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医用灌注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54788发布日期:2021-10-16 03:19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自动医用灌注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自动医用灌注设备。


背景技术:

2.医用灌注设备用于清理肠内堆积的废物,防止因为废物堆积过久导致肠道吸收其中毒素。医用灌注设备利用洁净水注入体内,用水来清洗大肠,重建大肠肌肉正确的蠕动节奏,同时将长期聚积的废物溶化、稀释、软化并溶解宿便。
3.目前的医用灌注设置为手动式球囊或活塞注液灌注,手动式灌注费时费力,需要两人同时操作,注液流量也不能很好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自动医用灌注设备,采用电动驱动灌注,省时省力,还能够实现精确控制注液量。
5.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全自动医用灌注设备,包括:
6.灌注复位装置,所述肠复位装置内具有灌注通道和排泄通道,所述灌注通道用于向人体灌注液体,所述排泄通道用于从人体排出液体;
7.进液管路,所述进液管路具有进液端和出液端,所述进液管路的出液端与所述灌注复位装置的灌注通道连接,所述进液管路的进液端用于与储液容器连接;
8.驱动泵,所述驱动泵安装在所述进液管路上;所述驱动泵用于将储液容器内的液体先后通过进液管路和灌注通道导入到人体肠道内;以及
9.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驱动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自动控制所述驱动泵的启停。
10.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进液管路上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位于所述驱动泵和所述灌注复位装置之间,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压力传感器监测的灌注液压控制所述驱动泵的启停。
11.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进液管路上还设有流量传感器,所述流量传感器位于所述驱动泵和所述灌注复位装置之间,所述流量传感器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流量传感器监测的灌注流量控制所述驱动泵的启停。
12.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进液管路的出液端与所述灌注复位装置的灌注通道可拆卸连接。
13.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储液容器。
14.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储液容器内安装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
15.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储液容器内还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监测的温度控制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
16.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储液容器为桶状结构,所述储液容器的下端中部具有出液口;
所述进液管路的进液端与所述储液容器的出液口连接,或者所述进液管路的进液端通过所述驱动泵与所述储液容器的出液口连接。
17.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进液管路的进液端或所述驱动泵与所述液容器的出液口可拆卸连接。
18.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液容器的出液口内设有密封件。
19.依据上述实施例的全自动医用灌注设备,由于在进液管路上设置有驱动泵,驱动泵连接有控制装置,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控制装置控制驱动泵电动式灌注,实现全自动化灌注,相比纯手工驱动灌注,本全全自动医用灌注设备一个人能够完成灌注操作,省时省力,还能够精确控制注液流量。
附图说明
20.图1为一种实施例中全自动医用灌注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一种实施例中灌注复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一种实施例中储液容器和驱动泵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一种实施例中储液容器和驱动泵连接的剖视图;
24.图5为一种实施例中全自动医用灌注设备的电路图;
25.图6为一种实施例中全自动医用灌注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6.图7为一种实施例中全自动医用灌注设备的控制部分的结构框图;
27.图8为一种实施例中全自动医用灌注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8.图9为一种实施例中全自动医用灌注设备的控制部分的结构框图;
29.图10为一种实施例中储液容器和驱动泵连接的剖视图;
30.图11为一种实施例中全自动医用灌注设备的控制部分的结构框图;
31.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32]1‑
灌注复位装置,11

主体,12

手柄,13

肛门管,131

扩展球囊,14

排泄管,15

调压控制装置,151

紧急排泄拉杆,152

压力调节旋钮,153

压力调节指针及刻度,2

进液管路,3

驱动泵、4

控制装置,5

储液容器,51

出液口,52

密封件,53

加热装置,54

温度传感器,6

电源,7

总开关,8

压力传感器,9

流量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技术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技术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技术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0034]
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
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
[0035]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技术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0036]
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全自动医用灌注设备,本全自动医用灌注设备可用于灌肠等手术中。本实施例以灌肠为例进行说明,在灌注过程中,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控制驱动泵的启停,实现对灌注的调节,不仅省事省力,还能够实现精确控制注液量和注液压力。
[0037]
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的全自动医用灌注设备主要包括灌注复位装置1、进液管路2、驱动泵3、控制装置4和储液容器5。
[0038]
请参考图2,灌注复位装置1为一次性使用耗材,灌注复位装置1用于将液体导入到人体肠道中,还用于将导入的液体从人体排除。灌注复位装置1包括主体11,主体11为方体结构,主体11内设有灌注通道和排泄通道,主体11的侧面还设有进液口、灌注口和排泄口,其中进液口和灌注口分别位于主体11长度方向的两侧面上,灌注通道的两端分别与进液口和灌注口连接,灌注通道用于将液体导入到人体肠道中;排泄口位于主体11宽度方向的侧面上,排泄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排泄口和灌注口连接,排泄通道用于将人体内的液体排除肠道。
[0039]
灌注复位装置1上还可以设有手柄12,主体11通过镂空的中部部分形成手柄12,手柄12用于握持灌注复位装置1进行灌注操作。
[0040]
灌注复位装置1还包括可拆卸的肛门管13和排泄管14,肛门管13的一端可以插接在主体11的灌注口上,肛门管13的另一端设有扩展球囊131,肛门管13具有扩展球囊131的一端用于插入人体肠道内注液。排泄管14的一端与主体11的排泄口连接,排泄管14的另一端用于与排泄物容器连接,排泄管14用于排出废液。
[0041]
其中,主体11、肛门管13和排泄管14可以收纳在一个灌注复位包中,使用前进行安装,使用后可丢弃。
[0042]
主体11上还设有调压控制装置15,调压控制装置15包括紧急排泄拉杆151、压力调节旋钮152、压力调节指针及刻度153和压力调节内置结构。压力调节内置装置安装在主体11内,压力调节内置结构为阀体结构,紧急排泄拉杆151和压力调节旋钮152均安装在主体11的侧面,紧急排泄拉杆151和压力调节旋钮152均与压力调节内置结构连接,压力调节内置结构设置在排泄通道上,紧急排泄拉杆151通过拉拔的方式打开和关闭排泄通道,压力调节旋钮152通过旋转的方式调节排泄通道的流量。调压控制装置15用于对灌注内的液体进行液压调节,及排除废液。
[0043]
灌注通道内设有单向阀,以使得调压控制装置15在泄压的过程中,肠道内的液体不会回流到进液管路2内。
[0044]
本实施例中,进液管路2、驱动泵3、控制装置4和储液容器5为可重复使用部件,其中进液管路2与驱动泵3为可拆卸结构时,进液管路2也可采用一次性耗材。
[0045]
进液管路2为柔性水管,进液管路2具有进液端和出液端,进液管路2内的液体流向从进液端流向出液端。进液管路2的进液端通过驱动泵3与储液容器5连接,进液管路2的出液端与主体11的进液口连接。驱动泵3作为动力源,驱动泵3驱动储液容器5内的液体先后经过进液管路2、灌注通道和肛门管13灌入到人体肠道内。控制装置4与驱动泵3电连接,控制
装置4用于控制驱动泵3的启停工作。
[0046]
请参考图3和图4,具体的,储液容器5为桶状结构,储液容器5的底部中部具有出液口51,出液口51也可以设置在储液容器5的底部边缘或者底部侧面位置,出液口51位于底部中部能够充分利用储液容器5内的溶液,不会存在冗余。
[0047]
驱动泵3为微型电动泵,驱动泵3具有进水管31和出水管32,驱动泵3的进水管31与储液容器5的出液口51连接,驱动泵3的出水管32与进液管路2的进液端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泵3也可设置在进液管路2的上,进液管路2的进液端与储液容器5的出液口51连接,也能够形成带驱动的管路。
[0048]
本实施例中,优先的,驱动泵3的进水管31与储液容器5的出液口51之间为可拆卸连接,以方便收纳及更换。在此基础上,储液容器5的出液口51内设有密封件52,密封件52为朝下延伸的短管结构,以增大出液口51与进水管31的接触面积,进而实现密封;密封件52也可以为带密封圈的短管,短管内设有环形槽,密封圈位于环形槽内,密封圈通过弹性挤压进水管31,进一步提高密封效果。
[0049]
请参考图5,控制装置4为控制器,控制装置4与驱动泵3电连接,控制装置4用于控制驱动泵3的启停,控制装置4内预设有控制程序,以使得控制装置4能够控制驱动泵3灌注的流量和时间。
[0050]
本实施例中,医护人员只需要启动本全自动医用灌注设备即可,可以解放医护人员的双手,医护人员的双手可以用于操作灌注复位装置1及其他装置设备。
[0051]
在其他实施例中,进液管路2的出液端还设置有球囊或活塞注射装置,即可以在现有灌注复位包的基础上增加驱动泵3、控制装置4和储液容器5,可将现有设备进行升级成为本实施例的电动驱动灌注,能够有效降低成本。
[0052]
本实施例中,控制装置4与驱动泵3连接的电路中,还包括电源6和总开关7,电源6可以是储能电池,也可以是电源插头;总开关7为整个电路的开关,总开关7用于启动控制装置4控制驱动泵3工作。
[0053]
本实施例提供的全自动医用灌注设备,由于在进液管路2上设置有驱动泵3,驱动泵3连接有控制装置4,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控制装置4控制驱动泵3电动式灌注,实现全自动化灌注,相比纯手工驱动灌注,本全自动医用灌注设备一个人能够完成灌注操作,省时省力,还能够精确控制注液量。
[0054]
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全自动医用灌注设备,本实施例的全自动医用灌注设备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增加了压力传感器。
[0055]
请参考图6和图7,本实施例中,在进液管路2上设有压力传感器8,压力传感器8靠近进液管路2的出液端,压力传感器8位于驱动泵3和灌注复位装置1之间,压力传感器8用于监测灌注的水压。在其他实施例中,压力传感器8也可以设置在灌注复位装置1上,压力传感器8安装在主体11上,压力传感器8与主体11的灌注通道连接,也能够实现监测灌注的水压。
[0056]
本实施例中,压力传感器8与控制装置4连接,压力传感器8用于将监测的液压实时值传给控制装置4,控制装置4内设有液压预设值,控制装置4根据获取到的液压实时值与液压预设值对比结果控制驱动泵3的启停。当控制装置4获取到的液压实时值小于液压预设值时,控制驱动泵3持续工作;当控制装置4获取到的液压实时值等于液压预设值时,控制驱动泵3停止工作。
[0057]
压力传感器8的设置,实现了压力反馈的闭环控制,能够实现液压的自动控制。
[0058]
在其他实施例中,压力传感器8还结合有液压表,医护人员也可以直接通过液压表观察液压的实时值,有必要时,可以进行手动干预操作。
[0059]
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全自动医用灌注设备,本实施例的全自动医用灌注设备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增加了流量传感器。
[0060]
请参考图8和图9,本实施例中,在进液管路2上安装有流量传感器9,流量传感器9位于压力传感器8和驱动泵3之间,流量传感器9用于监测灌注的流量。在其他实施例中,流量传感器9同样可以设置在灌注复位装置1上,流量传感器9安装在主体11上,流量传感器9与主体11的灌注通道连接,同样能够监测灌注的流量。
[0061]
本实施例中,流量传感器9与控制装置4连接,流量传感器9用于将监测的流量实时值传给控制装置4,控制装置4内设有流量预设值,控制装置4根据获取到的流量实时值与流量预设值对比结果控制驱动泵3的启停。当控制装置4获取到的流量实时值小于流量预设值时,控制驱动泵3持续工作;当控制装置4获取到的流量实时值等于流量预设值时,控制驱动泵3停止工作。
[0062]
本实施例中,控制装置4不仅能够通过压力传感器8实现灌注液压反馈控制,还能够通过流量传感器9实现灌注流量反馈控制,能够更为准确的控制自动化灌注。
[0063]
在其他实施例中,流量传感器9也可结合显示器,通过显示器实时显示流量值,方便医护人员实时观察,有必要时,可以进行手动干预操作。
[0064]
在其他实施例中,仅设置流量传感器9,不设置压力传感器8,也能够起到一定的自动化控制。
[0065]
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全自动医用灌注设备,本实施例的全自动医用灌注设备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增加了加热装置和温度传感器。
[0066]
请参考图10和图11,本实施例中,加热装置53和温度传感器54安装在储液容器5的底部,加热装置53可以采用电阻加热材料,将电能转为热能。加热装置53可以包括多个加热块或加热管,多个加热块或加热管分别在储液容器5的底部不同区域,以提高加热效率。
[0067]
加热装置53和温度传感器54均与控制装置4连接,温度传感器54用于监测储液容器5内液体的温度实时值,并将监测的温度实时值传给控制装置4。控制装置4内预设有温度预设值,根据获取的温度实时值与温度预设值比较的结果控制加热装置53的加热。当控制装置4获取的温度实时值小于温度预设值时,控制加热装置53持续加热;当控制装置4获取的温度实时值等于温度预设值时,控制加热装置53停止加热。
[0068]
本实施例中,设置加热装置53,能够对灌注的液体加热,以使得灌注液体温度适合人体,使患者更为舒适。温度传感器54的设置,使得控制装置4能够精确控制储液容器5内液体的温度,如在长时间灌注过程中,能够保持恒温。
[0069]
在其他实施例中,控制装置4内预设有多个温度预设值,多个温度预设值以适应不同的患者,如小孩和成年人采用不同的灌注温度。
[0070]
在其他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54也可以结合有温度计,通过温度计显示流量实时值,方便医护人员实时观察,有必要时,可以进行手动干预操作。
[0071]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
推演、变形或替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