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犊牦牛肠型大肠杆菌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27266641发布日期:2021-11-06 01:36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治犊牦牛肠型大肠杆菌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1.本发明涉及兽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治犊牦牛大肠杆菌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中国的牦牛放养头数约占世界牦牛总数的90%,主要分布于高寒高海拔地区,自古以来牦牛就是我国高原地区的优势种家畜,是牧民的重要经济来源。犊牦牛肠型大肠杆菌病是初生牦牛的一种重要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也可能经子宫内和脐带感染。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春季产犊季节多发,常见于出生20日龄以内的犊牦牛,呈地方流行性,凡能降低犊牦牛的抵抗力的各项因素均可诱发和促进本病的发生,如幼犊出生后未吮食初乳、哺乳不及时、气候阴冷潮湿或气温剧变、饲料中缺乏微量元素和蛋白质等。犊牦牛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食欲减退及精神沉郁,开始下痢后,体温恢复正常,表现为黄色粥样稀便,后呈灰白色水样便,混有凝乳块、凝血及泡沫。病程后期,病畜腹痛大量水泻、脱水中毒及心力衰竭,还可诱发肺炎及关节炎症状。该病是造成牧区犊牦牛发育迟缓的重要疾病,给农牧民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3.当前防治该病的主要手段仍以抗生素为主,而抗生素对细菌造成的选择性压力是诱发和加速耐药的最主要因素,由此导致致病性大肠杆菌耐药性的产生,临床用量越来越大,疗效欠佳。此外粪便药物残留问题亦日趋严重,对公共卫生造成一定威胁,因此,研发高效低残留、毒副作用小、不易产生耐药性、提高犊牦牛免疫力的药物,从根本上提高初生犊牛的抗病能力,是目前比较理想的的研发方向。前期研究表明,青蒿素可协同不同氟喹诺酮类或β

内酰胺类抗生素对致腹泻、耐药性肠杆菌产生较好的抗菌效果,其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青蒿素,或单独使用抗生素;即青蒿素抗生素联合用药,其抗菌增敏作用呈协同效应,中药单体青蒿素可成倍增强抗生素抑杀细菌的功效,还可增强耐药菌对抗生素、青蒿素药物敏感性。因此,针对牧区常见的犊牦牛肠型大肠杆菌病,以及致病性肠杆菌对常用治疗药物均产生一定抗药性的严峻问题,研制抗菌增敏药物组合物,以减少抗生素用量、耐药菌株的产生,增强动物机体免疫力及抗应激反应能力,解决药物残留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使用安全便捷的防治犊牦牛肠型大肠杆菌病的药物组合物,该组合物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增强幼畜的机体免疫力和抗病力,可通过增强耐药大肠杆菌的药物敏感性,减少抗生素用量,进一步提高药物抗菌药效,使得青蒿素及其合成前体的潜在药用价值得以进一步拓宽。
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防治犊牦牛肠型大肠杆菌病的药物组合物,所述药物组合物由以下各组分组成:青蒿素、抗生素、微量元素硒、硫酸亚铁、贝壳粉和甘露寡糖;
6.其中,所述微量元素硒为亚硒酸钠;所述抗生素为诺氟沙星(nor)、氨苄青霉素钠
(amp)的其中一种或两种。
7.所述各组分及重量份数为:青蒿素30

60份;诺氟沙星0.5
‰‑
2.0

;氨苄青霉素钠2.0
‰‑
4.0

份;诺氟沙星+氨苄青霉素钠组合2.5
‰‑
6.0

份;亚硒酸钠0.7

1.5份;硫酸亚铁100

200份;贝壳粉250

340份;甘露寡糖200

420份。
8.作为优选,所述各组分的重量份数分别为:青蒿素为40份;诺氟沙星1.0

;氨苄青霉素钠3.0

份;所述抗生素诺氟沙星+氨苄青霉素组合为4.0

(其中诺氟沙星为1.0

,氨苄青霉素钠为3.0

);亚硒酸钠1.0份;硫酸亚铁160份;贝壳粉300份;甘露寡糖300份。
9.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上述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0.步骤1、先按照重量份数,将所述青蒿素、所述亚硒酸钠、所述硫酸亚铁、所述贝壳粉和所述甘露寡糖,依次称取,混匀,制备3份;每一份中再分别加入所述抗生素诺氟沙星、所述抗生素氨苄青霉素钠及所述抗生素组合诺氟沙星和氨苄青霉素混匀,即可得到含不同抗生素及抗生素组合的所述药物组合物;
11.步骤2、根据800mg/粒,将药物混合物填充、封装于锁口式硬胶囊,制得含有不同抗生素的胶囊制剂;瓶装贴标后,4℃储存,备用。
12.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治犊牦牛肠型大肠杆菌病的药物组合物,可针对不同耐药菌谱大肠杆菌引起的犊牦牛肠型急性腹泻。该药物组合物采用锁口式胶囊剂型,服用方便,密闭性良好,能较好的提高药物稳定性;同时也便于运输、保存和使用。其次,胶囊中的药物在动物胃肠道中发散、溶出和吸收,利于保护药物的生物活性,可有效保障药物在病畜肠道内发挥功效,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14.(2)本发明制备的药物组合物,所含青蒿素与上述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诺氟沙星或β

内酰胺类抗生素氨苄青霉素钠联合应用时,均可产生联合抗菌增敏效果。中药单体青蒿素在促进上述抗生素抑杀细菌功效的同时,还可增强耐药菌对抗生素或青蒿素的药物敏感性。其次,单体中药有效组分与抗生素联合用药还可协同逆转致腹泻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并提高耐药大肠杆菌药物敏感性,可显著降低腹泻犊牦牛肠道中的大肠杆菌数量。由于联合增敏剂的协同增效抑菌作用成倍增强,1/4mic、1/8mic甚至1/16mic浓度即可达到单药1mic浓度的抑菌功效,其效果往往显著优于单独使用青蒿素,或单独使用抗生素。联合增敏剂可在提高抗菌抑杀作用的前提下,减少临床抗生素的使用量,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和效能,使得耐药性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犊牦牛肠型出血性腹泻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15.(3)本发明制备的药物组合物,所添加的微量元素硒可增强犊牦牛的抗病力,减轻气温剧变、微生物入侵等因素引起的应激反应,提高动物机体抵抗力;添加的硫酸亚铁可用于出血性肠型腹泻的局部收敛剂及补血剂;贝壳粉含少量氨基酸和多糖物质,其添加可缓解肠粘膜损伤导致的失血,同时兼具解毒生肌、补充钙质和抑菌功效;所含的甘露寡糖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能够刺激动物机体免疫应答;还可作为某些外源抗原如毒素、病毒和致病菌的佐剂,增加抗原的效价,从而增强动物体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因此,本发明制备的药物组合物对耐药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严重肠型血便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16.本发明提供的药物组合物,依据犊牦牛肠型大肠杆菌病的发病诱因和临床特征,以抗炎抑菌、清肠止泻、免疫调节为治疗原则,按照一定重量份数的中药有效单体青蒿素、抗生素微量元素硒(亚硒酸钠)、硫酸亚铁、贝壳粉及甘露寡糖,混合制备而成。通过充分发
挥上述各药物、以及有效单体与抗生素之间的协同抗菌增敏作用,在治疗过程中可有效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量,在显著提高犊牦牛急性肠型腹泻防治效果的同时,还可消除抗生素残留对牧区草场公共卫生的威胁,符合当前提供安全无污染动物源食品的社会需求。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防治犊牦牛肠型大肠杆菌病的药物组合物,可制备成一种便于犊牦牛服用的硬胶囊剂型,通过饲料或饮水给药,使用方便,而且其制备方法简单、选材方便、成本相对较低,易于形成规模化生产。
附图说明
17.图1为实施例动物实验中不同组别粪便大肠杆菌数量观察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18.以下的实施例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但并不限定本发明。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试验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19.实施例1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20.材料:青蒿素(cas63968

64

9,lot#c10420277,≧98%),购自上海麦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亚硒酸钠片(1.0mg/片,国药准字h37023197,批号20190845),购自山东希力药业有限公司;硫酸亚铁(分析纯ar,cas7782

63

0,批号20190722),购自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贝壳粉(食品级,600目,批号20190516),购自河北辉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甘露寡糖(食品级,纯度99%,产品编号15516382283),购自郑州百思特食品添加剂有限公司;抗生素诺氟沙星(nor,cas70458

96

7,lot#n814880,≧98%),购自上海麦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氨苄青霉素钠(amp,lot.no.826h031,≧85%),购自北京索莱宝科技有限公司。
21.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防治犊牦牛肠型大肠杆菌病的药物组合物
22.(1)药物组合物1

1至1

6号(仅含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诺氟沙星nor)
23.配方1

1:青蒿素30份;亚硒酸钠0.7份;硫酸亚铁100份;贝壳粉250份;甘露寡糖420份;诺氟沙星0.002份;
24.配方1

2:青蒿素60份;亚硒酸钠1.5份;硫酸亚铁200份;贝壳粉340份;甘露寡糖200份;诺氟沙星0.0005份;
25.配方1

3:青蒿素40份;亚硒酸钠0.7份;硫酸亚铁130份;贝壳粉300份;甘露寡糖330份;诺氟沙星0.002份;
26.配方1

4:青蒿素40份;亚硒酸钠1.5份;硫酸亚铁200份;贝壳粉320份;甘露寡糖240份;诺氟沙星0.0005份;
27.配方1

5:青蒿素40份;亚硒酸钠1.0份;硫酸亚铁160份;贝壳粉250份;甘露寡糖350份;诺氟沙星0.001份;
28.配方1

6:青蒿素40份;亚硒酸钠1.0份;硫酸亚铁160份;贝壳粉300份;甘露寡糖300份;诺氟沙星0.001份。
29.(2)药物组合物2

1至2

6号(仅含β

内酰胺类抗生素氨苄青霉素钠amp)
30.配方2

1:青蒿素30份;亚硒酸钠0.7份;硫酸亚铁100份;贝壳粉250份;甘露寡糖420份;氨苄青霉素钠0.004份;
31.配方2

2:青蒿素60份;亚硒酸钠1.5份;硫酸亚铁200份;贝壳粉340份;甘露寡糖200份;氨苄青霉素钠0.002份;
32.配方2

3:青蒿素40份;亚硒酸钠0.7份;硫酸亚铁130份;贝壳粉300份;甘露寡糖330份;氨苄青霉素钠0.004份;
33.配方2

4:青蒿素40份;亚硒酸钠1.5份;硫酸亚铁200份;贝壳粉320份;甘露寡糖240份;氨苄青霉素钠0.002份;
34.配方2

5:青蒿素40份;亚硒酸钠1.0份;硫酸亚铁160份;贝壳粉250份;甘露寡糖350份;氨苄青霉素钠0.003份;
35.配方2

6:青蒿素40份;亚硒酸钠1.0份;硫酸亚铁160份;贝壳粉300份;甘露寡糖300份;氨苄青霉素钠0.003份。
36.(3)药物组合物3

1至3

6号(含抗生素诺氟沙星nor和氨苄青霉素钠amp)
37.配方3

1:青蒿素30份;亚硒酸钠0.7份;硫酸亚铁100份;贝壳粉250份;甘露寡糖420份;诺氟沙星0.002份;氨苄青霉素钠0.004份;
38.配方3

2:青蒿素60份;亚硒酸钠1.5份;硫酸亚铁200份;贝壳粉340份;甘露寡糖200份;诺氟沙星0.0005份;氨苄青霉素钠0.002份;
39.配方3

3:青蒿素40份;亚硒酸钠0.7份;硫酸亚铁130份;贝壳粉300份;甘露寡糖330份;氟沙星0.002份;氨苄青霉素钠0.004份;
40.配方3

4:青蒿素40份;亚硒酸钠1.5份;硫酸亚铁200份;贝壳粉320份;甘露寡糖240份;诺氟沙星0.0005份;氨苄青霉素钠0.002份;
41.配方3

5:青蒿素40份;亚硒酸钠1.0份;硫酸亚铁160份;贝壳粉250份;甘露寡糖350份;诺氟沙星0.001份;氨苄青霉素钠0.003份;
42.配方3

6:青蒿素40份;亚硒酸钠1.0份;硫酸亚铁160份;贝壳粉300份;甘露寡糖300份;诺氟沙星0.001份;氨苄青霉素钠0.003份。
43.该实施例还提供了用于防治犊牦牛肠型大肠杆菌病的药物组合的物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44.步骤1、按照上述配方比例分别称取各组分原料,将100倍重量份数的所述青蒿素、所述亚硒酸钠、所述硫酸亚铁、所述贝壳粉和所述甘露寡糖,依次称取,制备3份;每一份中再加入100倍优选重量份数的所述抗生素诺氟沙星(nor)、100倍优选重量份数的所述抗生素氨苄青霉素钠(amp)、100倍优选重量份数的所述抗生素诺氟沙星+氨苄青霉素钠组合(nor:amp,1:3,w/w),混匀,即可得到含不同抗生素的所述药物组合物;
45.步骤2、根据应装剂量(每种药物混合物总重量的1.0%,≈800mg/粒),将药物混合物填充、封装于锁口式硬胶囊(浙江恩尔康胶囊有限公司),制得含有抗生素的胶囊制剂;瓶装贴标后,4℃储存,备用。
46.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胶囊制剂,可在犊牦牛饲喂精料或饮水的同时口服给药,用药剂量为2粒/次,2次/d,3~5d为1个疗程,该药可针对由不同耐药菌谱的大肠杆菌引起的犊牦牛肠型大肠杆菌病。
47.实施例2四株大肠埃希菌的药物敏感性及耐药菌谱测定(k

b法)
48.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方法步骤进行。试验菌株:大肠埃希菌(e.coli,etec

o
78
k
80
,cicc10421)、大肠埃希菌(e.coli,cicc10302),购自中国工业微
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大肠埃希菌(e.coli,bncc125787)、大肠埃希菌(e.coli,bncc186347),购自北京北纳创联生物技术研究院。
49.(1)将新鲜培养的大肠埃希菌单菌落,用0.45%无菌生理盐水溶液制备浓度相当于0.5麦氏的供试菌菌悬液。将其均匀涂布于mh营养琼脂表面,制备含待检菌的mh琼脂平板。
50.(2)将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药敏纸片(oxoid,英国)贴于已接种待检菌的琼脂平板上。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孵育18

24h。用游标卡尺量取抑菌圈的直径3次,计算其平均值即为试验结果。
51.结果判断:根据抑菌圈的大小(不同抗生素其抑菌圈大小的标准不一致),判断为敏感(s),耐药(r)或中介度(i)。抑菌环直径小于10mm,为无抑菌作用;介于在10~15mm,为抑菌作用较弱;介于在15~20mm,为中等强度抑菌作用;大于20mm,为具有较强抑菌作用。
52.(3)结果见表1:四株菌对oxa、p.g完全耐药,对amp中度耐药,对cip和imi高度敏感。
53.表1四株大肠埃希菌的药物敏感性及耐药菌谱结果(k

b法)
[0054][0055][0056]
实施例3青蒿素与2种抗生素的联合抗菌增敏作用研究
[0057]
(1)青蒿素、2种抗生素对4株致病肠杆菌的mic值测定(96孔板微量肉汤稀释法和e

试验)
[0058]
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微量稀释法(microdilution)步骤进行。吸取mh肉汤加入nest 96孔板,每孔100μl。将100μl药液加入至上述含有mh肉汤的nest 96孔板的第1孔,用排枪吹打混匀,按倍比稀释法依次稀释至第11孔,第12孔不加药作为阳性对照。向nest 96孔板第1列至第10列和第12列的每孔加入制备好的菌液100μl,其中第11孔不加菌作为阴性对照。加入菌悬液使每孔最终菌液浓度为5
×
105cfu/ml。将接种好的nest 96孔板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h。将试验组和对照组各孔内药物与细菌的培养物,划线接种到至血平板,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孵育18~24h。结果判定:观察琼脂平板上有无细菌生长,琼脂平板上无细菌生长的对应孔,即为受试药物对该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值(mic值)。
[0059]
e

试验:制备含待检菌的mh琼脂平板(同实施例2的k

b法),再将含药药敏试条(liofilchem s.r.l,意大利)放置于琼脂上,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孵育18~24h。阅读结果:抑菌圈和试条的横向相交处的读数刻度,即为测定抗生素对测试菌的mic值。
[0060]
(2)fici的测定(棋盘格稀释法):
[0061]
联合方案为青蒿素分别与诺氟沙星、氨苄青霉素钠及诺氟沙星+氨苄青霉素钠联合(3个药物组合),再分别对4种耐药大肠杆菌(12个细菌联合抗敏剂)进行fici值测定,每个联合抗敏剂5个稀释度(药物对照、稀释对照除外),最终获得300个不同稀释度的联合增敏剂组合。将倍比稀释后的拟联合药物各25ul分别按浓度梯度沿1~8列孔、a~h行孔内依次加入,第9列孔中加入50ul mh肉汤作生长对照。各孔分别加入最终菌液浓度为5
×
105cfu/ml的待测菌悬液。抗菌药物(青蒿素单体及不同抗生素)浓度依次为2
×
mic至1/16
×
mic(6个稀释度,包括药物对照、稀释对照)。震荡混匀后,37℃培养18~24h。将各孔内联合药物与细菌的培养物,划线接种到至血平板,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孵育18~24h,观察药物联合抗生素后细菌生长的情况。根据联合后各行列所在未见细菌生长孔的最小药物浓度计算每行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i,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ndex),以fici最小值所在孔为两药连用时各自mic值。fici判读标准:fici≦0.5,协同作用;0.5<fici<1,部分协同;fici=1,相加作用;1<fici<4,无相关作用;fici≧4,拮抗作用。
[0062]
(3)试验结果:(表2)
[0063]
表2青蒿素联合2种抗生素对4株耐药大肠埃希菌的最小fici指数结果
[0064][0065]
针对4种耐药性大肠杆菌,从单药青蒿素+诺氟沙星、青蒿素+氨苄青霉素及青蒿素+诺氟沙星+氨苄青霉素的3个药物组合、12个细菌联合抗菌增敏剂及300个不同稀释度组合中,筛选出fic指数≦0.5的药物组合11个,占比3.67%;fic指数0.5~1的药物组合25个,占比8.33%。本次试验所选用的4株大肠杆菌对oxa、p.g高度耐药,对amp中度耐药的,青蒿素及上述2种抗生素单独应用时,抗菌效果较差。通过联合应用青蒿素+抗生素,可对4株耐药菌产生较好的抗菌增敏效果,协同作用显著,可增强耐药菌对抗生素或青蒿素的药物敏感性,其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青蒿素,或单独使用抗生素。与单独用药时的最低抑菌浓度1mic值相比,联合用药时的单药最低浓度仅为1/4mic、1/8mic及1/16mic浓度。
[0066]
实施例4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的性能试验研究
[0067]
经实验,以本发明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得到的药物组合物1

6号、2

6号及3

6号,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安全无毒,无不良毒副作用。临床疗效试验结果显示,药物总有效率在95%以上,临床治愈率高于80%。以下将给出具体应用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药物组合物1

6号、2

6号及3

6号进一步说明。
[0068]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临床应用及对比试验:
[0069]
(1)临床试验方案
[0070]
1.1试验动物、地点:试验选择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牦牛分布较多的松山达隆村
40头腹泻犊牦牛、囊锁村30头腹泻犊牦牛,石门乡维芨滩村30头腹泻犊牦牛进行。首先通过查询近5年以来犊牦牛发病情况,统计乡兽医站门诊记录与县畜牧兽医站的病情记录,以及实验室检测从屠宰场、养殖户中抽取的病料相结合的方法,对犊牦牛肠型大肠杆菌病的发生、流行、分布、危害、防治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根据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作出初步诊断,最后结合病原学检查进行确诊。
[0071]
1.2试验动物纳入标准
[0072]
给药前腹泻犊牦牛粪便样品经生理盐水稀释500~1000倍,均匀涂布至大肠杆菌显色培养基平板(广东环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20190926),37℃培养18~24h后,可见蓝绿色单菌落生长,挑取单菌落划线分离至麦康凯培养基广东环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20190822),37℃培养18~24h后,可见粉红色圆润菌落。综合临床诊断及粪便微生物分离培养结果,可判定为肠型大肠杆菌病。确诊后随机分组(n=20),按试验设计的分组给药,开展临床疗效试验,并对用药前后犊牦牛粪便大肠杆菌数量变化进行对比试验。
[0073]
1.3试验分组、试验药品及给药剂量
[0074]
i组
‑‑
药物组合物1

6号:(仅含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诺氟沙星nor)(青蒿素40份;亚硒酸钠1.0份;硫酸亚铁160份;贝壳粉300份;甘露寡糖300份;诺氟沙星0.001份),用药剂量为2粒/次,2次/d,3~5d为1个疗程。
[0075]
ii组
‑‑
药物组合物2

6号:(仅含β

内酰胺类抗生素氨苄青霉素钠amp)(青蒿素40份;亚硒酸钠1.0份;硫酸亚铁160份;贝壳粉300份;甘露寡糖300份;氨苄青霉素钠0.003份),用药剂量为2粒/次,2次/d,3~5d为1个疗程。
[0076]
iii组
‑‑
药物组合物3

6号:(含抗生素诺氟沙星nor和氨苄青霉素钠amp)(青蒿素40份;亚硒酸钠1.0份;硫酸亚铁160份;贝壳粉300份;甘露寡糖300份;诺氟沙星0.001份;氨苄青霉素钠0.003份),用药剂量为2粒/次,2次/d,3~5d为1个疗程。
[0077]
iv组
‑‑
硫酸新霉素对照组:(3.25%硫酸新霉素可溶性粉剂,批号20200116,江西九江牧丰动保科技有限公司),按说明书剂量1.0g/kg饲料拌服给药,2次/d,连续给药3~5d。
[0078]
v组
‑‑
发病不治疗组(感染对照组)
[0079]
1.4疗效判定:
[0080]
痊愈:治疗结束,犊牦牛腹泻症状消失,水样便或血便排出停止,粪便成形、软硬适中,精神、食欲及体征均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
[0081]
有效:治疗给药期间,患病幼畜腹泻症状减轻或消失,粪便中的水分明显减少,食欲增强,精神状态好转,临床症状缓解。
[0082]
无效:给药后,患病幼畜精神、食欲无好转,粪便性状为水样或血便,症状未减轻,病情加重,需改用其他药物治疗。
[0083]
每组治愈犊牦牛头数占每组试验犊牦牛总数的百分率为治愈率。治愈率达90%以上为优秀;治愈率达80%为良好;治愈率低于60%为差。同时,结合大肠杆菌显色培养基平板分离培养结果及大肠杆菌检测片(广东环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20190815)计数结果,粪便中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下降,可判为有效或治愈。
[0084]
(2)试验结果:(表3)
[0085]
2.1治愈率结果
[0086]
根据治愈情况分析,1

2号和3

2号药物组合物治愈率均达到90%以上(优秀),2号药物组合物达到良好治愈率结果(≧80%)。结果表明,青蒿素+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诺氟沙星(1

2号)、青蒿素+多抗联用(3

2号)的两个药物组合物效果最佳,且优于硫酸新霉素对照药,临床疗效较为理想。后期的流行病学疗效追踪调查结果显示,愈后无复发情况发生,结果证实1

2号、2

2号及3

2号药物组合物均可有效控制犊牦牛肠型大肠杆菌病腹泻症状,治疗效果显著,愈后状况良好。
[0087]
2.2粪便大肠杆菌数量观察结果
[0088]
给药结束,各组病畜粪便样品按3个10倍递减的不同稀释度接种,每个稀释度接种量分别接种2袋纸片;同时,每个稀释度接种量(100μl)均匀涂布至大肠杆菌显色培养基平板,2个平行。37℃培养18~24h。结果显示,3组含抗生素的药物组合物处理组,给药后粪便大肠杆菌数极显著低于感染对照组粪便大肠杆菌数,且治疗效果均优于单独使用抗生素的药物对照组(硫酸新霉素);另含氨苄青霉素钠amp的2

2号药物组合物,用药后粪便大肠杆菌数结果与对照药硫酸新霉素结果相近;含诺氟沙星nor(1

2号)、多抗联用的(诺氟沙星+氨苄青霉素)3

2号药物组合物,可降低粪便大肠杆菌数量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药硫酸新霉素。
[0089]
表3给药治疗后腹泻犊牦牛的临床症状变化结果
[0090][0091][0092]
(3)结论: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由青蒿素、抗生素、微量元素(硒)、硫酸亚铁、贝壳粉及甘露寡糖组成。犊牦牛肠型大肠杆菌病的腹泻、血便严重程度,往往与产肠毒型大肠杆菌的增殖及增殖程度成正比关系。本次试验结果表明,该药物组合物所含青蒿素与氟喹诺酮类或β

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应用时,可增强抗生素对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可用于治疗产肠毒素大肠杆菌感染所导致的犊牦牛出血性腹泻。同时,所添加的微量元素硒可增强病畜对细菌侵袭的抵抗力;硫酸亚铁可用于出血性肠型腹泻的局部收敛剂及补血剂;贝壳粉所含的少量氨基酸和多糖物质可缓解肠粘膜损伤导致的失血,同时兼具解毒生肌、补充钙质和抑菌功效;所用甘露寡糖可通过非特异性免疫途径,促进病畜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感染程度,提高治愈率。因此,本发明制备的药物组合物对犊牦牛肠型大肠杆菌病引起的腹泻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0093]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
保护范围之内。
[0094]
因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虽然上面结合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原理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上述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示意性实现方式的解释,并非对本发明包含范围的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