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椎骨疾病康复护理装置

文档序号:26754805发布日期:2021-09-25 03:40阅读: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椎骨疾病康复护理装置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椎骨疾病康复护理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脊椎病已成为困扰人们健康生活的问题之一。脊椎病可以分为颈椎病和腰椎病,而腰椎病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一种很常见的骨科疾病,根据调查研究发现,世界上大约有75%的人得过腰椎疾病。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长时间维持着相同姿势的人,如程序员、会计、打字员、教师、司机、医生等,这些人由于长时间维持着一样的姿势同时又缺乏锻炼,腰椎长时间处于不健康状态,久而久之,给脊柱赋予了极大的负担,会使脊柱发生变形,产生病变,患上腰椎病。一般来说,腰椎病也与年龄密切相关,人到了一定的年龄,由于一些生活中的不良习惯、不良姿势,再加上免疫力下降使身体各方面的抵抗力降低,容易受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提高了腰椎病的患病率。
3.很多人会因为日常劳作得不到充足的休息而落下腰脊疾病,轻者活动一下即可得到缓解,重者则需医疗疗养,除了药物疗养,日常的腰脊活动也是很有必要的,而有些人过于劳累,根本没有活动的力气,还有些人已经积劳成疾,没有了活动的能力,基于上述情况,目前亟需一种可以适应人们椎骨康复的护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椎骨疾病康复护理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使具有腰脊疾病的患者可以进行正常的日常活动,减少患者的病痛。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6.一种椎骨疾病康复护理装置,包括胯部固定架、位于所述胯部固定架上方的胸部固定架,所述胯部固定架、胸部固定架之间设置有若干气动关节连接件,若干相邻所述气动关节连接件端部分别铰接,位于最下方的气动关节连接件铰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与所述胯部固定架顶部转动连接,位于最上方的所述气动关节连接件固定连接在所述胸部固定架下端;
7.所述气动关节连接件连通有使所述气动关节连接件伸长的伸长部,相邻所述气动关节连接件之间固定连接有弯曲驱动部,位于最下方的所述气动关节连接件与所述连接柱之间设置有所述弯曲驱动部。
8.优选的,所述伸长部包括套筒、滑动连接在所述套筒内的活塞,所述套筒开口向下,所述活塞与位于所述活塞下方的所述套筒之间设置有铰接结构,所述套筒侧壁连通有气动部。
9.优选的,所述铰接结构包括与所述活塞一端固定连接的球头,所述球头位于远离所述套筒的一侧,所述球头外侧滑动套接有第一球套,所述球头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球头导向条,所述第一球套内壁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一球头导向条滑动配合,所述第一球套外侧滑动套接有第二球套,所述第二球套内侧壁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
一球套外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球头导向条,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二球头导向条滑动配合,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投影中线相互垂直。
10.优选的,所述气动部包括开设在所述套筒侧壁的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通过管路连通有第一气泵,所述第一出气口设置有第一排气阀,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第一气泵连通的管路上设有第一进气阀。
11.优选的,位于最上方的所述套筒与所述胸部固定架底部固定连接,位于最下方的所述第二球套与所述连接柱顶部固定连接。
12.优选的,所述弯曲驱动部包括固定连接在相邻所述套筒之间的气囊,位于最下方的所述套筒与所述连接柱之间固定连接有所述气囊,所述气囊包括相邻且固定的第一空腔、第二空腔、第三空腔、第四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第二空腔、第三空腔、第四空腔的投影为环形结构,所述铰接结构位于所述环形结构的中心位置。
13.优选的,所述第一空腔、第二空腔、第三空腔、第四空腔分别开设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通过管路连通有第二气泵,所述第一出气口设置有第二排气阀,所述第二进气口与所述第二气泵连通的管路上设有第二进气阀。
14.优选的,所述连接柱底部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胯部固定架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轴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相互啮合。
15.优选的,所述胸部固定架为开口设置,所述胸部固定架的开口端远离所述气动关节连接件,所述胸部固定架的开口两端固定连接有绑带,两个所述绑带远离所述胸部固定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扣组件。
16.优选的,所述卡扣组件包括卡扣、插入所述卡扣内的卡扣插入块,所述卡扣靠近所述卡扣插入块的一端开设有插入槽,所述插入槽相对的两个侧壁开设有卡扣凹槽,所述卡扣插入块靠近所述卡扣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弹性卡条,两个所述弹性卡条的外侧设有卡扣凸起,两个所述弹性卡条与所述插入槽相匹配,所述卡扣凸起与所述卡扣凹槽相匹配,其中一个所述绑带连接在所述卡扣上,另一个所述绑带与所述卡扣插入块固定连接;
17.所述卡扣一侧转动连接有转动销,所述转动销一端轴接有蜗轮,所述蜗轮配合连接有蜗杆,所述蜗杆与所述卡扣转动连接,所述转动销侧壁开设有固定槽,其中一个所述绑带固定在所述固定槽内,所述转动销轴线与所述卡扣所在平面平行,所述蜗杆轴线与所述卡扣所在平面垂直。
18.本发明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9.本发明通过胯部固定架使装置与人体胯部固定,通过胸部固定架使装置与人体胸部固定,在胸部固定架和胯部固定架之间通过气动关节连接,气动关节连接可以实现伸长和收缩功能,从而使装置适应人体运动过程中的伸长状态,同时可以控制气动关节内的气压变化,使多个气动关节形成支撑,用于支撑人体的脊柱,在启动关节之间设置弯曲驱动部,通过控制弯曲驱动部,可以使多个气动关节之间形成弯曲,辅助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弯腰等动作,此外,本发明采用气动关节连接,增强了胸部固定架和胯部固定架之间的缓冲,对脊柱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
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23.图3为图1中b的局部放大图;
24.图4为气囊俯视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胸部固定架俯视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卡扣组件结构示意图;
27.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28.其中,1、胯部固定架;101、第一电机;102、第一齿轮;103、第二电机;104、第一锥齿轮;105、第二锥齿轮;2、连接柱;201、第二齿轮;3、套筒;301、活塞;302、球头;303、第一球头导向条;304、第一球套;305、第一凹槽;306、第二球套;307、第二凹槽;308、第二球头导向条;4、气囊;401、第一空腔;402、第二空腔;403、第三空腔;404、第四空腔;5、胸部固定架;501、绑带;502、卡扣;503、卡扣插入块;504、转动销;505、固定槽;506、蜗轮;507、蜗杆;508、卡扣凹槽;509、弹性卡条;510、卡扣凸起;6、第一铰接块;7、第二铰接块;701、第一螺杆;8、第一螺母;9、第一螺杆套;901、第三电机;902、第三锥齿轮;903、第四锥齿轮;10、第三铰接块;11、第二螺杆;12、第二螺母;13、第二螺杆套;14、滑柱;15、滑套;1501、弹簧;16、脚掌板。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0.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31.实施例一:
32.参照图1

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椎骨疾病康复护理装置,包括胯部固定架1、位于胯部固定架1上方的胸部固定架5,胯部固定架1、胸部固定架5之间设置有若干气动关节连接件,若干相邻气动关节连接件端部分别铰接,位于最下方的气动关节连接件铰接有连接柱2,连接柱2与胯部固定架1顶部转动连接,位于最上方的气动关节连接件固定连接在胸部固定架5下端;
33.气动关节连接件连通有使气动关节连接件伸长的伸长部,相邻气动关节连接件之间固定连接有弯曲驱动部,位于最下方的气动关节连接件与连接柱2之间设置有弯曲驱动部。
34.本发明通过胯部固定架1使装置与人体胯部固定,通过胸部固定架5使装置与人体胸部固定,在胸部固定架5和胯部固定架1之间通过气动关节连接,气动关节连接可以实现伸长和收缩功能,从而使装置适应人体运动过程中的伸长状态,同时可以控制气动关节内的气压变化,使多个气动关节形成支撑,用于支撑人体的脊柱,在启动关节之间设置弯曲驱
动部,通过控制弯曲驱动部,可以使多个气动关节之间形成弯曲,辅助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弯腰等动作,此外,本发明采用气动关节连接,增强了胸部固定架5和胯部固定架1之间的缓冲,对脊柱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
35.进一步优化方案,伸长部包括套筒3、滑动连接在套筒3内的活塞301,套筒3开口向下,活塞301与位于活塞301下方的套筒3之间设置有铰接结构,套筒3侧壁连通有气动部。
36.通过气动部调整套筒3和活塞301之间的气压,可以使活塞301底端与套筒3顶部的距离增大或减小,从而辅助人体运动过程中的背部脊柱的活动情况,同时可以控制套筒3和活塞301之间的气压,使胸部固定架5和胯部固定架1承托住脊柱,对脊柱起到一个拉伸的作用。
37.进一步优化方案,铰接结构包括与活塞301一端固定连接的球头302,球头302位于远离套筒3的一侧,球头302外侧滑动套接有第一球套304,球头302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球头导向条303,第一球套304内壁开设有第一凹槽305,第一凹槽305与第一球头导向条303滑动配合,第一球套304外侧滑动套接有第二球套306,第二球套306内侧壁开设有第二凹槽307,第一球套304外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球头导向条308,第二凹槽307与第二球头导向条308滑动配合,第一凹槽305、第二凹槽307投影中线相互垂直。
38.通过设置球头302、第一球套304、第二球套306可以使相邻的两个套筒3之间以任意角度转动。活塞301的活塞杆与套筒3之间通过花键滑动配合,通过设置第一球头导向条303、第二球头导向条308,当套筒3沿轴线转动时,可以带动相邻的活塞301转动,使装置可以为患者提供一定的转身辅助力,辅助人体的转身动作,减小脊柱运动过程中的力,从而达到减小患者疼痛的目的。
39.进一步优化方案,气动部包括开设在套筒3侧壁的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第一进气口通过管路连通有第一气泵,第一出气口设置有第一排气阀,第一进气口与第一气泵连通的管路上设有第一进气阀。
40.通过控制第一气泵运行,第一进气阀打开,可以为套筒3内填充气体,是套筒3内的气压增大,推动活塞301向远离套筒3的方向运行,此时可以辅助人体进行弯腰运动,减小脊柱弯腰过程的承载力,为患者提供一定的辅助力,减轻患者运动的疼痛,需要减小套筒3内的气压时,控制第一排气阀打开,将套筒3内的气体放出,可以减小套筒3内的气压。
41.进一步优化方案,位于最上方的套筒3与胸部固定架5底部固定连接,位于最下方的第二球套306与连接柱2顶部固定连接。
42.进一步优化方案,弯曲驱动部包括固定连接在相邻套筒3之间的气囊4,位于最下方的套筒3与连接柱2之间固定连接有气囊4,气囊4包括相邻且固定的第一空腔401、第二空腔402、第三空腔403、第四空腔404,第一空腔401、第二空腔402、第三空腔403、第四空腔404的投影为环形结构,铰接结构位于环形结构的中心位置。
43.进一步优化方案,第一空腔401、第二空腔402、第三空腔403、第四空腔404分别开设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第二进气口通过管路连通有第二气泵,第一出气口设置有第二排气阀,第二进气口与第二气泵连通的管路上设有第二进气阀。
44.第一空腔401位于靠近人体背部的一侧,第四空腔404位于远离人体背部的一侧,通过控制第二气泵运行,打开第二进气阀,可以为第一空腔401、第二空腔402、第三空腔403、第四空腔404充气,通过控制第二排气阀打开可以为其放气,当装置需要弯曲时,通过
第一空腔401放气,第四空腔404充气,可以使若干套筒3之间出现弯曲,从而推动人体脊柱进行弯曲,减少人自身弯腰过程中脊柱的力,辅助患者进行弯腰运动,减少患者弯腰过程的疼痛度。
45.进一步优化方案,连接柱2底部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201,胯部固定架1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101,第一电机101输出轴轴接有第一齿轮102,第一齿轮102、第二齿轮201相互啮合。
46.通过控制第一电机101转动,第一电机101带动第一齿轮102转动,第一齿轮102带动连接柱2转动,连接柱2带动套筒3转动,最终套筒3带动胸部固定架5相对于胯部固定架1实现转动。
47.进一步优化方案,胸部固定架5为开口设置,胸部固定架5的开口端远离气动关节连接件,胸部固定架5的开口两端固定连接有绑带501,两个绑带501远离胸部固定架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扣组件。
48.进一步优化方案,卡扣组件包括卡扣502、插入卡扣502内的卡扣插入块503,卡扣502靠近卡扣插入块503的一端开设有插入槽,插入槽相对的两个侧壁开设有卡扣凹槽508,卡扣插入块503靠近卡扣50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弹性卡条509,两个弹性卡条509的外侧设有卡扣凸起510,两个弹性卡条509与插入槽相匹配,卡扣凸起510与卡扣凹槽508相匹配,其中一个绑带501连接在卡扣502上,另一个绑带501与卡扣插入块503固定连接;
49.卡扣502一侧转动连接有转动销504,转动销504一端轴接有蜗轮506,蜗轮506配合连接有蜗杆507,蜗杆507与卡扣502转动连接,转动销504侧壁开设有固定槽505,其中一个绑带501固定在固定槽505内,转动销504轴线与卡扣502所在平面平行,蜗杆507轴线与卡扣502所在平面垂直。
50.通过卡扣插入块503和卡扣502的配合实现绑带501的绑定功能,然后通过转动蜗杆507,蜗杆507带动蜗轮506转动,蜗轮506带动转动销504转动,转动销504带动绑带501实现收紧功能。
51.本发明中的第一电机101、第二电机103、第三电机901、第一气泵、第二气泵、第一进气阀、第二进气阀、第一排气阀、第二排气阀电性连接有控制器和电源,电源可采用移动电源,控制器信号连接有遥控器,其连接方式及控制方式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患者通过按遥控器上对应的功能,可以实现辅助人体运动的功能,从而达到减轻患者运动过程中的疼痛。
52.实施例二:
53.参照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康复护理装置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胯部固定架1外侧对称设置有辅助行走组件,辅助行走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胯部固定架1外侧的第二电机103,第二电机103轴接有第一锥齿轮104,第一锥齿轮104啮合有第二锥齿轮105,第二锥齿轮105轴接有第一铰接块6,第二锥齿轮105转动连接在胯部固定架1一侧,第一铰接块6下方转动连接有第二铰接块7,所述第一铰接块6与第二铰接块7的铰接轴轴线平行于人的行走方向,第二铰接块7下方竖直固定连接有第一螺杆701,第一螺杆701外侧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母8,第一螺母8下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螺杆套9,第一螺杆701与第一螺杆套9之间通过键滑动配合,第一螺杆套9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901,第三电机901轴接有第三锥齿轮902,第三锥齿轮902啮合有第四锥齿轮903,第四锥齿轮903转动连接在第一螺杆套9上,第四锥齿轮
903轴接有第三铰接块10,第三铰接块10下部竖直固定连接有第二螺杆11,第二螺杆11外侧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母12,第二螺母12下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螺杆套13,第二螺杆11与第二螺杆套13之间通过键滑动配合,第二螺杆套13底部竖直固定连接有滑柱14,滑柱14外侧滑动套接有滑套15,滑柱14底部与滑套15内侧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1501,滑套15底部转动连接有脚掌板16,脚掌板16上固定连接有绑紧带。
54.脚掌板16上设置有固定带,通过固定带将人的脚步与辅助行走组件进行固定,通过控制第二电机103转动,可以辅助人体大腿实现运动,通过控制第三电机901转动,可以辅助人体小腿实现运动,通过转动第一螺母8,第一螺母8带动第一螺杆701上下运动,可以使辅助行走组件适应大腿的长度,通过转动第二螺母12,第二螺母12带动第二螺杆11上下运动,可以使辅助行走组件适应小腿的长度,弹簧1501为行走过程中人的脚步提供一个缓冲,防止行走过程的急剧颠簸导致脚部扭伤,通过设置辅助行走组件,可以使减轻患者佩戴护理装置后重量,更有助于患者日常生活的使用。
55.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56.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