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管插管套囊压力控制装置及其实施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7614022发布日期:2021-11-29 12:42阅读:5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管插管套囊压力控制装置及其实施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气管插管套囊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管插管套囊压力控制装置及其实施方法。


背景技术:

2.气管插管是指将一特制的气管内导管经声门置入气管的技术称为气管插管,这一技术能为气道通畅、通气供氧、呼吸道吸引和防止误吸等提供最佳条件。紧急气管插管技术已成为心肺复苏及伴有呼吸功能障碍的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过程中的重要措施。气管插管术是急救工作中常用的重要抢救技术,是呼吸道管理中应用最广泛、最有效最快捷的手段之一。临床工作中,当为患者插入气管插管时,常常因为患者剧烈咳嗽使其肺内的痰液和飞沫喷射出来,对室内空气造成污染,医护人员被感染的几率大大增加,尤其是传染性较强的疾病,更是危险,因此需要设置气管套囊。
3.气管套囊在气管插管后打气,以防止机械通气漏气及术中出现返流误吸。但现有气管插管的套囊压力控制精度低。容易造成气管插管套囊里压力过高,气道黏膜的供血压力在30到40毫米汞柱,在套囊压力过高时,会造成气道黏膜的缺血,缺血时间过长,黏膜坏死,带来严重的后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管插管套囊压力控制装置及其实施方法,精准化压力控制,减少过高的气管插管套囊压力带来的风险,适用不同患者,防气道黏膜坏死,患者适应程度高,无应激反应,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气管插管套囊压力控制装置,包括插管内管体、插管外管体、内固定套囊、外固定圈和注气段组件,所述插管内管体的外部设置有插管外管体,且插管外管体和插管内管体之间存在间隙,该间隙中连通有注气段组件,所述注气段组件上安装有压力限制阀,所述插管外管体的尾端向外凸起形成内固定套囊,所述内固定套囊中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插管外管体和插管内管体的前端连接有外固定圈。
6.进一步地,所述注气段组件包括注气管、缓冲囊和阀门接口,所述注气管的一端连接有插管外管体,另一端连接有缓冲囊,所述缓冲囊的上端通过阀门接口连接有压力限制阀。
7.进一步地,所述阀门接口由两个相互套接管体构成,其中,位于内侧的管体高度低于外侧的管体,外侧的管体外壁上开设有螺纹,阀门接口和压力限制阀之间通过螺纹连接,且压力限制阀和阀门接口之间的间隙通过橡胶塞堵塞,压力限制阀的探针向内延伸至缓冲囊中部。
8.进一步地,所述压力限制阀的上端通过管道连接有气泵,压力限制阀、气泵和压力传感器均通过无线信号连接有控制器。
9.进一步地,所述注气段组件连接有缓压气囊,缓压气囊包括微型气囊、挂耳和气管,所述微型气囊的上端连接有挂耳,所述微型气囊的下端连接有气管。
10.进一步地,所述缓压气囊连接有挤压机构,挤压机构包括底板、侧板、滑轨、电机、滑块、螺杆、l型支杆和挤压球,所述底板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侧板,两块侧板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有螺杆,螺杆的端部连接有电机,螺杆通过螺纹连接有滑块,滑块通过l型支杆固定连接有挤压球,底板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滑轨,滑块沿滑轨移动。
11.进一步地,所述螺杆的左段上设置有左旋螺纹,左旋螺纹旋接有一块滑块,螺杆的右段上设置有右旋螺纹,右旋螺纹旋接有另一块滑块,微型气囊位于两个滑块之间。
12.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气管插管套囊压力控制装置的实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3.s101:将气管插管插入患者气道部分,通过注气段组件向内固定套囊中充气;
14.s102:充气过程中,压力传感器以5s/次的频率检测内固定套囊中压力,并将压力数据传递至控制器;
15.s103:当控制器接收到内固定套囊中压力已达设定值时,控制气泵停止运行,压力限制阀关闭;
16.s104:内固定套囊鼓起,鼓起部份挤压气道内壁,从而固定气管插管。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气管插管套囊压力控制装置及其实施方法,在注气段组件的进气端口加装压力限制装置,控制压力,使内固定套囊里的压力控制在40毫米汞柱以内,以减少过高的气管插管套囊压力带来的风险,提高使用安全性,同时,精准化压力控制,能够适用不同患者使用,达到气管插管防脱、防漏气导致的返流误吸,同时防气道黏膜坏死,患者适应程度高,无应激反应。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气管插管套囊压力控制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19.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气管插管套囊压力控制装置的注气段组件结构图;
20.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气管插管套囊压力控制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21.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气管插管套囊压力控制装置的实施方法流程图;
22.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气管插管套囊压力控制装置的缓压气囊结构图;
23.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的气管插管套囊压力控制装置的缓压气囊连接图;
24.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的气管插管套囊压力控制装置的挤压机构结构图。
25.图中:1、插管内管体;2、插管外管体;3、内固定套囊;4、外固定圈;5、注气段组件;51、注气管;52、缓冲囊;53、阀门接口;6、压力限制阀;7、压力传感器;8、气泵;9、缓压气囊;91、微型气囊;92、挂耳;93、气管;10、挤压机构;101、底板;102、侧板;103、滑轨;104、电机;105、滑块;106、螺杆;107、l型支杆;108、挤压球;11、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7.实施例一
28.参阅图1,一种气管插管套囊压力控制装置,包括插管内管体1、插管外管体2、内固定套囊3、外固定圈4和注气段组件5,插管内管体1的外部设置有插管外管体2,且插管外管体2和插管内管体1之间存在间隙,该间隙中连通有注气段组件5,注气段组件5上安装有压力限制阀6,插管外管体2的尾端向外凸起形成内固定套囊3,内固定套囊3中安装有压力传感器7,压力传感器7用于检测套囊内的压力数值,插管外管体2和插管内管体1的前端连接有外固定圈4。
29.注气段组件5包括注气管51、缓冲囊52和阀门接口53,注气管51的一端连接有插管外管体2,另一端连接有缓冲囊52,缓冲囊52的上端通过阀门接口53连接有压力限制阀6;注气管51上安装有阀门,缓冲囊52为pv或pe材质制成的具有弹性的囊体,在注气段组件5的进气端口加装压力限制装置,控制压力,使内固定套囊3里的压力控制在40毫米汞柱以内,以减少过高的气管插管套囊压力带来的风险,提高使用安全性。
30.参阅图2,阀门接口53由两个相互套接管体构成,其中,位于内侧的管体高度低于外侧的管体,外侧的管体外壁上开设有螺纹,阀门接口53和压力限制阀6之间通过螺纹连接,且压力限制阀6和阀门接口53之间的间隙通过橡胶塞堵塞,压力限制阀6的探针向内延伸至缓冲囊52中部。
31.参阅图3,压力限制阀6的上端通过管道连接有气泵8,压力限制阀6、气泵8和压力传感器7均通过无线信号连接有控制器11,压力传感器7以5s/次的频率检测内固定套囊3中压力,并将压力数据传递至控制器11,控制器11控制压力限制阀6打开,气泵8工作向内固定套囊3充气,当控制器11接收到内固定套囊3中压力已达设定值的相关数据时,则生成控制命令,该控制命令被发送至气泵8和压力限制阀6,用以调控内固定套囊3中的压力,精准化压力控制,能够适用不同患者使用,达到气管插管防脱、防漏气导致的返流误吸,同时防气道黏膜坏死,患者适应程度高,无应激反应。
32.参阅图4,为了更好的展现气管插管套囊压力控制装置的实施流程,本实施例现提出一种气管插管套囊压力控制装置的实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3.s101:将气管插管插入患者气道部分,通过注气段组件5向内固定套囊3中充气;具体在使用前对本发明中的气管插管套囊压力控制装置进行全面清洗及消毒、杀菌,并在手术前将气管插管套囊压力控制装置的插管内管体1、插管外管体2、内固定套囊3插入患者气道部位,内固定套囊3将插管内管体1、插管外管体2的尾端固定在气道内,用于辅助手术中患者呼吸,外固定圈4将插管内管体1、插管外管体2的前端固定,令插管内管体1和插管外管体2被稳固的固体在人体上,随着人体的呼吸起伏进行起伏,与人体之间贴合度高;而后,固定插管内管体1和插管外管体2后,注气段组件5中向内固定套囊3通入气体,该气体依次流经压力限制阀6、缓冲囊52、注气管51以及插管内管体1和插管外管体2之间的间隙,最后流入内固定套囊3中,内固定套囊3鼓起,鼓起后的内固定套囊3挤压气道侧壁,从而实现固定插管内管体1和插管外管体2的目的;
34.s102:充气过程中,压力传感器7以5s/次的频率检测内固定套囊3中压力,并将压力数据传递至控制器11;
35.s103:当控制器11接收到内固定套囊3中压力已达设定值时,控制气泵8停止运行,
压力限制阀6关闭;
36.s104:内固定套囊3鼓起,鼓起部份挤压气道内壁,从而固定气管插管。
37.实施例二
38.本实施例和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本实施例中设置有缓压气囊9,缓压气囊9可用于缓冲缓冲囊52受到的突发性气流冲击,且能够通过手动挤压、松开缓压气囊9的重复操作实现内固定套囊3中压力微量升降,可令气道黏膜间断性流通,防止其坏死。
39.参阅图5,注气段组件5连接有缓压气囊9,缓压气囊9包括微型气囊91、挂耳92和气管93,微型气囊91的上端连接有挂耳92,微型气囊91的下端连接有气管93,气管93一端连通有微型气囊91的腔体,另一端连通有注气管51,且气管93上连接有阀门,本实施例中的缓压气囊9用于缓解内固定套囊3张弛力不足导致的气压稳定性差的问题,增压缓慢的问题,患者适应效果好,无应激反应。
40.实施例三
41.本实施例和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本实施例中设置有挤压机构10,通过挤压机构10能实现自动化缓压,不改变注气段组件5的运行装置,不利用注气段组件5进行充气和放气,通过挤压机构10能够实现内固定套囊3中高频率的充气和放气操作,节约能源,减少阶段性充气和放气操作的繁琐,简化医护人员手术操作流程,降低其监测患者呼吸状态以及及时启动注气段组件5的劳动量。
42.参阅图6至图7,缓压气囊9连接有挤压机构10,挤压机构10包括底板101、侧板102、滑轨103、电机104、滑块105、螺杆106、l型支杆107和挤压球108,底板10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侧板102,两块侧板102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有螺杆106,螺杆106的端部连接有电机104,螺杆106通过螺纹连接有滑块105,滑块105通过l型支杆107固定连接有挤压球108,底板101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滑轨103,滑块105沿滑轨103移动,该移动为线性移动。
43.螺杆106的左段上设置有左旋螺纹,左旋螺纹旋接有一块滑块105,螺杆106的右段上设置有右旋螺纹,右旋螺纹旋接有另一块滑块105,微型气囊91位于两个滑块105之间。两个滑块105上均连接有挤压球108,两个挤压球108同步挤压微型气囊91两侧,螺杆106的中部通过轴承旋转连接有挂耳92,挂耳92的下端固定连接底板101,用于固定微型气囊91,实现两侧挤压球108同步挤压,电机104顺时针旋转带动螺杆106顺时针旋转,进而带动螺杆106上的两个滑块105同步向螺杆106的中部移动,挤压微型气囊91,挤压后内固定套囊3中压力微量提高,电机104逆时针旋转带动螺杆106逆时针旋转,进而带动螺杆106上的两个滑块105同步向螺杆106的端部移动,松开微型气囊91,松开后内固定套囊3中压力微量降低,重复上述操作,可令气道黏膜间断性流通,防止其坏死,同时,达到气管插管防脱、防漏气导致的返流误吸,同时防气道黏膜坏死,患者适应程度高,无应激反应,本实施例中的插管内管体1、插管外管体2以及内固定套囊3均采用医用级pe材料制成,其中内固定套囊3具有弹性。
44.工作原理: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气管插管套囊压力控制装置及其实施方法,在使用前对本发明中的气管插管套囊压力控制装置进行全面清洗及消毒、杀菌,并在手术前将气管插管套囊压力控制装置的插管内管体1、插管外管体2、内固定套囊3插入患者气道部位,内固定套囊3将插管内管体1、插管外管体2的尾端固定在气道内,用于辅助手术中患者呼吸,外固定圈4将插管内管体1、插管外管体2的前端固定,令插管内管体1和插管外管体2被
稳固的固体在人体上,随着人体的呼吸起伏进行起伏,与人体之间贴合度高,固定插管内管体1和插管外管体2后,注气段组件5中向内固定套囊3通入气体,该气体依次流经压力限制阀6、缓冲囊52、注气管51以及插管内管体1和插管外管体2之间的间隙,最后流入内固定套囊3中,内固定套囊3鼓起,鼓起后的内固定套囊3挤压气道侧壁,从而实现固定插管内管体1和插管外管体2的目的。
45.而后,压力传感器7以5s/次的频率检测内固定套囊3中压力,并将压力数据传递至控制器11,控制器11控制压力限制阀6打开,气泵8工作向内固定套囊3充气,当控制器11接收到内固定套囊3中压力已达设定值的相关数据时,则生成控制命令,该控制命令被发送至气泵8和压力限制阀6,用以调控内固定套囊3中的压力。
46.综上所述: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气管插管套囊压力控制装置及其实施方法,在注气段组件5的进气端口加装压力限制装置,控制压力,使内固定套囊3里的压力控制在40毫米汞柱以内,以减少过高的气管插管套囊压力带来的风险,提高使用安全性,同时,精准化压力控制,能够适用不同患者使用,达到气管插管防脱、防漏气导致的返流误吸,同时防气道黏膜坏死,患者适应程度高,无应激反应。
47.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