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病毒性感冒的中药合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7003980发布日期:2021-10-19 22:26阅读:542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病毒性感冒的中药合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病毒性感冒是人们常见的一种疾病,包括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和病毒性咽炎等,主要通过空气或手接触经由鼻腔传染。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存在于患者的呼吸道中,在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经飞沫传染。由于其传染性强、传播途径不易控制、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因此较难控制, 危害很大。 普通感冒是由鼻病毒、冠状病毒及副流感病毒等引起, 普通感冒较流行性感冒传染性要弱得多,往往个别出现,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才容易患病。
3.病毒性感冒主要是由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和副流感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目前治疗病毒性感冒的方法主要用解热镇痛药、抗生素药,严重用输液治疗。滥用抗生素,可以导致菌群失调,使人体免疫力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治疗病毒性感冒的中药合剂及其制备方法。
5.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治疗病毒性感冒的中药合剂,所述中药合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金银花13

18、三丫苦13

18、山栀子10

15、薄荷10

15、荆芥3

9、连翘13

18、野菊花10

15、黄岑3

9、生甘草5

10、竹叶8

15、青蒿8

15、防风3

9、板蓝根8

15、桑叶13

18、豆豉3

9、贯众3

9、白芷3

9、生石膏13

18、水芹8

15、柴胡3

9、鹅不食草3

9、大青叶8

15、葛根10

15、木蝴蝶3

9、穿心莲7

13、鱼腥草10

15。
6.所述中药合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金银花15、三丫苦15、山栀子12、薄荷12、荆芥6、连翘15、野菊花12、黄岑6、生甘草8、竹叶12、青蒿12、防风6、板蓝根12、桑叶15、豆豉6、贯众6、白芷6、生石膏15、水芹12、柴胡6、鹅不食草6、大青叶12、葛根12、木蝴蝶6、穿心莲9、鱼腥草12。
7.一种治疗病毒性感冒的中药合剂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取生甘草、三丫苦、大青叶、鱼腥草、荆芥、薄荷混合加3

4倍的水,进行水蒸气蒸馏,过滤,得滤液和药渣;2)将步骤(1)中的药渣与金银花、山栀子、连翘、野菊花、黄岑、竹叶、青蒿、防风、板蓝根、桑叶、豆豉、贯众、白芷、生石膏、水芹、柴胡、鹅不食草、葛根、木蝴蝶和穿心莲混合,搅拌均匀,加2

3倍的水煎煮2次, 每次2小时,过滤,合并煎煮液;3)将步骤(2)中的煎煮液与步骤(1)中滤液合并,得混合药液,将混合药液浓缩至60
°
c相对密度为1.10的清膏,加乙醇使药液含醇量达60%,静置24小时;
4)将步骤(3)中浓缩后的含醇药液过滤,回收滤液中的乙醇,并浓缩至无醇味;5)将步骤(4)中浓缩药液加入适量蔗糖及苯甲酸钠,煮沸,静置冷却,即得中药合剂。
8.本发明所用中药中:金银花,甘,寒。归肺、心、胃经。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用于痈肿疗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主要成分:1绿原酸类:2甙类:甙类成分包括皂甙、环烯醚萜甙等3黄酮类:有5

羟基
‑3’
47

三甲氧基黄酮、木犀草素
‑7‑0‑
a

d

葡萄糖贰、木犀草素
‑7‑0‑
b

d

半乳糖甙、槲皮素
‑3‑0‑
b

d

葡萄糖甙、金丝桃甙等4挥发油类,主成分为双花醇和芳格醇。
9.三丫苦清热解毒、行气止痛、燥湿止痒。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燥湿药。
10.山栀子,为茜草科植物山栀的果实,是中药名。主治:热病心烦、肝火目赤、头痛、湿热黄疳、淋证、血痢尿血、口舌生疮、疮疡肿毒、扭伤肿痛。
11.薄荷辛,凉。归肺、肝经。功能与主治: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用干风执感冒,风温初起,头痛日赤,喉瘪,口疮风疹麻疹。胸胁胀闷。主要成分。挥发油:主要为薄荷醇,含量达77%

78%,其它还有薄荷酮、乙酸薄荷酯等。
12.荆芥:全草用于防治感冒。 荆芥味辛香、微温,其茎叶有解暑、发汗发热、防治中暑、口臭、胸闷及小便不利等作用,也可用于急性肠胃炎。 荆芥的茎叶含较为丰富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嫩茎叶可凉拌,作调味品或作汤,清香可口,增进食欲,利喉。
13.连翘,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治温热,丹毒,斑疹,痈疡肿毒,瘰疬,小便淋闭。
14.野菊花甘,苦,微寒。归肺、肝经。功能与主治 :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疮痈肿毒。主要成分:1挥发油:主要为龙脑、樟脑、菊油环酮。2黄酮类主要为香叶木素,木犀草素,芹菜素。金合欢素等。3其他类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8种为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还含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铜、铁、锌等,还含有绿原酸。
15.黄岑,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
16.生甘草,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主倦怠食少;肌瘦面黄;心悸气短;腹痛便溏;四肢挛急疼痛;脏躁;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痈疮肿痛;小儿胎毒;及药物、食物中毒。
17.竹叶,具有清热除烦,生津,利尿之功效。用于热病烦渴,小儿惊痫,咳逆吐衄,小便短赤,口糜舌疮。
18.青蒿,清热、凉血、退蒸、解暑、祛风、止痒之效,作阴虚潮热的退热剂,也止盗汗、中暑。
19.防风:味辛、甘,性微温;归膀胱、肺、脾、肝经。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的功效;主治:用于外感表证,风疹瘙痒,风湿痹痛,破伤风正,脾虚湿盛。
20.板蓝根,味苦,性寒。归心、胃经。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外感发热,温病初起,咽喉肿痛,温毒发斑,痄腮,丹毒,痈肿疮毒。
21.桑叶:甘,苦寒。归肺肝经。疏散风执,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用于风执感冒,肺执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主要成分:1甾醇类:主要为牛膝甾酮、羟基促脱皮甾酮、b

谷甾醇
一b

葡萄糖甙、

谷甾醇。2黄酮及黄酮苷类:主要为芸香甙,其它有桑贰、异槲皮式等。3生物碱类主要为胡卢巴碱、胆碱、腺嘌岭4多糖类桑叶多糖能将血糖。5其他类主要含有挥发油,及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等。
22.豆豉性平,味咸,归肺、胃经。具有和胃,除烦,解腥毒,去寒热的功效。
23.荆芥全草用于防治感冒。 荆芥味辛香、微温,其茎叶有解暑、发汗发热、防治中暑、口臭、胸闷及小便不利等作用,也可用于急性肠胃炎。 荆芥的茎叶含较为丰富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嫩茎叶可凉拌,作调味品或作汤,清香可口,增进食欲,利喉。
24.贯众清热;解毒;凉血止血至功效。用于风热感冒;温热癍疹;吐血;咳血;衄血;便血;崩漏;血痢;带下及钩、蛔、绦虫等肠寄生虫病。
25.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祛风止痒。主治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风湿痹痛,鼻渊,带下证,疮痈肿毒。
26.生石膏主治中风寒热,有解肌发汗,除口干舌焦,缓解头痛牙疼等功能。
27.水芹,味甘辛、性凉,入肺、胃经,有清热解毒、润肺利湿的功效,对发热感冒、呕吐腹泻、尿路感染、崩漏、水肿、高血压等有辅助疗效。 每100克水芹可食用部分中含蛋白质2.5克,脂肪0.6克,碳水化合物4克,膳食纤维38克,维生素c含39毫克。另含有挥发油、甾醇类、醇类、脂肪酸、黄酮类、氨基酸等物质。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28.柴胡,是常用解表药。别名地熏、山菜、菇草、柴草,性味苦、微寒,归肝、胆经。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之功效。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垂、月经不调。
29.鹅不食草具有发散风寒,通鼻窍,止咳,解毒的功效。主治风寒感冒,鼻塞不通,寒痰咳喘,疮痈肿毒。
30.大青叶,归肝,心,胃,脾经。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用于热病高热烦渴;神昏;斑疹;吐血;衄血;黄疸;泻痢;丹毒;喉痹;口疮;痄腮。
31.葛根,甘、辛,凉。有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之功。常用于表证发热,项背强痛,麻疹不透,热病口渴,阴虚消渴,热泻热痢,脾虚泄泻。
32.木蝴蝶苦、甘,凉。有清肺利咽,疏肝和胃之功效。常用于肺热咳嗽,喉痹,音哑,肝胃气痛。
33.穿心莲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消炎、消肿止痛作用。常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顿咳劳嗽,泄泻痢疾,热淋涩痛,痈肿疮疡,蛇虫咬伤。
34.鱼腥草味辛,性寒凉,归肺经。能清热解毒、消肿疗疮、利尿除湿、清热止痢、健胃消食,用治实热、热毒、湿邪、疾热为患的肺痈、疮疡肿毒、痔疮便血、脾胃积热等。现代药理实验表明,本品具有抗菌、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利尿等作用。
35.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治疗病毒性感冒的中药合剂,属于纯中药制剂, 对人体毒、副作用小,对治疗病毒性感冒、风热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流感、腮腺炎、扁桃体炎等各类病毒性感染疾病,具有可靠、安全、显著的治疗效。
具体实施方式
36.一种治疗病毒性感冒的中药合剂,所述中药合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金银花15、三丫苦15、山栀子12、薄荷12、荆芥6、连翘15、野菊花12、黄岑6、生甘草
8、竹叶12、青蒿12、防风6、板蓝根12、桑叶15、豆豉6、贯众6、白芷6、生石膏15、水芹12、柴胡6、鹅不食草6、大青叶12、葛根12、木蝴蝶6、穿心莲9、鱼腥草12。
37.一种治疗病毒性感冒的中药合剂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取生甘草、三丫苦、大青叶、鱼腥草、荆芥、薄荷混合加3

4倍的水,进行水蒸气蒸馏,过滤,得滤液和药渣;2)将步骤(1)中的药渣与金银花、山栀子、连翘、野菊花、黄岑、竹叶、青蒿、防风、板蓝根、桑叶、豆豉、贯众、白芷、生石膏、水芹、柴胡、鹅不食草、葛根、木蝴蝶和穿心莲混合,搅拌均匀,加2

3倍的水煎煮2次, 每次2小时,过滤,合并煎煮液;3)将步骤(2)中的煎煮液与步骤(1)中滤液合并,得混合药液,将混合药液浓缩至60
°
c相对密度为1.10的清膏,加乙醇使药液含醇量达60%,静置24小时;4)将步骤(3)中浓缩后的含醇药液过滤,回收滤液中的乙醇,并浓缩至无醇味;5)将步骤(4)中浓缩药液加入适量蔗糖及苯甲酸钠,煮沸,静置冷却,即得中药合剂。
38.典型病例一:孙某, 女,26岁,治疗前,患者自述症状为感冒伴发热、头疼、肌肉酸痛、咳嗽、咽痛,使用本实施例药物治疗,每日3次,每次20ml,一天后,头痛、肌肉酸痛症状减轻,治疗三天,咳嗽、咽痛症状明显好转,体温正常,治疗一周,症状全部消失。
39.典型病例二:高某,男,40岁,治疗前,患者自述症状为发烧,体温39度,微嗽,嗓子疼,伴有扁桃体炎,使用本实施例药物治疗,每日3次,每次20ml,治疗2天后,症状开始减轻,体温正常;治疗3天后,症状明显好转,治疗6天后,症状全部消失。
40.典型病例三:卢某, 男,50岁, 治疗前,患者自述症状为感冒伴有头痛、咽喉红肿疼痛、 咳嗽、鼻塞黄涕,体温38.5
°
c,使用本实施例药物治疗,每日3次,每次20ml,治疗2天后,症状开始减轻,体温正常;治疗一周后,症状全部消失。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