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创伤骨科用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83064发布日期:2021-09-18 01:01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创伤骨科用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骨科医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创伤骨科用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2.创伤骨科属于医院骨科的一个分支,主要用于治疗人体的骨骼在外力作用下而引起的各种创伤,例如髌骨骨折,腿骨骨折膝盖骨折,还有断指再植、拇指再造,对于感染性肋软骨炎、颞下颌关节强直、跖趾关节疼痛等等,一般在进行两腿之间的膝盖处的手术时,需要通过手术床上设置的支撑装置将病人的腿部进行支撑起来,然后再进行相应的手术操作。
3.例如申请号为:“cn109806099b”名称为“一种骨科手术腿部支撑装置”的中国专利,其通过横板和u型板使病人的腿部向上移动至合适位置,能够防止病人的腿部酸痛,且能够降低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且能够对病人腿部的倾斜度进行调节,通过气缸使翻板上下摆动能够使病人躺的更佳舒适;使病人的膝盖窝位于滚轮上,且使病人的腿部放入u型板,以便于不同身高的病人使用。
4.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一般在进行膝盖处内侧的手术时,现有的手术支撑装置将腿部支撑时,支撑装置与膝盖的内侧接触,这严重影响了手术时医生的操作,无疑增加了操作难度,如果将膝盖处的支撑装置去除,则在常规(不手术时)状态下,则不能够对腿部的膝盖处完全支撑,影响了舒适度,那么如何使得支撑膝盖处的支撑装置在膝盖手术时避让,且在常规使用时,又能进行支撑,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迫切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创伤骨科用支撑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创伤骨科用支撑装置,包括支撑床:所述支撑床上设置有用于支撑大腿的第一支撑板以及用于支撑小腿的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之间设有相对滑动连接的第一支撑块以及第二支撑块,所述第一支撑块上竖直设置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在竖直方向上具有支撑位置以及释放位置;
8.在所述支撑位置时,所述活动块支撑支撑棉,以使得所述支撑棉支撑人体膝盖内侧;
9.还包括传动组件,其用于驱动活动块在支撑位置以及释放位置间切换。
10.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支撑板以及第二支撑板具有弯折支撑位置以及平铺位置;
11.在所述支撑弯折位置时:所述活动块通过传动组件的驱由释放位置切换至支撑位置;
12.在所述支撑弯折位置时切换时所述平铺位置时:所述活动块通过传动组件的驱由支撑位置切换至释放位置。
13.作为优选,在所述支弯折位置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块与第二支撑块相对滑开,以使得所述活动块通过限位组件作用由支撑位置移动至释放位置。
14.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支撑板通过第二伸缩杆与第二支撑块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通过第一伸缩杆与第一支撑块相连接;所述支撑棉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伸缩杆以及第二伸缩杆上,且缠绕于伸缩杆的轴杆表面上,在所述支撑弯折位置时:所述支撑棉处于松弛状态;在平铺位置时:支撑棉缠绕在伸缩杆的轴杆表面上。
15.作为优选,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第一伸缩杆上的传动齿轮,水平滑动设置在第一支撑块上的传动齿条,所述传动齿轮啮合于传动齿条。
16.作为优选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固定连接在传动齿条上的楔形块,所述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处于支撑弯折位置时,通过传动齿轮以及传动齿条传动带动所述楔形块挤压活动块下方斜向设置的铰接板,以使得所述活动块移动至支撑位置。
17.作为优选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竖直滑动设置在第二支撑块上的限位杆、竖直滑动设置在活动块内的活动柱以及水平滑动设置在活动柱上端的第二锁止扣,所述第二锁止扣抵触在所述限位杆上,所述活动柱的下端转动设置在铰接板上。
18.作为优选所述铰接板与活动块转动连接的轴上设置有扭矩弹簧,所述活动块的外侧设置有弹力大于扭矩弹簧的第四弹性件。
19.作为优选,当所述第一支撑块以及第二支撑块水平拉开时,所述限位杆失去对第二锁止扣的限位,以使得所述活动块在第四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下移至释放位置。
20.作为优选,所述限位杆与第一支撑块之间设置有第五弹性件,所述第五弹性件为拉力弹簧。
2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创伤骨科用支撑装置具备的有益效果:
22.本发明通过在第一支撑板以及第二支撑板之间设置水平相对滑动且能够拉开的第一支撑块以及第二支撑块,且在第一支撑块下方设置用于支撑支撑棉的活动块,且通过传动组件的驱动使得活动块支撑或者下陷,从而使得相应的支撑棉下陷,从而能够在进行膝盖处内侧处手术时,活动块下移时释放位置,从而能使得支撑膝盖的支撑棉以及第一支撑块以及第二支撑块下移,从而能够为患者的膝盖内侧处提供手术空间,且通过第一支撑板以及第二支撑板进行支撑,能够在稳定患者腿部的同时,便于医生的手术操作,降低手术操作难度以及手术风险,且在不进行手术时,能够通过活动块将支撑棉撑起,用于支撑患者的膝盖,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即在满足手术时的操作空间的同时,也能够对患者进行的膝盖处进行支撑,大大增加的支撑装置的功能性。
23.应当理解,前面的一般描述和以下详细描述都仅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本公开。
24.本技术文件提供本公开中描述的技术的各种实现或示例的概述,并不是所公开技术的全部范围或所有特征的全面公开。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6.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支撑板以及第二支撑板处于平铺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支撑板以及第二支撑板处于支撑折弯位置时,支撑棉以及活动块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30.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支撑板以及第二支撑板处于平铺位置时,支撑棉以及活动块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31.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在平铺位置时,第一支撑块以及第二支撑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2.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在支撑折弯位置时,第一支撑块以及第二支撑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3.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34.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支撑块以及第二支撑块水平拉开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5.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机构与第二支撑块的结构示意图;
36.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支撑板以及第二万向节的结构示意图;
37.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拨杆、连接杆以及限位齿的结构示意图;
38.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活动块以及铰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39.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支撑块以及限位杆的结构示意图;
40.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卡齿以及第一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41.附图标记说明:
42.1、支撑床;
43.2、支撑组件;21、第一支撑板;22、第二支撑板;221、滑块;222、第一万向节;211、第二万向节;212、第一齿轮;2121、限位卡槽;
44.3、支撑机构;31、第一支撑柱;311、第一卡齿;32、第二支撑柱;321、拨块;322、第二卡齿;3221、第一弹性件;
45.4、第一支撑块;41、第二支撑块;411、限位杆;412、第五弹性件;
46.4111、第一锁止扣;5、支撑棉;
47.6、活动块;61、铰接板;611、活动柱;601、插槽;612、第二锁止扣;6121、第二弹性件;62、第四弹性件;
48.7、第一伸缩杆;71、传动齿轮;72、传动齿条;721、楔形块;701、第二伸缩杆。
49.8、螺纹杆;81、支撑调节柱;82、第二齿轮;
50.9、驱动电机;91、第三齿轮;911、拨杆;912、手柄;92、万向传动轴;
51.10、限位齿;1001、第三弹性件;1002、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52.为使得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
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53.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还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54.请参阅1

15,一种创伤骨科用支撑装置,包括支撑床1,支撑床1上设置有用于支撑大腿的第一支撑板21以及用于支撑小腿的第二支撑板22,第一支撑板21第二支撑板22之间设有相对滑动连接的第一支撑块4以及第二支撑块41,第一支撑块4上竖直设置有活动块6,活动块6在竖直方向上具有支撑位置以及释放位置;活动块6在竖直方向上具有支撑位置以及释放位置,通过在第一支撑板21以及第二支撑板22之间设置水平相对滑动且能够拉开的第一支撑块4以及第二支撑块41,且在第一支撑块4下方设置用于支撑支撑棉5的活动块6,且通过传动组件的驱动使得活动块6支撑或者下陷,从而使得相应的支撑棉5下陷,从而能够在进行膝盖处内侧处手术时,活动块6下移时释放位置,从而能使得支撑膝盖的支撑棉5以及第一支撑块4以及第二支撑块41下移,从而能够为患者的膝盖内侧处提供手术空间,且通过第一支撑板21以及第二支撑板22进行支撑,能够在稳定患者腿部的同时,便于医生的手术操作,降低手术操作难度以及手术风险,且在不进行手术时,能够通过活动块6将支撑棉5撑起,用于支撑患者的膝盖,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即在满足手术时的操作空间的同时,也能够对患者进行的膝盖处进行支撑,大大增加的支撑装置的功能性。
55.具体的:
56.支撑位置:如图6的剖面图所示,活动块6处于第一支撑块4最上方,且此时的支撑棉5处于松弛状态,即通过活动块6的支撑,松弛状态下的支撑棉5被撑起,即能够贴合于患者膝盖的内侧处,提高患者膝盖内侧处的舒适性;
57.释放位置具有以下两种情况:
58.(1)如图5所示活动块6的状态(此时的第一支撑板21以及第二支撑板22处于支撑折弯位置的状态),此时的活动块6下移至第一支撑块4内,且支撑棉5被卷至第一伸缩杆7以及第二伸缩杆701的轴杆表面上,从而此时的支撑棉5不受到活动块6的支撑,即处于平摊状态(此时的第一支撑板21以及第二支撑板22处于平铺状态),从而便于使得手术床成为普通的床进行使用,不影响患者在床上休息;
59.(2)如图7所示的状态(此时的第一支撑板21以及第二支撑板22处于支撑折弯位置的状态),此时的第一支撑块4以及第二支撑块41处于水平拉开状态,通过第一伸缩杆7以及第二伸缩杆701收缩至两支撑块内,此时的限位杆411脱离第二锁止扣612,即失去对第二锁止扣612的支撑,从而使得铰接板61沿着铰接轴处向活动块6的方向旋转,且通过第四弹性件62克服扭矩弹簧的弹力,带动活动块6向下运动,即使得活动块6活动块6下移至第一支撑块4内;
60.第一支撑块4以及第二支撑块41处于水平拉开,即两者的位置增加,且两者的水平位置下移,增加手术操作空间,此时的支撑棉5由于两者的距离增加,且第一伸缩杆7以及第
二伸缩杆701的轴处没有发生转动,即支撑棉5的处于拉开平铺状态,且此时的活动块6收缩至第一支撑块4内,从而活动块6下移至第一支撑块4内,且第一支撑块4以及第二支撑块41整体下移,从而在进行手术至,支撑棉5、第一支撑块4以及第二支撑块41向下移动,即膝盖处内侧的手术空间增加,便于医生进行手术。
61.本实施例中,在支撑位置时,活动块6支撑支撑棉5,以使得支撑棉5支撑人体膝盖内侧;
62.还包括传动组件,其用于驱动活动块6在支撑位置以及释放位置间切换。
63.本发明进一步提供的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21以及第二支撑板22具有弯折支撑位置以及平铺位置;在支撑弯折位置时:活动块6通过传动组件的驱由释放位置切换至支撑位置;
64.在支撑弯折位置时切换时平铺位置时:活动块6通过传动组件的驱由支撑位置切换至释放位置。支撑弯折位置即如图1所示的第一支撑板21以及第二支撑板22呈一定角度撑起,用于支撑腿部或者进行手术时,支撑患者的大腿以及小腿;平铺位置则如图2所示,第一支撑板21以及第二支撑板22分别处于手术床内,此时与手术床的上表面平齐,即不影响患者的正常休息;本发明中提到的膝盖内侧指的是,背离膝盖的一侧,在人正常前行时,膝盖处的背离处。
65.进一步的,在支弯折位置状态时,第一支撑块4与第二支撑块41相对滑开,以使得活动块6通过限位组件作用由支撑位置移动至释放位置。
66.更进一步的,第一支撑板21通过第二伸缩杆701与第二支撑块41相连接,第二支撑板22通过第一伸缩杆7与第一支撑块4相连接;支撑棉5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伸缩杆7以及第二伸缩杆701上,且缠绕于伸缩杆的轴杆表面上,在支撑弯折位置时:支撑棉5处于松弛状态;在平铺位置时:支撑棉5缠绕在伸缩杆的轴杆表面上,即处于平铺且不处于松弛状态;第一伸缩杆7的伸缩端铰接在第一支撑块4上,另一端设置在第二支撑板22内,第二伸缩杆701的伸缩端铰接在第二支撑块41上,另一端设置在第一支撑板21内,即在两个伸缩杆向支撑板的方向收缩时,能够带动第一支撑块4以及第二支撑块41在设置向下运动的过程中,且能够水平的拉开。
67.本发明进一步提出的方案中,传动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第一伸缩杆7上的传动齿轮71,水平滑动设置在第一支撑块4上的传动齿条72,传动齿轮71啮合于传动齿条72,在第一支撑板21以及第二支撑板22由平铺位置移动至支撑弯折位置时,第一伸缩杆7以及第二伸缩杆701能够分别沿着与两个支撑块相铰接的位置旋转,在进行旋转的同时,第一伸缩杆7上设置的齿轮带动相啮合的传动齿条72向第一支撑块4内移动,传动组件还包括固定连接在传动齿条72上的楔形块721,第一支撑板21第二支撑板22处于支撑弯折位置时,通过传动齿轮71以及传动齿条72传动带动楔形块721挤压活动块6下方斜向设置的铰接板61,以使得活动块6移动至支撑位置;铰接板61倾斜的角度与楔形块721斜面的倾斜角度一致,即在传动齿条72带动楔形块721向铰接板61的方向移动时,能够带动与楔形块721斜面相贴合的铰接向上挤压,以使得活动块6向上运动,然后将支撑棉5撑起。
68.具体的,限位组件包括竖直滑动设置在第二支撑块41上的限位杆411、竖直滑动设置在活动块6内的活动柱611以及水平滑动设置在活动柱611上端的第二锁止扣612,第二锁止扣612抵触在限位杆411上,活动柱611的下端转动设置在铰接板61上。
69.本发明进一步提供的方案中,铰接板61与活动块6转动连接的轴上设置有扭矩弹簧,活动块6的外侧设置有弹力大于扭矩弹簧的第四弹性件62。第四弹性件62的弹力向下,设置在活动块6与第一支撑块4之间,其作用能够在限位杆411脱离第二锁止扣612时,以使得活动块6向下移至释放位置,且弹力大于扭矩弹簧,即能能够克服了扭矩弹簧的弹力,使得铰接板61沿着与活动块6旋转相转动连接的轴进行旋转,使得铰接板61收缩至活动块6内。
70.进一步的,当第一支撑块4以及第二支撑块41水平拉开时,限位杆411失去对第二锁止扣612的限位,以使得活动块6在第四弹性件62的弹力作用下,下移至释放位置。第二锁止扣612上与活动柱611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6121,具体的,本发明在限位杆411的端部设置第二锁止扣612相适配的第一锁止扣4111,通过第一锁止扣4111与第二锁止扣612相卡接用于抵住活动柱611,且在铰接板61需要弹回的时候,第二锁止扣612能够通过第一锁止扣4111的圆角处回至初始位置,通过扭矩弹簧的弹力使得铰接板61向外弹出,然后即可带动第二锁止扣612向下移动,然后在第一锁止扣4111的挤压下,使得第二弹性件6121收缩,从而使得铰接板61移动至初始的倾斜位置。
71.具体的,限位杆411与第一支撑块4之间设置有第五弹性件412,第五弹性件412为拉力弹簧。
72.在本发明中,限位杆411竖直滑动设置在第二支撑块41上,底部设置有拉力弹簧,拉力弹簧的一端固定安装至限位杆411上,另一端固定安装至第二支撑块41上,即在活动块6上升时,带动相连接的限位杆411向上运动,在第一支撑块4以及第二支撑块41水平拉开时,限位杆411脱离插槽601,然后在拉力弹簧的弹力下移动至下方,从而在第一支撑块4以及第二支撑块41合拢时,限位杆411再插进至插槽601内,便于下次的循环使用。
73.本发明中,第一支撑块4的下方设置有支撑机构3,支撑机构3包括沿支撑床1长边方向上滑动设置的滑动板、铰接在滑动板上的第一支撑柱31以及动设置在第一支撑柱31上的第二支撑柱32,第二支撑柱32的顶端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块4的下方,第一支撑柱31通过水平设置的第二卡齿322卡接在第二支撑柱32内部设置的第一卡齿311内。
74.本发明中,支撑床1上内还设置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为驱动电机9,驱动电机9固定设置在支撑床1内,且输出轴上设置有万向传动轴92,万向传动轴9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轴球,两个轴球之间通过伸缩杆练级,其中一个轴球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驱动电机9的输出轴上,另外一个轴球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91,驱动电机9通过万向传动轴92将转动的动力传递至第三齿轮91上,且第三齿轮91在竖直方向上能够发生运动,即能够与第一齿轮212或者第二齿轮82啮合具体的,通过支撑床1内设置的拨杆911拨动进行传动。
75.支撑床1的上方转动设置有第一齿轮212,其处于第三齿轮91的正上方,且第一齿轮212的轴杆上连接有第二万向节211,第二万向节211连接至第一支撑板21上,且第一齿轮212的轴杆上开设有限位卡槽2121;
76.进一步的,支撑床1上还转动连接有螺纹杆8。且螺纹杆8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齿轮82,第二齿轮82处于第三齿轮91的正下方,螺纹杆8上螺纹连接有支撑调节柱81,即在螺纹杆8旋转的时候,调节柱的一端会沿着螺纹杆8的移动,且支撑调节柱81的另一端转动设置在第一支撑板21上,在支撑调节柱81向远离驱动电机9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将第一支撑板21支撑起来;
77.进一步的,支撑床1内铰接有拨杆911,拨杆911的一端转动设置在第三齿轮91的轴杆上,第三齿轮91能够相对拨杆911进行转动,然后通过拨杆911侧壁上活动安装有连接杆1002,连接杆1002转动设置在支撑床1上,且支撑床1上竖直设置有限位齿10,连接杆1002远离拨杆911的一端转动设置在限位齿10的下方,即在进行拨动手柄912时,拨杆911沿着拨杆911与支撑床1转动连接的轴旋转,即可带动第三齿轮91在竖直方向上运动,使得第一齿轮212能够与第二齿轮82或者第三齿轮91相啮合,将动力传递至相应的齿轮上,第一齿轮212的轴杆上设置有与限位齿10相适配的限位卡槽2121,支撑床1内还设置有第三弹性件1001,第三弹性件1001的弹力向上,在第三弹性件1001的弹力下,限位齿10卡在限位卡槽2121上,即使得第一齿轮212不能发生转动,在第一支撑板21以及第二支撑板22撑起来的时候,能够保证其不会发生倾斜。
78.本发明在进行使用时:
79.(1)需要用装置进行支撑腿部时;
80.首先拨动拨杆911,拨杆911带动相连接的第三齿轮91向下运动,使得驱动电机9带动第三齿轮91上运动且与第二齿轮82相啮合,然后启动驱动电机9,驱动电机9带动相连接的万向传动轴92转动,即带动第三齿轮91转动,然后第三齿轮91带动相连接的第二齿轮82转动,即带动螺纹杆8旋转,然后与螺纹杆8螺纹连接的支撑调节柱81远离驱动电机9的方向移动,将第一支撑板21支撑起来,在第一支撑板21撑起时,会带动端部相连接的第二伸缩杆701撑起,且由于第一支撑块4的下方设置有支撑机构3支撑着第一支撑块4,使得第一支撑块4处于水平状态,且第二支撑板22端部通过第一万向节222连接在滑块221上,且滑块连接在支撑床1上,滑块221能够沿着支撑床1水平滑动,从而在第一支撑块4撑起的时候,能够带动第二支撑块41以及支撑机构3撑起,支撑机构3下方设置的滑动板向靠近驱动电机9额方向移动,且在移动的同时,第二支撑柱32沿着对于支撑柱向上运动,内部两侧设置的第二卡齿322卡在第一卡齿311上,即第一支撑柱31沿着第二支撑柱32的方向向上运动,然后通过第二卡齿322以及第一卡齿311上的卡合,支撑第一支撑柱31;
81.且在上升的时候,第一伸缩杆7以及第二伸缩杆701能够沿着与相应支撑块相铰接的位置处旋转,在进行旋转的同时,第一伸缩杆7上设置的齿轮带动相啮合的传动齿条72向第一支撑块4内移动,铰接板61倾斜的角度与楔形块721斜面的倾斜角度一致,即在传动齿条72带动楔形块721向铰接板61的方向移动时,能够带动与楔形块721斜面相贴合的铰接向上挤压,以使得活动块6向上运动,与此同时,插接在插槽601内的限位杆411也向上运动,且第一弹性件3221被拉起;
82.且由于第一伸缩杆7以及第二伸缩杆701上缠绕有支撑棉5,在第一支撑板21以及第二支撑板22进行撑起,处于支撑弯折位置时,缠绕在第一伸缩杆7以及第二伸缩杆701的支撑棉5被释放,即处于松弛状态,然后此时的活动块6将处于松弛状态下的支撑棉5撑起,即此时能够通过第一支撑板21、第二支撑板22活动块6以及支撑棉5将患者的腿部进行支撑,且通过支撑棉5能够支撑患者的膝盖内侧处;
83.当不进行使用将第一支撑板21以及第二支撑板22移动至处于平铺状态时,向内拨动连接在第二卡齿322上的拨块321,使得第二卡齿322脱离第一卡齿311,即第一支撑柱31失去第一卡齿311以及第二卡齿322的支撑,即第一支撑柱31能够相对第二支撑柱32向下滑动,然后反向旋转启动驱动电机9,第一支撑板21以及第二支撑板22按照上述原理反向运动
即回到平铺状态,第二卡齿322在第一弹性件3221的弹力下向外移动与第一卡齿311卡和。
84.(2)在需要用装置进行支撑腿部且进行整体调节第一支撑板21以及第二支撑板22的倾斜度时:首先拨动拨杆911,拨杆911带动相连接的第三齿轮91向上运动,。即使得第三齿轮91与第一齿轮212相啮合,与此同时,向上运动的拨杆911带动相连接的连接杆1002向上运动,即使得连接沿着与支撑床1相铰接的轴旋转,从而带动连接杆1002另一端连接的限位齿10向下运动,使得限位齿10与限位卡槽2121相分离,即此时的第一齿轮212不受限位齿10的限位,能够转动,然后启动驱动电机9,驱动电机9带动相连接的万向传动轴92转动,即带动第三齿轮91转动,然后第三齿轮91带动相连接的第一齿轮212转动,级第一齿轮212带动轴杆上相连接的第二万向节211转动,从而能够带动与万向节相连接的的第一支撑板21转动,且相连接的第二伸缩杆701、第一支撑块4以及第二支撑块41、第二支撑板22也旋转相应的角度,从而能够改变支撑装置的倾斜角度,即医护人员可根据实际手术需要调节角度。
85.(3)在需要用装置进行支撑腿部支撑且需要进行膝盖内测的手术时,先将第一支撑板21以及第二支撑板22通过上述原理调节至支撑折弯的位置,然后在分别控制第一伸缩杆7以及第二伸缩杆701,使得第一伸缩杆7以及第二伸缩杆701分别向两支撑板内收缩,即带动第一支撑块4以及第二支撑块41处于水平拉开,通过第一伸缩杆7以及第二伸缩杆701收缩至两支撑块内,此时的限位杆411脱离插槽601(限位杆411在脱离插槽601后,通过第五弹性件412的弹力作用下,下移至初始位置),且第一锁止扣4111脱离第二锁止扣612,即失去对第二锁止扣612的支撑,此时在第四弹性件62的弹力下,使得铰接板61沿着铰接轴处向活动块6的方向旋转,旋转至与活动块6的底部平行,且通过第四弹性件62克服扭矩弹簧的弹力,带动活动块6向下运动,即使得活动块6活动块6下移至第一支撑块4内,即活动块6回到至初始的位置,不在对支撑棉5进行支撑,与此同时,第一支撑块4以及第二支撑块41处于水平拉开,即两者的位置增加,且两者的水平位置下移,增加手术操作空间,此时的支撑棉5由于两者的距离增加,且第一伸缩杆7以及第二伸缩杆701的轴处没有发生转动,即支撑棉5的处于拉开平铺状态,且此时的活动块6收缩至第一支撑块4内,从而活动块6下移至第一支撑块4内,且第一支撑块4以及第二支撑块41整体下移,从而在进行手术至,支撑棉5、第一支撑块4以及第二支撑块41向下移动,即膝盖处内侧的手术空间增加,便于医生进行手术。
86.当手术完毕时,控制第一伸缩杆7以及第二伸缩杆701伸长,即在伸长的过程中,第一支撑块4以及第二支撑块41相对靠近且回至初始位置,此时的限位杆411插进插槽601内,且限位杆411上的第一锁止扣4111插进至活动块6内,然后在将第一支撑板21以及第二支撑板22通过驱动电机9按照上述原理又支撑折弯位置调节至平铺位置,从而内部的传动齿条72通过传动齿轮71的转动向外移动,即带动楔形块721同步相第二支撑块41的外部移动,然后此时处于合拢的铰接板61不受到楔形块721抵着,且在扭矩弹簧的作用下弹开,即带动活动柱611竖直向下运动,活动柱611顶部设置的第二锁止扣612在下移时,接触第一锁止扣4111的圆角处,然后向活动柱611内收缩,即使得铰接板61摊开,且第二锁止扣612卡在第一锁止扣4111上,通第一锁止进行支撑,从而使得铰接板61移动至初始的倾斜位置,装置整体回至初始位置。
87.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
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