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学龄儿童视力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65745发布日期:2021-12-04 00:55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学龄儿童视力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视力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学龄儿童视力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屏产品在青少年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学生不良用眼习惯会造成青少年在短期内视力急剧下降,由假性近视发展为真性近视,在假性近视发生期,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纠正,将不可逆的发展为真性近视。5

15岁是青少年近视的发病主要阶段,也是学生课业负担快速增长的时期,因此,对青少年定期的视力检测,及时纠正不良用眼习惯是预防近视的最有效办法。
3.目前对学生的视力筛查一般为学校每年一次,请专业医生来学校进行视力体检,在这一年期间里,往往已错过了假性近视纠正的黄金期,有些对孩子视力健康比较关注的家长也会将纸质视力表,张贴在家中,但是在家中的检测环境,视力表的亮度以及检测距离的不确定性,会大大降低检测的准确度,另外这种检测方法是需要家长配合,孩子很难做到定期、自觉检测,针对以上所列的一系列问题,现设计了学龄儿童视力管理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学龄儿童视力管理系统,旨在能够做到更加合理地管理使用者的视力状态,提高对使用者的视力保护。
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上述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以实现:
6.一种学龄儿童视力管理系统,包括识别模块、控制终端单元、视功能检测仪和用户终端单元,所述识别模块与所述控制终端单元连接,所述控制终端单元与所述视功能检测仪双向数据通讯,所述视功能检测仪和所述用户终端单元连接;所述识别模块用于识别使用者的个人基本信息;所述控制终端单元用于存储所识别的所述个人信息和控制视力检测的进行;所述视功能检测仪用于检测所述使用者的视力信息并且将所述视力信息分别传输至所述控制终端单元和用户终端单元;所述用户终端单元用于接收并展示所述视功能检测仪的最新检测结果以及比对最新检测结果和过往检测结果。
7.优选的,所述个人基本信息包括使用者的身份信息、使用者的使用次数信息和使用者的使用时间信息。
8.优选的,所述使用者的视力信息包括使用者的色觉、散光、敏捷度、记忆力和视力。
9.优选的,所述识别模块包括第一通讯模块,所述控制终端单元包括第二通讯模块,所述视功能检测仪包括第三通讯模块,所述用户终端单元包括第四通讯模块,所述第一通讯模块与所述第二通讯模块通讯连接,所述第二通讯模块与所述第三通讯模块通讯连接,所述第三通讯模块与所述第四通讯模块通讯连接。
10.优选的,所述控制终端单元还包括存储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通过第二通讯模块、第一通讯模块与所述识别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存储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通过第二通讯模块、第三通讯模块与所述视功能检测仪连接,所述控制模块通过第
二通讯模块、第四通讯模块与所述用户终端单元连接;所述存储模块用于存储使用者的个人基本信息、最新检测结果和过往检测结果;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发送控制信号。
11.优选的,所述用户终端单元包括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通过第四通讯模块、第三通讯模块与所述视功能检测仪连接,所述显示模块通过第四通讯模块、第二通讯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最新检测结果和过往检测结果。
12.优选的,所述用户终端单元还包括比对模块,所述比对模块与所述显示模块连接,所述比对模块用于比对最新检测结果和过往检测结果。
13.优选的,所述用户终端单元还包括预警模块,所述预警模块与所述比对模块连接,所述预警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比对结果向使用者预警。
14.优选的,所述用户终端单元还包括分析模块,所述分析模块与所述比对模块连接,所述分析模块用于根据比对结果信息分析得出视力管理方案。
15.优选的,所述控制终端单元还包括计时模块,所述计时模块通过第二通讯模块、第四通讯模块与所述预警模块连接,所述计时模块通过第二通讯模块、第一通讯模块与所述识别模块连接;所述计时模块用于判断在预设时间阈值内使用者的识别情况。
16.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采用识别模块首先识别使用者的个人基本信息,将其个人基本信息传输至控制终端单元中存储建立档案,然后再由控制终端单元控制视功能检测仪进行检测工作,将检测获得的视力信息传输至控制终端单元和用户终端单元,最后再由用户终端单元对比对最新检测结果和过往检测结果,进而能够实时高效地获取使用者的视力情况,从而能够做到更加合理地管理使用者的视力状态,提高对使用者的视力保护。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学龄儿童视力管理系统一实施例的模块框架示意图。
19.图2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学龄儿童视力管理系统一实施例的其一模块示意图。
20.图3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学龄儿童视力管理系统一实施例的另一模块示意图。
21.附图标号说明:1

识别模块;11

第一通讯模块;2

控制终端单元;21

存储模块;22

控制模块;23

计时模块;24

第二通讯模块;3

视功能检测仪;31

第三通讯模块;4

用户终端单元;41

显示模块;42

比对模块;43

预警模块;44

第四通讯模块;45

分析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3.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4.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或者“及/或”,其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5.本发明提出一种学龄儿童视力管理系统。
26.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该学龄儿童视力管理系统;包括识别模块1、控制终端单元2、视功能检测仪3和用户终端单元4,所述识别模块1与所述控制终端单元2连接,所述控制终端单元2与所述视功能检测仪3双向数据通讯,所述视功能检测仪3和所述用户终端单元4连接;所述识别模块1用于识别使用者的个人基本信息;所述控制终端单元2用于存储所识别的所述个人信息和控制视力检测的进行;所述视功能检测仪3用于检测所述使用者的视力信息并且将所述视力信息分别传输至所述控制终端单元2和用户终端单元4;所述用户终端单元4用于接收并展示所述视功能检测仪3的最新检测结果以及比对最新检测结果和过往检测结果。
27.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采用识别模块首先识别使用者的个人基本信息,将其个人基本信息传输至控制终端单元中存储建立档案,然后再由控制终端单元控制视功能检测仪进行检测工作,将检测获得的视力信息传输至控制终端单元和用户终端单元,最后再由用户终端单元对比对最新检测结果和过往检测结果,进而能够实时高效地获取使用者的视力情况,从而能够做到更加合理地管理使用者的视力状态,提高对使用者的视力保护。
28.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使用者是指

指达到入学年龄的儿童。各国学制规定不一;

指符合普及义务教育入学年龄阶段的儿童。有的仅指6、7岁至11、12岁小学阶段的学生为学龄儿童;也有称6、7岁至17、18岁整个普通教育阶段的学生为学龄儿童。与此相适应,把在普通学校受教育的时期,分为三个年龄阶段:小学阶段为学龄初期,初中阶段为学龄中期,高中阶段为学龄晚期。
29.其中,所述用户终端单元可为移动用户终端,移动用户终端是指能够执行与无线接口上的传输有关的所有功能的终端装置。它包括的范围很广,如果按照工作原理划分,可以分为模拟移动终端和数字移动终端,如模拟蜂窝手机和数字蜂窝手机;如果按应用领域区分,可以分为公众网移动终端和专业网移动终端,如gsm手机、cdma手机、寻呼机等属于公众网移动终端。
30.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个人基本信息包括使用者的身份信息、使用者的使用次数信息和使用者的使用时间信息。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使用者的身份信息是指使用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等基本身份信息和通讯信息。所述使用者的使用时间信息是指所使用的年月日以及具体时刻信息。所述使用者的使用次数信息是指使用者是否为第一次使用以及第几次使用信息。
31.具体地,所述使用者的视力信息包括使用者的色觉、散光、敏捷度、记忆力和视力。
32.具体地,如图1和2所示,所述识别模块1包括第一通讯模块11,所述控制终端单元2包括第二通讯模块24,所述视功能检测仪3包括第三通讯模块31,所述用户终端单元4包括第四通讯模块44,所述第一通讯模块11与所述第二通讯模块24通讯连接,所述第二通讯模块24与所述第三通讯模块31通讯连接,所述第三通讯模块31与所述第四通讯模块44通讯连接。
33.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通讯模块11、所述第二通讯模块24、第三通讯模块31与所述第四通讯模块44可包括无线232数据通信模块、无线485/422数据通信模块、无线wifi模块和蓝牙模块。+
34.具体地,如图1所示,所述控制终端单元2还包括存储模块21和控制模块22,所述控制模块22通过第二通讯模块24、第一通讯模块11与所述识别模块1连接;所述控制模块22与所述存储模块21连接,所述控制模块22通过第二通讯模块24、第三通讯模块31与所述视功能检测仪3连接,所述控制模块22通过第二通讯模块24、第四通讯模块44与所述用户终端单元4连接;所述存储模块21用于存储使用者的个人基本信息、最新检测结果和过往检测结果;所述控制模块22用于发送控制信号。
35.具体地,所述用户终端单元4包括显示模块41,所述显示模块41通过第四通讯模块44、第三通讯模块31与所述视功能检测仪3连接,所述显示模块41通过第四通讯模块44、第二通讯模块24与所述控制模块22连接;所述显示模块41用于显示最新检测结果和过往检测结果。
36.其中,一般而言,显示模块包括显示器,是一种将一定的电子文件通过特定的传输设备显示到屏幕上再反射到人眼的显示工具。
37.具体地,所述用户终端单元4还包括比对模块42,所述比对模块42与所述显示模块41连接,所述比对模块42用于比对最新检测结果和过往检测结果。通过比对最新的检测结果和过往的检测结果可以更加清楚明了地看出使用者的视力结果,有效并且及时地进行视力管理。
38.具体地,所述用户终端单元4还包括预警模块43,所述预警模块43与所述比对模块42连接,所述预警模块43用于根据所述比对结果向使用者预警。
39.如图2所示,一般而言,首先通过识别模块对使用者的信息传输至控制模块中,然后控制模块再根据存储模块所存储的数据库进行搜索,判断使用者的使用次数;如果是第一次便进行最新创建档案;如果不是第一次,便可调取过往一定范围内的视力信息档案传输至显示模块;再发射控制指令至视功能检测仪进行检测视力信息,紧接着传输至最新结果至存储模块和显示模块,再由对比模块进行对比判断,最后再根据比对结果进行预警指令。
40.具体地,所述用户终端单元4还包括分析模块45,所述分析模块45与所述比对模块42连接,所述分析模块45用于根据比对结果信息分析得出视力管理方案。
41.具体地,所述控制终端单元2还包括计时模块23,所述计时模块23通过第二通讯模块24、第四通讯模块44与所述预警模块43连接,所述计时模块23通过第二通讯模块24、第一通讯模块11与所述识别模块1连接;所述计时模块23用于判断在预设时间阈值内使用者的识别情况。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预设时间阈值可选用十五天时间、一个月时间、三个
月时间、六个月时间和十二个月时间;通过计时模块判断使用者在预设时间阈值内是否进行视力检测,可以实现定时收集使用者的视力信息,再进一步地更合理管理使用者的视力信息。
42.如图3所示,当计时模块在预设时间阈值内无法感应到识别模块对该使用者的识别信息时,便反馈至预警模块,再由预警模块传输预警信息至存储模块存储和控制模块进行预警控制信号,然后由用户终端单元接收到该做视力检测的指令,通知使用者进行检测流程;再进一步地实现合理高效地视力管理。
43.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