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摄像光源系统的亮度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67849发布日期:2021-12-17 23:58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摄像光源系统的亮度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一种医学检测用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摄像光源系统的亮度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对病患者进行检测时,一些情况下需要使用到内窥镜,将内窥镜插入至患者体内,以观测患者体内组织的病况,以辅助对患者病情进行判断,便于后续对患者进行治疗。
3.在使用内窥镜进行检测时,将内窥镜连接在摄像光源系统上,内窥镜同时与光源以及摄影设备连接,进行检测时,光线传输至内窥镜端部后射出,将患者体内需要进行检测的位置照亮,同时,通过摄影设备记录体内影像,并将拍摄的影像实时传出,完成对患者体内组织的病理情况的检测。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在进行检测的过程中,使用光源将患者体内检测部位照亮,在不同的情况下,若是光源的光照强度过大,会出现观察部位曝光过度的问题;光照强度不足,又会出现较为昏暗、观察不清晰的问题;会对观测的效果产生影响,甚至会对后续的诊断过程、结果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减少因光照强度不合适、而造成对观测的影像不清晰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摄像光源系统的亮度调节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摄像光源系统的亮度调节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摄像光源系统的亮度调节装置,包括机箱和设置在机箱内的光源,机箱外壁上设置有与光源连通的出光口,机箱内设置有一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在光源与出光口之间的遮光板,所述遮光板上开设有供光源的光线穿过的调光孔;机箱内设置有用于对遮光板进行调节的驱动件,调光孔的设置轨迹与光源相对于遮光板的运动轨迹相同,且调光孔的尺寸由其中一端到另一端逐渐变大。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内窥镜对患者体内进行检测时,控制驱动件带动遮光板移动,使得与光源对准的调光孔部分的宽度变化,如此能够实现对传输至内窥镜中的光线的强度的调节,保持内窥镜照出的光对患者体内需进行观察的部分进行适合程度的曝光,以保持拍摄、传输的影像的清晰,不容易对后续的诊断过程造成影响或干扰;通过遮光板的形式对光源传输至内窥镜的光线强度进行调节,相较于通过改变光源功率而对光线强度进行调整的方式,减少对光源造成损坏的问题,延长其使用寿命。
8.可选的,所述遮光板与机箱转动连接。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较于带动遮光板平移的情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遮光板调节过程中所占用的空间,提高该装置整体的空间利用率,在与其他模块配合使用的过程中,不容易出现占用空间过大的问题,提升了适配性以及使用的便利性。
10.可选的,所述遮光板上还开设有通光孔,通光孔位于调光孔尺寸较宽的一端,且通
光孔与调光孔连通。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补光时,若是光照强度低,使得拍摄的影像因为环境较暗而不清晰,直接将遮光板调整至通光孔与光源对准的位置处,若是仍存在较暗的问题,直接通过增大光源的功率以增加光线强度,缩短了逐渐调整遮光板进行观察的过程,提高了该装置使用的效率。
12.可选的,所述机箱内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光源可拆卸连接在安装板上,安装板上设置有用于对光源进行固定的固定组件。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光源通过固定组件可拆卸连接在安装板上,在需要对光源进行更换或是检修时,能够较为方便对光源进行安拆。
14.可选的,所述安装板上开设安装槽,所述光源包括光源本体、固定在光源本体上的发光柱和固定在光源本体上的集光壳,所述集光壳呈半球状、且开口朝向遮光板所在的方向,所述发光柱位于集光壳内部;所述集光壳开口的一侧位于安装槽内,且集光壳外壁与安装槽侧壁抵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光源固定在安装板上时,集光壳卡在安装槽内,能够减少集光壳相对安装板发生滑动的问题,光源固定在安装板上更加牢固。
16.可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设置在安装板上的弹性件,弹性件包括固定在安装板上的安装杆和固定在安装杆上的压紧杆,所述压紧杆与集光壳远离安装板的一侧抵接,压紧杆与安装杆弹性连接且压紧杆远离安装杆的一端向安装板的方向倾斜。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紧杆与集光壳抵接,将集光壳压紧固定在安装板上,在需要将光源拆下时,直接拨动压紧杆,使得集光壳从安装槽内脱出即可,对光源进行安拆的操作较为方便。
18.可选的,所述弹性件有两个,且两个弹性件关于集光壳对称设置;两个弹性件之间设置有呈u形的连接件,且两根压紧杆与连接件之间均设置有转接件。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弹性件配合对集光壳进行固定,同时设置连接件对两根压紧杆进行连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光源固定在安装板上的稳固性。
20.可选的,所述转接件位于压紧杆与连接件之间的部分向远离压紧杆以及连接件的方向凸出,且转接件向外凸出的部分向远离安装板的方向倾斜。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压紧杆对光源进行固定的状态下,转接件的端部与安装板之间存在间隙,需要拨动压紧杆的情况下,较为方便抓取转接件,对压紧杆进行操作较为方便。
22.可选的,所述驱动件为舵机。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较为方便和准确的控制遮光板转动的角度,在控制遮光板转过一定角度后,能够将遮光板较为稳定的保持在调整后的位置,不容易出现晃动的问题,使得该调节装置的调节效果更好。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设置的调节组件,能够较为方便的对光源传输至内窥镜中的光线强度进行调节,以保证内窥镜能够拍摄、传输清晰的画面,不需要频繁对光源的功率进行调节,减少造成光源损坏的问题;2.通过设置的固定组件,能够较为方便的实现对光源的固定,后续需要对光源进
行检修、更换时,安拆的操作较为方便;3.通过设置的通光孔,在进行补光时,若是光照强度低,使得拍摄的影像因为环境较暗而不清晰,直接将遮光板调整至通光孔与光源对准的位置处,若是仍存在较暗的问题,直接通过增大光源的功率以增加光线强度,缩短了逐渐调整遮光板进行观察的过程,提高了该装置使用的效率。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技术的亮度调节装置安装在壳体内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亮度调节装置的示意图;图3是光源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5是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6.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2、机箱;21、光源;211、光源本体;212、发光柱;213、集光壳;22、出光口;23、安装板;231、安装槽;3、调节组件;31、遮光板;311、调光孔;312、通光孔;32、驱动件;4、固定组件;41、弹性件;411、安装杆;412、压紧杆;42、连接件;43、转接件;5、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结合附图1

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8.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摄像光源系统的亮度调节装置,参照图1和图2,该摄像光源系统包括一壳体1,壳体1内设置有光源模块以及摄像模块,该亮度调节装置即是其中的光源模块,该调节装置包括固定在壳体1内的机箱2、设置在机箱2内的光源21以及固定在机箱2外壁上的出光口22,出光口22为一管状结构,其与光源21的发光端对准,且出光口22的端部穿透壳体1侧壁延伸至壳体1外部,用于与内窥镜的接线连接,将内部光源21产生的光线传输至内窥镜。
29.参照图2,机箱2内竖向固定有一块安装板23,用于安装光源21;机箱2内还设置有一调节组件3,包括位于光源21与出光口22之间的遮光板31和设置在机箱2内用于对遮光板31位置进行调整的驱动件32,其中,遮光板31上开设有调光孔311,调光孔311的宽度由其一端向另一端延伸的方向上逐渐增大;光源21发出的光通过调光孔311传输至出光口22,且在驱动件32带动遮光板31移动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调光孔311与光源21对准,随着调光孔311与光源21对准的位置处的宽度的变化,能够对光源21传输至内窥镜中的光线的强度进行调整。
30.具体的,参照图2,遮光板31转动连接在安装板23上,驱动件32为一舵机,驱动件32也固定在安装板23上,其输出端与遮光板31固接,以带动遮光板31转动;在壳体1的外侧设置按钮以控制驱动件32运转;在进行检测的过程中,遮光板31转动能够对光源21传输至内窥镜中的光线强度进行调节,以使得拍摄、传输的影像保持清晰;在另一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遮光板31与安装板23滑动连接,驱动件32通过齿轮、齿条传动的方式带动遮光板31滑动,同样能够实现对光源21传输至内窥镜中的光照强度的调节。
31.在使用内窥镜对患者体内进行观察的过程中,通过按钮控制驱动件32带动遮光板
31转动,对与光源21相对部分的调光孔311的宽度进行调整,能够较为方便的调节传输至内窥镜中的光线强度,不容易出现对患者体内观测部位曝光过度或是补光不足的问题,保证内窥镜拍摄、传输的影像保持清晰,进行观测的效果更好,如此,也不容易对后续的诊断过程造成干扰或不便;通过遮光板31进行调整,不需要频繁的对光源21的功率进行调整,能够减少光源21出现损坏的问题,延长使用寿命。
32.参照图2,遮光板31上还开设有一通光孔312,通光孔312位于调光孔311宽度最大的一端、且通光孔312与调光孔311连通;调整遮光板31至通光孔312与光源21对准的位置处,使得传输至内窥镜中的光线强度达到最大值;如此在进行补光过程中,若是观察部位呈现较暗的现象,可以直接调整遮光板31至通光孔312与光源21对准的位置处,若是此时能够观察到清楚的影像,即可直接观察,若是曝光过度,即可继续调整遮光板31,降低传输至内窥镜中的光照强度;若观察的部位仍然存在较暗、无法观察清楚的问题,则可以判断需要增大光源21功率,以保证能够观察到清楚的影像,缩短调节时间,提升使用的便利性。
33.参照图3和图4,光源21包括光源本体211、固定在光源本体211上的发光柱212和固定在光源本体211上的集光壳213,其中,集光壳213为一半球状壳体1,其开口朝向遮光板31所在的方向,发光柱212位于集光壳213内部,通过集光壳213对发光柱212发出的光进行汇聚、穿过调光孔311至出光口22中;安装板23上开设有一安装槽231,集光壳213开口的一端位于安装槽231内、且保持集光壳213外壁与安装槽231侧壁抵接;安装板23上设置有用于对光源21进行固定的固定组件4。
34.参照图2和图5,固定组件4包括固定在安装板23上的两个弹性件41,两个弹性件41均与集光壳213远离安装板23的一侧抵接,将集光壳213压紧、固定在安装板23上,且两个弹性件41关于关于集光壳213的中心线对称分布;弹性件41包括固定在安装板23上的安装杆411和固定在安装杆411上的压紧杆412,压紧杆412与安装杆411之间为弹性连接,且压紧杆412远离安装杆411的一端向安装板23的方向倾斜,使得压紧杆412与集光壳213抵紧,将集光壳213压紧在安装板23上;在安装、拆卸电源时,直接拨动压紧杆412,将集光壳213从安装槽231中移出,即可将光源21取下,操作较为方便。
35.参照图2和图5,两个弹性件41之间设置有连接件42,连接件42呈u形,通过连接件42对两个弹性件41进行连接,两个压紧杆412与连接件42之间均设置有转接件43,通过转接件43对连接件42与压紧杆412进行连接;转接件43也呈u形,其两端分别与压紧杆412以及连接件42端部固接,转接件43远离压紧杆412以及连接件42的一端向远离安装板23的方向倾斜。
36.通过弹性件41将光源21固定在安装板23上的状态下,压紧杆412以及连接件42同时与集光壳213抵接,将集光壳213压紧、固定在安装板23上,对光源21固定的更加牢固,光源21不容易出现晃动、脱落的问题;另外,设置转接件43远离压紧杆412以及连接件42的一端向远离安装板23的方向偏斜,在压紧杆412抵紧在集光壳213上的状态下,转接件43的端部处于与安装板23分离的状态,需要将光源21从安装板23上取下时,抓取转接件43比较方便,对固定组件4进行操作较为方便。
37.另外,在使用该装置的过程中,光源21产生热量容易对正常的工作过程以及光源21本身的使用寿命产生影响,因此,参照图1,机箱2外壁上安装有风扇5,以对光源21进行散热。
38.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摄像光源系统的亮度调节装置的实施原理为:使用内窥镜进行检测时,调整遮光板31能够较为方便的对光源21传输至内窥镜的光线强度进行调整,使得从内窥镜射出的光线强度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减少出现曝光过度或是光照不足而使得拍摄、传输的影像模糊的问题,使得拍摄、传输的影像保持清晰,使用效果更好,不容易对后续诊断的过程产生影响、造成干扰。
39.对传输至内窥镜的光线强度进行调整时,不需要频繁的调整光源21的功率以对其本身的发光强度进行调整,减少频繁调整光源21而对光源21造成损坏的问题,延长其使用寿命;通过设置的固定组件4,对光源21进行固定的状态下,通过压紧杆412与连接件42同时压紧在集光壳213上,实现对光源21的固定,且集光壳213位于安装槽231中,对光源21固定的较为牢固;将光源21拆下时,通过转接件43拨动压紧杆412以及连接件42,即可将光源21取下,操作较为方便。
4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