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就医档案实时更新的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28492752发布日期:2022-01-15 03:11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就医档案实时更新的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人工智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就医档案实时更新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2.新时期,我国迈入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逐步实现电子化,电子档案管理具有一系列的优势,诸如安全集中、方便高效等,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医疗水平有了更高的追求。在互联网背景下,有效利用电子就医档案可以提升医院的信息化水平,满足人们的就医需要。
3.本技术发明人在实现本技术实施例中发明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4.现有技术中存在电子就医档案更新不及时,医生能获得的患者的历史就诊记录仍然是就医档案的原始信息,无法将患者当下就诊情况与历史就诊记录相互关联,整体掌握患者健康状况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电子就医档案实时更新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得第一用户信息;根据所述第一用户信息,获得第一关联指令,所述第一关联指令用于同步获取第一用户档案,所述第一用户档案为第一用户的历史就医档案信息;获得第一就诊信息,所述第一就诊信息具有第一时间;根据所述第一就诊信息,提取第一就诊特征信息,所述第一就诊特征信息包括就诊医院、诊断结果、治疗手段;将所述第一就诊特征信息、所述第一用户档案输入档案分析模型,获得特征对比结果;根据所述特征对比结果,获得第一档案资料;根据所述第一就诊信息、所述第一档案资料,获得第二关联信息,所述第二关联信息用于将所述第一就诊信息与所述第一档案资料进行关联;根据所述第一就诊信息、所述第二关联信息,获得第一更新指令,所述第一更新指令用于对所述第一用户档案进行实时更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电子就医档案更新不及时,医生能获得的患者的历史就诊记录仍然是就医档案的原始信息,无法将患者当下就诊情况与历史就诊记录相互关联,整体掌握患者健康状况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将患者当下就诊情况与历史就诊记录相互关联,实时更新电子就医档案,帮助医生整体掌握患者健康状况、提升治病效率的技术效果。
6.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就医档案实时更新的方法及系统。
7.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就医档案实时更新的方法,所述方法通过一种电子就医档案实时更新的系统实现,其中,所述方法包括:获得第一用户信息;根据所述第一用户信息,获得第一关联指令,所述第一关联指令用于同步获取第一用户档案,所述第一用户档案为第一用户的历史就医档案信息;获得第一就诊信息,所述第一就诊信息具有第一时间;根据所述第一就诊信息,提取第一就诊特征信息,所述第一就诊特征信息包括就诊医院、诊断结果、治疗手段;将所述第一就诊特征信息、所述第一用户档案输入档案分析模
型,获得特征对比结果;根据所述特征对比结果,获得第一档案资料;根据所述第一就诊信息、所述第一档案资料,获得第二关联信息,所述第二关联信息用于将所述第一就诊信息与所述第一档案资料进行关联;根据所述第一就诊信息、所述第二关联信息,获得第一更新指令,所述第一更新指令用于对所述第一用户档案进行实时更新。
8.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子就医档案实时更新的系统,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一种电子就医档案实时更新的方法,其中,所述系统包括:第一获得单元:所述第一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一用户信息;第二获得单元:所述第二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用户信息,获得第一关联指令,所述第一关联指令用于同步获取第一用户档案,所述第一用户档案为第一用户的历史就医档案信息;第三获得单元:所述第三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一就诊信息,所述第一就诊信息具有第一时间;第一提取单元:所述第一提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就诊信息,提取第一就诊特征信息,所述第一就诊特征信息包括就诊医院、诊断结果、治疗手段;第四获得单元:所述第四获得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就诊特征信息、所述第一用户档案输入档案分析模型,获得特征对比结果;第五获得单元:所述第五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特征对比结果,获得第一档案资料;第六获得单元:所述第六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就诊信息、所述第一档案资料,获得第二关联信息,所述第二关联信息用于将所述第一就诊信息与所述第一档案资料进行关联;第七获得单元:所述第七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就诊信息、所述第二关联信息,获得第一更新指令,所述第一更新指令用于对所述第一用户档案进行实时更新。
9.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就医档案实时更新的系统,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10.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1.1、通过获得第一用户信息;根据所述第一用户信息,获得第一关联指令,所述第一关联指令用于同步获取第一用户档案,所述第一用户档案为第一用户的历史就医档案信息;获得第一就诊信息,所述第一就诊信息具有第一时间;根据所述第一就诊信息,提取第一就诊特征信息,所述第一就诊特征信息包括就诊医院、诊断结果、治疗手段;将所述第一就诊特征信息、所述第一用户档案输入档案分析模型,获得特征对比结果;根据所述特征对比结果,获得第一档案资料;根据所述第一就诊信息、所述第一档案资料,获得第二关联信息,所述第二关联信息用于将所述第一就诊信息与所述第一档案资料进行关联;根据所述第一就诊信息、所述第二关联信息,获得第一更新指令,所述第一更新指令用于对所述第一用户档案进行实时更新。达到了使医护人员对病人后期遇到的类似就诊情况做到全面、准确的掌握,确保了电子就医档案的有效利用,帮助医护人员提高了治病效率的技术效果。
12.2、通过以神经网络模型为基础建立的档案分析模型,能够输出准确的特征对比信息,从而具备了较强的分析计算能力,达到了准确获得数据信息,提高评估结果智能化的技术效果。
13.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电子就医档案实时更新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1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电子就医档案实时更新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示例性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18.附图标记说明:
19.第一获得单元11,第二获得单元12,第三获得单元13,第一提取单元14,第四获得单元15,第五获得单元16,第六获得单元17,第七获得单元18,总线300,接收器301,处理器302,发送器303,存储器304,总线接口305。
具体实施方式
20.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电子就医档案实时更新的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电子就医档案更新不及时,医生能获得的患者的历史就诊记录仍然是就医档案的原始信息,无法将患者当下就诊情况与历史就诊记录相互关联,整体掌握患者健康状况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将患者当下就诊情况与历史就诊记录相互关联,实时更新电子就医档案,帮助医生整体掌握患者健康状况、提升治病效率的技术效果。
21.下面,将参考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本技术的全部实施例,应理解,本技术不受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例的限制。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22.申请概述
23.新时期,我国迈入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逐步实现电子化,电子档案管理具有一系列的优势,诸如安全集中、方便高效等,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医疗水平有了更高的追求。在互联网背景下,有效利用电子就医档案可以提升医院的信息化水平,满足人们的就医需要。现有技术中存在电子就医档案更新不及时,医生能获得的患者的历史就诊记录仍然是就医档案的原始信息,无法将患者当下就诊情况与历史就诊记录相互关联,整体掌握患者健康状况的技术问题。
24.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总体思路如下:
2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就医档案实时更新的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应用于一种电子就医档案实时更新的系统,其中,所述方法包括:获得第一用户信息;根据所述第一用户信息,获得第一关联指令,所述第一关联指令用于同步获取第一用户档案,所述第一用户档案为第一用户的历史就医档案信息;获得第一就诊信息,所述第一就诊信息具有第一时间;根据所述第一就诊信息,提取第一就诊特征信息,所述第一就诊特征信息包括就诊医院、诊断结果、治疗手段;将所述第一就诊特征信息、所述第一用户档案输入档案分析模型,获得特征对比结果;根据所述特征对比结果,获得第一档案资料;根据所述第一就诊信息、所述
第一档案资料,获得第二关联信息,所述第二关联信息用于将所述第一就诊信息与所述第一档案资料进行关联;根据所述第一就诊信息、所述第二关联信息,获得第一更新指令,所述第一更新指令用于对所述第一用户档案进行实时更新。
26.在介绍了本技术基本原理后,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来具体介绍本技术的各种非限制性的实施方式。
27.实施例一
28.请参阅附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就医档案实时更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应用于一种电子就医档案实时更新的系统,所述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29.步骤s100:获得第一用户信息;
30.步骤s200:根据所述第一用户信息,获得第一关联指令,所述第一关联指令用于同步获取第一用户档案,所述第一用户档案为第一用户的历史就医档案信息;
31.具体而言,所述电子就医档案是指用户到医院看病形成的看病过程的电子记录;所述第一用户是指用所述电子就医档案实时更新系统进行健康状况记录和管理的病人。所述第一用户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用户的姓名、年龄、性别等基础信息。当电子就医档案实时更新系统得到所述第一用户信息时,会发出第一关联指令,所述第一关联指令用于在电子就医档案中调取所述第一用户的档案。所述第一用户档案是指所述第一用户的历史就医经历记录的信息,包括就医时间、就医原因、治疗方案、治疗周期以及治疗效果等信息。通过将所述第一用户的信息与其档案进行关联,可以在用户就诊时快速获取、整体掌握用户的历史健康状况。
32.步骤s300:获得第一就诊信息,所述第一就诊信息具有第一时间;
33.具体而言,所述第一就诊信息是指所述第一用户当下前来看病的看诊信息。所述第一就诊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用户当下看诊时间、患病症状、医生诊断结果、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及预估治疗效果等所有信息。
34.步骤s400:根据所述第一就诊信息,提取第一就诊特征信息,所述第一就诊特征信息包括就诊医院、诊断结果、治疗手段;
35.具体而言,所述第一就诊特征信息是指所述第一用户当下看诊的详细特征,包括就诊医院、诊断结果、治疗手段等信息。所述第一就诊特征信息基于所述第一就诊信息由所述电子档案实时更新系统智能提取。通过提取所述第一用户当前看诊的特征信息,如诊断名称、症状信息等进行关键内容的提取,可以快速对其此次看诊状况简单了解和分类,为医护人员思考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方向。
36.步骤s500:将所述第一就诊特征信息、所述第一用户档案输入档案分析模型,获得特征对比结果;
37.具体而言,所述档案分析模型是指可智能化记录并且综合分析所述第一用户电子就医档案的数学模型。将所述第一就诊特征信息、所述第一用户档案输入档案分析模型中,模型可以智能化得出所述第一就诊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一用户档案的特征对比结果,所述特征对比结果是指有所述第一就诊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一用户档案中具有的相同的特征表现。通过特征比对,可以快速判断所述第一用户此次看诊与历史看诊原因是否相同、或者是否受到历史所患病症的影响等,便于医护人员快速确定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手段。
38.步骤s600:根据所述特征对比结果,获得第一档案资料;
39.步骤s700:根据所述第一就诊信息、所述第一档案资料,获得第二关联信息,所述第二关联信息用于将所述第一就诊信息与所述第一档案资料进行关联;
40.具体而言,所述第一档案资料是指与所述第一用户当前看诊信息具有相关性的档案内容,举例如曾就诊的旧疾或者慢性病记录等。根据所述第一就诊信息和所述第一档案资料,可以获得第二关联信息,所述第二关联信息用于将所述第一就诊信息与所述第一档案资料进行关联,即是对所述第一用户与其电子就医档案内部具有相同特征的就诊记录进行关联。如果所述第一用户此次就诊病症为慢性病、遗传病或者其他需要长期就诊的病症,那么电子就医档案系统将对该患者整个病期的看诊情况进行关联整合,并将患者所患有的同类病症就医档案进行关联更新,实现了对电子档案内的就诊记录进行同类的连接,实现档案归类的效果。通过对所述第一就诊信息和所述第一档案资料进行关联,医护人员可以快速对所述第一用户的健康情况进行简单分辨,将所述第一用户的病因范围缩小,提高为患者治病的效率。
41.步骤s800:根据所述第一就诊信息、所述第二关联信息,获得第一更新指令,所述第一更新指令用于对所述第一用户档案进行实时更新。
42.具体而言,根据所述第一就诊信息和所述第二关联信息,可以获得第一更新指令。所述第一更新指令是指系统发出的对电子就医档案进行更新的指令,用于对所述第一用户档案进行实时更新。所述第二关联信息是指所述第一用户此次看病信息与历史看病信息记录中存在关联性的病症特征。通过对当前看诊信息与历史就医情况的关联性考虑,可以实现电子就医档案的实时更新,达到了为医护人员对病人就后期遇到的类似就诊情况进行全面、准确的掌握,确保了电子就医档案的有效利用,帮助医护人员提高治病的效率的同时也加快了病人痊愈速度的技术效果。
43.进一步而言,本技术实施例步骤s900还包括:
44.步骤s910:获得第二就诊信息,所述第二就诊信息具有第二时间,所述第二时间与所述第一时间具有第一时间特征;
45.步骤s920:根据所述第二就诊信息,获得第二就诊特征信息;
46.步骤s930:根据所述第二就诊特征信息、所述第一就诊特征信息,获得第一关联性;
47.步骤s940:判断所述第一关联性是否满足第一预定阈值;
48.步骤s950:当所述第一关联性满足所述第一预定阈值时,获得第三关联信息,所述第三关联信息用于将所述第二就诊信息与所述第一就诊信息进行关联;
49.步骤s960:根据所述第一就诊信息、所述第二就诊信息、所述第三关联信息,获得第二更新指令。
50.具体而言,所述第二就诊信息是指所述第一用户因同一次生病在不同医院或不同医生二次挂号,找第二位医生进行二次看诊生成的就诊信息,包括第二位医生对所述第一用户此次看诊的时间、患病症状、诊断结果、制定的治疗方案以及预估的治疗效果等所有信息。所述第二时间是指在所述第一时间之后。此外,所述第二时间与所述第一时间具有第一时间特征。所述第一时间特征是指所述第一用户的两次看诊时间在同一天。也就是说,所述第一用户因某次生病去医院看诊,第一个医生经过看诊,系统自动记录了所述第一用户当下生病的整个看诊过程信息,形成了第一就诊信息,所述第一就诊信息是此次生病后的第
一次看诊,具有第一时间;之后所述第一用户再次因此次生病去其他医院或在同一家医院找不同医生进行了二次看诊,系统再次自动记录了所述第一用户当下生病的第二次看诊过程信息,因此形成了第二就诊信息,所述第二就诊信息具有第二时间,意指此次生病后的第二次看诊。所述第二时间与所述第一时间具有第一时间特征是指这两次看诊处于同一天。
51.所述第一用户因此次生病形成了两个看诊信息,将两个看诊信息对比分析,可以得到两次看诊信息的异同点,根据两次看诊信息的相同点可将两次看诊信息之间建立联系,形成第一关联性,所述第一关联性包括两次看诊信息的相似度评价。所述第一预定阈值是指系统根据类似病症看诊信息大数据,智能化分析得出的类似病症看诊情况相似程度范围。举例如所述第一用户此次看诊得到看诊信息,系统结合大数据判断得出此类病人患病的主要原因、治疗手段以及治疗效果等有80%~95%的相似程度。当所述第一关联性满足所述第一预定阈值时,也就是说所述第一用户因此次生病,找不同医生看诊得到的两个看诊信息有80%~95%的相似度,那么说明两个医生对所述第一用户此次患病病因、给予的治疗方案及预估治疗效果等的判断大致相同,因此可将两次看诊信息之间建立联系,得到所述第三关联信息。进一步的,将所述第一就诊信息、所述第二就诊信息和所述第三关联信息结合可以得到第二更新指令,用于对所述第一用户此次生病就医的电子档案进行更新。
5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就医档案实时更新系统可以将病人一次患病但多次看诊得到的不同看诊信息进行对比整合,更符合实际生活中病人看诊的多种情况,使得电子就医档案的记录更加真实准确,增加了电子就医档案的可利用性。
53.进一步而言,所述判断所述第一关联性是否满足第一预定阈值之后,本技术实施例步骤s940还包括:
54.步骤s941:当所述第一关联性不满足所述第一预定阈值时,根据所述第一就诊信息获得第一就诊医生信息;
55.步骤s942:根据所述第一就诊医生信息,获得第一医生的历史诊断信息;
56.步骤s943:根据所述第一医生的历史诊断信息,获得第一医生评价值;
57.步骤s944:根据所述第二就诊信息获得第二就诊医生信息,并获得第二医生的历史诊断信息;
58.步骤s945:根据第二医生的历史诊断信息,获得第二医生评价值;
59.步骤s946:根据所述第一医生评价值、所述第二医生评价值,确定评价值高的医生对应的就诊信息为第一备选就诊档案;
60.步骤s947:根据所述第一备选就诊档案,获得第一标记信息,所述第一标记信息用于对所述第一备选就诊档案进行标记;
61.步骤s948:根据所述第一标记信息、所述第一就诊信息、所述第二就诊信息,获得第三更新指令。
62.具体而言,当所述第一关联性不满足所述第一预定阈值,也就是说两次看诊信息相差较多,两次看诊信息的相似度未达到80%~95%时,说明两个医生对所述第一用户此次患病类型认识程度不同,同时考虑医生所处医院级别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就诊结果,如三甲医院和普通小诊所。这种情况下,为了提高档案更新的可靠性或者内容的参考性,我们进行医生水平评估,选择其中更可靠的医生的会诊记录进行标记或者特殊连接,便于后期调取参考和电子就医档案的管理。
63.系统通过将对这两位医生历史看病信息进行调取,进一步得到两位医生历史治疗患者对该医生的看诊评价,即第一医生评价值、第二医生评价值。系统将设定评价值高的这位医生对应的就诊信息为第一备选就诊档案,所述第一备选就诊档案是指将要优先记录进入所述第一用户电子就医档案的看诊信息。根据所述第一备选就诊档案,系统发出第一标记信息,所述第一标记信息用于对所述第一备选就诊档案进行标记,即对将要优先记录进入所述第一用户电子就医档案的看诊信息。最后结合所述第一标记信息、所述第一就诊信息、所述第二就诊信息,系统履行第三更新指令对所述第一用户的电子就医档案进行第三次更新调整。
64.通过对比分析各个医生的历史看诊信息,得到了各个医生看诊评价值,将评价值高的医生的此次看诊信息进行标记,更加方便了电子就医档案后期的管理和调用参考。
65.进一步而言,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医生的历史诊断信息,获得第一医生评价值,本技术实施例步骤s943还包括:
66.步骤s9431:根据所述第一医生的历史诊断信息,获得第一诊断用户的历史记录;
67.步骤s9432:根据所述第一诊断用户的历史记录,获得诊断信息、治疗手段、恢复状态;
68.步骤s9433:将所述第一诊断用户的历史记录输入诊断评估模型,获得第一评估结果;
69.步骤s9434: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历史诊断信息,依次获得第二诊断用户的历史记录、直到第n诊断用户的历史记录,n为正整数;
70.步骤s9435:分别将所述第二诊断用户的历史记录、直到第n诊断用户的历史记录输入所述诊断评估模型中,分别获得第二评估结果、第n评估结果;
71.步骤s9436:根据所述第一评估结果、第二评估结果、直到第n 评估结果,获得所述第一医生评价值。
72.具体而言,确定医生的评价值,一方面通过该医生历史看病病人对其的治疗评价,另外一方面,可以对该医生看诊病人的历史记录进行分析。通过对该医生历史看诊病人记录分析,获得第一诊断用户的历史记录。所述第一诊断用户的历史记录是指所述第一医生看诊病人的历史记录。进一步可以得到该医生对该看诊病人病症原因的分析信息、诊断信息、治疗手段、恢复状态评估及实际恢复状态等信息。同样的,可以得到所述第一医生所有历史看诊病人的看诊记录,将该医生历史看诊病人记录中的所述第一诊断用户的历史记录、第二诊断用户的历史记录
……
直到第n诊断用户的历史记录,输入所述诊断评估模型中,分别获得第一评估结果、第二评估结果
……
第n评估结果。根据所述第一评估结果、第二评估结果
……
第n评估结果,进一步可以获得所述第一医生评价值,其中,n取正整数,为所述第一医生历史看诊病人数。
73.通过系统分析所述医生所有看诊病人的看诊记录,综合分析得到的所述第一医生评价值更加全面和准确,保证了电子就医档案记录的准确性和严谨性,为该用户后期看诊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参考信息。
74.进一步而言,本技术实施例步骤s600还包括:
75.步骤s610:根据所述第一档案资料,获得第一用户病情周期;
76.步骤s620:当所述第一时间与所述第一用户病情周期具有第二关联性时,根据所
述第一档案资料,获得第一用户恢复状态曲线;
77.步骤s630:根据所述第一就诊信息,获得第一用户的第一状态;
78.步骤s640:判断所述第一状态是否满足所述第一用户恢复状态曲线的走势;
79.步骤s650:当不满足时,获得第一提醒信息。
80.具体而言,所述第一档案资料是指与所述第一用户当前看诊信息有相关性的档案内容,举例如曾就诊的旧疾或者慢性病记录等。基于所述第一档案资料,可以得到所述第一用户病情周期,即所述第一用户之前看诊该类病症时的各个重要时间点,包括出现症状的时间、看诊的时间、疗程及痊愈时间等。当所述第一时间与所述第一用户病情周期有关联,也就是说,当该病人此次看病的时间和上次看诊类似病症的时间接近,就可以根据上次看诊类似病症的电子记录,即所述第一档案资料,生成所述第一用户恢复状态曲线。所述第一用户恢复状态曲线是指从该病人上次看诊该病开始到病人痊愈这段时间内,病人身体状况与时间的对应关系曲线图。
81.所述第一就诊信息是指所述第一用户此次看诊记录信息,根据第一就诊信息可以得到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状态,所述第一状态是指所述第一用户此次患病过程中当下身体所处的状况。通过判断所述第一状态是否满足所述第一用户恢复状态曲线的走势,可以明确所述第一用户此次看诊和电子就医档案所记录的之前类似病症看诊状况是否相同,当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一用户恢复状态曲线的走势不一致时,电子就医档案系统发出第一提醒信息,用来提醒医生注意区别所述第一用户两次看诊的区别。
82.通过对比此次看诊和历史看诊记录,可以将两次看诊信息综合考虑,若两次看诊情况相似,那么之前的看诊信息会给此次看诊的治疗方案提供思路;若两次看诊情况不同,那么系统发出的提醒信息会使医生在问诊过程中有侧重考虑,加快了病因的确认、提高了治病的效率。
83.进一步而言,本技术实施例步骤s640还包括:
84.步骤s641:当所述第一用户档案不包含所述第一档案资料时,获得第四更新指令。
85.具体而言,当所述第一用户档案不包含所述第一档案资料,也就是说,将所述第一就诊特征信息和所述第一用户档案输入档案分析模型后,根据得到的特征对比结果无法得到与此次就诊信息相关的历史就医记录信息时,电子就医档案实时更新系统将直接进行更新,而不与历史就医记录信息相关联。达到了在无历史相关就诊经历记录的情况下,电子就医档案实时更新系统依然可以第一时间进行此次就诊信息记录的技术效果。
86.进一步而言,所述将所述第一就诊特征信息、所述第一用户档案输入档案分析模型,获得特征对比结果,本技术实施例步骤s500还包括:
87.步骤s510:将所述第一就诊特征信息、所述第一用户档案输入档案分析模型,所述档案分析模型通过多组训练数据训练所得,其中,所述多组训练数据中的每一组训练数据均包括:所述第一就诊特征信息、所述第一用户档案以及用来标识特征对比结果的标识信息;
88.步骤s520:获得所述档案分析模型的输出信息,所述输出信息为所述特征对比结果。
89.具体而言,所述特征对比结果是根据所述第一就诊特征信息和所述第一用户档案结合通过所述档案分析模型智能化分析得到的结果。所述档案分析模型为神经网络模型,
所述神经网络模型即机器学习中的神经网络模型,它反映了人脑功能的许多基本特征,是一个高度复杂的非线性动力学习系统。其中,它能根据训练数据进行不断的自我训练学习,所述多组训练数据中每组数据均包括所述第一就诊特征信息、所述第一用户档案以及用来标识特征对比结果的标识信息,所述档案分析模型不断地自我的修正,当所述档案分析模型的输出信息达到预定的准确率/收敛状态时,则监督学习过程结束。通过对所述档案分析模型进行数据训练,使得所述档案分析模型处理输入数据更加准确,进而使得输出的所述特征对比结果也更加准确,达到了准确获得数据信息,提高评估结果智能化的技术效果。
90.进一步而言,所述将所述第一就诊特征信息、所述第一用户档案输入档案分析模型,获得特征对比结果,本技术实施例步骤s500还包括:
91.步骤s210:当所述第一就诊信息中包含第一检查信息时,根据所述第一关联指令,获得所述第一用户档案;
92.步骤s220:根据所述第一时间,获得第一有效检查时间;
93.步骤s230:根据所述第一有效检查时间、所述第一用户档案,获得第一用户检查信息;
94.步骤s240:当所述第一用户检查信息中包含所述第一检查信息时,获得第一同步信息,所述第一同步信息用于将所述第一用户检查信息中与所述第一检查信息对应的数据进行同步。
95.具体而言,所述第一就诊信息是指病人此次看诊过程的信息记录;所述第一检查信息是指病人此次看诊过程中出于医生分析判断病情或确诊的需要,应当进行的检查项目。当所述第一就诊信息中包含第一检查信息时,也就是说,病人此次就诊需要对某项目进行测试,医生根据该项目的测试结果才能对此病症进行确定,此时通过所述第一关联指令就可以调取所述第一用户的电子就医档案,即所述第一用户档案。
96.进一步,根据病人当下看诊时间,可以确定需测项目结果保持有效的时间长度。基于所述第一有效检查时间和所述第一用户档案,可以得到第一用户检查信息,所述第一用户检查信息是指该病人之前就诊时曾经检查测试过的项目。当所述第一用户检查信息中包含所述第一检查信息,也就是说,该病人之前就诊时曾对该项目进行过检查,那么系统将对历史检查结果进行自动同步,及时为医生提供检查数据,便于医生的看诊。举例如所述第一用户此次看诊是为了拔智齿,那么如果他此前两个月就诊时拍的智齿全景片还有效,医生要判断病人智齿是否需要拔掉或者拔智齿的风险,只需要调取电子就医档案中两个月前就诊时拍的智齿全景片就可以。电子就医档案的调取和有效利用,避免了重复检查,节约了资源和时间,提高了治病的效率。
97.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子就医档案实时更新的方法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98.1、通过获得第一用户信息;根据所述第一用户信息,获得第一关联指令,所述第一关联指令用于同步获取第一用户档案,所述第一用户档案为第一用户的历史就医档案信息;获得第一就诊信息,所述第一就诊信息具有第一时间;根据所述第一就诊信息,提取第一就诊特征信息,所述第一就诊特征信息包括就诊医院、诊断结果、治疗手段;将所述第一就诊特征信息、所述第一用户档案输入档案分析模型,获得特征对比结果;根据所述特征对比结果,获得第一档案资料;根据所述第一就诊信息、所述第一档案资料,获得第二关联信
息,所述第二关联信息用于将所述第一就诊信息与所述第一档案资料进行关联;根据所述第一就诊信息、所述第二关联信息,获得第一更新指令,所述第一更新指令用于对所述第一用户档案进行实时更新。达到了使医护人员对病人后期遇到的类似就诊情况做到全面、准确的掌握,确保了电子就医档案的有效利用,帮助医护人员提高了治病效率的技术效果。
99.2、通过以神经网络模型为基础建立的档案分析模型,能够输出准确的特征对比信息,从而具备了较强的分析计算能力,达到了准确获得数据信息,提高评估结果智能化的技术效果。
100.实施例二
101.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中一种电子就医档案实时更新的方法,同样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子就医档案实时更新的系统,请参阅附图2所示,所述系统包括:
102.第一获得单元11,所述第一获得单元11用于所述第一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一用户信息;
103.第二获得单元12:所述第二获得单元1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用户信息,获得第一关联指令,所述第一关联指令用于同步获取第一用户档案,所述第一用户档案为第一用户的历史就医档案信息;
104.第三获得单元13:所述第三获得单元13用于获得第一就诊信息,所述第一就诊信息具有第一时间;
105.第一提取单元14:所述第一提取单元14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就诊信息,提取第一就诊特征信息,所述第一就诊特征信息包括就诊医院、诊断结果、治疗手段;
106.第四获得单元15:所述第四获得单元15用于将所述第一就诊特征信息、所述第一用户档案输入档案分析模型,获得特征对比结果;
107.第五获得单元16:所述第五获得单元16用于根据所述特征对比结果,获得第一档案资料;
108.第六获得单元17:所述第六获得单元17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就诊信息、所述第一档案资料,获得第二关联信息,所述第二关联信息用于将所述第一就诊信息与所述第一档案资料进行关联;
109.第七获得单元18:所述第七获得单元18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就诊信息、所述第二关联信息,获得第一更新指令,所述第一更新指令用于对所述第一用户档案进行实时更新。
110.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111.第八获得单元,所述第八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二就诊信息,所述第二就诊信息具有第二时间,所述第二时间与所述第一时间具有第一时间特征;
112.第九获得单元,所述第九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就诊信息,获得第二就诊特征信息;
113.第十获得单元,所述第十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就诊特征信息、所述第一就诊特征信息,获得第一关联性;
114.第一判断单元,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关联性是否满足第一预定阈值;
115.第十一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一获得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关联性满足所述第一预定阈值时,获得第三关联信息,所述第三关联信息用于将所述第二就诊信息与所述第一就诊
信息进行关联;
116.第十二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二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就诊信息、所述第二就诊信息、所述第三关联信息,获得第二更新指令。
117.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118.第十三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三获得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关联性不满足所述第一预定阈值时,根据所述第一就诊信息获得第一就诊医生信息;
119.第十四获得单元,所述第十四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就诊医生信息,获得第一医生的历史诊断信息;
120.第十五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五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医生的历史诊断信息,获得第一医生评价值;
121.第十六获得单元,所述第十六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就诊信息获得第二就诊医生信息,并获得第二医生的历史诊断信息;
122.第十七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七获得单元用于根据第二医生的历史诊断信息,获得第二医生评价值;
123.第一确定单元,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医生评价值、所述第二医生评价值,确定评价值高的医生对应的就诊信息为第一备选就诊档案;
124.第十八获得单元,所述第十八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备选就诊档案,获得第一标记信息,所述第一标记信息用于对所述第一备选就诊档案进行标记;
125.第十九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九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标记信息、所述第一就诊信息、所述第二就诊信息,获得第三更新指令。
126.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127.第二十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医生的历史诊断信息,获得第一诊断用户的历史记录;
128.第二十一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一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诊断用户的历史记录,获得诊断信息、治疗手段、恢复状态;
129.第二十二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二获得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诊断用户的历史记录输入诊断评估模型,获得第一评估结果;
130.第二十三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三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历史诊断信息,依次获得第二诊断用户的历史记录、直到第n 诊断用户的历史记录,n为正整数;
131.第二十四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四获得单元用于分别将所述第二诊断用户的记录记录、直到第n诊断用户的历史记录输入所述诊断评估模型中,分别获得第二评估结果、第n评估结果;
132.第二十五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五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评估结果、第二评估结果、直到第n评估结果,获得所述第一医生评价值。
133.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134.第二十六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六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档案资料,获得第一用户病情周期;
135.第二十七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七获得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时间与所述第一用户病情周期具有第二关联性时,根据所述第一档案资料,获得第一用户恢复状态曲线;
136.第二十八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八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就诊信息,获得第一用户的第二状态;
137.第二判断单元,所述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二状态是否满足所述第一用户恢复状态曲线的走势;
138.第二十九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九获得单元用于当不满足时,获得第一提醒信息。
139.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140.第三十获得单元,所述第三十获得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用户档案不包含所述第一档案资料时,获得第三更新指令。
141.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142.第一输入单元,所述第一输入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就诊特征信息、所述第一用户档案输入档案分析模型,所述档案分析模型通过多组训练数据训练所得,其中,所述多组训练数据中的每一组训练数据均包括:所述第一就诊特征信息、所述第一用户档案以及用来标识特征对比结果的标识信息;
143.第三十一获得单元,所述第三十一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档案分析模型的输出信息,所述输出信息为所述特征对比结果。
144.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145.第三十二获得单元,所述第三十二获得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就诊信息中包含第一检查信息时,根据所述第一关联指令,获得所述第一用户档案;
146.第三十三获得单元,所述第三十三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时间,获得第一有效检查时间;
147.第三十四获得单元,所述第三十四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有效检查时间、所述第一用户档案,获得第一用户检查信息;
148.第三十五获得单元,所述第三十五获得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用户检查信息中包含所述第一检查信息时,获得第一同步信息,所述第一同步信息用于将所述第一用户检查信息中与所述第一检查信息对应的数据进行同步。
149.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前述图1实施例一中的基于一种电子就医档案实时更新的方法和具体实例同样适用于本实施例的基于一种电子就医档案实时更新的系统,通过前述对基于一种电子就医档案实时更新的方法及系统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的知道本实施例中基于一种电子就医档案实时更新的系统,所以为了说明书的简洁,在此不再详述。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150.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151.示例性电子设备
152.下面参考图3来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子设备。
153.图3图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154.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中一种电子就医档案实时更新的方法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就医档案实时更新的系统,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文所述一种电子就医档案实时更新的方法的任一方法的步骤。
155.其中,在图3中,总线架构(用总线300来代表),总线300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总线300将包括由处理器302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304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300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305在总线300和接收器 301和发送器303之间提供接口。接收器301和发送器303可以是同一个元件,即收发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
156.处理器302负责管理总线300和通常的处理,而存储器304可以被用于存储处理器302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15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就医档案实时更新的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一种电子就医档案实时更新的系统,其中,所述方法包括:获得第一用户信息;根据所述第一用户信息,获得第一关联指令,所述第一关联指令用于同步获取第一用户档案,所述第一用户档案为第一用户的历史就医档案信息;获得第一就诊信息,所述第一就诊信息具有第一时间;根据所述第一就诊信息,提取第一就诊特征信息,所述第一就诊特征信息包括就诊医院、诊断结果、治疗手段;将所述第一就诊特征信息、所述第一用户档案输入档案分析模型,获得特征对比结果;根据所述特征对比结果,获得第一档案资料;根据所述第一就诊信息、所述第一档案资料,获得第二关联信息,所述第二关联信息用于将所述第一就诊信息与所述第一档案资料进行关联;根据所述第一就诊信息、所述第二关联信息,获得第一更新指令,所述第一更新指令用于对所述第一用户档案进行实时更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电子就医档案更新不及时,医生能获得的患者的历史就诊记录仍然是就医档案的原始信息,无法将患者当下就诊情况与历史就诊记录相互关联,整体掌握患者健康状况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将患者当下就诊情况与历史就诊记录相互关联,实时更新电子就医档案,帮助医生整体掌握患者健康状况、提升治病效率的技术效果。
158.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技术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技术可采用完全软件实施例、完全硬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实施例的形式。此外,本技术为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而所述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0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盘存储器、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简称 cd-rom)、光学存储器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159.本发明是参照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 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1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1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系统。
160.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系统的制造品,该指令系统实现在流程图1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1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161.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1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1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162.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