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软组织损伤疼痛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14879发布日期:2021-10-09 15:53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软组织急性损伤是软组织受到外力的突然打击、重力压迫及超过软组织生理范围的牵拉、扭转而产生的损伤。依据损伤部位的不同可引起颈肩腰腿不同部位的疼痛,如未及时处理和休息,可形成慢性迁移性病变。软组织慢性劳损是生活习惯或职业性体位等原因,如:长期低头伏案、久坐、长时间弯腰及睡眠姿势不当或使用高枕头等,使部分软组织长时间处于牵拉状态,被牵拉组织内的血管长期处于半通畅而形成的组织缺氧状态,使血管的通透性发生变化,血细胞渗出、组织变性、纤维间质增多,软组织发生病变从而引起颈腰腿痛症状。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软组织损伤疼痛的中药组合物。
4.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软组织损伤疼痛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川芎5

30份、牛膝5

30份、桃仁5

30份、肉桂5

30份、干姜5

30份、徐长卿10

35份、独活5

30份、获苓5

30份、乌蛇5

30份、羌活5

30份、桑寄生5

30份、五加皮5

30份、防己5

30份、青风藤5

30份、苍术5

30份、千年健5

30份、萆薢5

30份、豨签草5

30份、臭梧桐5

30份、高良姜5

30份、香附5

30份、乌药5

30份、红花5

30份、骨碎补5

30份、细辛5

30份。
5.一种治疗软组织损伤疼痛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川芎10

25份、牛膝10

24份、桃仁8

22份、肉桂9

25份、干姜10

25份、徐长卿15

28份、独活10

25份、获苓11

25份、乌蛇10

24份、羌活10

25份、桑寄生12

24份、五加皮11

26份、防己10

25份、青风藤10

25份、苍术9

24份、千年健12

23份、萆薢10

25份、豨签草11

23份、臭梧桐10

25份、高良姜9

24份、香附8

24份、乌药9

25份、红花10

23份、骨碎补10

25份、细辛13

26份。
6.一种治疗软组织损伤疼痛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川芎15份、牛膝15份、桃仁15份、肉桂15份、干姜15份、徐长卿20份、独活15份、获苓15份、乌蛇15份、羌活15份、桑寄生15份、五加皮15份、防己15份、青风藤15份、苍术15份、千年健15份、萆薢15份、豨签草15份、臭梧桐15份、高良姜15份、香附15份、乌药15份、红花15份、骨碎补15份、细辛15份。
7.一种治疗软组织损伤疼痛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川芎20份、牛膝18份、桃仁8份、肉桂17份、干姜12份、徐长卿25份、独活10份、获苓16份、乌蛇19份、羌活11份、桑寄生12份、五加皮26份、防己15份、青风藤10份、苍术20份、千年健23份、萆薢25份、豨签草11份、臭梧桐10份、高良姜9份、香附24份、乌药9份、红花23份、骨碎补10份、细辛13份。
8.一种治疗软组织损伤疼痛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川芎25份、牛膝10份、桃仁22份、肉桂9份、干姜25份、徐长卿15份、独活20份、获苓11份、乌蛇10份、羌活25
份、桑寄生24份、五加皮12份、防己25份、青风藤25份、苍术10份、千年健12份、萆薢20份、豨签草21份、臭梧桐20份、高良姜20份、香附10份、乌药20份、红花10份、骨碎补20份、细辛23份。
9.川芎:辛,温,辛香,行散温通,入肝、胆、心包经。上行头颠、下走血海、内行血气、外散风寒。活血力强,治血瘀气滞诸痛,兼寒者最宜,被誉为
“ꢀ
血中之气
ꢀ”
。治多种头痛,属风寒、血瘀者最佳,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效。
10.牛膝:苦、甘、酸,平。本品苦泄降,酸入肝,甘补渗,善下行,人肝、肾经。生用味多苦,平偏凉,通利泄降,既逐瘀通经,治经产瘀血及痹痛拘挛;又利尿通淋,湿热下注常用;长于补虚,善补肝肾、强筋骨,为治腰膝酸软、筋骨无力之要药。此外,还引药下行,用药欲其下行者、常用本品作引经药。具活血通经、利尿通淋、引血下行、补肝肾、强筋骨之功效。主治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肝肾亏虚之腰膝酸痛、筋骨无力、风湿痹痛、筋脉拘挛、痿证。
11.桃仁:苦、甘,平。本品苦能泄降,甘润多脂,性平不偏。主入心、肝经,破血祛瘀而通经、生新血,为治血瘀诸证之要药。因其活血力强,凡血瘀不论寒热新久皆宜。
12.肉桂:辛、甘,热。本品辛甘而热,温补行散,气厚纯阳。入肾经,,缓补肾阳而补火助阳或引火归元。入肝、心、脾经,消沉寒痼冷而散寒止痛,温通经脉而活血散瘀。既长于益阳消阴、缓补肾阳与引火归元,为补火助阳之要药;又入血分善温通经脉,改善微循环,血瘀有寒者宜用。具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通经脉之功效。主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之阳痿、宫冷畏寒肢冷。下元虚冷、虚阳上浮之上热下寒证。阳虚中寒之脘腹冷痛、食少便溏。经寒血滞之痛经、闭经、寒疝腹痛、寒湿痹痛、腰痛。
13.干姜:辛,热。本品辛热温散。人脾、胃经,既祛脾胃寒邪,又助脾胃阳气,为温中祛寒之要药,无论实寒、虚寒证皆宜。
14.徐长卿:辛,温。归肝、胃经。本品辛香行散温通,行散力强。善祛风通络、活血而止痛、止痒,治风痹窜痛或兼筋脉拘挛、风疹瘙痒,兼寒者尤佳;且利水消肿、止咳、解蛇毒;止痛力强,还治胃痛、牙痛、痛经、伤痛及蛇伤等。主治风湿痹痛、脘腹痛、牙痛、跌打肿痛。
15.独活:辛、苦,微温。归肾、肝、膀胱经。本品辛散苦燥,微温能通,主人肾、肝经,兼入膀胱经。作用偏里、偏下,主散在里伏风及寒湿而通利关节止痛,尤善治少阴伏风头痛及下半身风寒湿痹。具有祛风湿、止痛、解表之功效。
16.防己:苦、辛,寒。本品苦泄降,辛行散,寒能清,入膀胱、肾、脾经。祛风湿止痛力强,并能清热,治湿热痹痛尤佳;又清热利水,除下焦湿热,治湿热疮疹、脚气浮肿、水肿兼热可投。具有祛风湿、止痛、利水之功效。
17.茯苓:甘、淡,平。本品甘淡渗利兼补,性平不偏,既入脾、肾经,善渗湿利水而消水饮,健脾而促进水湿运化;又入心经,善宁心而安神,治水气凌心者为宜。凡水湿、停饮,无论寒热或兼否脾虚皆宜,脾虚水肿或湿盛者尤佳。具利水渗湿、健脾、安神之功效。
18.乌蛇:甘,平。归肝经。本品甘平无毒力缓,虫类搜剔走窜,专入肝经。药力较缓,内走脏腑,外达皮肤。既祛外风而通络止痒,又息内风而止痉定惊,凡患风疾,无论内风、外风,还是外风诱发内风所致的病证均可选用,为治痹痛、中风、惊风与疹痒所常用。具有祛风通络、定惊止痉之功效。主治风湿痹痛、筋脉拘挛、中风半身不遂、口眼喝斜、肢体麻木。
19.羌活:辛、苦,温。本品辛散苦燥,温通升散,气雄而烈,主入膀胱经,兼入肾经。主表、主上,散在表之游风及寒湿而通利关节止痛,力较强,善治太阳经头痛(后脑疼痛)及颈
项痛,特别是肩背肢节疼痛。具有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之功效。主治风寒表证,表证夹湿,太阳头痛,风寒湿痹。
20.桑寄生:苦、甘,平。归肝、肾经。本品苦燥甘补,性平不偏。既长于养血而补肝肾、强筋骨、又祛风湿,既善治血虚或肝肾亏虚兼风湿痹痛,又善治肝肾亏虚。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之功效。主治风湿痹证、腰膝酸痛。
21.五加皮:辛、苦、微甘,温。归肝、肾经。本品辛散苦燥,微甘温补兼利,入肝、肾经。扶正与祛邪兼顾,既善补肝肾、强筋骨而扶正,又兼祛风除湿、利水而祛邪。治痹痛、肢挛兼肝肾虚,或肝肾亏虚之腰膝酸软者宜用,治水肿、脚气浮肿皆可选。古有
“ꢀ
宁得一把五加,不用金玉满车”之誉。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之功效。主治风湿痹痛、四肢拘挛、肝肾不足所致的腰膝软弱。
22.治疗软组织损伤疼痛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按照重量份数称取中药组合物的各组分,将称量好的中药组分分别置于中药粉碎机中粉碎,过200目筛,然后混合均匀,得到混合药粉,将混合药粉和基质陈醋按10g:15ml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即得中药组合物的药膏。
23.使用方法:将制得的药膏直接贴于患者痛处,每次贴敷40

60分钟,每2天贴敷一次,7贴为1疗程,连续使用1

3疗程。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组方中独活配羌活,独活微温,功能祛风湿、止痛、发表,善散在里伏风及寒湿,治腰以下风寒湿痹;羌活性温,功能散寒祛风、胜湿止痛、发表,善散肌表游风及寒湿,治上半身风寒湿痹,两药相配,走里达表,散风寒湿、通痹止痛力强,治风湿痹痛无论在上、在下均可;桑寄生配独活,桑寄生性平,既能祛风湿,又能强筋骨;独活性温,功能散风寒湿、止痛,两药相配,既祛风寒湿,又强腰膝,治风湿痹痛、腰膝酸软者可投;豨莶草配臭梧桐,豨莶草性寒,功能祛风湿、通经络、降血压;臭梧桐性凉,功能祛风除湿、活络、降血压,两药相配,既祛风湿通经络,治风湿痹痛、筋脉拘麻,又降血压,治高血压病,若为风湿痹痛肢麻兼高血压者用之最宜;干姜配高良姜,干姜辛热温散,功能温中散寒止痛、尤长于温脾阳;高良姜辛热燥散,功能散寒止痛、温中止呕,尤长于散胃寒,两药相配,善散寒温中、止痛止呕,治阳虚中寒之脘腹冷痛吐泻;香附配高良姜,香附辛平,功善疏肝理气止痛;高良姜辛热,善散寒止痛、温中止呕,两药相配,既温中散寒,又疏肝理气,且善止痛,治寒凝气滞、肝气犯胃之胃脘胀痛效佳;细辛配干姜,细辛辛温,祛风散寒、温肺化饮;干姜辛热,温中散寒、温肺化饮,二药相配,主风寒表症、温肺化饮;牛膝配苍术,牛膝性平,活血通经、利水通淋、引药下行;苍术苦温,燥湿健脾、祛风湿,二药相配,善治下焦湿热之足膝肿痛、痿软无力及湿疹、湿疮等;红花配桃仁:红花辛散温通,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桃仁甘润苦降性平,活血祛瘀、润肠通便。两药相配,相得益彰,活血祛瘀力增强,凡瘀血证即可投用;川芎配香附:川芎辛温,活血行气、止痛,且上行头颠,下达血海;香附辛平,功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二药相配,既疏肝,又理气活血,治肝郁气滞之胸闷胁痛;川芎配红花:川芎辛散温通,功善活血行气、止痛,且上行头颠,下达血海;红花辛
散温通,功善活血通经、祛瘀止痛。二药相配,活血行气止痛力强,善治气滞血瘀诸痛,兼寒者尤宜;2)本发明诸药配伍,温里、祛风湿、活血化瘀、理气、安神开窍、利水渗湿,可以祛除人体内的风寒湿邪、扶正气、和脾胃、镇静安神、消除疼痛,针对气血瘀滞、肌肉劳损、外伤等因素造成的软组织损伤疼痛有明显镇痛、止痛效果,组方中有止痒、抗过敏成分,对皮肤无刺激、不易产生过敏现象,经过1

3疗程的治疗后,能够痊愈并具有显著的疗效,且无传统膏贴铅等重金属,无需高温加热,充分保护了药材原始成分,具有良好的润湿性,便于涂抹和去除。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下述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26.实施例1一种治疗软组织损伤疼痛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川芎15份、牛膝15份、桃仁15份、肉桂15份、干姜15份、徐长卿20份、独活15份、获苓15份、乌蛇15份、羌活15份、桑寄生15份、五加皮15份、防己15份、青风藤15份、苍术15份、千年健15份、萆薢15份、豨签草15份、臭梧桐15份、高良姜15份、香附15份、乌药15份、红花15份、骨碎补15份、细辛15份。
27.实施例2一种治疗软组织损伤疼痛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川芎20份、牛膝18份、桃仁8份、肉桂17份、干姜12份、徐长卿25份、独活10份、获苓16份、乌蛇19份、羌活11份、桑寄生12份、五加皮26份、防己15份、青风藤10份、苍术20份、千年健23份、萆薢25份、豨签草11份、臭梧桐10份、高良姜9份、香附24份、乌药9份、红花23份、骨碎补10份、细辛13份。
28.实施例3一种治疗软组织损伤疼痛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川芎25份、牛膝10份、桃仁22份、肉桂9份、干姜25份、徐长卿15份、独活20份、获苓11份、乌蛇10份、羌活25份、桑寄生24份、五加皮12份、防己25份、青风藤25份、苍术10份、千年健12份、萆薢20份、豨签草21份、臭梧桐20份、高良姜20份、香附10份、乌药20份、红花10份、骨碎补20份、细辛23份。
29.实施例4一种治疗软组织损伤疼痛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川芎5份、牛膝30份、桃仁28份、肉桂9份、干姜5份、徐长卿35份、独活30份、获苓7份、乌蛇6份、羌活29份、桑寄生28份、五加皮6份、防己5份、青风藤5份、苍术30份、千年健8份、萆薢30份、豨签草6份、臭梧桐30份、高良姜7份、香附6份、乌药30份、红花30份、骨碎补30份、细辛28份。
30.实施例5一种治疗软组织损伤疼痛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川芎30份、牛膝5份、桃仁5份、肉桂30份、干姜30份、徐长卿10份、独活6份、获苓30份、乌蛇28份、羌活5份、
桑寄生6份、五加皮30份、防己30份、青风藤30份、苍术6份、千年健28份、萆薢5份、豨签草30份、臭梧桐5份、高良姜29份、香附30份、乌药6份、红花7份、骨碎补5份、细辛5份。
31.实施例1

5治疗软组织损伤疼痛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按照重量份数称取中药组合物的各组分,将称量好的中药组分分别置于中药粉碎机中粉碎,过200目筛,然后混合均匀,得到混合药粉,将混合药粉和基质陈醋按10g:15ml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即得中药组合物的药膏。
32.使用方法:将制得的药膏直接贴于患者痛处,每次贴敷40

60分钟,每2天贴敷一次,7贴为1疗程,连续使用1

3疗程。
33.实施例6
ꢀꢀ
案例随机抽取软组织问题颈椎、肩周、腰椎、膝关节4种病例的患者各100人。将本发明实施例的药膏直接贴于患者痛处,每次贴敷40

60分钟,每2天贴敷一次,7贴为1疗程,连续使用2疗程后,每个病例能够痊愈,有显著疗效。为说明问题,随机抽取其中的病例具体说明。
34.徐女士,46岁,腰痛2年有余,诊断为腰3.4准构盘突出,不能弯腰活动。2018年4月19日开始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制得的药膏,在腰部涂抹一疗程(7次,每两天一次),症状明显好转。2个疗程后,腰部恢复正常活动。
35.郭先生,53岁,肩部痛,不能上举手臂,2018年6月3日开始使用本发明实施例2制得的药膏,在肩前、后部位涂抹一疗程(7次,每两天一次),肩部痛的症状消失。
36.谭女士,48岁,腹痛、经痛,诊断为宫寒。2019年11月25日开始使用本发明实施例2制得的药膏,在腹部、腰骶部涂抹2次,症状基本消失,持续一疗程后,持续观察2月有余,经期痛症完全消失。
37.王女士,54岁,头疼伴有轻微眩晕,诊断颈椎问题,2019年10月10日开始使用本发明实施例3制得的药膏,在颈后部前天突穴至鸠尾穴部涂抹一疗程(7次,每两天一次),头疼眩晕症状消失。
38.张先生,26岁,膝关节疼痛,诊断为运动后损伤,2020年7月4日开始使用本发明实施例4制得的药膏,在大腿前侧(股四头肌)涂抹3次(每两天一次),连续使用2个疗程,膝关节疼痛症状消失。
39.高女士,36岁,主诉腰痛,诊断为腰肌劳损,不能久坐。2020年8月13日开始使用本发明实施例5制得的药膏,在腰骶部涂抹一疗程,腰痛症状基本消失。
40.马先生,40岁,主诉肩周疼痛,诊断为肩周肌群损伤,手臂不能用力。2020年8月15日开始使用本发明实施例4制得的药膏,在整个肩臂部涂抹一疗程,肩周疼痛症状消失。
41.段女士,28岁,主诉颈椎疼痛,伴随头昏沉,诊断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颈部肌群张力不均。2020年10月14日开始使用本发明实施例2制得的药膏,在后枕部、颈部及下方涂抹一疗程,颈椎疼痛症状消失。
4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