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科头部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62185发布日期:2021-12-24 20:30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儿科头部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儿科头部降温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儿科头部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2.人类体温的相对稳定是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下实现的,一般认为直肠温度38摄氏度以上时称为发热,口腔和腋下温度比直肠温度分别低0.5和0.8摄氏度,现代研究认为发热既是一种疾病的症状,又是机体抗感染机制之一,当机体受到外来病原微生物(外致热原)的侵袭,或体内某些物质(内致热原)释放增加,产生发热效应,体温调节中枢将体温调定点上移,引起心跳加快、骨骼肌收缩等,使产热增加,末端血管收缩,汗毛孔关闭等,散热减少,体温上升,临床上可见发热小儿四肢厥冷、畏寒、寒颤等。
3.目前,在儿童发热时,应该在医嘱的前提下进行治疗,而医护人员在对儿童发热进行治疗时,会对儿童的头部进行降温,从而预防儿童因高热导致对大脑的损伤,现在经常使用的是头部佩戴冰袋或是用水进行多次频繁的擦拭,从而达到降温的效果,但是,在长期的佩戴冰袋后,冰袋的降温效果降低,而频繁的多次擦拭头部,会增加家长或是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同时,家长或是医护人员会因为其它的工作存在延长了擦拭的时间或是忘记擦拭的可能性,从而使得经常使用的儿童头部降温装置降温持续性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儿科头部降温装置,可以实现长期稳定的对儿童头部的降温,从而降提高了儿童头部降温装置降温持续性。
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儿科头部降温装置,包括:散热组件和循环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第一水袋、第二水袋和第一魔术贴,所述第一水袋与所述第二水袋之间通过所述第一魔术贴进行连接,所述循环组件包括外箱、第一螺旋管套、水泵、水箱和第一水管,所述第一螺旋管套一端与所述外箱连通,所述第一螺旋管套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水袋固定连接,所述水泵和所述水箱均与所述外箱内部固定连接,所述水泵与所述水箱连通,一个所述第一水管一端与所述水箱上方连通,所述第一水管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水袋和所述第二水袋一侧连通,另一个所述第一水管一端与所述水泵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一水管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水袋和所述第二水袋另一侧连通,所述第一水管贯穿所述第一螺旋管套内部。
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儿科头部降温装置,在第一魔术贴的配合使用下,实现了第一水袋和第二水带的连接,并且便于根据不同的头围进行调节,在第一水袋和第二水袋的配合使用下,实现了对头部的降温,在水泵和第一水管的配合使用下,将水箱中的水输送到第一水袋和第二水袋中,在第一水袋、第二水袋和第一水管的配合使用下,实现了将第一水袋和第二水袋中水输送到水箱的内部,在整个使用的过程中,实现了将第一水袋和第二水袋中的水的循环,吸收了头部热量的水循环到水箱中进行冷却,在有水泵经过第一水
管输送到第一水袋和第二水袋中,再次的对头部进行降温,从而实现了循环长期的对头部的降温,提高了儿科头部降温装置的降温持续性。
7.另外,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儿科头部降温装置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魔术贴包括第一毛面和第一勾面,所述第一毛面分别与所述第二水袋两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勾面分别与所述第一水袋两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毛面与所述第一勾面贴合。
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毛面中部设置有松紧带。
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水袋和所述第二水袋分别均匀设置有通孔。
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水袋和所述第二水袋外部一侧均设置有定型板。
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水袋一侧设置有第二螺旋管套,所述第二螺旋管套一端与所述第一螺旋管套一端连通,一个所述第一水管贯穿所述第二螺旋管套内部。
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箱内部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水泵和所述水箱均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板上方。
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箱底部设置有垫块,所述外箱上方设置有把手。
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水箱一侧设置有冰袋抽屉,所述冰袋抽屉滑动插接在所述水箱内部一侧。
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水箱上方一侧设置有注水管,所述注水管延伸至所述外箱上方,所述注水管上方设置有盖子,所述盖子套接在所述注水管上方。
16.在对儿童头部进行降温时,为了达到持续长期的对头部进行降温的效果,会长时间的佩戴冰袋,但是在长时间的佩戴冰袋后,由于冰袋与头部皮肤的长时间的接触,会因不通风和长时间佩戴出现不舒适感,从而给发热的儿童增加了不适感;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第一通风组件,所述第一通风组件包括风机、第一风管、第二风管、出风头、气囊、电磁阀和泄压阀,所述风机固定连接在所述外箱内部,所述第一风管和所述第二风管一端均与所述风机输出端连通,所述电磁阀和所述泄压阀均固定连接在所述外箱内部,所述第一风管和所述第二风管分别与所述电磁阀连通,所述第一风管与所述泄压阀连通,所述第一风管和所述第二风管均贯穿所述第一螺旋管套内部,所述出风头设置在所述通孔内部,所述第二风管一端与所述出风头连通,所述气囊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水袋两侧内部,所述第一风管一端与所述气囊连通;在风机和第二风管的配合使用下,实现了将空气输送到出风头的内部,在出风头的配合使用下,并配合着通孔,实现了将外部的空气输送到儿童的头部周边,在风机和第一风管的配合使用下,实现了将外部的空气输送到气囊中,在电磁阀和泄压阀的配合实现了,实现了需要对气囊进行充气时,做到第一风管上的电磁阀开启,同时泄压阀关闭,在需要将气囊中的空气放出时,做到了第一风管上的电磁阀关闭,同时泄压阀开启,气囊持续的充气后,第一水袋一侧抵在头部一侧,会因为膨胀将第一水袋进行撑起,从而实现了将第一水袋和头部之间撑起一个间隙,可以缓解儿童头部因长时间佩戴冰袋的不适,在整个使用的过程中,实现了对儿童头部进行通风,也实现了将第一水袋和头部之间进行撑起,从而实现了缓解儿童头部长时间佩戴冰袋产生的不适感。
1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风管位于所述定型板内部一端外侧设置有弹簧。
1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风管设置有泄压管,所述泄压管与所述泄压阀连通。
1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所述风机进风端设置有风箱,所述风箱内部设置有空气滤芯,所述风箱与所述外箱内部固定连接。
20.在儿童发热时,要特别的关注散热和退热情况,特别是在儿童高热不退的时间段内,一边需要对儿童进行退热治疗,一边要对儿童进行散热处理,从而需要对儿童的头部进行全方位的散热,防止儿童的大脑因长时间的高热引发脑膜炎等一些并发症,但是经常使用的冰袋不便于实现对儿童头部的全方位的降温,使得儿科头部降温装置的降温效果不佳;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第二通风组件,所述第二通风组件包括第一通风部和第二通风部,所述第一通风部包括顶盖、第三风管和第二魔术贴,所述顶盖均匀设置有第一风孔,所述第二通风部包括颈套、第四风管、第三水袋、第二水管和连接带,所述颈套内侧均匀开设有第二风孔,所述第三风管一端与所述第二风管连通,所述顶盖内部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风孔与所述第一空腔连通,所述第三风管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空腔连通,所述顶盖两侧分别与所述定型板之间通过第二魔术贴连接,所述第四风管一端与所述第二风管连通,所述颈套内部设置有第二空腔,所述第四风管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空腔连通,所述第二风孔与所述第二空腔连通,所述第三水袋与所述颈套上方固定连接,一个所述第二水管一端与所述第三水袋一侧连通,所述第二水管另一端与一个所述第一水管连通,另一个第二水管与所述第三水袋另一侧连通,所述第二水管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第一水管连通,所述连接带一端与所述颈套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带另一端穿过所述颈套另一侧与所述连接带中部连接;在顶盖和第三风管的配合使用下,将第二风管内部的空气输送到顶盖内部,在第一风孔的配合使用下,将空气吹向儿童的头顶位置,实施对儿童头顶位置进行散热降温,在颈套和第四风管的配合使用下,实现了将第二风管内部的空气输送到颈套的内部,在第二风孔的配合使用下,实现了将空气吹向儿童的脖颈部位,实施对脖颈部位的散热降温,在第三水带和第二水管的配合使用下,实现了将第一水管中的水输送到第三水带中,并且在第二水管的使用下,将第三水袋中的水输送到第一水管中,实现了第三水袋中的水的循环,从而实现了对儿童下巴部位进行散热降温,在整个使用的过程中,首先实现了对头顶部位的散热降温,其次实现了对脖颈部位的通风散热降温,也实现了对下巴部位的降温,因此做到了全面的对儿童头部进行散热降温,提高了儿科头部降温装置的降温效果。
2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魔术贴包括第二毛面和第二勾面,所述第二毛面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顶盖两侧,所述第二勾面与所述定型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毛面和所述第二勾面贴合。
2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颈套设置有第三螺旋管套,所述第三螺旋管套一端与所述第一螺旋管套一端连通,所述第四风管和所述第二水管均贯穿所述第三螺旋管套内部。
2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锁止件包括锁止杆和弹簧,所述第三立杆开设有
与所述锁止杆匹配的锁止槽,所述锁止杆滑动连接在所述限位杆内部,所述弹簧位于所述限位杆内部,所述弹簧一端抵在所述锁止杆一侧,所述锁止杆一端插接在所述锁止槽内部。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5.图1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儿科头部降温装置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儿科头部降温装置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第一水袋和第二水袋的部分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通孔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循环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第一通风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弹簧、出风头和气囊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第一通风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第二通风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颈套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第三水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00

散热组件;110

第一水袋;111

第二螺旋管套;120

第二水袋;130

第一魔术贴;131

第一毛面;132

第一勾面;133

松紧带;140

通孔;150

定型板;200

循环组件;210

外箱;211

支撑板;212

垫块;213

把手;220

第一螺旋管套;230

水泵;240

水箱;241

冰袋抽屉;242

注水管;243

盖子;250

第一水管;300

第一通风组件;310

风机;311

风箱;312

空气滤芯;320

第一风管;321

泄压管;330

第二风管;331

弹簧;340

出风头;350

气囊;360

电磁阀;370

泄压阀;400

第二通风组件;410

第一通风部;411

顶盖;412

第三风管;413

第二魔术贴;4131

第二毛面;4132

第二勾面;414

第一风孔;420

第二通风部;421

颈套;422

第四风管;423

第三水袋;424

第二水管;425

连接带;426

第二风孔;427

第三螺旋管套。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8.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9.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1.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2.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3.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4.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儿科头部降温装置。
35.如图1

图11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儿科头部降温装置,包括散热组件100和循环组件200。
36.其中,散热组件100包括第一水袋110、第二水袋120和第一魔术贴130,第一水袋110与第二水袋120之间通过第一魔术贴130进行连接,循环组件200包括外箱210、第一螺旋管套220、水泵230、水箱240和第一水管250,第一螺旋管套220一端与外箱210连通,第一螺旋管套220另一端与第二水袋120固定连接,水泵230和水箱240均与外箱210内部固定连接,水泵230与水箱240连通,一个第一水管250一端与水箱240上方连通,第一水管250另一端分别与第一水袋110和第二水袋120一侧连通,另一个第一水管250一端与水泵230输出端连通,第一水管250另一端分别与第一水袋110和第二水袋120另一侧连通,第一水管250贯穿第一螺旋管套220内部。
37.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一种儿科头部降温装置的工作过程;首先,将水通过注水管242注入在水箱240的内部,再盖上盖子243;其次,拉出冰袋抽屉241将冰袋或是冰块防止在冰袋抽屉241内部,再将冰袋抽屉241推入到水箱240内部;然后,将第一水袋110佩戴在头部的前部,将第二水袋120佩戴在头部的后部,利用
第一毛面131和第一勾面132的贴合实施对第一水袋110和第二水袋120的连接;最后,启动水泵230将水箱240内部的水输送到第一水袋110和第二水袋120的内部,当第一水袋110和第二水袋120的内部水满时,会经过第一水管250将水输送到水箱240内部,实现了第一水袋110和第二水袋120内部的水的循环;由此,在第一毛面131和第一勾面132的配合使用下,实现了第一水袋110和第二水袋120的连接和佩戴,在水泵230和第一水管250的配合使用下,实现了第一水袋110和第二水袋120中的水的循环,实现了长时间持续的给头部进行降温处理。
38.另外,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儿科头部降温装置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和图6

图8所示,第一魔术贴130包括第一毛面131和第一勾面132,第一毛面131分别与第二水袋120两侧固定连接,第一勾面132分别与第一水袋110两侧固定连接,第一毛面131与第一勾面132贴合。
3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和图6

图8所示,第一毛面131中部设置有松紧带133,需要说明的是,松紧带133的设置是配合着气囊350使用的。
4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如图4所示,第一水袋110和第二水袋120分别均匀设置有通孔140,需要说明的是,通孔140是配合出风头340使用的。
4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水袋110和第二水袋120外部一侧均设置有定型板150,需要说明的是,定型板150为软质板,便于对第一水袋110和第二水袋120的承托。
4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第一水袋110一侧设置有第二螺旋管套111,第二螺旋管套111一端与第一螺旋管套220一端连通,一个第一水管250贯穿第二螺旋管套111内部,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水管250、第一风管320和第二风管330均位于第一螺旋管套220内部。
4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如图5,外箱210内部设置有支撑板211,水泵230和水箱240均固定连接在支撑板211上方。
4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如图5所示,外箱210底部设置有垫块212,外箱210上方设置有把手213。
4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如图5所示,水箱240一侧设置有冰袋抽屉241,冰袋抽屉241滑动插接在水箱240内部一侧,需要说明的是,冰袋抽屉241用于方式冰块或是冰袋使用的。
4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如图5所示,水箱240上方一侧设置有注水管242,注水管242延伸至外箱210上方,注水管242上方设置有盖子243,盖子243套接在注水管242上方。
47.在对儿童头部进行降温时,为了达到持续长期的对头部进行降温的效果,会长时间的佩戴冰袋,但是在长时间的佩戴冰袋后,由于冰袋与头部皮肤的长时间的接触,会因不通风和长时间佩戴出现不舒适感,从而给发热的儿童增加了不适感。
4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 和图6和图7所示,还包括第一通风组件300,第一通风组件300包括风机310、第一风管320、第二风管330、出风头340、气囊350、电磁阀360和泄压阀370,风机310固定连接在外箱210内部,第一风管320和第二风管330一端均与风机310输出端连通,电磁阀360和泄压阀370均固定连接在外箱210内部,第一风管320和第二风管330分别与电磁阀360连通,第一风管320与泄压阀370连通,第一风管320和第二风管330
均贯穿第一螺旋管套220内部,出风头340设置在通孔140内部,第二风管330一端与出风头340连通,气囊350固定连接在第一水袋110两侧内部,第一风管320一端与气囊350连通。
49.空气经过风箱311,在风箱311的内部经过空气滤芯312进行过滤,在风机310的作用下,将空气吸入到风机310的内部,再将空气输送到第一风管320和第二风管330的内部,第一风管320将空气输送到气囊350内部,第二风管330将空气输到出风头340的内部,出风头340和通孔140的配合使用,将空气吹向儿童头部周边,实施对儿童头部进行散热降温,在需要对气囊350进行充气时,关闭泄压阀370,开启第一风管320上设置的电磁阀360,当需要将气囊350中的空气排出时,则是开启泄压阀370,关闭第一风管320上设置的电磁阀360,从而实现了对儿童佩戴冰袋部位的通风,也实现了将儿童头部和第一水袋110之间进行撑起,从而缓解儿童头部长时间佩戴冰袋产生的不适感。
5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如图7所示,第二风管330位于定型板150内部一端外侧设置有弹簧331,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风管330的外部设置弹簧331的好处是防止第二风管330因折弯被堵住。
5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如图6所示,第一风管320设置有泄压管321,泄压管321与泄压阀370连通。
5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如图6所示,风机310进风端设置有风箱311,风箱311内部设置有空气滤芯312,风箱311与外箱210内部固定连接。
53.在儿童发热时,要特别的关注散热和退热情况,特别是在儿童高热不退的时间段内,一边需要对儿童进行退热治疗,一边要对儿童进行散热处理,从而需要对儿童的头部进行全方位的散热,防止儿童的大脑因长时间的高热引发脑膜炎等一些并发症,但是经常使用的冰袋不便于实现对儿童头部的全方位的降温,使得儿科头部降温装置的降温效果不佳。
5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和图8

图11所示,还包括第二通风组件400,第二通风组件400包括第一通风部410和第二通风部420,第一通风部410包括顶盖411、第三风管412和第二魔术贴413,顶盖411均匀设置有第一风孔414,第二通风部420包括颈套421、第四风管422、第三水袋423、第二水管424和连接带425,颈套421内侧均匀开设有第二风孔426,第三风管412一端与第二风管330连通,顶盖411内部开设有第一空腔,第一风孔414与第一空腔连通,第三风管412另一端与第一空腔连通,顶盖411两侧分别与定型板150之间通过第二魔术贴413连接,第四风管422一端与第二风管330连通,颈套421内部设置有第二空腔,第四风管422另一端与第二空腔连通,第二风孔426与第二空腔连通,第三水袋423与颈套421上方固定连接,一个第二水管424一端与第三水袋423一侧连通,第二水管424另一端与一个第一水管250连通,另一个第二水管424与第三水袋423另一侧连通,第二水管424另一端与另一个第一水管250连通,连接带425一端与颈套421一侧固定连接,连接带425另一端穿过颈套421另一侧与连接带425中部连接,需要说明的是,连接带425一端与连接带425中部连接处设置有魔术贴、卡扣等锁紧机构。
55.风机310将空气输送到第二风管330的内部,在经过第三风管412进入到顶盖411内部,在经过第一风孔414吹向儿童头顶部位,再由第四风管422将空气输送到颈套421内部,再由第二风孔426吹向儿童的脖颈部位,水泵230将水输送到第一水管250的内部,在由第二水管424将水输送到第三水袋423内部,同时第三水袋423内部的水再经第二水管424回流到
第一水管250内部,实现了第三水袋423内部水的循环,从而实现了对儿童头部的降温,也实现了对儿童脖颈部位和下巴部位的降温,从而提高了儿科头部降温装置的降温效果。
5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如图8所示,第二魔术贴413包括第二毛面4131和第二勾面4132,第二毛面4131分别固定连接在顶盖411两侧,第二勾面4132与定型板150固定连接,第二毛面4131和第二勾面4132贴合。
5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如图9所示,颈套421设置有第三螺旋管套427,第三螺旋管套427一端与第一螺旋管套220一端连通,第四风管422和第二水管424均贯穿第三螺旋管套427内部。
58.进一步的,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螺旋管套220、第二螺旋管套111和第三螺旋管套427为弹性管套。
5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儿科头部降温装置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60.在本技术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
61.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62.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