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口服方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63717发布日期:2021-12-24 21:16阅读:449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口服方剂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痛风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口服方剂。


背景技术:

2.痛风是一种常见且复杂的关节炎类型,各个年龄段均可能罹患本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痛风患者经常会在夜晚出现突然性的关节疼,发病急,关节部位出现严重的疼痛、水肿、红肿和炎症,疼痛感慢慢减轻直至消失,持续几天或几周不等,如果没有及时治疗,拖延的后果是疼痛感将越来越强,让人难以忍受,如果这时候发烧了,就说明已经出现了炎症,不仅如此,关节本身也会受到损害,严重的会发生肾结石甚至是肾衰竭,危及生命。
3.中药作为中华传统医疗技术之一,以中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采集、炮制、制剂,说明作用机理,指导临床应用的药物,统称为中药,简而言之,中药就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中药主要来源于天然药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
4.采用中草药对痛风的医疗作为痛风的医疗方式之一,不需要手术带来的伤痛,并且可直接采用口服的方式进行医疗,减轻患者医疗过程的痛苦,更能被患者所接受,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痛风中药方剂。
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口服方剂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口服方剂,解决了提供新型的痛风中药方剂的问题。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治疗痛风的中药口服方剂由黄柏,黄芪,忍冬藤,车前子,延胡索,牛膝,苍术,萆薢,薏苡仁,山慈菇,土茯苓,当归,陈皮,和灯心草配水煎煮制而成,包括以下配方制备:
8.黄柏10份;
9.黄芪8份;
10.忍冬藤14份;
11.车前子8份;
12.延胡索6份;
13.牛膝12份;
14.苍术12份
15.萆薢8份;
16.薏苡仁12份;
17.山慈菇2份;
18.土茯苓6份;
19.当归8份;
20.陈皮5份;
21.灯心草6份;
22.其余为水;
23.口服方剂在煎煮时以黄柏,黄芪,忍冬藤,车前子,延胡索,牛膝,苍术,萆薢,薏苡仁,山慈菇,土茯苓,当归,陈皮和灯心草为药引加入2500ml的水混合煎煮,没份分三日服用,每日一剂。
24.优选的,所述口服方剂煎煮过程中优先将忍冬藤、苍术和牛膝采用进行浸泡清洗。
25.优选的,所述忍冬藤、苍术和牛膝在浸泡时采用自来水水源,浸泡时间在 6

8min。
26.优选的,所述忍冬藤、苍术和牛膝浸泡清洗完成后凉水冲洗,并且加入温水中开始煎煮,煎煮的时间控制在20min
±
1min。
27.优选的,所述忍冬藤、苍术和牛膝加入温水中的水温在50

60℃。
28.优选的,所述忍冬藤、苍术和牛膝煎煮完成后再依次加入黄柏、黄芪、车前子、延胡索、萆薢、薏苡仁、山慈菇、土茯苓和当归继续煎煮,继续煎煮的时间控制在30min
±
1min。
29.优选的,所述继续蒸煮完成后再将陈皮和灯心草添加至煮沸的汤药中,继续煎煮25min
±
1min。
30.优选的,所述汤药的蒸煮时间控制在75min
±
1min。
31.优选的,所述中药口服方剂煎煮完成后过滤且将药液装瓶封装,每瓶药液 20~30ml。
32.优选的,所述中药口服方剂蒸煮过程中进行过滤时需要使用到药液过滤设备,药液过滤设备包括:
33.过滤药筒,所述过滤药筒的内侧开设有安装豁口;
34.密封盖板,所述密封盖板的底部活动安装在所述过滤药筒的顶部;
35.过滤网架,所述过滤网架的安装于所述过滤药筒的内部,所述过滤网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卡块,所述过滤网架的内侧设置有凸起,用于保障过滤的连续性;
36.出液管,所述出液管安装于所述过滤药筒的一侧,用于过滤后药液的排出。
37.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治疗痛风的中药口服方剂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8.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口服方剂,采用中药口服方剂服用后,尿酸明显下降,皮肤血色明显红润,精神状态有明显改善,走路顺畅且无明显疼痛,身体生活更加舒适,服用八至十个月后,病情明显得到控制,痛风发作减少甚至不发作,结合临床检查,根据具体情况停止口服方剂。
附图说明
39.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治疗痛风的中药口服方剂蒸煮后使用到的过滤设备的三维图;
40.图2为图1所示的整体的俯视图;
41.图3为图2所示的a

a部的剖面图;
42.图4为图1所示的过滤药筒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43.图5为图4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
44.图6为图4所示的控液盘的结构示意图。
45.图中标号:
46.1、过滤药筒,11、调节槽;
47.2、密封盖板;
48.3、过滤网架,31、连接卡块,32、凸起;
49.4、出液管;
50.5、限位盘,51、旋转槽,52、引流口;
51.6、旋转盘;
52.7、联动杆;
53.8、控液盘,81、导流口。
具体实施方式
5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55.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其中,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治疗痛风的中药口服方剂蒸煮后使用到的过滤设备的三维图;图2为图1 所示的整体的俯视图;图3为图2所示的a

a部的剖面图;图4为图1所示的过滤药筒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6为图4所示的控液盘的结构示意图。
56.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口服方剂,由黄柏,黄芪,忍冬藤,车前子,延胡索,牛膝,苍术,萆薢,薏苡仁,山慈菇,土茯苓,当归,陈皮,和灯心草配水煎煮制而成,包括以下配方制备:
57.黄柏8

12份;
58.黄芪5

10份;
59.忍冬藤12

15份;
60.车前子8

10份;
61.延胡索5

8份;
62.牛膝8

12份;
63.苍术10

12份
64.萆薢8

10份;
65.薏苡仁10

14份;
66.山慈菇2

3份;
67.土茯苓5

8份;
68.当归6

10份;
69.陈皮3

5份;
70.灯心草5

6份;
71.其余为水;
72.口服方剂在煎煮时以黄柏,黄芪,忍冬藤,车前子,延胡索,牛膝,苍术,萆薢,薏苡仁,山慈菇,土茯苓,当归,陈皮和灯心草为药引加入2500ml的水混合煎煮,没份分三日服用,每日一剂。
73.所述口服方剂煎煮过程中优先将忍冬藤、苍术和牛膝采用进行浸泡清洗。
74.所述忍冬藤、苍术和牛膝在浸泡时采用自来水水源,浸泡时间在6

8min。
75.所述忍冬藤、苍术和牛膝浸泡清洗完成后凉水冲洗,并且加入温水中开始煎煮,煎煮的时间控制在20min
±
1min。
76.所述忍冬藤、苍术和牛膝加入温水中的水温在50

60℃。
77.所述忍冬藤、苍术和牛膝煎煮完成后再依次加入黄柏、黄芪、车前子、延胡索、萆薢、薏苡仁、山慈菇、土茯苓和当归继续煎煮,继续煎煮的时间控制在30min
±
1min。
78.所述继续蒸煮完成后再将陈皮和灯心草添加至煮沸的汤药中,继续煎煮 25min
±
1min。
79.所述汤药的蒸煮时间控制在75min
±
1min。
80.所述中药口服方剂煎煮完成后过滤且将药液装瓶封装,每瓶药液20~30ml。
81.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治疗痛风的中药口服方剂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82.采用中药口服方剂服用后,尿酸明显下降,皮肤血色明显红润,精神状态有明显改善,走路顺畅且无明显疼痛,身体生活更加舒适,服用八至十个月后,病情明显得到控制,痛风发作减少甚至不发作,结合临床检查,根据具体情况停止口服方剂。
83.所述中药口服方剂蒸煮过程中进行过滤时需要使用到药液过滤设备,药液过滤设备包括:
84.过滤药筒1,所述过滤药筒1的内侧开设有安装豁口;
85.密封盖板2,所述密封盖板2的底部活动安装在所述过滤药筒1的顶部;
86.过滤网架3,所述过滤网架3的安装于所述过滤药筒1的内部,所述过滤网架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卡块31,所述过滤网架3的内侧设置有凸起32,用于保障过滤的连续性;
87.出液管4,所述出液管4安装于所述过滤药筒1的一侧,用于过滤后药液的排出。
88.过滤药筒1为高筒型结构,使得煎煮后的中药口服方剂在过滤后能够完全的药液和药渣分离;
89.而出液管4的输入端位于过滤网架3以下的位置,方便过滤网架3对药液过滤后药液出液的稳定性,药液不会再经过药渣的部分且出液时不会携带过滤网架3部分的药渣残留,使得药液和药渣的过滤更加方便可靠,即便不排出过滤网架3内侧的药渣同样能够稳定的将分离后的药液倒出,以便于药液的装瓶和储存。
90.过滤网架3内侧的凸起32部分,方便增加药渣过滤时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避免药渣在过滤网架3的底部堆积后出现堵塞的现象。
91.凸起32部分为筛网结构,凸起32部分能够增加过滤网架3可渗透的高度,当过滤网架3的底部铺满药材后,凸起32部分的筛网结构能够保障倾倒在过滤网架3上方的药液继续稳定的向下输送,避免药渣堆积而造成过滤网架3 堵塞的现象。
92.过滤网架3的顶部通过连接卡块31活动安装在安装豁口上,方便过滤网架3的安装和拆卸,从而方便对过滤后的药渣进行清理。
93.同时可拆卸的过滤网架3方便对过滤药筒1的内部进行清理和维护。
94.有益效果:
95.活动安装的过滤网架3方便对药渣分离后的清理和维护,同时过滤网架3 上的凸起32部分能够增加过滤网架3可渗透的高度,凸起32部分的筛网结构能够保障倾倒在过滤网架3上方的药液继续稳定的向下输送,避免药渣堆积而造成过滤网架3堵塞的现象。
96.进一步的,过滤药筒1的底部开设有调节槽11,过滤药筒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限位
盘5,限位盘5上开设有旋转槽51和引流口52,旋转槽51的内部与引流口52的内部相互连通,出液管4的输入端位于限位盘5的下方,以便于定量出料;
97.调节槽11的内部安装有旋转盘6,旋转盘6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联动杆7,联动杆7的顶端贯穿过滤药筒1的底部且延伸至过滤药筒1的内部,并且联动杆7的表面通过机械密封件与过滤药筒1的表面转动密封,为控液盘8的转动调节支持;
98.联动杆7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控液盘8,控液盘8上开设有导流口81,控液盘8的外表面与旋转槽51的内表面转动连接,导流口81的内部与引流口52 的内部相适配,用于对引流口52的开关进行控制。
99.通过旋转盘6方便从过滤药筒1的外部进行手动调节,旋转盘6转动时能够带动联动杆7同步转动,联动杆7转动时能够同步带动控液盘8转动,控液盘8转动时方便带动导流口81进行旋转,当导流口81与引流口52连通时,方便上方的药液下落,当导流口81与引流口52错位分布时,上方与下方之间隔开且互不影响。
100.控液盘8底部的外侧连接有密封外盘,密封外盘的外表面与过滤药筒1 的内表面滑动密封,并且控液盘8能够同步带动密封外盘转动调节;
101.当控液盘8上的导流口81和限位盘5上的引流口52对准时,密封外盘的表面完全罩设在出液管4的输入端,形成对出液管4输入端的堵塞和密封,保障定量储液时的稳定性;
102.当导流口81和引流口52之间错位分布时,控液盘8和限位盘5之间密封,密封外盘的表面脱离出液管4的输入端,使得出液管4能够对定量储存后的药液进行定量排出。
103.通过限位盘5将过滤药筒1的内部分隔,限位盘5的底部方便对药液进行定量存液,以便于倾倒药液时定量排出。
104.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