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针走针线路控制方法及肠道腹壁造口用缝合夹和缝合装置

文档序号:26349515发布日期:2021-08-20 20:22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缝针走针线路控制方法及肠道腹壁造口用缝合夹和缝合装置

本发明涉及肠道腹壁造口用器械,尤其涉及一种缝针走针线路控制方法及肠道腹壁造口用缝合夹和缝合装置。



背景技术:

肠造口是外科常见术式之一,是外科医生为了治疗某些疾病(直肠癌,膀胱癌)而在腹壁上所做的开口,将一段肠管经腹壁切开处拉出体外,需要将截取的肠管与腹壁的肌肉和腹膜缝合固定,防止肠造口内陷和腹壁切口疝。传统的技术是在肠管腹壁造口处切除一小块皮肤和皮下脂肪,切开肌肉和腹膜,采用拉钩将肌肉以及腹膜拉开,用缝针从造口切开处多点缝合肌肉和腹膜,然后将肠管经造口部位脱出体外,缝线再次与肠壁缝合固定,来缝合关闭造口的肠管与侧腹壁之间的间隙。为了使得腹壁造口切除皮肤和皮下脂肪后和造口处的肠管匹配,就不能一味的扩大造口直径。由于腹壁造口处直径小(同小肠或者结肠的管腔直径类似),腹壁具有一定的厚度(包括皮肤、皮下脂肪、肌肉和腹膜),将缝针从深部的肌肉和腹膜穿入穿出就存在较大的难度,对于肥胖的患者腹壁厚度可以达到8到10cm,该操作就更加困难,手术操作中往往难以达到满意的缝合,缝合费时费力。如果肠管同造口处的肌肉和腹膜不能全层固定,则导致术后切口疝、肠梗阻、肠造口内陷或者肠造口脱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精准控制缝合针走针路线及缝合针出针位置的缝针走针线路控制方法及肠道腹壁造口用缝合夹和缝合装置。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缝针走针线路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取一摆臂和圆形缝针,将摆臂转动连接于一夹持固定机构,将圆形缝针设在摆臂上并使圆形缝针可随摆臂一起旋转,以构成一缝合夹;

用夹持固定机构将所述缝合夹夹持固定,调整圆形缝针至摆臂回转中心的距离及圆形缝针的圆弧圆心的位置,使圆形缝针的入针点位于腹壁腹膜下表面上、出针点位于腹壁肌肉层的上表面上;

最后转动摆臂及其上的圆形缝针即可控制圆形缝针引导缝线从腹壁腹膜的下表面进、腹壁肌肉的上表面出的走针线路。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缝针走针线路控制方法使用的肠道腹壁造口用缝合夹,包括:圆形缝针,圆形缝针设在一摆臂上,所述摆臂转动连接于一夹持固定机构,使圆形缝针的入针点位于腹壁腹膜下表面上、出针点位于腹壁肌肉层的上表面上。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使用所述肠道腹壁造口用缝合夹的缝合装置,包括4~8个所述肠道腹壁造口用缝合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肠造口是要将一段经腹壁切开处拉出体外的肠管与腹壁的肌肉以及腹膜缝合固定在一起,因此,缝线(缝合针)应穿过腹膜和肌肉后再缝合肠管,但受到腹壁造口切口空间很小(与管腔直径相仿)、腹壁厚度(肥胖患者腹壁厚度可达8到10cm)的制约,现有缝合固定方法往往达不到所述要求,肠管与造口处的肌肉和腹膜不能实现全层固定。针对这些缺陷,本发明通过将圆形缝针缝合时的行走轨迹控制在圆环或类似圆环形区域内(甚至控制成一个圆),再通过调整圆形缝针行走轨迹的圆心位置和圆形缝针与其行走轨迹圆心的距离,即可精准预测和掌控的缝合轨迹,迫使圆形缝针引导缝线路经肌肉和腹膜,保证圆形缝针的入针点位于腹壁腹膜下表面上、出针点位于腹壁肌肉层的上表面上,再用缝针引导缝线缝合肠管外层,以确保实现肠管与造口处的肌肉和腹膜的全层缝合固定,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肠管与造口处的肌肉和腹膜不能全层缝合固定的技术问题。

(1)本发明通过对圆形缝针行走轨迹的控制,确保并实现肠管与造口处的肌肉和腹膜的全层固定。本发明将圆形缝针设在摆臂上,并由与摆臂转动连接的夹持固定机构夹持固定缝合夹时,调整圆形缝针2至摆臂1回转中心的距离及圆形缝针2的圆弧圆心的位置,以使随摆臂一起旋转的圆形缝针的旋转轨迹与腹膜及肌肉相交(参见图6a和图6b),致圆形缝针2缝合时必从腹膜下表面入并从肌肉上表面出,完成圆形缝针引导缝线应穿过腹膜和肌肉,再用缝针引导缝线缝合肠管外层,以实现肠管与腹膜和肌肉的全层固定。

(2)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肠道腹壁造口用缝合夹,实现了圆形缝针行走轨迹的可控,解决了肠管与造口处的肌肉和腹膜的全层固定。本发明所述的缝合夹包括设有圆形缝针2的摆臂1以及与所述摆臂转动连接的夹持固定机构,夹持固定机构用于肠道腹壁造口用缝合夹使用时的临时固定并为摆臂及圆形缝针旋转提供转动中心或支点;摆臂与夹持固定机构的转动连接使得摆臂及其上的圆形缝针可围绕夹持固定机构提供转动中心或支点作回转运动或圆周远动,圆形缝针的行走轨迹则被控制为圆或落入覆盖所述圆的环形区域,当通过调整夹持固定机构夹持位置使圆形缝针行走轨迹的最高点不低于腹壁肌肉上表面、圆形缝针行走轨迹的最低点不高于腹壁腹膜下表面时,圆形缝针2的入针点位于腹壁腹膜下表面上、出针点位于腹壁肌肉层的上表面上,缝线(或圆形缝针)受控引导缝线而穿过腹膜和肌肉,再用缝针引导缝线缝合肠管外层,以实现肠管与腹膜和肌肉的全层固定。

(3)本发明进一步采取将转轴4设于第一c形弹性夹l形下夹爪和第二c形弹性夹的l形下夹爪之间,可使摆臂1回转中心靠近腹壁内侧甚至低于腹膜(参见图6),可以保证入针点位于腹壁腹膜上和出针点位于腹壁肌肉上,进一步确保圆形缝针穿过腹膜和肌肉,并减小甚至消除腹壁对摆臂1转动的阻碍。

(4)采用第一c形弹性夹和第二c形弹性夹并将转轴4设于两者之间后,摆臂1转动就可以在第一c形弹性夹和第二c形弹性夹之间的狭小空间内完成,因此,更适合于腹壁造口,同时也使本发明具有结构紧凑的优点。

(5)本发明采取的“在摆臂1上设有圆弧弯孔5,圆弧弯孔5的中心线为圆弧且中心线的圆弧半径等于圆形缝针2的圆弧半径并等于圆弧弯孔5的中心至摆臂1回转中心之间的距离,圆弧弯孔5中心线的圆弧圆心及插入圆弧弯孔5中的圆形缝针2的圆弧圆心位于摆臂1回转中心线上”技术措施,使得圆形缝针2的行走路径能够被更精准的预测和控制。这一技术措施,通过将圆形缝针2的圆弧半径、圆弧弯孔5的圆弧半径以及圆弧弯孔5的中心至摆臂1回转中心之间的距离设定为相等,以及将圆弧弯孔5中心线的圆弧圆心及插入圆弧弯孔5中的圆形缝针2的圆弧圆心设在摆臂1回转中心线上后,使得在圆弧弯孔5导向下的移动或旋转圆形缝针2所形成的整根圆形缝针的行走轨迹理论上为圆且与圆弧弯孔5的旋转轨迹重合,因此,通过正反旋转摆臂1以及圆弧弯孔5或移动、旋转圆形缝针2可以准确确定腹壁腹膜上的入针点和腹壁肌肉上的出针点,预见并精确控制圆形缝针在腹壁腹膜和腹壁肌肉内的行走轨迹,进一步确保圆形缝针穿过腹膜和肌肉,再用缝针引导缝线缝合肠管外层,以实现肠管与腹膜和肌肉的全层固定。

(6)由套筒11、套筒上的滑槽111和定位孔112及滑块12等构成的长度可调的摆臂1,可以实现圆弧弯孔5的中心至摆臂1回转中心之间的距离,以使其分别等于不同型号的圆形缝针的圆弧半径,适用于不同型号的圆形缝针的选择使用。

(7)不论患者的腹壁有多厚,不论腹壁切口有多小,使用本发明,都能通过简单的操作,对圆形缝针缝合轨迹的实施精准预测和掌控,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出现的肠管与造口处的肌肉和腹膜不能全层缝合固定的问题,达到造口缝合固定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的摆臂(伸缩杆)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摆臂(伸缩杆)的e-e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摆臂(伸缩杆)伸缩状态示意图,其中,图4a为收缩状态或称初始状态,图4b为伸展状态。

图5为本发明弹性夹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圆形缝针受控行走轨迹示意图,其中,图6a是采用0.9mm*34mm的1/2弧1圆形缝针的受控行走轨迹示意图,图6b是采用0.7mm*26mm的1/2弧圆形缝针的受控行走轨迹示意图,c1为腹膜,c2为肌肉,c3为脂肪,c4为皮肤。

图7是肠管c5与腹膜和肌肉的全层固定示意图,21为缝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缝针走针线路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取一摆臂1和圆形缝针2,将摆臂1转动连接于一夹持固定机构3,将圆形缝针2设在摆臂1上并使圆形缝针2可随摆臂1一起旋转,以构成一缝合夹;

用夹持固定机构1将所述缝合夹夹持固定,调整圆形缝针2至摆臂1回转中心的距离及圆形缝针2的圆弧圆心的位置,使圆形缝针2的入针点位于腹壁腹膜下表面上、出针点位于腹壁肌肉层的上表面上,即:调整圆形缝针2至摆臂1回转中心的距离及圆形缝针2的圆弧圆心的位置,并选择能使随摆臂一起旋转的圆形缝针的旋转轨迹与腹膜及肌肉相交(参见图6a和图6b)的所述距离和所述位置,致圆形缝针2缝合时必从腹膜下表面入并从肌肉上表面出,完成圆形缝针引导缝线穿过腹膜和肌肉,所述旋转轨迹与腹膜及肌肉相交的判断方法为:如果旋转中的圆形缝针2能够触及腹膜且反向旋转中的圆形缝针2能够触及拉开脂肪后的腹部肌肉,则旋转轨迹与腹膜及肌肉相交,进而确保圆形缝针2缝合时从腹膜下表面入并从肌肉上表面出;

最后转动摆臂1及其上的圆形缝针2即可控制圆形缝针2引导缝线从腹壁腹膜的下表面进、腹壁肌肉的上表面出的走针线路。

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圆形缝针2至摆臂1回转中心的距离r1等于圆形缝针2的圆弧半径r2,圆形缝针2的圆弧圆心位于摆臂1的回转中心上,如此可使圆形缝针2的整体运动轨迹和摆臂1上的圆形缝针2的设置位置或设置点运动轨迹都为圆并重合即其运动轨迹相同,从某个角度说,本发明将圆形缝针2的运动(或运动轨迹)控制为一个可预见的圆形,再控制可预见的圆形或所述运动轨迹与肌肉和腹膜相交,即可迫使圆形缝针引导缝线穿过肌肉和腹膜,由此确保肠管与造口处的肌肉和腹膜的全层固定(参见图5、图6);圆形缝针2至摆臂1回转中心的距离大于腹壁切开处的腹壁腹膜与腹壁肌肉厚度之和。

所述摆臂1采用伸缩杆,并通过调整伸缩杆的长度实现圆形缝针2至摆臂1回转中心之间距离的调整。

实施例2

一种缝针走针线路控制方法使用的肠道腹壁造口用缝合夹,包括:圆形缝针2,圆形缝针2设在一摆臂1上,所述摆臂1转动连接于一夹持固定机构3,当旋转摆臂1时,摆臂1上的圆形缝针2随摆臂1转动且其运行轨迹被控制在覆盖以摆臂转动中心至摆臂1上的圆形缝针设置点的距离为半径的圆周的环形区域内,使圆形缝针2的入针点位于腹壁腹膜下表面上、出针点位于腹壁肌肉层的上表面上。

在本实施例中:

夹持固定机构3包括由横向臂34连接的第一c形弹性夹和第二c形弹性夹且所述第一c形弹性夹和第二c形弹性夹用于所述缝合夹的固定,在第一c形弹性夹和第二c形弹性夹之间设有转轴4,所述摆臂1与转轴4转动连接,致使所述摆臂1及其旋转、摆动都位于第一c形弹性夹和第二c形弹性夹之间,有利于在狭小的腹壁切口空间内完成缝合实际操作。

以下结构的弹性夹是第一c形弹性夹和第二c形弹性夹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即:第一c形弹性夹和第二c形弹性夹为弹性夹,参照图5,所述弹性夹包括l形上夹爪31和l形下夹爪32,l形上夹爪31和l形下夹爪32的一端相互嵌套,并由拉簧33将l形上夹爪31和l形下夹爪32拉紧至初始状态;所述转轴4设于第一c形弹性夹和第二c形弹性夹的l形下夹爪32之间,转轴4最佳设置位置可选为l形下夹爪的l形拐角处,这一设置更适合在狭小的腹壁切口空间内操作,同时无需通过调整夹持固定机构3在腹壁切口上的夹持固定位置即可保证现有圆形缝针的入针点落于腹壁腹膜下表面上、出针点落于腹壁肌肉层的上表面上,圆形缝针引导缝线穿过腹膜和肌肉,以实现肠管与腹膜和肌肉的全层固定。

在摆臂1上设有圆弧弯孔5,圆弧弯孔5的中心线为圆弧且中心线的圆弧半径等于圆形缝针2的圆弧半径并等于圆弧弯孔5的中心至摆臂1回转中心之间的距离,圆弧弯孔5中心线的圆弧圆心及插入圆弧弯孔5中的圆形缝针2的圆弧圆心位于摆臂1回转中心线上;圆弧弯孔5最好选择等于圆形缝针的直径。摆臂1采用伸缩杆,伸缩杆的实施例为:所述伸缩杆包括套筒11,所述套筒11的一端与所述转轴4转动连接,参见图1~图3,套筒11的两侧分别设有滑槽111,在套筒11内设有滑块12,所述圆弧弯孔5设在滑块12上,通过所述滑块12在套筒11内的滑移来调整圆弧弯孔5至摆臂1回转中心之间的距离,在所述滑块12的两侧分别设有螺栓121,螺栓121由套筒11内侧经滑槽111伸至套筒11外侧,在螺栓121上螺纹连接有螺母6,当伸缩杆的长度调整完成后,拧紧螺母6即可实现滑块12的夹紧固定;为便于伸缩杆长度的精准调整,本发明还采取以下措施:在滑槽111上开设定位孔112,所述螺母6的外径小于等于定位孔112的直径且大于滑槽111的槽宽,这就使螺栓121滑入定位孔112内并被旋紧后,螺母6将嵌入套筒11上的定位孔112中,使螺母6与套筒11处于相互嵌套状态,致伸缩杆的长度调整完成后,套筒11与滑块12被固定且不会滑移,以实现圆弧弯孔5的空间定位和定位后的位置保持;因选用不同型号圆弧缝针的需要,各定位孔112至摆臂1回转中心的距离与各定位孔112至圆弧弯孔5的距离之和r1分别等于各型号圆形缝针2的圆弧半径r2。为更精准为圆形缝针2提供行走导向,可以根据所选用的圆形缝针,将缝合夹方案系列化,即:各缝合夹方案中的圆弧弯孔5中心线的圆弧半径选择等于所选用圆形缝针的圆弧半径,圆弧弯孔5的孔直径等于圆形缝针2的针直径。

实施例3

一种使用所述肠道腹壁造口用缝合夹的缝合装置,包括4~8个所述肠道腹壁造口用缝合夹。

下面对使用本发明进行缝合操作的过程作一说明:

将本夹持固定机构3固定在腹壁造口切开处,调整l形上夹爪31和l形下夹爪32使得二者夹紧造口处的肌肉和腹膜,调整圆形缝针2至摆臂1回转中心的距离及圆形缝针2的圆弧圆心的位置,使圆形缝针2的入针点位于腹壁腹膜下表面上、出针点位于腹壁肌肉层的上表面上,即:调整圆形缝针2至摆臂1回转中心的距离及圆形缝针2的圆弧圆心的位置,并选择能使随摆臂一起旋转的圆形缝针的旋转轨迹与腹膜及肌肉相交(参见图6a和图6b)的所述距离和所述位置,致圆形缝针2缝合时必从腹膜下表面入并从肌肉上表面出,完成圆形缝针引导缝线21过腹膜和肌肉,所述旋转轨迹与腹膜及肌肉相交的判断方法为:如果旋转中的圆形缝针2能够触及腹膜且反向旋转中的圆形缝针2能够触及拉开脂肪后的腹部肌肉,则旋转轨迹与腹膜及肌肉相交,进而确保圆形缝针2缝合时从腹膜下表面入并从肌肉上表面出;

转动摆臂1及其上的圆形缝针2即可控制圆形缝针2引导缝线从腹壁腹膜的下表面进、腹壁肌肉的上表面出的走针线路,使得圆形缝针2带缝线穿过肌肉和腹膜,采用同样的办法将其他部位的夹持固定机构3上的圆形缝针2引导缝线进行缝合,完成4-6个位点的缝合后,此时移除取多个位点的夹持固定机构3,将肠管从腹壁造口处拖出3cm左右,再把各个带线的缝针2在多个位点与肠壁缝合,由此确保肠管与造口处的肌肉和腹膜的全层固定(参见图5、图6)。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