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助行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19031发布日期:2021-12-22 15:00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助行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记录患者步行距离,并可监测患者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多功能助行器。


背景技术:

2.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是加速康复外科(eras)中加速术后康复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早期下床活动被普遍认为是促进术后恢复的关键性策略,利于增加肺活量,减少肺部并发症,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切口愈合,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促进肠蠕动恢复和减少尿潴留的发生。
3.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并不等于随意无限制活动,应根据患者耐受程度,逐渐增加活动量。运动时当患者自觉有心慌、头晕等症状时或spo2(血氧饱和度)<90%或心率达到karvonen法的运动靶心率时,需及时终止活动。护士需要有效指导患者每日按量活动,使患者不盲目活动。有研究表明,早期下床活动量的量化及客观监测有利于提高活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从而实现活动的精准护理,使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中早期下床活动这一措施具体落实。
4.助行器主要针对早期术后患者,通过辅助人体支撑体重、保持平衡、锻炼行走,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让患者得到有效的康复锻炼。现有的应用于临床上的助行器一般由不锈钢焊接而成。目前,临床上腹部外科术后患者进行早期下床活动一般由人搀扶或应用普通助行器辅助运动,根据病房设施距离来判断大概运动距离,当患者自身感觉疲劳终止活动。这样,一方面患者难以了解自身运动程度及进展,无法得知自身具体活动量,仅能通过自身感觉来判断自己能否继续运动;另一方面,护士很难对患者的实际活动量和依从性进行客观评价,对患者术后活动量的护理干预缺乏全程、连续和动态的评估。
5.因此,设计一种方便操作、又能快速直观的读取运动量、准确监测患者运动时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助行器,对于提高腹部术后患者早期活动的依从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积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可记录患者步行距离,并可监测患者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多功能助行器。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功能助行器,包括四根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上端焊接有一根u形支架,所述u形支架上设有一u形海绵垫,支撑杆的底部设有脚轮,其中一个脚轮的转轴上安装有旋转编码器,所述u形海绵垫上安装一控制器,所述旋转编码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多功能助行器还包括一指式脉氧仪,所述指式脉氧仪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本发明的多功能助行器在一个脚轮的转轴上安装旋转编码器,将该旋转编码器与控制器电连接,通过该旋转编码器检测患者的行走距离;在多功能助
行器上设置与控制器电连接的指式脉氧仪,在行走时可通过该指式脉氧仪监测患者的心率和血氧饱和度。该助行器可记录患者的行走距离,并可监测患者的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功能多样,使用方便,对于提高腹部术后患者早期活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积极意义。
8.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优选的,所述支撑杆为空心杆,所述u形支架为空心支架,支撑杆和u形支架的内腔互相连通,旋转编码器与控制器连接的导线穿设在支撑杆和u形支架的内腔中。将旋转编码器与控制器连接的导线设置在支撑杆和u形支架的内部,使得该助行器的结构更为紧凑。
9.更优选的,所述u形支架的下端可升降的插设在支撑杆内,支撑杆的上端设有用于调节u形支架的高度的高度调节装置。这样,可根据患者的身高调节u形支架的高度,使得该助行器对于不同身高的患者均适用,同时保证了患者的舒适性和支撑的有效性。
10.优选的,所述u形支架上于多功能助行器的前端安装有两个手扶把手,方便患者在行走时抓握。所述手扶把手上套设有海绵套,提高抓握该手扶把手时的舒适度。
11.优选的,靠近所述多功能助行器前端的两根支撑杆之间焊接一连接该两根支撑杆的护栏,保护患者,避免由于患者下身前倾而倒地。其中一根支撑杆上于所述护栏的下方焊接一输液架插管,在该输液架插管内插设输液架即可在行走的同时为患者输液。
12.优选的,靠近所述多功能助行器前端的两根支撑杆上均焊接一挂钩,用于放置引流管,该挂钩应低于患者的腰部,以避免发生逆行感染。
13.优选的,位于所述多功能助行器两侧的支撑杆上设有连接相邻两根支撑杆的加强管,所述加强管为四根,其中两根加强管设于支撑杆的上端,另外两根加强管设于支撑杆的下端。在两侧的相邻支撑杆之间焊接多根加强管,有效地提高了助行器的结构稳定性。
14.更优选的,位于支撑杆下端的两根加强管上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一座垫。患者走累了可坐在该座垫上稍作休息。
15.优选的,靠近所述多功能助行器前端的两根支撑杆的下端焊接一连接该两根支撑杆的脚踏,方便在患者休息时放脚。所述脚轮为聚氨酯双轴承静音脚轮,静音效果好,脚轮上设有刹车装置。
16.优选的,所述控制器上设有显示屏、指示灯和多个调节按钮,控制器的背面设有电池盒。可实时将记录的行走距离和监测的心率、血氧饱和度数据在显示屏上进行显示,通过指示灯进行提示,通过调节按钮可对控制器的相关参数进行设置。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该多功能助行器通过在一个脚轮的转轴上安装旋转编码器,将该旋转编码器与控制器电连接,通过该旋转编码器即可检测患者的行走距离;通过在多功能助行器上设置与控制器电连接的指式脉氧仪,在行走时通过该指式脉氧仪即可监测患者的心率和血氧饱和度。该助行器在辅助患者行走时,可记录患者的行走距离,并可监测患者的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功能多样,使用方便,对于提高腹部术后患者早期活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积极意义。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
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发明多功能助行器的结构示意图(未安装座垫)。
20.图2为本发明多功能助行器的结构示意图(安装座垫)。
21.图3为本发明多功能助行器中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例说明:1、支撑杆;2、u形支架;3、u形海绵垫;4、脚轮;5、旋转编码器;6、控制器;7、指式脉氧仪;8、高度调节装置;9、手扶把手;10、海绵套;11、护栏;12、输液架插管;13、挂钩;14、加强管;15、座垫;16、脚踏;17、刹车装置;18、显示屏;19、指示灯;20、调节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文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更全面、细致地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以下具体的实施例。
24.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当某一元件被描述为“固定于、固接于、连接于或连通于”另一元件上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固接、连接或连通在另一元件上,也可以是通过其他中间连接件间接固定、固接、连接或连通在另一元件上。
25.除非另有定义,下文中所使用的所有专业术语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专业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并不是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26.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本发明的多功能助行器,包括四根支撑杆1,支撑杆1的上端焊接有一根水平设置的u形支架2。该u形支架2上设有一块u形海绵垫3,用于支撑患者的上肢,其宽度约为10cm,长度与u形支架2相同。在支撑杆1的底部设置有脚轮4,并且在其中一个脚轮4的转轴上安装一个旋转编码器5,在u形海绵垫3上安装一个控制器6,该旋转编码器5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控制器6的输入端电连接。在行走过程中,旋转编码器5的轴与该脚轮4的转轴同步转动,旋转编码器5将脚轮4的转动转换成周期性的电信号,然后将电信号转换成计数脉冲,由控制器6根据计数脉冲的个数换算成行走距离,即可测得患者的行走距离。该多功能助行器还包括一个指式脉氧仪7,该指式脉氧仪7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控制器6的输入端电连接。因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和氧合血红蛋白在可见光和红外线的射谱范围内具有不同的吸收特性,氧合血红蛋白对红外光吸收强,对红色可见光吸收弱,而还原血红蛋白正好相反,通过一次驱动一个红光led和一个红外光,检测两种对不同波长的光吸收的区别,从而测定患者的血氧饱和度;通过感应指尖脉搏的波动而测出脉搏。该助行器在辅助患者行走时,可记录患者的行走距离,并可监测患者的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功能多样,使用方便。
27.本实施例中,支撑杆1优选为空心杆,u形支架2优选为空心支架,且支撑杆1和u形支架2的内腔互相连通,旋转编码器5与控制器6连接的导线穿设在支撑杆1和u形支架2的内腔中。这样可避免导线暴露在外,使得助行器的结构更加紧凑。该u形支架2的下端可升降的插设在支撑杆1内,支撑杆1的上端设有用于调节u形支架2的高度的高度调节装置8。通过该高度调节装置8即可方便地调节u形支架2的高度,适用于不用身高的患者使用。
28.本实施例中,在u形支架2上于多功能助行器的前端安装有两个手扶把手9,该两个
手扶把手9分别安装在助行器前端的左右两侧,方便患者行走时抓握。该手扶把手9上套设有海绵套10,提高抓握时的舒适度。在靠近多功能助行器前端的两根支撑杆1之间焊接一根连接该两根支撑杆1的护栏11,该护栏11焊接于u形支架2下方约30cm处,并呈“几”字形弯曲。其中一根支撑杆1上于护栏11的下方焊接一输液架插管12,用于插设输液架。靠近多功能助行器前端的两根支撑杆1上均焊接一个挂钩13,用于放置引流管,该挂钩的位置低于患者的腰部,以保证引流管不发生逆行感染。
29.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助行器的结构稳定性,在位于多功能助行器两侧的支撑杆1上设置有连接相邻两根支撑杆1的加强管14。该加强管14一共为四根,其中两根加强管14设于支撑杆1的上端,另外两根加强管14设于支撑杆1的下端。进一步,为了方便患者在行走累了后休息,在位于支撑杆1下端的两根加强管14上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一个座垫15。在靠近多功能助行器前端的两根支撑杆1的下端焊接一个连接该两根支撑杆1的脚踏16,方便在休息时放脚。该多功能助行器的脚轮4采用聚氨酯双轴承静音脚轮,静音效果好,并且在脚轮4上设置刹车装置17。在控制器6上设置有显示屏18、指示灯19和多个调节按钮20,在控制器6的背面设有电池盒。显示屏18用于显示行走距离、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等信息,指示灯用于发出报警提示信息,多个调节按钮20包括“复位”、“选择”、“上调”、“下调”、“启/关”等按钮。其中,“启/关”按钮用于控制电源的通断;“选择”按钮用于选择调节心率、血氧饱和度及步行距离;“上调”、“下调”按钮用于调节心率、血氧饱和度、步行距离的具体报警数值;“复位”按钮用于将步行距离清零。当心率、血氧饱和度、步行距离中的任意一个值达到报警数值时,指示灯19会亮红色灯提示。
30.该多功能助行器的使用方法如下:患者术后活动时,护士协助患者将各个引流管放置在挂钩13上;正在输液的患者,先取输液架插于输液架插管12内,将输液装置挂在输液架上;根据患者的身高及舒适度,通过调节高度调节装置从而调节u形支架的高度,保证患者舒适及支撑的有效性;按下控制器6的“启/关”按键开机,再按下“选择”键,将选择光标定于显示屏18上的步行距离上,通过按“上调”、“下调”按键设置步行距离报警值,再次按下“选择”键,将选择光标定于血氧饱和度(spo2),设置报警值,再次按下“选择”键,将选择光标定于脉率(pr),设置报警值;将指式脉氧仪7夹于双手任意一手指,双手抓握手扶把手9轻轻朝前用力,助行器随着脚步向前移动;行走过程中,患者可从显示屏上直观看到所走步行距离、实时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当患者血氧饱和度或心率达到设定值时,显示屏18上的指示灯19会亮红灯,提示患者终止活动;患者活动结束后,取下指式脉氧仪7,按下复位键,步行距离清零;护士协助患者将各个引流管从挂钩13上取下,将输液架插回床架上;指导患者下床活动1

2次/d,10

30min/次,全天运动总时间不超过2h,并自行记录每次运动的步行距离;当患者活动过程中需暂时休息时,可将座垫15放置于加强管14上,患者可坐于座垫15上,脚搭于脚踏16上,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31.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