸形是危害青少年和儿童的常见疾病,关键是要早发现、早治疗。随着手术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脊柱侧凸畸形患者通过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及截骨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随着器械的发展,手术矫形效果逐渐变好,但脊柱侧凸畸形的发生率仍较高,而脊柱侧凸畸形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在具体实践中,往往需要对脊柱侧凸患者进行冠状面平衡的评估,具体为当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垂线与c7椎体棘突的距离大于20mm时,判断为脊柱冠状面失衡,即发生明显的躯干偏移。因此,评价脊柱冠状面平衡状态某种程度上能够判断脊柱侧凸畸形的严重程度及对人体的危害。更重要的是,矫形术中及术后脊柱冠状位平衡状态是对脊柱手术矫形疗效的重要评价指标;同时,也是对患者术后外观及功能是否满意的衡量标准之一。
4.尽管冠状位的相关研究存在争议且某种程度上被广大同行所忽视,但仍有不少研究表明,冠状位的失衡同样会影响脊柱侧凸患者的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由此可见术中冠状位平衡的评估至关重要,传统的术中评估有的是仅凭术中透视,目测、经验预估,该法误差很大;有的是通过t型架,t型架通常是相对可靠的选择,但其缺点在于:(1)当面对部分下肢不等长或骨盆不对称的患者来说,此方法就比较烦琐,其需要不断地对比站立位冠状位 x 线骨盆倾斜度并在术中予以不断调整、匹配,左右侧方向的反复确定常令术者挠头;(2)“t 型架”基座微小的角度误差具有距离的放大效应,在骶骨骨盆处 1
°
的误差就会造成 c7 偏离骶骨正中线(central sacral vertical line,csvl)约 1cm 的距离(coronal balance distance,cbd)。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要解决传统的评估方法误差大、操作烦琐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术中脊柱冠状位平衡评估工具。
6.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术中脊柱冠状位平衡评估工具,包括可显影的透视板,透视板上设有多个横线和纵线形成的正方形网格,网格的边长为harington稳定区宽度的一半;位于中心的纵线为中线,位于中线左右两侧的为边界线。
7.进一步的,所述透视板包括可透光的顶板和底板,顶板和底板平行设置的并且固定连接,顶板和底板之间铰接有可显影板,可显影板绕铰接轴相对于顶板和底板转动,所述网格设于可显影板上。
8.进一步的,所述透视板的网格的纵线上设有标记,相邻两纵线上的标记有异;透视
板顶部的左右角上分别标记有左向标记和右向标记。
9.进一步的,所述透视板上设有角度标尺,角度标尺包括角度刻度线和指针,角度刻度线设于所述透视板的底板顶部,指针固定在可显影板上,指针位于角度刻度线的上方,顶板上开设有避开角度标尺的避让槽,避让槽位于指针的上方。
10.进一步的,所述角度标尺为两个,两个角度标尺对称设于透视板的左右两侧。
11.进一步的,所述透视板的顶板和底板为碳纤维板。
12.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捷,实用,易于推广,只需将其置于脊柱外科手术床体位垫下方即可,然后调节可显影板的角度即可评估脊柱冠状位平衡;2.本技术适用于所有脊柱畸形患者术中透视评估,本技术将骶骨正中线与中线重叠,然后调节可显影板的角度使得横线与双侧髂嵴连线平行,这样就可以对下肢不等长及骨盆不对称的患者进行精准的术中透视评估,消除术前不准确的冠状位评估对此造成影响,评估精度高;3.透视板设计为顶板、底板和可显影板三层,便于可显影板的旋转;可显影板上的网格以及标记(长方形、三角形以及左向标记和右向标记的设置,便于术中c臂上下移动分段拍摄时出现错列),其误差相对较小,降低误差,不会产生“t 型架”基座角度调整误差带来的距离放大效应,从而保证判断结果以及提高评估效率。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发明的正面投影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水平面投影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过程示意图;图中:1

透视板,1.1

可显影板,1.2

中线,1.3

边界线,1.4

顶板,1.5

底板,2

角度标尺,2.1

角度刻度线,2.2

指针,l

左向标记,r

右向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14.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15.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16.文中所述的“左右”、“横向”指的是透视板的宽度方向;“上下”、“纵向”指的是透视板的长度方向(即脊柱的走向)。
17.参照图1至图2,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术中脊柱冠状位平衡评估工具,包括可显影的透视板1,透视板1上设有多个横线和纵线形成的正方形网格,网格的边长为
harington稳定区宽度的一半;位于中心的纵线为中线1.2,位于中线1.2左右两侧的为边界线1.3。
18.所述透视板1包括可透光的顶板1.4和底板1.5,顶板1.4和底板1.5平行设置的并且固定连接,顶板1.4和底板1.5之间铰接有可显影板1.1,可显影板1.1绕铰接轴相对于顶板1.4和底板1.5转动,所述网格设于可显影板1.1上。
19.所述透视板1的网格的纵线上设有标记,相邻两纵线上的标记有异(例如小长方形、三角形的标记);透视板1顶部的左右角上分别标记有左向标记l和右向标记r(左、右向标记便于术中确认,精确判断);标记的设置便于术中确认,精确判断,避免出现偏差,由于术中c臂透视往往只能包含4

5个椎体,因此要想看到整个脊柱需要将c臂上下移动分段拍摄,这样极易将邻近网格的纵线搞混(错列),影响判断出现偏差。
20.所述透视板1上设有角度标尺2,角度标尺2包括角度刻度线2.1和指针2.2,角度刻度线2.1设于所述透视板1的底板1.5顶部,指针2.2固定在可显影板1.1上,指针2.2位于角度刻度线2.1的上方,顶板1.4上开设有避开角度标尺2的避让槽,避让槽位于指针2.2的上方,便于调整可显影板1.1,使得网格的横线与双侧髂嵴连线或双侧臼顶连线平行(作为判断冠状位平衡的基准)。
21.所述角度标尺2为两个,两个角度标尺2对称设于透视板1的左右两侧,便于观测角度。
22.所述透视板1的顶板1.4和底板1.5为碳纤维板,具有可透光、重量轻的优点、便于来回移动。
23.可显影板1.1、顶板1.4和底板1.5为“三明治”结构,中间为设有网格的可显影板1.1,上下为可透光碳纤维板的顶板1.4和底板1.5(重量轻),透视板1上设有角度标尺2,根据透视情况对可显影板1.1进行精确调节。
24.如图3所示,透视板1放置于手术床体位垫下,中线1.2应与骶骨正中线(csvl)重叠,横线应与双侧髂嵴连线或双侧臼顶连线平行,(正常椎体的上下终板应与此线平行),术中如果发现横线与双侧髂嵴连线不平行,测量两者夹角,然后通过旋转调节可显影板1.1(通过角度标尺2观测旋转角度,旋转角度与上述夹角一致)使得横线应与双侧髂嵴连线平行,两条边界线1.3分别经过腰骶关节,构成harington稳定区,如果术中矫形后椎体都位于边界线1.3稳定区内,则提示冠状位平衡较好。
25.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