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消融装置

文档序号:27684930发布日期:2021-12-01 01:00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冷冻消融装置

1.本发明涉及消融治疗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冷冻消融装置。


背景技术:

2.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指心房正常的收缩和舒张活动完全丧失后产生的节律极不规则、频率极快、紊乱的心房颤动。房颤可引发缺血性脑卒中、血栓栓塞、心脏衰竭等疾病。房颤可以通过外科手术进行治疗。冷冻消融装置用于心脏外科手术领域,主要用于房颤的治疗,是心脏外科手术必不可少的治疗器械之一。其治疗原理为通过冷冻靶组织,使其冷冻坏死,最终实现阻断电传导途径,达到治疗的目的。
3.现有的消融装置中,消融装置自身的夹持的方向与操作者握住该装置的方向在同一个方向,因此其夹持端只有一种方向,操作者只能通过改变握持的姿势来改变夹持端与目标区域的相对位置,因此不仅操作不便,且操作者的手部需要承受的负担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提供一种冷冻消融装置,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5.本发明提供一种冷冻消融装置,主体;
6.第一套管,其一端与所述主体相连,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夹持部;
7.第二套管,其贯穿所述第一套管,所述第二套管的一端与所述主体相连,所述第二套管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第一夹持部相对;以及
8.低温工质进回流结构,其贯穿所述第二套管,所述低温工质进回流结构的一端与所述主体相连,所述低温工质进回流结构的另一端设置有治疗部,所述治疗部位于所述第二夹持部和所述第一夹持部之间;
9.所述第一套管可带动所述第一夹持部向靠近所述第二夹持部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治疗部与目标区域贴合;
10.其中,所述第一套管上设置有旋转装置,所述旋转装置用于使所述第一套管、所述第二套管以及所述低温工质进回流结构共同进行旋转。
1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装置包括:
12.导向套,其套设在所述第一套管上,且与所述主体相连;
13.导向锁紧装置,其设置在所述导向套上,以及
14.旋钮,其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外部,并套设在所述第一套管上;
15.所述导向锁紧装置可在所述导向套上移动,从而与所述旋钮锁定或解锁。
1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旋钮上设置有沿其周向分布的多个卡槽,所述导向锁紧装置包括卡合凸起以及与所述导向套相连的第一弹性件;
17.所述第一弹性件在伸展状态下将所述卡合凸起推入所述卡槽中从而使所述导向锁紧装置与所述旋钮锁定;
18.所述第一弹性件在压缩状态下使所述卡合凸起离开所述卡槽中从而使所述导向
锁紧装置与所述旋钮解锁。
1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第二套管之间设置有第一键槽机构,以使所述第一套管能够独立于所述第二套管而沿其轴向移动,以及所述第一套管能够带动所述第二套管共同转动。
2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套管上还设置位于所述旋钮前端的照明装置,所述照明装置的光照辐射面能够覆盖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
2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夹持部沿与所述第一套管的轴向成一角度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夹持部沿直线或曲线延伸;
22.所述第二夹持部沿与所述第二套管的轴向成一角度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夹持部沿直线或曲线延伸,以与所述第一夹持部相匹配。
2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套管移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24.活动手柄,其与所述主体转动连接,以及
25.连杆组,其一端与所述第一套管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活动手柄相连,所述活动手柄通过所述连杆组与所述第一套管联动;所述活动手柄沿第一方向转动时,使所述第一套管沿其轴向向靠近所述第二夹持部的方向移动,所述活动手柄沿第二方向转动时,使所述第一套管沿其轴向向远离所述第二夹持部的方向移动。
2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杆组包括:
27.弧形驱动杆,其一端与所述活动手柄相连,另一端设置有弧形凹槽;以及
28.传动连杆,其一端与所述第一套管通过挡板相连,另一端设置有球形接头,所述球形接头与所述弧形凹槽相配合。
2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用于锁定所述活动手柄的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与所述主体转动连接,所述活动手柄沿第一方向转动到预定位置时,所述锁定机构将其锁定。
3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锁定机构包括:
31.手柄卡条,其一端与所述活动手柄相连,另一端设置有钩部,所述钩部用于与所述主体内侧的限位柱相配合;
32.解锁拨片,其与所述主体转动连接,所述解锁拨片的端部设置有凸起部,所述解锁拨片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时,所述凸起部可使所述钩部与所述限位柱脱离;以及
33.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分别与所述主体和所述解锁拨片相连,用于使所述解锁拨片复位。
3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旋转装置,在主体的位置相对不变的情况下,能够使第一套管的第一夹持、第二套管的第二夹持部以及位于二者之间的低温工质进回流结构的治疗部共同旋转至预定的角度,从而无需改变握持姿势即可改变夹持端与目标区域的相对位置,从而便于操作者调整夹持姿态,因此不仅使操作更方便、灵活,还大大降低了操作者手部的负担。
附图说明
35.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36.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冷冻消融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7.图2a是图1中隐藏了左壳体的冷冻消融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8.图2b是图2a在i处的放大图;
39.图2c是图2a在ii处的放大图;
40.图2d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从后侧观察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41.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冷冻消融装置的正视图,其中未示出左壳体;
42.图4是图3在a处的放大图;
43.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旋转装置的正视图;
44.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旋转装置的旋转角度示意图;
45.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冷冻消融装置的主体的主视图,其中未示出左壳体;
46.图8是图7在b处的放大图;
47.图9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活动手柄处于锁定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48.图10是图9在c处的放大图;
49.图11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活动手柄处于锁定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50.图12是图11所示的活动手柄处于解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51.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照明装置的光束示意图;
52.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低温工质进回流结构的主视图;
53.图15是图14在d处的放大图;
54.图16是图14在e处的放大图;
55.图17是图14在f处的放大图;
56.图18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直线型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的结构示意图;
57.图19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曲线型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的结构示意图;
58.图20a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曲线型的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的俯视图;
59.图20b是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中曲线型的第二夹持部的治疗区域示意图;
60.图2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之间的第一键槽机构的主视图;
61.图2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之间的第一键槽机构的立体图;
62.图23是采用图18所示的直线型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消融左心耳产生的消融线的示意图;
63.图24是采用图19所示的曲线型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消融左心耳产生的消融线的示意图;
64.附图标记:
65.10

主体;101

限位柱;102

第三弹性件;103

固定手柄;
66.110

左壳体;120

右壳体;
[0067]1‑
第一套管;11

第一夹持部;12

第一径向定位环;111

第一直线型夹持端;112

第一套体;113

通槽;114

测温元件;
[0068]2‑
第二套管;21

第二夹持部;22

第二径向定位环;211

第二直线型夹持端;212

支撑体;213

槽体;214

开口;
[0069]3‑
低温工质进回流结构;31

治疗部;32

进流管;33

回流管;34

真空层;35

快接插头;36

弯管;
[0070]4‑
旋转装置;41

导向套;
[0071]
42

导向锁紧装置;422

卡合凸起;421

第一弹性件;423

防滑部;
[0072]
43

旋钮;431

卡槽;432

弧形凹陷部;
[0073]5‑
照明装置;51

led聚光灯;52

线束;
[0074]6‑
驱动装置;61

活动手柄;611

缺口;612

弧形轮廓线;
[0075]
62

连杆组;621

弧形驱动杆;622

传动连杆;622a

第一倾斜杆;622b

第二倾斜杆;
[0076]
623

弧形凹槽;624

挡板;625

球形接头;626

加强杆;
[0077]
63

转动轴;
[0078]7‑
锁定机构;71

手柄卡条;711

钩部;72

解锁拨片;721

凸起部;73

第二弹性件;74

固定套;8

第一键槽机构;81

导向槽;82

导向键。
具体实施方式
[0079]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80]
如图1

图24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冷冻消融装置,包括主体10、第一套管1、第二套管2和低温工质进回流结构3。第一套管1的一端延伸至主体10中并与主体10相连;另一端则位于主体10之外,并设置有第一夹持部11。第二套管2贯穿第一套管1,因此第一套管1为外套管,第二套管2为内套管。
[0081]
如图2a和3所示,第二套管2的一端延伸至主体10中并与主体10相连,第二套管2的另一端位于主体10之外,并设置有第二夹持部21,第二夹持部21与第一夹持部11相对。如图2a所示,低温工质进回流结构3贯穿第二套管2,低温工质进回流结构3的一端与主体10相连,低温工质进回流结构3的另一端设置有治疗部31,治疗部31位于第二夹持部21和第一夹持部11之间,例如治疗部31可设置在第二夹持部21上(如图2c所示)。
[0082]
第一套管1可沿其轴向移动,从而带动第一夹持部11向靠近第二夹持部21的方向移动,以使治疗部31与目标区域贴合。具体来说,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21用于夹持心房侧壁等部位(组织),并使第二夹持部21对准组织待消融的表面(治疗表面);通过使第一夹持部11靠近第二夹持部21从而使二者之间的相对距离发生变化(变小),从而可夹持住待消融部位(组织)。并且当待消融部位(组织)被夹持住后,位于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21之间(具体位于第二夹持部21上)的治疗部31能够与待消融的位置(例如肺静脉血管、左心耳、左右心房的侧壁等)紧密贴合,从而保证上述部位完全消融,进而达到理想的手术效果。因此,通过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21的夹持作用,能够弥补常规的冷冻消融笔所不能消融的部位,能够使如治疗部31与需要消融的目标区域紧密贴合,消融效果更好。
[0083]
其中,第一套管1上设置有旋转装置4,如图1、图2a、图2b以及图3

6所示,旋转装置4用于使第一套管1、第二套管2以及低温工质进回流结构3共同进行旋转,从而改变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21与目标区域的相对位置。因此通过旋转装置4,可以在主体10保持不动的情况下(由于主体10会与低温工质供给管路等部件相连,因此在手术中主体10的位置一般不希望发生变化),使第一套管1、第二套管2以及低温工质进回流结构3共同旋转一定的角度,从而无需操作者改变其握持姿态,就可方便轻松地改变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21的夹持方位,从而使操作更灵活、实用,无冗余操作。
[0084]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4和5所示,旋转装置4包括导向套41、导向锁紧装置
42和旋钮43。其中,导向套41套设在第一套管1上,且与主体10相连。导向锁紧装置42设在导向套41上。旋钮43,其设置在主体10的外部,并套设在第一套管1上。导向锁紧装置42可在导向套41上移动,从而与旋钮43锁定或解锁。
[0085]
具体地,旋钮43上设置有沿其周向分布的多个卡槽431,导向锁紧装置42包括卡合凸起422以及与导向套41相连的第一弹性件421。第一弹性件421在伸展状态下将卡合凸起422推入卡槽431中从而使导向锁紧装置42与旋钮43锁定。第一弹性件421在压缩状态下使卡合凸起422离开卡槽431中从而使导向锁紧装置42与旋钮43解锁。
[0086]
旋钮43上的多个卡槽431可在其周向上等角度地分布,例如多个卡槽431按照45
°
的间隔进行设置。则旋钮43使第一套管1、第二套管2以及低温工质进回流结构3每次共同转过的角度为45
°
(如图6所示)。
[0087]
在旋转时,使导向锁紧装置42沿远离旋钮43的方向移动,此时第一弹性件421处于压缩状态,卡合凸起422与其中一个卡槽431脱离,此时旋钮43被解锁,从而可以旋转旋钮43。当旋钮43转过预定角度后,松开导向锁紧装置42,在第一弹性件421的推动下朝着旋钮43移动,从而使卡合凸起422与另一个卡槽431相卡合,从而将旋钮43锁定。
[0088]
旋钮43上还设置有多个弧形凹陷部432,弧形凹陷部432与卡槽431一一对应。弧形凹陷432既可作为旋转旋钮43时手部的着力点,又可作为旋转角度的指示标志。
[0089]
如图2b所示,导向锁紧装置42的第一端设置有卡合凸起422以与卡槽431相配合,其第二端设置有第一弹性件421,以推动导向锁紧装置42复位。此外,导向锁紧装置42位于主体10的外部的上端部分设置有防滑部423,防滑部423可以构造为依次设置的多个凸起,以便于推动导向锁紧装置42。
[0090]
在旋转旋钮43时,需要使导向锁紧装置42沿远离旋钮43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卡合凸起422与卡槽431脱开。在撤去外力后,导向锁紧装置42在第一弹性件421作用下复位,从而使卡合凸起422与下一个卡槽431相卡合。优选地,为了保证第一套管1沿其轴向移动时能够独立于第二套管2和低温工质进回流结构3,而通过旋转装置4使第一套管1以其轴线为旋转轴转动时,第一套管1又能够带动第二套管2并进而带动低温工质进回流结构3共同进行旋转,在第一套管1和第二套管2之间设置有第一键槽机构8,以使第一套管1能够独立于第二套管2而沿其轴向移动,以及第一套管1能够带动所述第二套管2共同转动。
[0091]
具体地,如图21和图22所示,可以在第一套管1的内壁上设置导向槽81,在第二套管2的外壁上设置导向键82,其设在导向槽81中,从而第一套管1能够沿其轴向移动,并且通过导向槽81和导向键82的配合,能够保证第一套管1移动的稳定性。
[0092]
继而在通过旋转装置4旋转第一套管1时,由于导向键82的周向受到导向槽81的约束,从而第一套管1可以带动第二套管2共同旋转。
[0093]
此外,由于第二套管2无需在轴向上移动,因此第二套管2和低温工质进回流结构3还可采用其他的固连方式以使二者实现共同转动。例如,低温工质进回流结构3前端的治疗部31固定于第二套管2前端的第二夹持部21上,由此第二套管2可与低温工质进回流结构3一起转动。
[0094]
因此通过设置旋转装置4,能够在需要时方便快速地旋转第一套管1,从而可使其带动第二套管2和低温工质进回流结构3共同旋转,以达到不改变握持姿态而调整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21与目标区域相对位置的目的。并且通过导向锁紧装置42与旋钮43的弹
性锁定,既能够保证在未解锁状态下无法旋转第一套管1,从而保证了操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又能够在解锁后自动恢复至锁定状态,因此操作更简洁、实用,且无冗余操作。
[0095]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套管1上还设置位于旋钮43前端的照明装置5,照明装置5的光照辐射面能够覆盖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21,如图13所示。由于在进行手术时,操作者的身体姿态改变可能会造成遮挡室内光源的现象,因此通过照明装置5能够有针对性地为操作者提供更好的操作视野。
[0096]
具体地,照明装置5包括led聚光灯51和线束52,线束52与led聚光灯51电连接,并且其从主体10的后端伸出以与电源相连。在轴向上,led聚光灯51可以形成扇形的光照辐射面,在径向上,led聚光灯51可以形成底部行程大的光亮光圈。
[0097]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第一夹持部11沿与第一套管1的轴向成一角度的方向延伸,且第一夹持部11沿直线延伸;第二夹持部21沿与第二套管2的轴向成一角度的方向延伸,且第二夹持部21沿直线延伸,以与第一夹持部11相匹配。因此,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21呈直线型,以便于与治疗部31相配合。
[0098]
具体地,第一夹持部11包括第一直线型夹持端111和与第一直线型夹持端111相连的第一套体112,第一直线型夹持端111和第一套体112之间形成钝角,例如二者的夹角可以是95
°‑
100
°
。第一套体112与第一套管1相连且共轴线。第一直线型夹持端111中设置有贯穿其厚度方向的通槽113,通槽113的两侧内壁上均布有测温元件114,用于监测低温治疗后目标区域的组织的温度,通过该温度数据,能够更容易地判断手术效果,从而控制低温冷冻的时间。
[0099]
第二夹持部21包括第二直线型夹持端211和与第二直线型夹持端211相连的支撑体212。支撑体212的第一端为与第二套体2共轴线的环状结构,支撑体212的第二端与第二套体2的轴向之间形成钝角,例如二者的夹角可以是95
°‑
100
°
,并且与第二直线型夹持端211的底端固定连接。第二直线型夹持端211构造为包括竖直段和水平段的l形的结构,其竖直段与支撑体212的第一端相连,其水平段与支撑体212的第二端相连。
[0100]
第二直线型夹持端211上设置有上端敞开的用于容纳治疗部31的槽体213,支撑体212与第二套体2连接处设有开口214,通过该开口214可使治疗部31从其中伸出并进入槽体213中。
[0101]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9和图20a所示,第一夹持部11沿与第一套管1的轴向成一角度的方向延伸,且第一夹持部11沿曲线延伸;第二夹持部21沿与第二套管2的轴向成一角度的方向延伸,且第二夹持部21沿曲线延伸,以与第一夹持部11相匹配。因此,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21呈曲线型。
[010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11与第二夹持部21的构造方式可以与直线型的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21的构造方式相同。因此下文将说明本实施例与前文的不同之处,相同之处将不再赘述。可以理解地,该实施例可毫无技术障碍地与上文所述的实施例相结合。
[0103]
根据心房组织的结构特点,并结合临床使用的需求,第一夹持部11(或第二夹持部21)的内侧边可以按照曲率半径r1为56mm的曲线构造,其外侧边可以按照曲率半径r2为65mm的曲线构造(如图20a所示)。过大的弧度会使夹取面增大,且会使周边正常的组织卷起,容易造成额外的损伤,另外在结构受力方面,半圆形容易造成圆弧最大处翘起,贴合不紧,达不到好的治疗效果,因此第一夹持部11(或第二夹持部21)构造为近似于椭圆的曲率,
其治疗长度l保证不小于60mm,是最适合房颤冷冻消融手术的设计。
[0104]
为了便于设计,第二夹持部21的下端与治疗部31一体式构造,其整体与低温工质进回流结构3相连。此外,第二夹持部21的下端设置有能够起到绝热作用的聚四氟乙烯(ptfe),其在第二夹持部21的下端3/4圆周角度范围内设置,因此保护范围大致为270
°
,如图20b所示的隔热区域s2。换言之,第二夹持部21的下端1/4(即90
°
区域范围)圆周角度范围为裸露的换热治疗区域s1。
[0105]
本实施例中曲线型的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21的夹持更为强劲有力,且使治疗部31与目标区域贴合的更为紧密。此外,在需要完成圆形消融线的消融治疗时,采用直线型的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21最少需要消融四次才能完成一次圆形消融线的消融治疗(如图23所示),而采用曲线型的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21只需两次消融就可以实现圆形消融线的消融治疗(如图24所示),因此曲线型的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21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手术的时间及工作量,效率更为高效。
[0106]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冷冻消融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第一套管1移动的驱动装置6,如图1、图2a、图7和图8所示,驱动装置6包括活动手柄61以及连杆组62。活动手柄61与主体10转动连接,其可沿第一方向(逆时针方向)或第二方向(顺时针方向)旋转。
[0107]
连杆组62的一端与第一套管1相连,另一端与活动手柄61相连,活动手柄61通过连杆组62与第一套管1联动。因此,当活动手柄61沿第一方向转动时,可使第一套管1沿其轴向向靠近第二夹持部21的方向移动,活动手柄61沿第二方向转动时,则可使第一套管1沿其轴向向远离第二夹持部21的方向移动。
[0108]
具体地,连杆组62包括弧形驱动杆621和传动连杆622。其中,弧形驱动杆621的一端与活动手柄61相连,另一端设置有弧形凹槽623。传动连杆622的一端与第一套管1通过挡板624相连,另一端设置有球形接头625,球形接头625与弧形凹槽623相配合。
[0109]
活动手柄61的下部以及弧形驱动杆621分别位于活动手柄61与主体10的转动轴63(如图10所示)的上下两侧,因此当活动手柄61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时,弧形驱动杆621则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从而将作用力传递至传动连杆622上,由于传动连杆622与第一套管1相连,因此能够推动第一套管1沿其轴向移动,从而将活动手柄61的旋转运动转化为第一套管1的直线运动。
[0110]
进一步地,如图2a所示,弧形驱动杆621和传动连杆622的数量均为两个,分别位于第一套管1的轴向两侧,因此能够保证第一套管1被平稳地推动。
[0111]
如图8所示,传动连杆622包括第一倾斜杆622a和与第一倾斜杆622a相连的第二倾斜杆622b,第一倾斜杆622a还与相应的弧形驱动杆621相连,第二倾斜杆622b还与挡板624相连。第一倾斜杆622a沿远离第一套管1的轴向的方向倾斜,第二倾斜杆622b沿靠近第一套管1的轴向的方向倾斜,从而使第一倾斜杆622a和第二倾斜杆622b之间的角度大致呈钝角,通过这种构造来降低传动连杆622承受的冲击力,提高其使用寿命。
[0112]
如图9所示,弧形驱动杆621的两端设置有加强杆626,以提高弧形驱动杆621的强度。
[0113]
此外,为了使第一套管1能够复位,在第一套管1上套设有第三弹性件102。具体地,如图7所示,第一套管1上套设有第一径向定位环12,所述第一径向定位环12与主体10的内壁相连。第三弹性件102的一端与第一径向定位环12相连,另一端与挡板624相连,当活动手
柄61沿第一方向转动时,第一套管1沿其轴向向靠近第二夹持部21的方向移动,此时第三弹性件102被压缩。反之,当活动手柄61沿第二方向转动时,施加在第一套管1上的推力消失,从而第三弹性件102可推动挡板624带动第一套管1沿其轴向向远离第二夹持部21的方向移动。
[0114]
同样地,为了保证第二套管2的稳定性,在第二套管2上设置有第二径向定位环22,第二径向定位环22与主体10的内壁相连。
[0115]
通过驱动装置6的驱动作用,使第一套管1的移动控制更为精密可靠。第一套管1的移动,是通过弧形驱动杆621和传动连杆622将活动手柄61的旋转运动转化为第一套管1的直线运动来实现的。具体地,活动手柄61由作用在其上的作用力驱动而进行旋转,其旋转则使弧形驱动杆621和传动连杆622相互作用,从而将作用力传递至与传动杆622相连的挡板624上,进而促使挡板624克服第三弹簧102的弹簧力推动与挡板624相连的第一套管1沿其轴向移动。因此,各部件之间的刚性连接能够保证运动的精密性,从而保证施加在目标区域的夹紧力能够达到预期水平。此外,第三弹簧102还能够在第一套管1的移动中提供阻尼力,使操作者在拉动活动手柄61时能够获得更好的触觉感知。
[0116]
如图1和图2a所示,主体10可构造为手枪的样式,其具有固定手柄103,用于为使用者提供握持部。其前端用于使第一套管1、第二套管2和低温工质进回流结构3穿出,其后端用于使线束52穿出。活动手柄61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时,即活动手柄61靠近固定手柄103直至与其贴合则表明旋转到极限位置。
[0117]
如图1和图2d所示,固定手柄103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套管1的轴向大致呈钝角。换言之,固定手柄103向第一套管1的后端倾斜,从而能够便于操作者握持状态下的操作。此外,固定手柄103的构造充分考虑了人体工程学。具体来说,如图2d所示,固定手柄103的外侧设置有连续的凹部104和突部105,其能够贴合人体的手掌内侧。
[0118]
而活动手柄61的构造则考虑了符合手掌的使用习惯与力度。具体来说,活动手柄61在非工作状态时,其延伸方向与第一套管1的轴向大致呈锐角,即活动手柄61向第一套管1的前端倾斜;而活动手柄61在工作状态下,其旋转至与固定手柄103贴合,同时活动手柄61旋转至与固定手柄103贴合的过程中,第一套管1向前移动,从而使第一夹持部11靠近第二夹持部21以进行夹紧,因此活动手柄61与第一夹持部11的同步作用更符合手掌的使用习惯和力度。
[0119]
进一步地,活动手柄61靠近固定手柄103的一侧为平面结构,以便与固定手柄103的内侧贴合;活动手柄61远离固定手柄103的一侧具有弧形轮廓线612,以便操作者的指部在其上施加力的作用。
[0120]
为了便于构造,如图1和图2a所示,主体10可设置为分体式结构。例如主体10可包括相互对称设置的左壳体110和右壳体120,从而可将一部分第一套管1、一部分第二套管2以及一部分低温工质进回流结构3容纳在其中。
[0121]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冷冻消融装置还包括用于锁定活动手柄61的锁定机构7,锁定机构7与主体10转动连接,活动手柄61沿第一方向转动到预定位置时,锁定机构7将其锁定。
[0122]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7

10所示,锁定机构7包括手柄卡条71、解锁拨片72和第二弹性件73。手柄卡条71的一端与活动手柄61相连,另一端设置有钩部711,钩部711用于与主体10内侧的限位柱101相配合。
[0123]
解锁拨片72与主体10转动连接,解锁拨片72的端部设置有凸起部721,解锁拨片72沿第一方向转动时,凸起部721可使钩部711与限位柱101脱离。第二弹性件73分别与主体10和解锁拨片72相连,用于使解锁拨片72复位。
[0124]
如图10所示,手柄卡条71为弧形结构,当活动手柄61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至与固定手柄103相贴合时,手柄卡条71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使钩部711与限位柱101相卡合,从而将活动手柄61固定在当前的位置处。
[0125]
当使解锁拨片72沿逆时针转动时,第二弹性件73被拉长,因此凸起部721沿逆时针转动,从而将手柄卡条71顶起,由此可使钩部711与限位柱101脱离,从而使活动手柄61解锁。解锁后,第二弹性件73拉动解锁拨片72使其复位。
[0126]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1和12所示,锁定机构7包括设置在主体10底部的固定套74,活动手柄61的相应位置处设置有缺口611,通过将固定套74旋转至与缺口611相卡合,可将活动手柄61固定于相应的位置。
[0127]
如图14

17所示,低温工质进回流结构3包括进流管32、套设在进流管32外部的回流管33以及套设在回流管33外部的真空层34,治疗部31分别与进流管32和外部的回流管33一端相连,真空层34覆盖回流管33且仅在治疗部31的相应位置处未设置真空层34(以保护非治疗部区域的组织不被冻伤)。进流管32和回流管33的另一端则通过快接插头35与弯管36相连,弯管36构造为匹配主体10的结构形式,以便于从主体10的固定手柄103的下端伸出而与低温工质供应管路相连。
[0128]
优选地,弯管36与固定手柄103固定连接,进流管32和回流管33通过快接插头35与弯管36形成转动连接,从而能够配合第一套管1和第二套管2的转动。
[0129]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