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脑血管患者用多功能康复训练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12362发布日期:2021-11-09 22:51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心脑血管患者用多功能康复训练设备。


背景技术:

2.心内科,即心脑血管内科,是各级医院大内科为了诊疗心脑血管疾病而设置的一个临床科室,治疗的疾病包括心绞痛、高血压、猝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早搏、心律不齐、心肌病、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
3.现有技术有以下不足:现有康复训练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旁边有医生随同看护着,由于心血管病人的特殊性,在没有医生提醒的情况下,久坐训练的时候直接站立,可能会产生眩晕的情况,进而便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亟需设计一种心脑血管患者用多功能康复训练设备,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心脑血管患者用多功能康复训练设备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康复训练装置,功能单一,康复训练效果差以及缺少身体之间相互配合的功能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心脑血管患者用多功能康复训练设备,包括有底板,底板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手部板和第二手部板,底板上端中部设有动力装置,动力装置分别包括有第二传动杆和第三传动杆;所述第三传动杆连接有可同时带动患者下肢做不同步曲张训练的下体位训练装置;所述第二传动杆连接有上体位保健装置,上体位保健装置包括有腰部康复训练结构和与腰部康复训练结构相连接的背部康复训练结构;所述腰部康复训练结构包括有一对可对患者腰部两侧不同位置边往复旋转循环移动按摩边间歇性拱起训练,所述背部康复训练结构包括有一对可对患者背部两侧不同位置往复弧形移动按摩的背部按摩柱,所述第一手部板和第二手部板上均设有与腰部康复训练结构相连接的位置调节装置,所述第二传动杆还连接有可对患者头部间歇抓挠按摩的头部保健装置。
6.进一步地,所述动力装置还包括有与底板上端固接的电机,电机前端固接有第一主动锥齿轮,第一主动锥齿轮下端啮合有第一从动锥齿轮,第一从动锥齿轮同轴固接有与底板转动连接的第一传动杆,第一传动杆上端固接大锥齿轮,大锥齿轮两端分别啮合有第一小锥齿轮和第二小锥齿轮,第一小锥齿轮与第三传动杆固接,第二小锥齿轮与第二传动杆固接。
7.进一步地,所述下体位训练装置包括有与第三传动杆固接的第一柱形凸轮,第一柱形凸轮两侧内壁分别滑动连接有一个第一动杆,第一动杆分别固接有一个驱动杆,所述底板上端两侧分别固接有一个支撑侧板,支撑侧板均固接有背板和臀板,臀板内壁两端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大腿搁置板和第二大腿搁置板,第一大腿搁置板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一小
腿搁置板,第二大腿搁置板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二小腿搁置板,所述第一小腿搁置板和第二小腿搁置板分别转动连接有一个转动连杆,转动连杆内壁与驱动杆滑动连接,所述底板上固接有第一t形杆,第一t形杆两端分别与驱动杆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手部板和第二手部板内侧分别固接有一个第二t形杆,第一大腿搁置板和第二大腿搁置板下端分别设有一个第二固定轴,第二t形杆内壁与第二固定轴滑动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腰部康复训练结构包括有与第二传动杆固接的第二主动锥齿轮,第二主动锥齿轮两侧分别啮合有第二从动锥齿轮和第三从动锥齿轮,第二从动锥齿轮和第三从动锥齿轮分别同轴固接有第二柱形凸轮,第二柱形凸轮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二动杆,第二动杆上端固接有腰部按摩柱,所述背板内壁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一个滑板,滑板内壁与第二动杆滑动连接,所述滑板下端固接有环形套,环形套内侧两端分别固接有一个第一直齿条,第二动杆固接有与环形套内部两侧的第一直齿条相啮合的不完全齿轮,所述第二柱形凸轮分别同轴固接有蜗杆,蜗杆啮合有与滑板转动连接的蜗轮,蜗轮下端与背部康复训练结构相连接,蜗轮上端同轴固接有第四主动锥齿轮,第四主动锥齿轮啮合有第四从动锥齿轮,第四从动锥齿轮固接有与滑板转动连接的主杆,主杆中部固接有转轴杆,转轴杆两端分别固接有从杆,从杆一端固接有推拿柱,所述蜗杆一端转动连接有转轴,转轴与位置调节装置相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位置调节装置包括有与转轴转动连接的第一从动连杆,第一从动连杆转动连接有第一主动连杆,第一主动连杆中部分别与第一手部板和第二手部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手部板和第二手部板内壁分别转动连接有转柱,转柱上端非圆心处固接有手轴,转柱下端非圆心处固接有与第一主动连杆内壁滑动连接的第一固定轴。
10.进一步地,所述背部康复训练结构包括有一对第二主动连杆,第二主动连杆转动连接有第二从动连杆,第二从动连杆中部与背板转动连接,第二从动连杆另一端固接有与背板内壁弧形滑动连接的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上端与背部按摩柱固接,所述蜗轮非圆心处固接有第三固定轴,第二主动连杆内壁与第三固定轴滑动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头部保健装置包括有与第二传动杆固接的转动杆,转动杆一端固接有第五固定轴,所述底板上固接有固定板,固定板滑动连接有第二直齿条,第二直齿条下端固接有环形槽杆,环形槽杆内壁与第五固定轴滑动连接,所述第二直齿条啮合有与固定板转动连接的直齿轮,直齿轮固接有与固定板转动连接的第四传动杆,所述固定板固接有防护套,防护套内设有与第四传动杆固接的圆形槽轮,第四传动杆一端固接有头部按摩柱,所述防护套内固接有若干连接杆,连接杆均固接在一个圆形多滑杆上,圆形多滑杆圆周内壁分别滑动连接有若干环形t杆,环形t杆固接有一个抓杆,抓杆前端处设有一个抓杆套,所述圆形多滑杆各个分支上均设有一个第四固定轴,圆形槽轮内壁分别与第四固定轴滑动连接。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本发明在使用时,通过设置下体位保健装置,通过带动第一小腿搁置板沿着第一大腿搁置板内壁滑动,第二小腿搁置板沿着第二大腿搁置板内壁滑动,可同时对患者腿部做不同步曲张锻炼,转动第一手部板和第二手部板可分别改变第一大腿搁置板和第二大腿搁置板的位置,进而改变腿部角度的曲张,锻炼效果更好。
13.2.通过设置上体位保健装置,腰部康复训练结构带动腰部按摩柱和推拿柱同时工
作,对患者腰部进行康复训练,通过设置位置调节装置,患者手部调节腰部按摩柱和推拿柱前后位置,对患者腰部不同位置进行康复训练,可以有效的增加患者的神经意识,与此同时,背部康复训练结构可对患者背部两端进行往复循环舒缓按摩。
14.3.通过设置头部保健装置,利用若干抓杆间歇性的张开和闭合可对患者头部进行抓挠按摩,配合头部按摩柱,可以增强患者的脑部神经的活跃性,提高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的轴侧图;图2为本发明的主视图;图3为本发明的下体位训练装置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的下体位训练装置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的上体位保健装置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的上体位保健装置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的上体位保健装置的第三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的滑板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的上体位保健装置的第四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的头部保健装置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的头部保健装置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的头部保健装置的第三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发明的图3的i区域的局部结构放大图;图14为本发明的图2的h区域的局部结构放大图;图15为本发明的图6的f区域的局部结构放大图;图中:1、底板,2、第一手部板,3、背板,4、臀板,5、第一大腿搁置板,6、第一小腿搁置板,7、第二手部板,8、第二大腿搁置板,9、第二小腿搁置板,10、电机,11、第一主动锥齿轮,12、第一从动锥齿轮,13、第一传动杆,14、第二小锥齿轮,15、第二传动杆,16、第一小锥齿轮,17、大锥齿轮,18、第三传动杆,19、第一主动连杆,20、第一固定轴,21、第一从动连杆,22、第一支撑杆,23、转动连杆,24、驱动杆,25、第一柱形凸轮,26、第一动杆,27、第一t形杆,28、第二t形杆,29、手轴,30、转柱,31、第二固定轴,32、滑板,33、腰部按摩柱,34、背部按摩柱,35、蜗杆,36、转轴,37、第二柱形凸轮,38、第二从动锥齿轮,39、第二主动锥齿轮,40、第三从动锥齿轮,41、蜗轮,42、第三固定轴,43、第二主动连杆,44、第二从动连杆,45、第二支撑杆,46、第四主动锥齿轮,47、第四从动锥齿轮,48、主杆,49、从杆,50、推拿柱,51、环形套,52、第一直齿条,53、不完全齿轮,54、第二动杆,55、固定板,56、防护套,57、头部按摩柱,58、第四传动杆,59、连接杆、60、环形t杆,61、圆形槽轮,62、第四固定轴,63、抓杆,64、抓杆套,65、圆形多滑杆,66、转动杆,67、环形槽杆,68、第五固定轴,69、第二直齿条,70、直齿轮,71、转轴杆。
具体实施方式
16.一种心脑血管患者用多功能康复训练设备,如图1

15所示,包括有底板1,底板1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手部板2和第二手部板7,底板1上端中部设有动力装置,动力装置分
别包括有第二传动杆15和第三传动杆18;所述第三传动杆18连接有可同时带动患者下肢做不同步曲张训练的下体位训练装置;所述第二传动杆15连接有上体位保健装置,上体位保健装置包括有腰部康复训练结构和与腰部康复训练结构相连接的背部康复训练结构;所述腰部康复训练结构包括有一对可对患者腰部两侧不同位置边往复旋转循环移动按摩边间歇性拱起训练,所述背部康复训练结构包括有一对可对患者背部两侧不同位置往复弧形移动按摩的背部按摩柱34,所述第一手部板2和第二手部板7上均设有与腰部康复训练结构相连接的位置调节装置,所述第二传动杆15还连接有可对患者头部间歇抓挠按摩的头部保健装置。
17.本发明在使用时,患者躺在装置体上面,双手分别放置在第一手部板2和第二手部板7上,动力装置工作,动力装置分别带动第二传动杆15和第三传动杆18转动,第三传动杆18带动下体位训练装置工作,带动腿部做不同步曲张的康复锻炼,与此同时,第二传动杆15转动,第二传动杆15带动腰部康复训练结构工作,腰部康复训练结构包括有一对腰部按摩柱33和推拿柱50,腰部按摩柱33可对患者腰部两侧不同位置边转动边左右往复移动按摩,推拿柱50可对患者腰部两侧间歇拱起推拿按摩;腰部康复训练结构工作的同时带动背部康复训练结构工作,背部康复训练结构带动一对背部按摩柱34对患者背部不同位置往复移动按摩;当需要改变腰部按摩柱33和推拿柱50对患者腰部前后不同位置,控制位置调节结构工作,位置调节结构带动腰部康复训练结构前后移动,进而微调腰部康复训练结构的工作位置,对患者起到更好的认知锻炼意识,与此同时,第二传动杆15带动头部保健装置工作,头部保健装置对患者头部进行舒缓按摩,提高脑神经的活跃性。
18.如图2和14所示,动力装置还包括有与底板1上端固接的电机10,电机10前端固接有第一主动锥齿轮11,第一主动锥齿轮11下端啮合有第一从动锥齿轮12,第一从动锥齿轮12同轴固接有与底板1转动连接的第一传动杆13,第一传动杆13上端固接大锥齿轮17,大锥齿轮17两端分别啮合有第一小锥齿轮16和第二小锥齿轮14,第一小锥齿轮16与第三传动杆18固接,第二小锥齿轮14与第二传动杆15固接。
19.优选地,电机10工作,电机10带动第一主动锥齿轮11转动,第一主动锥齿轮11带动第一从动锥齿轮12转动,第一从动锥齿轮12带动第一传动杆13转动,第一传动杆13带动大锥齿轮17转动,大锥齿轮17同步带动第一小锥齿轮16和第二小锥齿轮14转动,第一小锥齿轮16带动第三传动杆18转动,第二小锥齿轮14带动第二传动杆15转动,第二传动杆15带动上体位保健装置工作,第三传动杆18带动下体位保健装置工作。
20.如图1和3和4和13所示,下体位训练装置包括有与第三传动杆18固接的第一柱形凸轮25,第一柱形凸轮25两侧内壁分别滑动连接有一个第一动杆26,第一动杆26分别固接有一个驱动杆24,所述底板1上端两侧分别固接有一个支撑侧板,支撑侧板均固接有背板3和臀板4,臀板4内壁两端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大腿搁置板5和第二大腿搁置板8,第一大腿搁置板5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一小腿搁置板6,第二大腿搁置板8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二小腿搁置板9,所述第一小腿搁置板6和第二小腿搁置板9分别转动连接有一个转动连杆23,转动连杆23内壁与驱动杆24滑动连接,所述底板1上固接有第一t形杆27,第一t形杆27两端分别与驱动杆24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手部板2和第二手部板7内侧分别固接有一个第二t形杆28,第一大腿搁置板5和第二大腿搁置板8下端分别设有一个第二固定轴31,第二t形杆28内壁与第二固定轴31滑动连接。
21.优选地,第三传动杆18转动,第三传动杆18带动第一柱形凸轮25转动,第一柱形凸轮25转动过程中第一柱形凸轮25内壁通过第一动杆26分别带动两侧的驱动杆24在第一t形杆27的内壁前后滑动,两侧的驱动杆24前后滑动的过程中通过和转动连杆23的连接,进而驱动第一小腿搁置板6和第二小腿搁置板9前后不同步沿着第一大腿搁置板5和第二大腿搁置板8的内壁滑动,实现双膝不同步的曲张锻炼,患者根据个人锻炼需要,带动第一手部板2和第二手部板7向两侧转动过程中,第一手部板2和第二手部板7分别带动第二t形杆28移动,第二t形杆28分别带动第一大腿搁置板5和第二大腿搁置板8沿着臀板4内壁滑动,进而改变双膝向两侧展开的程度,对腿部不同位置处进行曲张锻炼;第一大腿搁置板5和第二大腿搁置板8左右移动时,分别带动第一小腿搁置板6和第二小腿搁置板9左右移动,移动过程中由于转动连杆23分别与第一小腿搁置板6和第二小腿搁置板9转动连接,因此第一小腿搁置板6和第二小腿搁置板9左右移动的过程中不影响第一小腿搁置板6和第二小腿搁置板9的前后滑动。
22.如图5

9和13和15所示,腰部康复训练结构包括有与第二传动杆15固接的第二主动锥齿轮39,第二主动锥齿轮39两侧分别啮合有第二从动锥齿轮38和第三从动锥齿轮40,第二从动锥齿轮38和第三从动锥齿轮40分别同轴固接有第二柱形凸轮37,第二柱形凸轮37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二动杆54,第二动杆54上端固接有腰部按摩柱33,所述背板3内壁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一个滑板32,滑板32内壁与第二动杆54滑动连接,所述滑板32下端固接有环形套51,环形套51内侧两端分别固接有一个第一直齿条52,第二动杆54固接有与环形套51内部两侧的第一直齿条52相啮合的不完全齿轮53,所述第二柱形凸轮37分别同轴固接有蜗杆35,蜗杆35啮合有与滑板32转动连接的蜗轮41,蜗轮41下端与背部康复训练结构相连接,蜗轮41上端同轴固接有第四主动锥齿轮46,第四主动锥齿轮46啮合有第四从动锥齿轮47,第四从动锥齿轮47固接有与滑板32转动连接的主杆48,主杆48中部固接有转轴杆71,转轴杆71两端分别固接有从杆49,从杆49一端固接有推拿柱50,所述蜗杆35一端转动连接有转轴36,转轴36与位置调节装置相连接。
23.优选地,第二传动杆15转动,第二传动杆15带动第二主动锥齿轮39转动,第二主动锥齿轮39分别带动第二从动锥齿轮38和第三从动锥齿轮40转动,第二从动锥齿轮38和第三从动锥齿轮40分别带动一个第二柱形凸轮37转动,第二柱形凸轮37转动过程中,第二柱形凸轮37内壁带动第二动杆54在滑板32内壁左右移动,第二动杆54带动腰部按摩柱33左右移动,与此同时,第二动杆54左右移动过程中,不完全齿轮53和环形套51内侧两端的第一直齿条52相啮合,带动第二动杆54转动,第二动杆54左右移动的过程中自转,第二动杆54带动腰部按摩柱33对患者腰部边左右移动边转动按摩;第二柱形凸轮37转动的同时一端的蜗杆35同步转动,蜗杆35带动蜗轮41转动,蜗轮41带动第四主动锥齿轮46转动,第四主动锥齿轮46带动第四从动锥齿轮47转动,第四从动锥齿轮47带动主杆48转动,主杆48转动的同时带动转轴杆71圆周转动,转轴杆71圆周转动的同时带动两端的从杆49以主杆48为轴圆周转动,从杆49分别带动推拿柱50圆周转动,对患者腰部两侧进行间歇性拱起推拿按摩。
24.如图3和4所示,位置调节装置包括有与转轴36转动连接的第一从动连杆21,第一从动连杆21转动连接有第一主动连杆19,第一主动连杆19中部分别与第一手部板2和第二手部板7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手部板2和第二手部板7内壁分别转动连接有转柱30,转柱30上端非圆心处固接有手轴29,转柱30下端非圆心处固接有与第一主动连杆19内壁滑动连接的
第一固定轴20。
25.优选地,患者手握住手轴29,转动手轴29,手轴29带动转柱30转动,转柱30转动过程中带动下端的第一固定轴20圆周转动,第一固定轴20转动过程中带动第一主动连杆19以中端为轴转动,第一主动连杆19带动第一从动连杆21转动,第一从动连杆21分别带动一个转轴36沿着背板3内壁前后滑动,转轴36带动腰部康复训练结构前后位置调节,进而改变腰部按摩柱33和推拿柱50对患者腰部的前后按摩位置。
26.如图5

7和15所示,背部康复训练结构包括有一对第二主动连杆43,第二主动连杆43转动连接有第二从动连杆44,第二从动连杆44中部与背板3转动连接,第二从动连杆44另一端固接有与背板3内壁弧形滑动连接的第二支撑杆45,第二支撑杆45上端与背部按摩柱34固接,所述蜗轮41非圆心处固接有第三固定轴42,第二主动连杆43内壁与第三固定轴42滑动连接。
27.优选地,蜗轮41转动过程中,蜗轮41带动第三固定轴42圆周转动,第三固定轴42圆周转动过程中带动第二主动连杆43转动,第二主动连杆43带动第二从动连杆44沿第二从动连杆44中端为轴转动,第二从动连杆44带动背部按摩柱34以第二从动连杆44中端为中心点弧形转动,对患者肩部两端进行舒缓按摩。
28.如图1和10

12所示,头部保健装置包括有与第二传动杆15固接的转动杆66,转动杆66一端固接有第五固定轴68,所述底板1上固接有固定板55,固定板55滑动连接有第二直齿条69,第二直齿条69下端固接有环形槽杆67,环形槽杆67内壁与第五固定轴68滑动连接,所述第二直齿条69啮合有与固定板55转动连接的直齿轮70,直齿轮70固接有与固定板55转动连接的第四传动杆58,所述固定板55固接有防护套56,防护套56内设有与第四传动杆58固接的圆形槽轮61,第四传动杆58一端固接有头部按摩柱57,所述防护套56内固接有若干连接杆59,连接杆59均固接在一个圆形多滑杆65上,圆形多滑杆65圆周内壁分别滑动连接有若干环形t杆60,环形t杆60固接有一个抓杆63,抓杆63前端处设有一个抓杆套64,所述圆形多滑杆65各个分支上均设有一个第四固定轴62,圆形槽轮61内壁分别与第四固定轴62滑动连接。
29.优选地,第二传动杆15转动,第二传动杆15带动转动杆66圆周转动,转动杆66圆周转动过程中带动第五固定轴68圆周转动,第五固定轴68转动过程中通过环形槽杆67带动第二直齿条69在固定板55限位下上下往复滑动,第二直齿条69滑动过程中带动直齿轮70间歇性正反转动,直齿轮70转动过程中带动第四传动杆58转动,第四传动杆58同时带动圆形槽轮61和头部按 摩柱间歇性正反转动,圆形槽轮61转动过程中带动第四固定轴62沿着圆形槽轮61内壁滑动,第四固定轴62分别带动圆形多滑杆65各个分支的环形t杆60沿着各个分支内壁往复开张滑动,环形t杆60带动抓杆63间歇性张开和合闭,抓杆63带动抓杆套64对患者头部进行抓挠按摩,配合头部按摩柱57的旋转按摩,有效的锻炼脑部神经的活跃性,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30.本发明的工作过程为:本发明在使用时,患者躺在臀板4和背板3上,腿部分别放置在第一大腿搁置板5和第二大腿搁置板8,患者脚部分别放置在第一小腿搁置板6和第二小腿搁置板9上,双手分别放置在第一手部板2和第二手部板7上,电机10工作,电机10带动第一主动锥齿轮11转动,第一主动锥齿轮11带动第一从动锥齿轮12转动,第一从动锥齿轮12带动第一传动杆13转动,第一传动杆13带动大锥齿轮17转动,大锥齿轮17同步带动第一小
锥齿轮16和第二小锥齿轮14转动,第一小锥齿轮16带动第三传动杆18转动,第三传动杆18带动第一柱形凸轮25转动,第一柱形凸轮25转动过程中第一柱形凸轮25内壁通过第一动杆26分别带动两侧的驱动杆24在第一t形杆27的内壁前后滑动,两侧的驱动杆24前后滑动的过程中通过和转动连杆23的连接,进而驱动第一小腿搁置板6和第二小腿搁置板9前后不同步沿着第一大腿搁置板5和第二大腿搁置板8的内壁滑动,实现双膝不同步的曲张锻炼,患者根据个人锻炼需要,带动第一手部板2和第二手部板7向两侧转动过程中,第一手部板2和第二手部板7分别带动第二t形杆28移动,第二t形杆28分别带动第一大腿搁置板5和第二大腿搁置板8沿着臀板4内壁滑动,进而改变双膝向两侧展开的程度,对腿部不同位置处进行曲张锻炼;第一大腿搁置板5和第二大腿搁置板8左右移动时,分别带动第一小腿搁置板6和第二小腿搁置板9左右移动,移动过程中由于转动连杆23分别与第一小腿搁置板6和第二小腿搁置板9转动连接,因此第一小腿搁置板6和第二小腿搁置板9左右移动的过程中不影响第一小腿搁置板6和第二小腿搁置板9的前后滑动。
31.与此同时,第二小锥齿轮14带动第二传动杆15转动,第二传动杆15带动第二主动锥齿轮39转动,第二主动锥齿轮39分别带动第二从动锥齿轮38和第三从动锥齿轮40转动,第二从动锥齿轮38和第三从动锥齿轮40分别带动一个第二柱形凸轮37转动,第二柱形凸轮37转动过程中,第二柱形凸轮37内壁带动第二动杆54在滑板32内壁左右移动,第二动杆54带动腰部按摩柱33左右移动,与此同时,第二动杆54左右移动过程中,不完全齿轮53和环形套51内侧两端的第一直齿条52相啮合,带动第二动杆54转动,第二动杆54左右移动的过程中自转,第二动杆54带动腰部按摩柱33对患者腰部边左右移动边转动按摩;第二柱形凸轮37转动的同时一端的蜗杆35同步转动,蜗杆35带动蜗轮41转动,蜗轮41带动第四主动锥齿轮46转动,第四主动锥齿轮46带动第四从动锥齿轮47转动,第四从动锥齿轮47带动主杆48转动,主杆48转动的同时带动转轴杆71圆周转动,转轴杆71圆周转动的同时带动两端的从杆49以主杆48为轴圆周转动,从杆49分别带动推拿柱50圆周转动,对患者腰部两侧进行间歇性拱起推拿按摩。
32.与此同时,蜗轮41转动过程中,蜗轮41带动第三固定轴42圆周转动,第三固定轴42圆周转动过程中带动第二主动连杆43转动,第二主动连杆43带动第二从动连杆44沿第二从动连杆44中端为轴转动,第二从动连杆44带动背部按摩柱34以第二从动连杆44中端为中心点弧形转动,对患者肩部两端进行舒缓按摩。
33.当需要改变腰部按摩柱33和推拿柱50对患者腰部前后不同位置,患者手握住手轴29,转动手轴29,手轴29带动转柱30转动,转柱30转动过程中带动下端的第一固定轴20圆周转动,第一固定轴20转动过程中带动第一主动连杆19以中端为轴转动,第一主动连杆19带动第一从动连杆21转动,第一从动连杆21分别带动一个转轴36沿着背板3内壁前后滑动,转轴36滑动过程中,带动第二主动锥齿轮39沿着第二传动杆15方向前后滑动,第二主动锥齿轮39带动两端的第二从动锥齿轮38和第三从动锥齿轮40滑动,最终带动一对滑板32沿着背板3内壁前后滑动,进而改变腰部按摩柱33和推拿柱50对患者腰部的前后按摩位置,提高患者的认知意识。
34.与此同时,第二传动杆15带动转动杆66圆周转动,转动杆66圆周转动过程中带动第五固定轴68圆周转动,第五固定轴68转动过程中通过环形槽杆67带动第二直齿条69在固定板55限位下上下往复滑动,第二直齿条69滑动过程中带动直齿轮70间歇性正反转动,直
齿轮70转动过程中带动第四传动杆58转动,第四传动杆58同时带动圆形槽轮61和头部按 摩柱间歇性正反转动,圆形槽轮61转动过程中带动第四固定轴62沿着圆形槽轮61内壁滑动,第四固定轴62分别带动圆形多滑杆65各个分支的环形t杆60沿着各个分支内壁往复开张滑动,环形t杆60带动抓杆63间歇性张开和合闭,抓杆63带动抓杆套64对患者头部进行抓挠按摩,配合头部按摩柱57的旋转按摩,有效的锻炼脑部神经的活跃性,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