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防疫隔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35604发布日期:2021-11-10 02:18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防疫隔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消毒杀菌防疫装置,该装置可广泛应用于手机、指套、手套等可随身携带的物品上,也可单独携带使用,可有效减少或阻断人体裸露部位尤其是手接触公共场合的物品,从而减少细菌或病菌的接触、感染几率。


背景技术:

2.社会日益发展,人员聚集居住、活动密集且频繁,可引起流行疾病的细菌或病菌分布广泛且分散,不易被人所察觉。个人个体间通过物品接触完成病菌的接触和传播很容易发生,尤其是人们常用到的一些物件,如电梯、电动扶梯、水龙头、门把手、车把手、公共座椅或扶手等,伴随着人们的裸手接触完成交叉感染,尽管人们可以佩戴手套或手指套或消毒凝胶等物品,但是非常不便,且容易二次污染,因此,仍旧不能大幅度在人群中普及和大概率的杜绝病菌的交叉感染。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可有效减少人体与其他物件的直接接触的机会的装置。
4.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携式防疫隔离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与手机或手机壳装配联接的联接件和防疫隔离件,所述防疫隔离件通过所述联接件与所述手机或手机壳的基本形状的一角联接,并且该防疫隔离件的外端面延伸至所述手机或手机壳的边缘外延面上,从而使得该防疫隔离件的外端面优先抵触在接触物或作用面上。
5.其中,防疫隔离件是一抵触块,该抵触块固定设置在所述联接件的外端面上;
6.所述联接件通过其安装面上的安装弧槽或粘结贴或磁扣与所述手机或手机壳固定连接。
7.还包括用于盛装消毒液或消毒凝胶的存储件,所述联接件设置在该存储件上,所述防疫隔离件设置在该存储件的出液口上。
8.防疫隔离件是端面为弧形面的纤维笔头或球形纤维笔头;
9.所述存储件内设置有吸附存储消毒液的棉棒或海绵棒,所述隔离件的内端与所述棉棒或海绵棒紧密接触,以汲取消毒液。
10.防疫隔离件是抗菌塑料球或抗菌陶瓷球或抗菌金属球或不锈钢球;
11.所述防疫隔离件安装在所述存储件的出液口处的球座或球面安装孔上,从而使得所述防疫隔离件被触压滚动时将所述消毒液或消毒凝胶通过防疫隔离件的滚动球面粘带至所述存储件外。
12.述联接件是一可卡套在所述手机或手机壳的一角上的弧形卡套槽或粘结贴或磁铁。
13.存储件上设置一注液口。
14.防疫隔离件是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存储件的两个角上,并且分别置于所述手机
或手机壳的长度方向的同一端的两个角处。
15.防疫隔离件至少是两个,分别置于所述手机或手机壳的任意两个角处。
16.所述存储件的底部设置有指套,用于套在手指上。
17.本发明的优点是:
18.1、有效减少、甚至杜绝人体与周围环境中的其他物件的直接接触的机会,大大减少了病菌的交叉感染概率。
19.2、结构简单,携带和使用便利。
20.3、非常符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尤其是几乎随时随刻都手机不离手的现象,大大减少了传统的消毒、防疫装置单独使用造成的疏忽,提升了使用者的体验感和自我防疫的质量。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22.图1是一手机或手机壳的顶端的一角装配便携式防疫隔离装置的示意图。
23.图2是一种便携式防疫隔离装置装配在手机或手机壳的一角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一种便携式防疫隔离装置剖视图。
25.图4是联接件为弧形卡套或弧形卡槽时的装配示意图。
26.图5是连接件为粘结贴或磁铁时的装配示意图。
27.图6是防疫隔离件为抗菌球体时的装配示意图。
28.图7是四角均设置便携式防疫隔离装置装配的手机或手机壳背面示意图。
29.图8是是四角均设置便携式防疫隔离装置装配的手机或手机壳正面示意图。
30.图9是顶端两个角均设置便携式防疫隔离装置装配的手机或手机壳正面示意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手机或手机壳;2、联接件;3、防疫隔离件;4、存储件;5、棉棒或海绵棒;6、注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3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4.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垂直”、“水平”、“对齐”、“重叠”、“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5.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
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6.实施例1
37.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1所示的便携式防疫隔离装置,其特别指之处在于,包括与手机或手机壳1装配联接的联接件2和防疫隔离件3,其中,防疫隔离件3通过联接件2与手机或手机壳1的基本形状(即目前普遍应用的手机或手机壳的轮廓形状,大多为长方形)的一角联接,并且该防疫隔离件3的外端面延伸至所述手机或手机壳1的边缘外延面上,从而使得该防疫隔离件3的外端面优先抵触在接触物或作用面上。当人们乘坐电梯按压电梯启动或楼层按键时,只需要通过手持手机或佩戴手机壳的手机的安装该防疫隔离装置的一角抵触按键即可,从而无法人手直接触压按键,从而有效避免了病菌的交叉感染,相比较目前的一些民间发明,如佩戴一次性手套、指套、或在电梯按键面板上张贴塑料膜等手段有效、便捷。
38.这里涉及的防疫隔离件3可以是一抵触块,该抵触块固定设置在联接件2的外端面上;联接件2通过其安装面上的安装弧槽或粘结贴或磁扣与手机或手机壳1固定连接。其实,主要是采取常见的连接结构,方便制造和适应消费者的使用习惯。
39.为了更进一步的减少或消灭病菌,本实施例提供了图2所示的便携式防疫隔离装置,与图1所示的便携式防疫隔离装置相比,增设了盛装消毒液或消毒凝胶的存储件4,联接件2设置在该存储件4上,防疫隔离件3设置在该存储件4的出液口上,具体的设置结构可由图3、4、5和6展示,即当防疫隔离件3是端面为弧形面的纤维笔头或球形纤维笔头时,可在存储件4内设置有吸附存储消毒液的棉棒或海绵棒5,隔离件3采取了目前普遍应用的白板笔的纤维笔头材质制成,因此其内端与棉棒或海绵棒5紧密接触,可以汲取消毒液,如此,在每次按压按键时,避免人手直接按压的同时,还可以挤压出消毒液实现对按键表面的杀毒、异菌作用,而消毒液一般采取免洗酒精或75%以上的酒精消毒液,具有消毒抑菌、免洗速干的特性,不仅可以实现消毒抑菌,更可以实现快速挥发干燥,避免对其他人的使用造成不舒服。
40.而当防疫隔离件3是抗菌塑料球或抗菌陶瓷球或抗菌金属球或不锈钢球时,防疫隔离件3安装在存储件4的出液口处的球座或球面安装孔上,从而使得防疫隔离件3被触压滚动时将消毒液或消毒凝胶通过防疫隔离件3的滚动球面粘带至所述存储件4外,完成按键的按压的同时,实现消毒抑菌、免洗速干,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41.其中的联接件2是一可卡套在手机或手机壳1的一角上的弧形卡套槽或粘结贴或磁铁,方便与手机或手机壳装配。
42.由图4可见,本实施例在存储件4上设置一注液口6,以补充消毒液。
43.参见图7和图8,本实施例提供的防疫隔离件3是四个,对称设置在同一存储件4的两个角上,并且分别置于手机或手机壳1的四个角处。
44.而图9所示的防疫隔离件3则是两个,分别置于手机或手机壳1的任意两个角处,如图9所示的手机顶端的两个角处。这样可进一步方便人们使用,符合现代人的使用习惯即习惯用手机顶端的两个角按压按键。
45.而为了扩大使用场景或消费的习惯,本实施例特在存储件4的底部设置有指套,用于套在手指上使用,满足不携带手机时仅佩戴该防疫隔离装置即可。
46.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