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建立胸骨后空间的手术器械

文档序号:25885077发布日期:2021-07-16 19:08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建立胸骨后空间的手术器械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建立胸骨后空间的手术器械。


背景技术:

2.在胸骨后/前纵隔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过程中,如(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胸腔镜)心包囊肿切除、切开引流、心包切除等手术;(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胸骨后隧道的建立;(胸腔镜)经剑突下纵隔/肺部疾病的手术治疗等,需要使用到用于建立胸骨后空间的成套器械。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胸骨后拉钩,但胸骨后拉钩的局限性较大,具体表现在:胸骨后拉钩均为与胸骨长轴方向垂直的,需在胸骨旁加做小切口辅助,才能实行胸骨牵拉功能。这种需辅助小切口的设计不但不够美观,而且有损伤胸廓内动静脉的可能。再者,其安全牵拉力也较小,在牵拉力较大的情况下还有造成胸骨骨折的可能。因此未被广泛接受,临床应用不多。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建立胸骨后空间的手术器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胸骨后拉钩使用时需要在胸骨旁加做小切口辅助,且有可能造成胸骨骨折的技术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建立胸骨后空间的手术器械:包括依次相连的通条头、通条杆、钩杆部,通条杆、钩杆部是可拆卸连接,通条头的端部设有底面向上倾斜的梯形头,且梯形头设有垂直于通条头表面的通孔;钩杆部设有固定板,固定板设有钩圈,钩圈相对于钩杆部的角度可调整并可锁定于某一固定位置,钩圈设有操作孔。
5.优选,前述的一种用于建立胸骨后空间的手术器械:通条杆的端部设有卡槽,钩杆部的端部设有卡头,卡槽包括设置于通条杆端部的端孔、设置于通条杆侧部并导通于端孔的侧孔,侧孔的宽度大于端孔的宽度;卡头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连接臂,两根连接臂的相对侧均设有侧凸起;当卡头与卡槽连接时,连接臂插入端孔,且侧凸起连接侧孔。
6.优选,前述的一种用于建立胸骨后空间的手术器械:还包括设置于钩杆部、通条杆之间的延长杆,延长杆的两端分别设有卡头、卡槽;延长杆至少有两根,且两根延长杆长度不同。
7.优选,前述的一种用于建立胸骨后空间的手术器械:钩圈设有圆柱安装孔二,圆柱安装孔二、操作孔之间设有铰接轴,固定板通过铰接孔连接铰接轴,圆柱安装孔二内设有可旋转的圆柱螺母,圆柱螺母通过螺纹连接调节螺杆,调节螺杆可旋转连接固定板。
8.优选,前述的一种用于建立胸骨后空间的手术器械:固定板通过圆柱安装孔一连接限位块,调节螺杆通过环槽连接限位块,且调节螺杆的端部设有旋转手轮。
9.优选,前述的一种用于建立胸骨后空间的手术器械:钩杆部还设有相互导通的侧排烟口、排烟通道。
10.优选,前述的一种用于建立胸骨后空间的手术器械:钩杆部的端部还设有导通于排烟通道的接头,接头用于导通负压吸引装置。
11.优选,前述的一种用于建立胸骨后空间的手术器械:钩圈相对于钩杆部的角度调节范围是45

90度。
12.优选,前述的一种用于建立胸骨后空间的手术器械:通孔的直径是5mm。
13.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钩杆部,采用与手术同切口,即剑突下切口入路,与胸骨长轴方向一致,不需要附加小切口,无损伤胸廓内动静脉的可能,安全牵拉力也较大。钩杆部还带有排烟通道,并可接负压吸引装置,解决了手术能量平台使用过程中产生烟雾无法有效排出,造成术野模糊的问题。该部还采用多角度可调节设计,术者可更好地掌握术中牵拉力的平衡。
14.本发明的通条部分也有效解决了既往器械无法在直视下安全、快捷、有效地打通胸骨后隧道的问题,通条部分带有穿线孔通孔,可方便引导线及引导管的使用。
15.本发明的延长杆可以有多根,且长度不同,可作为拉钩部及通条部的延长部。使得该组器械更适用于不同个体的人群,也方便了手术者的使用。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发明整体结构轴测图;图2是本发明整体结构爆炸图;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发明钩杆部、固定板、钩圈的结构图;图5是本发明钩杆部、固定板、钩圈的结构图;图6是本发明通条头结构图;附图标记的含义:1

通条头;2

通条杆;3

延长杆;4

钩杆部;5

固定板;6

钩圈;7

调节螺杆;8

卡槽;9

卡头;11

梯形头;12

通孔;41

侧排烟口;42

排烟通道;51

接头;52

铰接孔;53

圆柱安装孔一;61

操作孔;62

圆柱安装孔二;63

铰接轴;64

圆柱螺母;71

旋转手轮;72

环槽;73

限位块;81

侧孔;82

端孔;91

连接臂;92

侧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18.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立胸骨后空间的手术器械:包括依次相连的通条头1、通条杆2、钩杆部4。其中,通条杆2、钩杆部4之间是可拆卸连接,通条头1的端部设有底面向上倾斜的梯形头11,且梯形头11设有垂直于通条头1表面的通孔12(图1及图6),通孔12的直径最好是5mm。通条头1的边角均为钝弧形,上平下弧形,为舰船式结构,便于建立隧道并避免损伤人体器官。
19.钩杆部4设有固定板5,固定板5设有钩圈6,钩圈6相对于钩杆部4的角度可调整并可锁定于某一固定位置,钩圈6设有操作孔61。操作孔61便于使用者手指插入进行操作。
20.通条杆2的端部设有卡槽8,钩杆部4的端部设有卡头9,卡槽8包括设置于通条杆2端部的端孔82、设置于通条杆2侧部并导通于端孔82的侧孔81,卡头9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连接臂91,两根连接臂91的相对侧均设有侧凸起92;当卡头9与卡槽8连接时,连接臂91插入端孔82,且侧凸起92连接侧孔81。
21.侧孔81的宽度大于端孔82的宽度,这样就使得侧孔81处的两侧具有相对于端孔82的凹坑,当卡头9插入至卡槽8时,侧凸起92即可处于该凹坑的内部。
22.为了调整本实施例的整体的长度,本实施例还包括设置于钩杆部4、通条杆2之间的延长杆3,延长杆3的两端分别设有卡头9、卡槽8,分别用于与钩杆部4的卡头9、通条杆2的卡槽8配合,实现整体长度的延长。
23.本实施例的延长杆3至少有两根,且两根延长杆3长度不同,在实际使用时,可根据需要进行更换,也可将两根延长杆3同上串联安装,以达到最大长度。
24.钩圈6相对于钩杆部4的角度可调整并可锁定于某一固定位置的具体结构如下:钩圈6设有圆柱安装孔二62,圆柱安装孔二62、操作孔61之间设有铰接轴63,固定板5通过铰接孔52连接铰接轴63,圆柱安装孔二62内设有可旋转的圆柱螺母64,圆柱螺母64通过螺纹连接调节螺杆7,调节螺杆7可旋转连接固定板5。
25.固定板5通过圆柱安装孔一53连接限位块73,调节螺杆7通过环槽72连接限位块73,环槽72卡在限位块73的内部,使得调节螺杆7只可以在限位块73内旋转而不能发生轴向运动。
26.调节螺杆7的端部设有旋转手轮71。当操作旋转手轮71旋转时,通过螺纹传动的方式驱动圆柱螺母64,圆柱螺母64带动钩圈6以铰接轴63为轴心旋转,继而实现钩圈6与钩杆部4之间角度的旋转。本实施例钩圈6相对于钩杆部4的角度调节范围是45

90度,该角度是由调节螺杆7、钩圈6以及固定板5的结构及相对位置决定的,具体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现有技术进行设计。
27.本实施例钩杆部4还设有相互导通的侧排烟口41、排烟通道42,其中排烟通道42平行于钩杆部4。
28.钩杆部4的端部还设有导通于排烟通道42的接头51,接头51用于导通负压吸引装置,例如真空发生装置,通过负压吸引装置实现排烟强度的增加。
29.使用时,可直接开放使用排烟通道42。如需加大排烟力,可在接头51连接负压吸引装置。因其排烟管在手术操作区域的顶端,故还可以作为二氧化碳输入通道,即作为术野的二氧化碳吹管,可保证术野的视觉清晰,从而提高手术的连贯性与流畅性。
30.本发明的钩杆部4,采用与手术同切口,即剑突下切口入路,与胸骨长轴方向一致,不需要附加小切口,无损伤胸廓内动静脉的可能,安全牵拉力也较大。钩杆部4还带有排烟通道42,并可接负压吸引装置,解决了手术能量平台使用过程中产生烟雾无法有效排出,造成术野模糊的问题。该部还采用多角度可调节设计,术者可更好地掌握术中牵拉力的平衡。
31.本发明的通条部分也有效解决了既往器械无法在直视下安全、快捷、有效地打通胸骨后隧道的问题,通条部分带有穿线孔(通孔12),可方便引导线及引导管的使用。
32.本发明的延长杆3可以有多根,且长度不同,可作为拉钩部及通条部的延长部。使得该组器械更适用于不同个体的人群,也方便了手术者的使用。
33.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