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27684009发布日期:2021-12-01 00:40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中药制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以胃粘膜上皮和腺体萎缩、粘膜变薄、粘膜肌层增厚并多伴有肠腺化生、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疾病。临床多表现为胃脘痞满、疼痛、食欲减退、嗳气、泛酸等,属于祖国医学“胃痞”、“胃脘痛”范畴。
3.慢性萎缩性胃炎从病理特征来看,就像土壤沙漠化一样,腺体萎缩、粘膜变薄,随之出现淋巴细胞、浆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我们可以将其比喻成胃粘膜沙漠化。土壤沙化则不能生长植物,胃粘膜沙化亦不能执行后天之本的功能。
4.目前,西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尚无特效疗法,治疗以根除幽门螺杆菌、保护胃黏膜、促进胃动力(如多潘立酮)、补充黏膜营养(如维酶素)等,疗效差,复发率高,难治愈。中医虽然疗效显著,然而治法各异,方药不一,缺乏统一、规范、标准的治疗方案。
5.综上,亟需开发一种新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和应用,来弥补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
7.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熟地黄14

16份、海螵蛸18

22份、沙参7

11份、麦冬14

16份、山茱萸8

10份、白芍14

16份、党参7

11份、白术10

14份、火麻仁28

32份、柏子仁18

22份、酸枣仁14

16份、玉竹8

10份、炙甘草4

8份、三七7

11份、龟板8

12份和知母4

6份。
8.中药方解:
9.熟地黄,味甘,性温,归肝、肾经,有滋阴、补血之功效。
10.海螵蛸,味咸、涩,性温,归脾、肾经,有收敛止血、涩精止带、制酸止痛、收湿敛疮之功效。
11.沙参,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胃经,有养阴清热、润肺化痰、益胃生津之功效。
12.麦冬,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心、胃经,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之功效。
13.山茱萸,味酸涩,性微温,归肝、肾经,有补益肝肾、收涩固脱之功效。
14.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之功效。
15.党参,味甘,性平,归脾、肺经,有补中、益气、生津之功效。
16.白术,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之功效。
17.火麻仁,味甘,性平,归脾、大肠经,有润肠通便之功效。
18.柏子仁,味甘,性平,归心、肾、大肠经,养心安神,润肠通便,止汗
19.酸枣仁,味甘、酸,性平,归肝、胆、心经,有养心补肝、宁心安神、敛汗、生津之功效。
20.玉竹,味甘,性平,归肺、胃经,有养阴润燥、生津止渴之功效。
21.炙甘草,是用蜜烘制的甘草滋阴养血,性温,味甘,归心、肺、胃、脾经,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之功效。
22.三七,味甘、微苦,性温,归心、肝、脾经,有化瘀止血、消肿止痛之功效。
23.龟板,味甘、咸,性寒,归肝、肾、心经,有滋阴潜阳、益肾健骨、养血补心之功效。
24.知母,味苦、甘,性寒,归肺、胃、肾经,有清热泻火、滋阴润燥之功效。
25.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来自于临床经验方,其理论依据是象思维。依据《内经》这一理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像类似于土壤沙化,多属阴虚体质而生。该方诚如《成方便读》所说:“凡人之常气,皆禀于胃,胃中津液一枯,则脏腑皆失其润泽。故以一派甘寒润泽之品,使之饮入胃中,以复其阴,自然输精于脾,脾气散精,上输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五经并行,津自生而形自复耳。”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象类似于自然界土壤沙化,想要治理土壤沙漠化,就要有水来润沙,有木来固沙,有土来和沙。同时,萎缩的粘膜要解决血供问题,也要解决萎缩后出现的糜烂、肠化问题。方中选熟地黄甘微温以补血养阴、填精益髓达到补水作用,用海螵蛸咸,微温,咸入肾助熟地黄滋肾水,甘以补土,达到水土合德作用。中药七情,以相须为妙,加沙参、麦冬甘微寒之品以养胃阴,助熟地、海螵蛸以达补水润沙的作用。以山茱萸、白芍酸以入肝,补肝木达到固沙作用。党参、白术、冰糖甘以入脾胃而补气,达到和土作用。阴虚则易生内热,故酌加玉竹以达既病防变作用。胃中水竭,则肠燥易于便秘,水不足,心神易于失养而出现不寐,故用火麻仁、柏子仁以润肠,酸枣仁以养血,龟板软坚,知母降火兼制约阴虚所生之火。总之,土壤干燥,则补水、扶木、和土,以达到治疗萎缩性胃炎的目的。现有技术中,并没有熟地黄、海螵蛸、沙参、麦冬、山茱萸、白芍、党参、白术、火麻仁、柏子仁、酸枣仁、玉竹、炙甘草、三七、龟板和知母合用,用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报道。本技术的发明人经过大量试验,惊喜且意外地发现,采用上述原料进行组合,可以达到健脾益气、化瘀解毒、养胃和胃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萎缩性胃炎。
26.本发明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的有益效果是:
27.1、本发明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具有健脾益气、化瘀解毒、养胃和胃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萎缩性胃炎。
28.2、本发明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不存在任何毒副作用,疗效显著,停药后不复发。
29.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30.进一步,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熟地黄14份、海螵蛸22份、沙参7份、麦冬16份、山茱萸8份、白芍16份、党参7份、白术14份、火麻仁28份、柏子仁22份、酸枣仁14份、玉竹10份、炙甘草4份、三七11份、龟板8份和知母6份。
31.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以上为最佳参数,得到的中药组合物的性能最佳。
32.进一步,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熟地黄15份、海螵蛸20份、沙参9份、麦冬15份、山茱萸9份、白芍15份、党参9份、白术12份、火麻仁30份、柏子仁20份、酸枣仁15份、玉竹9份、炙甘草6份、三七9份、龟板10份和知母5份。
33.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以上为最佳参数,得到的中药组合物的性能最佳。
34.进一步,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熟地黄16份、海螵蛸18份、沙参11份、麦冬14
份、山茱萸10份、白芍14份、党参11份、白术10份、火麻仁32份、柏子仁18份、酸枣仁16份、玉竹8份、炙甘草8份、三七7份、龟板12份和知母4份。
35.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以上为最佳参数,得到的中药组合物的性能最佳。
36.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上述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37.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上述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8.分别称取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熟地黄14

16份、海螵蛸18

22份、沙参7

11份、麦冬14

16份、山茱萸8

10份、白芍14

16份、党参7

11份、白术10

14份、火麻仁28

32份、柏子仁18

22份、酸枣仁14

16份、玉竹8

10份、炙甘草4

8份、三七7

11份、龟板8

12份和知母4

6份,分别粉碎过筛后,再混合均匀,即得所述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
39.上述原料均为中药饮片合格品。上述过筛为过80

100目筛。
40.本发明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的有益效果是:
41.本发明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简单,操作容易,成本低廉,适合规模化推广应用。
42.本发明的目的之三,是提供上述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应用。
43.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上述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单独或作为活性组分在制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药物中的应用。
44.本发明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应用的有益效果是:
45.上述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可以单独或作为活性组分,用于制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药物,开拓了新的用途。
46.本发明的目的之四,是提供一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药物。
47.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药物,取如上所述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加入一种或多种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按常规工艺制成水丸剂、颗粒剂、片剂或胶囊剂。
48.本发明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药物的有益效果是:
49.上述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可以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用于制备各种剂型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药物,方便病人根据病情用药。
50.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51.进一步,所述辅料包括淀粉、微晶纤维素、可可豆脂、卡波姆、苯甲酸钠、泊洛沙姆和苯扎溴铵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具体实施方式
52.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53.实施例1
54.本实施例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的原料制成:熟地黄14g、海螵蛸22g、沙参7g、麦冬16g、山茱萸8g、白芍16g、党参7g、白术14g、火麻仁28g、柏子仁22g、酸枣仁14g、玉竹10g、炙甘草4g、三七11g、龟板8g和知母6g。
55.上述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6.分别称取如下重量的原料:熟地黄14g、海螵蛸22g、沙参7g、麦冬16g、山茱萸8g、白芍16g、党参7g、白术14g、火麻仁28g、柏子仁22g、酸枣仁14g、玉竹10g、炙甘草4g、三七11g、龟板8g和知母6g,分别粉碎过100目筛后,再混合均匀,即得所述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
57.上述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单独或作为活性组分在制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药物中的应用。
58.一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药物,取上述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用冷开水或姜汁泛为小丸,低温干燥,质检,包装,即得水丸剂。
59.实施例2
60.本实施例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的原料制成:熟地黄15g、海螵蛸20g、沙参9g、麦冬15g、山茱萸9g、白芍15g、党参9g、白术12g、火麻仁30g、柏子仁20g、酸枣仁15g、玉竹9g、炙甘草6g、三七9g、龟板10g和知母5g。
61.上述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62.分别称取如下重量的原料:熟地黄15g、海螵蛸20g、沙参9g、麦冬15g、山茱萸9g、白芍15g、党参9g、白术12g、火麻仁30g、柏子仁20g、酸枣仁15g、玉竹9g、炙甘草6g、三七9g、龟板10g和知母5g,分别粉碎过100目筛后,再混合均匀,即得所述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
63.上述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单独或作为活性组分在制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药物中的应用。
64.一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药物,取上述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加入一种或多种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所述辅料包括淀粉、微晶纤维素、可可豆脂、卡波姆、苯甲酸钠、泊洛沙姆和苯扎溴铵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按常规工艺制成颗粒剂。
65.实施例3
66.本实施例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的原料制成:熟地黄16g、海螵蛸18g、沙参11g、麦冬14g、山茱萸10g、白芍14g、党参11g、白术10g、火麻仁32g、柏子仁18g、酸枣仁16g、玉竹8g、炙甘草8g、三七7g、龟板12g和知母4g。
67.上述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68.分别称取如下重量的原料:熟地黄16g、海螵蛸18g、沙参11g、麦冬14g、山茱萸10g、白芍14g、党参11g、白术10g、火麻仁32g、柏子仁18g、酸枣仁16g、玉竹8g、炙甘草8g、三七7g、龟板12g和知母4g,分别粉碎过80目筛后,再混合均匀,即得所述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
69.上述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单独或作为活性组分在制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药物中的应用。
70.一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药物,取上述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加入一种或多种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所述辅料包括淀粉、微晶纤维素、可可豆脂、卡波姆、苯甲酸钠、泊洛沙姆和苯扎溴铵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按常规工艺制成片剂。
71.临床观察:
72.1、病例选择:本组50例,年龄为38

68岁,均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
73.2、治疗方法
74.取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药物的水丸剂3g,每天3次,服药3个月

1年,服药期间忌辛辣食物。
75.3、临床症状
76.纳入病例符合2012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及癌前病变的诊断标准,中医辨证标准符合天癸至神失调,肝脾对胃失于调节,致胃膜损伤,瘀毒内阻,症见胃脘不适,或痛或胀,反复不愈,兼或口中不和,大便或结或溏,睡眠欠安,抑郁或烦躁,舌苔薄黄或薄净,有裂纹,舌下脉络紫暗,脉象弦滑。
77.4、治疗标准
78.治愈:临床主症状消失,次症基本消失或消失;胃镜复查活动性炎症消失,慢性炎症好转达轻度;活检组织病理证实胃镜所见,腺体萎缩、肠化和异型增生消退或消失;
79.显效:临床主症状消失,次症状基本消失;胃镜复查黏膜急性炎症基本消失,慢性炎症好转;活检组织病理证实胃镜所见,腺体萎缩、肠化和异型增生明显减轻;
80.有效:主症状明显减轻;胃镜检查黏膜病变范围缩小1/2以上,炎症有所减轻;活检组织病理证实胃镜所见,急、慢性炎症减轻,腺体萎缩、肠化和异型增生减轻;
81.无效:症状、内镜、病理均无好转者。
82.5、临床结果
83.50例患者中,治愈25例(50%),显效10例(20%),有效10例(20%),无效5例(10%),总有效率为90%。
84.6、典型病例
85.病例1:孙某,男,53岁,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服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的水丸剂3g,每天3次,服药1年,复查结果显示,胃镜和活检提示,病变好转。3个月后随访,自觉症状未复发,腺体萎缩部位较治疗前明显好转,萎缩程度也减轻。
86.病例2:原某,男,58岁,患有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服用本发明实施例2的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的水丸剂3g,每天3次,服用半年,胃镜和活检提示,病变好转。3个月后随访,自觉症状未复发,腺体萎缩部位较治疗前明显好转,萎缩程度也减轻。
87.病例3:封某,男,62岁,患有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服用本发明实施例2的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的水丸剂3g,每天3次,服用5个月,胃镜和活检提示,病变好转。3个月后随访,自觉症状未复发,腺体萎缩部位较治疗前明显好转,萎缩程度也减轻。
8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