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背腹灸疗盒

文档序号:27691281发布日期:2021-12-01 03:12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背腹灸疗盒

1.本发明属于医疗辅助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背腹灸疗盒。


背景技术:

2.艾灸是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为主,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是主要通过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3.近代以来,由于长时间对中医的偏见,导致中医没落的情况出现,时值当下,国家提出复兴中医的指导策略,中医又开始得以大力发展,而艾灸作为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被广泛推广传播,现有技术中,针对腹背的灸疗通常采用灸疗盒进行治疗,灸疗盒通常由盒体、以及设置于内部的燃烧网和过滤透气网构成,使用时,直接将灸疗盒放置于患者腹部或背部,点燃艾条放在燃烧网上即可,往往存在治疗手段单一,治疗时间及灸疗盒的利用效率较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多功能背腹灸疗盒,主要解决目前灸疗盒功能单一,治疗时间和灸疗盒利用率低等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多功能背腹灸疗盒,其关键在于:包括呈圆环状的盒体,所述盒体上下两端敞口,并配置有与其相适应的顶盖,所述顶盖上设置有能够与盒体连通的气咀,所述盒体内具有与其同轴设置的中心柱,所述中心柱通过至少一个支臂与盒体相对固定,所述支臂位于盒体内上部;
7.所述中心柱下部具有以可转动方式安装的旋转座,且所述中心柱上配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旋转座以中心柱为中心转动的驱转组件,所述旋转座呈“s”形,并将所述盒体的内腔分隔成太极矢量状;
8.所述旋转座为上下敞口的中空结构,其底部铺设有透气过滤网,所述旋转座配置有至少一个燃烧盒,所述燃烧盒以可拆卸方式设置于旋转座内,且所述燃烧盒底部为阻燃燃烧网。
9.采用以上方案,进行艾灸治疗时,将盒体放置到患者腹部或背部处于基本水平姿态,将点燃的艾条放入燃烧盒内,再盖上顶盖,再通过驱动组件驱动旋转座带动燃烧盒转动,从而确保质量过程中受热均匀,实现灸疗和热疗的同步进行,同时通过旋转座的特殊造型,形成移动太极状的治疗区,更符合中医治疗思想,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另一方面,盒体内除开旋转座所占区域,其他地方可放入热水袋或药包等,通过旋转座的推动实现灸疗同时完成热敷或中药塌渍治疗(是指通过湿敷的传导与辐射作用,使局部因炎症而引起的灼热感得以减轻,发挥消炎、镇痛、止痒和抑制渗出的作用。是具有中医特色的治疗方法之一,
不仅用于外科,亦被用来治疗多种内科疾病,具有操作简便、起效迅速、疗效明确的特点,适合治疗各种疼痛性疾病,即将中草药装入布袋内,将布袋用水充分浸泡后上笼屉蒸,趁热外敷于患者体的机体表面),同样能够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大大提高灸疗盒的利用效率,另外在不需要艾灸治疗时,也可直接将热水袋或进行中药塌渍治疗的药包放置于旋转座内,可有效降低旋转座的转动阻力,通过顶盖上的气咀可及时将艾条燃烧产生的烟雾引走,避免四周扩散。
10.作为优选:所述旋转座中部具有与所述中心柱相适应的套筒部,所述旋转座通过套筒部活套在中心柱下端,且部分突出至中心柱的下方;
11.所述中心柱为中空结构,驱转组件包括设置于中心柱内的电机,所述电机的电机轴竖向朝下,并贯穿至中心柱的下端外侧,其端部套设有齿轮,所述套筒部内侧具有与所述齿轮啮合的内齿圈,所述中心柱上设有电源接驳口。采用以上方案,便于快速安装旋转座,同时采用电机驱转的方式,有利于提供较大的转动扭矩,提供其工作可靠性。
12.作为优选:所述电机为步进电机,中心柱内设有与该电机相连的控制处理器,以及均与之电性连接的充电电池,所述电源接驳口为usb充电接口,并与所述充电电池电性连接,中心柱上设有与控制处理器通讯连接的速度调节按钮。采用充电电池作为电源,有利于延长整体使用寿命,提高可持续性和满足环保要求,另一方面使用过程中,可通过速度调节按钮与单片机控制实现电机转速调节,满足不同治疗需求。
13.作为优选:所述支臂为镂空结构,其内设置有扬声器,并配置有与之相连的音频接口线,所述中心柱上设有与控制处理器通讯连接的声乐切换按钮,以及与所述音频接口线匹配的插孔。采用以上方案,控制处理器内可预存宫音、角音等传统五音进行肝、脾、心、肺、肾的中医调节保健,配合艾灸治疗时,更能够营造平和自然的气氛,缓解患者身心压力,中医讲究形神合一,上述方案更符合从局部到全身心相融合的中医特色理念。
14.作为优选:所述支臂有三个,并沿中心柱的轴线呈环形阵列分布,三个所述支臂中部通过环形连接筒连成一体,所述中心柱与环形连接筒螺纹配合。采用以上方案,有利于提高中心柱的稳定性,且当扬声器位于三个支臂内时,更容易形成立体环绕的声音效果,更容易与患者产生共鸣,使患者沉浸其中,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灸疗效果。
15.作为优选:所述旋转座底部两侧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滚珠a,所述滚珠a活动设置,且至少部分突出至盒体下端面的下方。采用以上方案,使用时,滚珠a直接与患者皮肤接触,在旋转座带动下滚动,能够起到一定放松局部肌肉的效果,以中医机理而言,滚珠a可对穴位进行按摩刺激,配合热疗和艾灸,可使艾条气氛或者药氛更容易进入身体,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另一方面在西医中热敷与按摩相结合的方式,有利于保健养身,上述方案同时符合中西医治机理。
16.作为优选:所述滚珠a为磁珠或为石珠。如采用磁珠时,则在中药塌渍治疗或灸疗同时产生磁疗的效果,磁珠刺激人体皮肤组织,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扩张,通过磁场作用,产生微热效应,这样更有利于加快吸收促进药氛或者艾条气氛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另外还可加速区域血液离子运移,减少红细胞聚集等,达到中西医结合互补的治疗效果;如采用石珠时,一般为砥石,可根据选择石头种类,产生不同的石疗效果:如安神、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使胃肠道蠕动增加,胃肠分泌增加;也可使心脏的冠状动脉扩张,改善心肌的血液供应;可使肾脏的血管扩张,增加肾脏血流量。生物学作用即超声波可影响人体内某些化学
或生物学的变化过程,改变酶的活性等,从而改变人体内的代谢环境和状态,使疾病向好的方向转化,西医上按摩即超声波可对人体的细胞产生一定的压力,使细胞出现微小的运动,从而改变病变细胞的状态,达到治病的目的,热作用。即人体吸收超声波的能量后,皮肤的血液循环加快,可在组织内出现发热反应,所产生的热量具有镇痛,解除肌肉痉挛,改善组织微循环状态等作用,进一步增加了本技术的功能。
17.作为优选:所述旋转座外端端部具有活动设置的滚珠b,所述盒体内侧壁上对应滚珠b的位置具有环形滑槽。采用以上方案,旋转座转动时,滚珠 b沿环形滑槽滚动,一方面起到减小摩擦,确保转动顺畅,另一方面起到一定支撑效果,避免旋转座所有重量都由中心柱承担,即降低支臂的负荷,确保中心柱的稳定性。
18.作为优选:所述盒体内侧壁上具有沿其轴向设置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位置与滚珠b位置相适应,且导向槽上端贯通所有环形滑槽,其下端贯穿盒体的下端端面。采用以上方案,便于旋转座从盒体的底部装入或取出,而不受支臂的干涉,提高整体装配性。
19.作为优选:所述旋转座内具有n个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插槽,所述n大于等于1,各所述插槽均配置有与其匹配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旋转座内腔分隔成n+1个放置室,所述燃烧盒与放置室一一对应设置。采用以上方案,对旋转座内腔进行分隔,可提高旋转座内腔利用效率,满足多种治疗需求。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
21.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多功能背腹灸疗盒,可大大提高灸疗盒的利用率,提高灸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感知,同时满足热敷、中药塌渍治疗、按摩等多种治疗需求,在突出中医特色同时,完美自然的结合了中西医文化,为中医临床应用提供开拓性的发展思路,同时,临床上,患者舒适度提高,从过去的人工转为机械化,并突出中医学特色治疗保健理论,有利于中医理念的升华,以及中医传统文化的推广,便于实现居家操作,不受病房限制,简单环保。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盒体的俯视图;
24.图3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25.图4为图2中b处局部放大图;
26.图5为旋转座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中心柱结构示意图;
28.图7为中心柱内部结构示意图;
29.图8为本发明电机和扬声器工作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31.参考图1至图8所示的多功能背腹灸疗盒,主要包括大体包括呈圆环状的盒体1,盒体1的上下两端敞口,并配置有与其相适应的顶盖10,盒体1 和顶盖10均优选木材制成,顶盖10与盒体1之间采用卡合的方式固定,且在二者卡合的端面设有密封圈,盒体1内具有与
其同轴设置的中心柱2,中心柱2通过至少一个支臂11与盒体1相对固定,位于盒体1内上部。
32.中心柱2下部具有以可转动方式安装的旋转座3,具体实施时,中心柱 2的下部套装有轴承27,旋转座3则套装于该轴承27的外圈上,二者可采用过盈配合或销连接等连接方式,与此同时,中心柱2上配置有用于驱动旋转座3以中心柱2为中心转动的驱转组件。
33.本技术中旋转座3大体呈“s”形,且旋转座3的宽度沿靠近中心柱2 的方向逐渐减小,其外端的宽度最大,旋转座3的两侧侧壁为弧形板状,以此将盒体1的内腔分隔成太极矢量状,契合中医太极阴阳之理念。
34.旋转座3为上下敞口的中空结构,其底部铺设有透气过滤网30,旋转座 3配置有至少一个燃烧盒31,燃烧盒31以可拆卸方式设置于旋转座3内,且燃烧盒31底部为阻燃燃烧网310,安装完成之后,旋转座3底部与盒体1 的下端面之间留有间隙,透气过滤网30通常采用目数较大的纱布网,其距盒体1的下端面之间约1~2cm,主要起到透气防灰的作用,阻燃燃烧网310 则通常采用传统的不锈钢丝网,使用时艾条可直接放置在阻燃燃烧网310上点燃治疗,而在进行热敷或者中药塌渍治疗时,则可将燃烧盒31取出,直接将热水袋或者药包放置在透气过滤网30上,可以有效避免其与患者皮肤的直接接触。
35.临床中药塌渍治疗时通常会配合tdp灯照射以延长药包加热时间,导致使用不便,患者接受度及医护人员推广率较低,而本技术中,当中药塌渍治疗与艾灸同步进行时,利用艾条燃烧温度,即可代替传统中药塌渍治疗过程中的tdp灯照射,对中药包起到一定加热作用,延长加热时间,简化治疗步骤,并与灸疗相互结合,有利于提高患者接受度,医护人员或患者亲属操作更轻松便捷。
36.参考图1、图2和图5,为充分提高旋转座3的利用率,旋转座3内具有n个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插槽36,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各插槽36均配置有与其匹配的隔板37,隔板37将旋转座3内腔分隔成n+1个放置室 38,燃烧盒31与放置室38一一对应设置,而隔板37的底端两侧,以及旋转座3内腔四角均具有向内突出的承托台阶39,燃烧盒31放入放置室38时则依靠承托台阶39进行承托。
37.参考图1和图7,本技术中为充分提高装置可靠性,故旋转座3的转动采用电驱结构,具体如图所示,旋转座3的中部具有与中心柱2相适应的套筒部32,旋转座3通过套筒部32活套在中心柱2下端,即通过套筒部32套装在轴承27的外圈上,且套筒部32至少部分突出至中心柱2的下方。
38.中心柱2为中空结构,驱转组件包括设置于中心柱2内的电机20,电机 20的电机轴竖向朝下,并贯穿至中心柱2的下端外侧,其端部套设有齿轮 200,套筒部32内侧具有与齿轮200啮合的内齿圈33,中心柱2上设有电源接驳口21,电机20工作时,则可通过齿轮200经内齿圈33带动旋转座3转动。
39.具体实施时,为提高本技术的适用性,优选电机20为步进电机,并在中心柱2内设置控制处理器22和充电电池23,电源接驳口21为usb充电接口,电机20、控制处理器22和usb充电接口均与充电电池23电性连接,其中控制处理器22为单片机,至少包括有速度调节模块,速度调节模块与电机20相连,同时中心柱2的顶部设置有与速度调节模块通讯连接的速度调节按钮24,使用时,充电电池23能够为电机20和控制处理器22供电,通过usb充电接口可向充电电池23充电,而通过速度调节按钮24则可通过速度调节模块调节电机20的转速,以此满足更多需求。
40.在此基础之上,为进一步营造中医平和的治疗环境,配合中医的“五音疗法”,在具体实施时,还可将支臂11设计成镂空结构,并在支臂11内设置扬声器(未示出),扬声器连接有音频接口线,相应的,控制处理器22 还包括声乐存储模块和声乐播放模块,以及与声乐播放模块相连的声乐切换模块,而中心柱2上设有与声乐切换模块通讯连接的声乐切换按钮25,以及声乐播放模块电连接且与音频接口线匹配的插孔26,使用时,声乐存储模块内预存有宫音和/或角音等,则将音频接口线插入插孔26之后,即可通过声乐切换按钮25对声乐播放模块进行控制,播放相应的声乐或者进行声乐切换等,实施时,电机20速度调整和声乐播放切换功能可采用不同的单片机控制,当然也可将各个功能模块集中到一个单片机上。
41.考虑到中心柱2的稳定性,具体实施时,优选支臂11数量为三个,三个支臂11沿中心柱2的轴线呈环形阵列分布,并通过中部的环形连接筒12 连成一体,环形连接筒12与中心柱2同轴设置,并与中心柱2之间采用螺纹配合的方式进行相互固定,另一方面,为提高支臂11的载荷强度,本实施例中,支臂11相对中心柱2的轴线倾斜设置,即远离中心柱2的一端低于靠近中心柱2的一端,为提高支臂11的载荷能力,可将其与盒体1制成一体式结构。
42.为进一步增加灸疗盒的整体功能,满足更多的治疗手段,在具体实施时,旋转座3底部两侧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滚珠a34,滚珠a34活动设置,旋转座3采用木材制成,而滚珠a34可采用挖槽嵌设的方式设置在旋转座3上,能够相对旋转座3滚动,当然也可通过球座(图中未示出)进行安装,球座结构类似轴承里面的钢珠保持架,不同在于连接有螺纹柱,滚珠 a34嵌设于球座上,而球座则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旋转座3的底部,采用此种方式,便于根据需要对滚珠a34进行拆装更换,滚珠a34至少部分突出至盒体1下端面的下方,使用时滚珠a34直接与患者皮肤接触,随旋转座3转动时能够起到一定按摩效果。
43.具体实施过程中,滚珠a34为磁珠或为石珠,根据患者情况或治疗乃至临床试验需要,选择不同材质制成的滚珠a34,进行多种手段的单一实施或结合实施,有利于治疗效果的突破和改善等。
44.考虑到整体的安装便捷性和适用性,本技术中,旋转座3的外端端部具有活动设置的滚珠b35,滚珠b35的安装方式与滚珠a34相似,而盒体1的内侧壁上对应滚珠b35的位置则设有环形滑槽13,安装完成之后,滚珠b35 位于对应环形滑槽13内,旋转座3转动时,滚珠b35沿环形滑槽13滚动,起到减少摩擦阻力,保证转动顺畅,同时减小中心柱2承重的作用。
45.具体而言,如图1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旋转座3的外端具有两组滚珠b35,每组滚珠b35包括两个上下正对设置的滚珠b35,相应的,盒体1 的内侧壁上具有上下两个环形滑槽13。
46.基于上述结构,在支臂11为固定结构情况下,为便于旋转座3的安装,且不受支臂11的干涉,实施时如图1和图4所示,盒体1内侧壁上具有沿其轴向设置的导向槽14,导向槽14的位置与滚珠b35位置相适应,且导向槽14上端贯通上下两个环形滑槽13,其下端贯穿盒体1的下端端面,安装时只要将滚珠b35与导向槽14对准之后,即可向上插入盒体1内。
47.此外,考虑到艾灸漆味特殊性,为避免治疗环境药烟弥漫,故在顶盖10 上设有有气咀100,气咀100与盒体1的内腔连通,艾灸过程中,通过管线与气咀100相连,即可减少烟雾扩散,另一方面中心柱2上端贯穿顶盖10,以使速度调节按钮24、声乐切换按钮25和usb充电接口露出。
48.参考图1至图8所示的多功能背腹灸疗盒,组装时,可根据需要选择合适材质的滚
珠a34安装至旋转座3上,然后将其与中心柱2上轴承27固连,并确保齿轮200与内齿圈33啮合,接着将滚珠b35与导向槽14对正之后,且中心柱2对正环形连接筒12后从下往上装入盒体1内,转动中心柱2 使其与环形连接筒12螺纹紧固,再根据需要放置隔板37以及燃烧盒31之后即可使用。
49.其使用原理如下,将点燃的艾条放入燃烧盒31中,盖上顶盖10后,通过速度调节按钮24启动电机20,即可开始进行艾灸治疗,同时旋转座3转动可实现热疗与艾灸的同步进行,产生的烟雾可通过气咀100引走,此过程中如安装有滚珠b35,则可同步产生按摩刺激和磁疗或石疗的效果。
50.当然,也可根据需要,声乐切换按钮25通过控制处理器22,选择性的播放宫音和角音等,有利于快速营造平和氛围,且操作便捷,指向性较强。
51.此外,在艾灸过程中,如患者需要进行热敷或中药塌渍治疗时,则可将热水袋或者所用药包直接放置于盒体1内除开旋转座3的区域,通过旋转座 3的转动推动跟随转动,当然,患者未进行艾灸治疗时,则可将热水袋或者药包直接放置于旋转座3内,隔着底部的透气过滤网30作用于患者提体肤上。
52.以上仅是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需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前提下,做出的若干变形和改进的技术方案应同样视为落入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