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便的急诊科心肺复苏按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41834发布日期:2021-11-03 19:17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轻便的急诊科心肺复苏按压装置。


背景技术:

2.急诊医学科或急诊医学中心是医院中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是所有急诊病人入院治疗的必经之路。综合医院急诊设有全科、内、外、妇、儿、五官、发热、腹泻等专科诊室。因此,急诊科的工作可以说是医院总体工作的缩影,直接反映了医院的急救医疗、护理工作质量和人员素质水平,而心肺复苏仪是用于对心跳或呼吸骤停的患者进行紧急抢救、替代人工胸外按压和人工口对口吹气(即人工cpr)的一种医疗设备,它可增加心跳或呼吸骤停患者心脏和脑的血流,并且为后续的除颤、静脉用药、血管重建等治疗过程起到承接作用。
3.目前的在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的过程多存在以下问题:1、在对患者进行急救的同时,大多数是医生直接对患者按压实现心肺复苏,力度掌握不精确,同时消耗医生大量的体力,体力透支影响医生的后续抢救工作;2、大多数机械式心肺复苏装置直接放在人体上进行心肺按压,固定不牢,同时对患者按压的过程会出现位置偏移或者按压过程力度偏差的问题。
4.3、在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的过程中,力度掌握不精准,同时在按压固定的过程中易造成压创,同时不能实现对不同患者的迅速适应。
5.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轻便的急诊科心肺复苏按压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轻便的急诊科心肺复苏按压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心肺复苏过程需要医生亲自进行按压和通过设备按压的过程出现位置偏移、按压过程按压力度出现偏差以及不能根据患者的体型进行极速调节的问题。
7.本发明为一种轻便的急诊科心肺复苏按压装置,包括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架内固定连接有固定筒,所述的固定筒内同轴固定连接有按压气囊,所述的按压气囊,所述的按压气囊上端固定连接有按压气缸,所述的按压气缸内同轴上下滑动连接有活塞板,所述的活塞板上端和所述的按压气缸通过弹簧相连;所述的按压气缸和固定连接在所述的固定筒内的供气泵相连;所述的按压气囊下端固定连接有按压支板,所述的按压支板下端固定连接有若干压缩弹簧,所述的压缩弹簧下端固定连接有按压板,所述的按压板和所述的按压支板上下滑动连接;所述的按压板下端固定连接有压力传感器,所述的压力传感器、供气泵均和固定连接在所述的固定筒上的控制模块相连。
8.优选的, 所述的固定架下端左右两侧均开设有若干滑动槽,所述的活动槽内均上
下滑动连接有滑动球柱。
9.优选的,所述的固定架下端置有和所述的固定架相配合的消毒底座,所述的消毒底座内开设有和所述的按压气囊相配合的消毒槽,所述的消毒底座左右两侧均开设有若干和所述的滑动球柱相配合的消毒仓,所述的消毒槽、消毒仓内均固定连接有uv杀菌灯。
10.优选的,所述的固定架左右侧均左右滑动连接有伸缩架,所述的伸缩架上开设有滑动轨道,所述的滑动轨道内左右滑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的支撑板和所述的伸缩架转动连接;所述的支撑板下端上下滑动连接有下支板,所述的下支板前后向侧壁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的支撑板下侧均转动连接有限位螺栓。
11.优选的,所述的下支板下端固定连接有卡紧装置,所述的卡紧装置包括和所述的下支板固定连接的卡紧座,所述的卡紧座内上下滑动连接有卡紧块,所述的卡紧座内上下滑动连接有升降卡板,所述的升降卡板和转动连接在所述的卡紧座内的调节螺杆螺纹连接;所述的卡紧块靠近所述的固定架一侧呈圆弧状。
12.优选的,所述的固定筒内固定连接有和所述的按压气缸相连通的充气气囊。
13.优选的,所述的按压板下端固定连接有缓冲海绵,所述的固定架为轻质塑料材质;所述的消毒底座前后侧壁均固定连接有提手环。
14.本发明对现有的心肺复苏按压装置进行改进,通过设置按压气囊、按压气缸、活塞板、供气泵、按压板以及压力传感器有效的解决了对患者进行精确力度按压以及自动化按压胸腔的问题;通过增设滑动槽和滑动球柱有效解决了对患者皮肤进行压创的问题;通过设置伸缩架、滑动轨道、支撑板和下支板有效的解决了对心肺按压装置的位置进行高度调节和支撑的问题;通过设置消毒底座、消毒槽、消毒仓有效的解决了对按压板、滑动球柱有效消毒的问题;通过设置卡紧座、卡紧块和升降卡板有效的解决了对该装置有效固定在病床上的问题;且结构简洁稳定,具有极高的普适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立体示意图一。
16.图2为本发明立体示意图二。
17.图3为本发明剖视示意图。
18.图4为本发明宽度调节以及固定结构立体示意图。
19.图5为本发明固定架以及连接件立体示意图。
20.图6为本发明按压气囊及其连接件局部示意图。
21.图7为本发明消毒底座立体示意图。
22.图8为本发明卡紧装置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至图8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内容,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
24.实施例一,本发明为一种轻便的急诊科心肺复苏按压装置,包括固定架1,所述的固定架1为后续结构提供固定支撑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架1内固定连接有固定筒2,所述的固定筒2内同轴固定连接有按压气囊3,所述的按压气囊3上端固定连接有按压气缸4,所述的按压气缸4内同轴上下滑动连接有活塞板5,通过所述的活塞板5的上下滑动实现对所述的按压气囊3的充放气,所述的活塞板5上端和所述的按压气缸4通过弹簧相连,使在对所述的按压气囊3放气的过程中,所述的活塞板5在所述的弹簧的作用下带动所述的活塞板5复位,实现所述的按压气囊3的复位收缩;所述的按压气缸4和固定连接在所述的固定筒2内的供气泵6相连,所述的供气泵6外接电源,通过所述的供气泵6对所述的按压气缸4进行供气;所述的按压气囊3下端固定连接有按压支板7,所述的按压支板7下端固定连接有若干压缩弹簧8,所述的压缩弹簧8下端固定连接有按压板9,所述的按压板9和所述的按压支板7上下滑动连接,所述的压缩弹簧8的弹力大于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按压的压力,使在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按压的过程中,所述的按压气囊3向下滑动带动所述的按压支板7、按压板9同步向下滑动,同时当所述的按压支板7向下按压压力过大时,所述的压缩弹簧8压缩,对力进行缓冲,避免了所述的按压板9对患者的身体进行过分压创,造成二次伤害;所述的按压板9下端固定连接有压力传感器10,通过所述的压力传感器10对所述的按压板9和患者身体之间的压力进行检测,所述的压力传感器10、供气泵6均和固定连接在所述的固定筒2上的控制模块11相连,通过所述的控制模块11对所述的压力传感器10和供气泵6进行控制,当所述的压力传感器10感受到压力设定值时,所述的控制模块11控制所述的供气泵6关闭,同时对所述的按压气缸4进行放气,同时当压力传感器10感受到压力下限值时,所述的控制模块11控制所述的供气泵6启动,实现对患者进行往复按压;本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时,需要使用时,首先将所述的固定架1放置在患者的身体上,同时使所述的按压板9置于患者胸腔需要进行心肺复苏按压的位置,然后通过外界的绷带将所述的固定架1固定在人体上,然后通过所述的控制模块11启动所述的供气泵6,所述的供气泵6供气带动所述的活塞板5向下滑动,所述的活塞板5向下滑动带动所述的按压气囊3向下滑动,进而带动所述的按压板9向下同步滑动,实现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按压,当所述的压力传感器10感受到压力设定值时,所述的控制模块11控制所述的供气泵6关闭,同时对所述的按压气缸4进行放气,同时当压力传感器10感受到压力下限值时,所述的控制模块11控制所述的供气泵6启动,实现对患者进行往复按压,实现对患者的心肺复苏。
25.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在通过外界的绷带对所述的固定架1进行固定的过程中,由于所述的固定架1呈水平状,导致对患者的身体不同位置的压力值不同,同时会对患者的身体进行压创,故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避免所述的固定架1对患者进行压创防护的结构,具体的,所述的固定架1下端左右两侧均开设有若干滑动槽12,所述的活动槽内均上下滑动连接有滑动球柱1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上下滑动连接的方式,所述的滑动球柱13和所述的活动槽通过弹簧相连,使所述的滑动球柱13在所述的身体接触的情况下所述的滑动球柱13根据患者身体的不同部位进行适应性的调节,使所述的滑动球柱13呈和患者身体相配合的弧面状,避免了对患者身体的压创。
26.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在对患者进行按压后,需要对按压板9和滑动球柱13进行消毒处理,避免不同患者之间出现交叉感染,故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对按压板9和滑
动球柱13有效消毒杀菌处理的结构,具体的,所述的固定架1下端置有和所述的固定架1相配合的消毒底座14,所述的消毒底座14内开设有和所述的按压气囊3相配合的消毒槽15,所述的按压板9置于所述的消毒槽15内,所述的消毒底座14左右两侧均开设有若干和所述的滑动球柱13相配合的消毒仓16,所述的消毒槽15、消毒仓16内均固定连接有uv杀菌灯17,所述的uv杀菌灯17外接电源,通过所述的uv杀菌灯17对所述的按压板9和滑动球柱13进行杀菌消毒,同时所述的消毒底座14内固定连接有接触传感器,当所述的固定架1和所述的消毒底座14接触时,所述的接触传感器控制所述的uv杀菌灯17工作,实现对所述的按压板9和滑动球柱13进行消毒杀菌处理。
27.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为了实现对所述的固定架1的有效固定,避免出现滑动,同时使该装置适用于担架和病床不同宽度的床,故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对固定架1进行支撑固定的结构,具体的,所述的固定架1左右侧均左右滑动连接有伸缩架18,通过所述的伸缩架18的伸缩,实现对该装置的宽度的调节,所述的伸缩架18通过左右滑动实现对所述的伸缩架18的收纳与伸缩,所述的伸缩架18上开设有滑动轨道19,所述的滑动轨道19内左右滑动连接有支撑板20,所述的支撑板20和所述的伸缩架18转动连接,所述的支撑板20可以处于和所述的滑动轨道19水平状态,和所述的伸缩架18同步滑动,收纳在所述的固定架1内,同时当需要对所述的固定架1进行支撑时,所述的支撑板20转动,实现所述的支撑板20处于竖直状态,保证对所述的固定架1的支撑;所述的支撑板20下端上下滑动连接有下支板21,所述的下支板21可以实现在所述的支撑板20内的滑动,实现对所述的下支板21的伸缩和收纳,所述的下支板21前后向侧壁均开设有限位槽22,所述的支撑板20下侧均转动连接有限位螺栓23,通过所述的限位螺栓23和所述的限位槽22的配合实现了对所述的下支板21的限位固定,同时保证了对所述的下支板21伸出长度的调节。
28.实施例五,在实施例四的基础上,仅仅通过所述的下支板21进行支撑,会出现固定不牢固,或者出现按压晃动的问题,故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便于将所述的下支板21固定在病床上的结构,具体的,所述的下支板21下端固定连接有卡紧装置,所述的卡紧装置包括和所述的下支板21固定连接的卡紧座24,所述的卡紧座24内上下滑动连接有卡紧块25,所述的卡紧块25和所述的卡紧座24通过弹簧相连,使所述的卡紧块25在外力作用下带动所述的卡紧块25上下滑动,所述的卡紧座24内上下滑动连接有升降卡板26,所述的升降卡板26和转动连接在所述的卡紧座24内的调节螺杆27螺纹连接,通过转动所述的调节螺杆27带动所述的升降卡板26上下滑动,实现对所述的升降卡板26和滑动块之间距离的调节,进而完成将所述的下支板21固定在病床上;所述的卡紧块25靠近所述的固定架1一侧呈圆弧状,保证能够顺利将所述的卡紧块25卡设在床上,保证了对所述的下支板21的迅速安装固定。
29.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当遇到突发情况,或者外出急救时,当没有外界电源的情况下,为了避免影响该设备的正常使用,故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人工充气的结构,具体的,所述的固定筒2内固定连接有和所述的按压气缸4相连通的充气气囊28,通过按压所述的充气气囊28实现对所述的按压气囊3的充放气,进而实现对患者进行往复按压。
30.实施例七,在实施例六的基础上,为了避免所述的按压板9对患者的身体进行压创,故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护结构,具体的,所述的按压板9下端固定连接有缓冲海绵29,通
过所述的缓冲海绵29避免了所述的按压板9和患者造成压创,同时所述的固定架1为轻质塑料材质,减轻了整个心肺复苏按压装置的质量,便于搬运携带;所述的消毒底座14前后侧壁均固定连接有提手环30,通过所述的提手环30实现对所述的消毒底座14以及固定架1的搬运。
31.具体使用时,首先将所述的固定架1放置在患者的身体上,同时使所述的按压板9置于患者胸腔需要进行心肺复苏按压的位置,然后滑动所述的伸缩架18至合适的位置,同时向下转动所述的支撑板20使所述的支撑板20处于竖直状态,同时拉动所述的下支板21,然后推动所述的卡紧座24,使所述的卡紧块25和升降卡板26实现将所述的下支板21固定在病床上,同时通过紧固所述的限位螺栓23对所述的下支板21进行固定,然后通过所述的控制模块11启动所述的供气泵6,所述的供气泵6供气带动所述的活塞板5向下滑动,所述的活塞板5向下滑动带动所述的按压气囊3向下滑动,进而带动所述的按压板9向下同步滑动,实现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按压,当所述的压力传感器10感受到压力设定值时,所述的控制模块11控制所述的供气泵6关闭,同时对所述的按压气缸4进行放气,同时当压力传感器10感受到压力下限值时,所述的控制模块11控制所述的供气泵6启动,实现对患者进行往复按压,实现对患者的心肺复苏。
32.本发明对现有的心肺复苏按压装置进行改进,通过设置按压气囊、按压气缸、活塞板、供气泵、按压板以及压力传感器有效的解决了对患者进行精确力度按压以及自动化按压胸腔的问题;通过增设滑动槽和滑动球柱有效解决了对患者皮肤进行压创的问题;通过设置伸缩架、滑动轨道、支撑板和下支板有效的解决了对心肺按压装置的位置进行高度调节和支撑的问题;通过设置消毒底座、消毒槽、消毒仓有效的解决了对按压板、滑动球柱有效消毒的问题;通过设置卡紧座、卡紧块和升降卡板有效的解决了对该装置有效固定在病床上的问题;且结构简洁稳定,具有极高的普适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