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芪补血调经复方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09878发布日期:2021-09-22 18:56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益气养血、和血调经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月经不调、崩漏、妊娠病、产后病、妇科杂病等为妇女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病证寒热虚实错杂,病因病机复杂。普遍认为主要病因是寒热湿邪侵袭、情志因素、房室所伤、饮食失宜、劳倦过度、体质因素等。病机主要是脏腑功能失常,血气不和,间接或直接损伤冲任督帯和胞宫、胞脉、胞络,以及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失调。如国外有资料报道近1/5的生育期女性患过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以育龄期女性高发。另有调查发现,崩漏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这些疾病的高发病率及多样性严重地影响着妇女的身心健康。
3.针对上述的病症,现代医学主要以性激素治疗为主。中医临床治疗则辨证分型施治。通过基本方加减、专方专药、经验方等方式,按年龄分期论治、中药周期治疗可以获得很好的疗效。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提出一种治疗月经不调、崩漏、妊娠病、产后病、妇科杂病的复方制剂。
5.归芪补血调经复方制剂,其特征在于该制剂按重量份包含黄芪10

100份、当归5

50份、白术10

50份、茯苓10

50份、炒白芍10

50份、川芎10

50份、 陈皮10

50份、甘草10

50份。
6.所述的归芪补血调经复方制剂,制备成颗粒服用,其制备方法如下:步骤1,将当归、川芎、陈皮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药渣加水煎煮1.5小时后取液,合并水溶液和煎煮液,过滤;步骤2,其余药味加水煮提取液2次,每次煎煮1.5小时,合并煎煮液,过滤,滤液与步骤1的过滤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3~1.35的稠膏,喷入挥发油,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即得。
7.月经不调、崩漏、妊娠病、产后病、妇科杂病等发病率较高,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或疑难病。导致上述病症的病因很多,主要是寒热湿邪侵袭、情志因素、房室所伤、饮食失宜、劳倦过度、体质因素等。其中:薛己、万全、张景岳等提出了“脾经血虚”、“肝经血少”、“气血虚弱”、“气血虚少”、“气逆血少”、“脾胃虚损”、“痰湿阻滞”等为月经后期的发病机理。
8.《傅青主女科
·
调经》则认为月经过多是血虚而不归经所致。
9.《医宗金鉴
·
妇科心法要诀
·
调经门》依据经血的色、质、气、味特点,以辨虚实寒热,云:“经水过多,清稀浅红,乃气虚不能摄血也。若稠黏深红,则为热盛有余”。
10.《丹溪心法
·
崩漏》云:“夫妇人崩中者,由脏腑伤损,冲任二脉气血俱虚故也”。
11.《女科百问
·
七十二问》答曰:“胎之在胞,以气血滋养,若冷热失宜,气血损弱,则
胎萎燥而不育,或过年久而不产”。
12.本方辨病认为,女子特殊的生理特点以气血、肝脾、冲任至为重要。月经为血所化,妊娠需精血养胎,分娩最易失血伤血,乳汁由血转化而成,故女子阴血素虚,一旦罹病,极易损血耗气,故临床治疗中需要注重气血的虚实与否,方剂以补益气血为主治疗多种上述妇科疾病。
13.本方的方子在当归补血汤之上,加入白术、茯苓、炒白芍、川芎、甘草,具有气血双补之功效,适用于血虚气弱病机引起的病症。方中黄芪、当归为君,黄芪大补元气,补五脏诸虚;当归养血养营,和血生血。白术、茯苓、白芍为臣,白术强健脾胃,燥湿和中;茯苓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这两味药能助黄芪和中益气生血之力;白芍则助当归养血合营,柔肝缓中。三味臣药入方中,大大增强了益气补虚之力。方子中稍佐川芎,则顺畅血中之气,助血自生。甘草为使,协助白术、茯苓甘温建中,调和诸药。
14.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具有强壮作用,所含黄酮混合物协同白芍、当归中的挥发成分抑制宫缩,对子宫平滑肌的张力和运动有松弛抑制作用,小鼠实验可明显延长小鼠游泳时间,体重增加亦比对照组为快。当归可抗贫血,当归根中含维生素b
12
,可以起到“补血”的作用,具有抗维生素e缺乏作用,即能兴奋又能抑制子宫,改善子宫循环状态。白术具强壮作用,小鼠实验,能促进小鼠体重增加及肌力增强。具有抗血凝作用,健康人服用根煎剂(1:20),每次一汤匙,每天3次,4天后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时间显著延长。芍药甙有镇痛和较好的解痉作用,并能拮抗催产素引起的子宫收缩。
15.本发明的制剂,起到气血双补,养血和营,重在补气,使虚者补,滞者通,气旺血生,营血归复,治疗气血虚弱型妇女诸疾有较满意疗效。
16.临床收集107个病例,辨证分型均为气血不足型。经色淡红、经质稀薄;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苍白、头晕眼花;自汗;舌质淡胖或有齿印;脉细、脉虚无力等。采用本发明的方子治疗后,结果为治愈20例(占18.69%);好转87例(占81.31%);无效0例。
具体实施方式
17.实施例1:张某,女,25,2015年4月15日初诊,主诉:行经时间延长2月。现病史:月经周期28

30天,经量中等,色淡红,无血块。近2月出现,行经期延长需10天方净,无腹痛,乳房疼痛;感神倦乏力,少气懒言,舌淡胖,有齿痕,苔薄白;脉细。末次月经4月10日。诊断为气血不足引起经期延长。采用本发明的处方予以治疗。
18.处方中含黄芪30g、当归15g、白术15g、茯苓20g、炒白芍15g、川芎10g、 陈皮10g、甘草10g、仙鹤草15g、茜草炭15g。5剂,水煎服,每日3次,每剂服4次。
19.本实施例1病症为气血不足型经期延长,因此在本方的基础上加入仙鹤草、茜草炭收敛止血。
20.2015年4月23日二诊,服上方2天后,月经干净。神倦乏力、少气懒言明显减轻。舌淡胖、有齿痕,苔薄白,脉细。二诊血已止,因此去仙鹤草、茜草炭,针对病机气血不足进行治疗,用本发明的处方黄芪30g、当归15g、白术15g、茯苓20g、炒白芍15g、川芎10g、 陈皮10g、甘草10g,10剂,水煎服,每日3次,每剂服4次。补益气血,摄血止血,而达到治疗目的。
21.3月后回访,服上方后神倦乏力、少气懒言也无。行经正常,色红,7天干净。
22.实施例2:李某,女,37岁,2016年5月5日初诊,主诉:月经量多3月。现病史:月经周
期35天左右,经量多,色淡红,7天干净,用巾20个,无痛经;感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头晕眼花,纳食少,眠差。舌淡,苔薄白;脉弱。末次月经4月28日。诊断:气血不足引起的月经过多。采用本发明的处方予以治疗。
23.处方中含黄芪30g、当归18g、白术15g、茯苓20g、炒白芍20g、川芎10g、 陈皮6g、甘草10g、续断15g、乌贼骨15g。15剂,水煎服,每日3次,每剂服4次。
24.实施例为气血不足型月经过多,气血虚冲任不固,经血失于制约,故经行量多,予归芪补血调经颗粒补气血,并加入了续断、乌贼骨固冲收敛止血。使气血充足,冲任调固,而达到治疗目的。
25.2016年6月9日二诊,服上方,本次行经经量有所减少,色稍红。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头晕眼花,眠差有所缓解,纳食正常。舌淡,苔薄白;脉弱。末次月经6月1日。诊断同上,继续服用上方15剂,水煎服,每日3次,每剂服4次。
26.2016年7月15日三诊,继续服上方,经量恢复正常,色红,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头晕眼花,眠差已无。舌淡,苔薄白;脉细。诊断同上,继续服用上方15剂,水煎服,每日3次,每剂服4次。3月后回访,行经正常,无特殊不适感。
27.实施例3:王某,女,32岁,2017年7月3日初诊,主诉:产后乳少10天。现病史:顺产后1月,哺乳。恶露已尽。近10天,乳汁清稀,量少,乳房柔软,无张满感,神倦食少,面色无华。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诊断为产后缺乳,气血虚弱,冲任气血不充,乳汁化源不足,故乳少,因此,以归芪补血方制备的颗粒补益气血,气血充足则乳汁充盈。
28.颗粒中按重量含黄芪30份、当归18份、白术15份、茯苓20份、炒白芍20份、川芎10份、 陈皮6份、甘草10份。
29.一诊治疗先服用颗粒3盒。
30.2017年7月20日二诊,服上方后,乳汁渐增,乳房胀满,仍感神倦。诊断治疗同上,继续服用上方颗粒3盒。1月后,电话告知,乳汁分泌正常,精神佳。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