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睡眠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文档序号:28329374发布日期:2022-01-05 02:22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善睡眠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1.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善睡眠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2.睡眠,是人类不可缺少的一种生理现象。人的一生中,睡眠占了近1/3的时间,它的质量好坏与人体健康与否有密切关系,由此可见睡眠对每一个人是多么重要。长期失眠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功能能力和健康状况会产生重大影响,睡眠不佳和失眠使人注意力不集中,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长期失眠者会增加高血压和抑郁等疾病的患病风险。
3.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用于治疗失眠的药物是苯二氮卓类药物,其在临床上证明有效,但也具有明显的副作用,长期服用此类安眠药可能会产生一定的依赖性,造成撤药困难。因此,寻找副作用少、疗效更好的新型镇静催眠药物尤其是中药组合物,是目前本领域研究的重点及难点。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善睡眠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选取了多种中药成分,包括:黄藤,菥蓂,海风藤,车前子和紫菀,并对其混合比例进行摸索,制成了相应的中药组合物,通过小鼠灌胃实验发现所述中药组合物具有镇静催眠的作用,可制成改善睡眠的药物或镇静药物应用于临床,并且其采用纯天然中草药制成,对人体无毒副作用,可以长期服用。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包括:质量比为0.5~2:1~3:2~6:1~3:1~3的黄藤、菥蓂、海风藤、车前子和紫菀。
7.黄藤,别名土黄连,藤黄连,为防己科植物黄藤的根或茎;性味苦,寒,归心、肝经;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便的作用,可治饮食中毒,热郁便秘,痢疾,传染性肝炎,疮痈,赤眼,咽喉肿痛等。
8.菥蓂,别名败酱草、遏蓝菜,为十字花科植物菥蓂的干燥地上部分;性味辛,微寒;归肝、胃、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和中开胃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阑尾炎,肺脓疡,痈疖肿毒,小儿消化不良等。
9.海风藤,别名爬岩香、风藤,为胡椒科植物风藤的干燥藤茎;性味辛、苦,微温;归肝经;功能主治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用于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拘挛,屈伸不利。
10.车前子,为车前科植物车前的干燥成熟种子;性味甘,寒;归肝、肾、肺、小肠经;具有清热利尿,渗湿通淋,明目,祛痰等作用,用于水肿胀满,热淋涩痛,暑湿泄泻,目赤肿痛,痰热咳嗽。
11.紫菀,为菊科植物紫菀的干燥根和根茎;性味辛、苦,温;归肺经;功能主治润肺下气,消痰止咳;用于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劳嗽咳血。
12.进一步地,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包括:质量比为1:2:4:2:2的黄藤、菥蓂、海风藤、车前子和紫菀。
13.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分别制备得到粉末状的所述黄藤、菥蓂、海风藤、车前子和紫菀,并将其按比例混合,即得所述中药组合物。
14.进一步地,所述粉末状黄藤的制备方法为:取黄藤的藤茎,冲洗干净后切段晒干并研磨成粉末状,滤网精筛除去杂质,然后于28

33℃条件下自然烘晒48小时,玻璃瓶装,密封口,得到所述粉末状黄藤。
15.进一步地,所述粉末状菥蓂、海风藤、车前子或紫菀的制备方法为:取药材,去除杂质后润湿,切段或厚片,干燥后研磨至粉末状,玻璃瓶装,密封口,分别得到所述粉末状菥蓂、海风藤、车前子或紫菀。
16.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改善睡眠药物中的应用。
17.进一步地,所述中药组合物协同戊巴比妥钠,可显著提高入睡率,缩短睡眠潜伏期,以及延长睡眠时间。
18.进一步地,其中所述中药组合物的用量为150~600g/kg,所述戊巴比妥钠的用量为40~65mg/kg。
19.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中药组合物在制备镇静药物中应用。
20.进一步地,当所述中药组合物的用量为150~600g/kg时,可抑制自主活动距离,提高镇静率。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善睡眠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选取了多种中药组分,包括:黄藤,菥蓂,海风藤,车前子和紫菀,并对其混合比例和使用剂量进行摸索,制成了相应的中药组合物,经研究发现,相较于单组方,本发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通过组分间的协同作用,可显著抑制小鼠自主活动距离并增加镇静率,因此可制成镇静药物;同时将所述中药组合物与阈下或阈上剂量的戊巴比妥钠共同作用于小鼠,可有效增加小鼠的入睡率,缩短入睡潜伏期并显著延长睡眠时间,因此本发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具有改善睡眠的功效,为其在治疗失眠症方面的药物开发利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条件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3.实施例1单组分和复方组合物比较
24.1、实验动物:清洁级雄性昆明小鼠,体重18~22g。饲养于通风良好的动物实验室,明暗交替12h/12h,环境温度(22
±
2)℃,相对湿度(55
±
5)%。饲料充足,自由饮水,适应环境7天后使用。
25.2、药物与试剂:
26.单组分:分别为黄藤组、菥蓂组、海风藤组、车前子组和紫菀组;
27.复方组合物:包括质量比为1:2:4:2:2的黄藤、菥蓂、海风藤、车前子和紫菀。
28.制备方法为:(1)取黄藤的藤茎,冲洗干净后切段晒干并研磨成粉末状,滤网(2号筛)精筛除去杂质,然后于28

33℃条件下自然烘晒48小时,玻璃瓶装,密封口,得到所述粉末状黄藤。
29.(2)分别取菥蓂、海风藤、车前子和紫菀,除去杂质,润湿后切段,干燥,研磨至粉末状,置通风干燥处,玻璃瓶装,封口。
30.(3)将各组分按比例混合并溶于生理盐水中。
31.生理盐水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
32.戊巴比妥钠;艾司唑仑片(山东信谊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3047,规格:1mg/片)。
33.3、主要仪器:实验动物自主活动测试仪,由宁波市安来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34.4、剂量分组及受试样品给予时间:
35.实验设10个组,分别为:生理盐水对照组;黄藤组(600mg/kg
·
bw);菥蓂组(600mg/kg
·
bw);海风藤组(600mg/kg
·
bw);车前子组(600mg/kg
·
bw),紫菀组(600mg/kg
·
bw);艾司唑仑(0.5mg/kg)阳性对照组;中药复方组合物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每天灌胃剂量为150、300、600mg/kg
·
bw,于给药30d后开始实验。
36.5、小鼠自主活动实验:
37.取小鼠120只,随机分组,每组12只。各组小鼠均以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30d,记录初始体重及实验结束体重。末次灌胃给药60min后,小鼠放入动物自主活动测试仪中适应环境5min后,记录其在5min内的自主活动距离。
38.所有数据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实验结果均以mean
±
sem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

way anova),并采用lsd

t检验进行组间两两多重比较,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9.其中各处理组对小鼠体质量的影响结果如表1所示,各处理组对小鼠自主活动距离的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
40.表1不同处理组对小鼠体重的影响
41.42.注:与生理盐水组比较,
a
p<0.01
43.表2不同处理组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
[0044][0045]
注:与生理盐水组比较,
a
p<0.01
[0046]
根据表1的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单方组、中药复方组合物的各剂量组及艾司唑仑阳性组的实验初期小鼠体质量和末次体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单方类药物以及中药复方组合物对小鼠体质量增长无明显影响,即所述中药组合物对小鼠的正常生长无影响。根据表2的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紫菀组(600mg/kg)和中高剂量的中药复方组合物(300

600mg/kg)给药组以及艾司唑仑阳性对照组,均能有效降低小鼠自主活动距离(p<0.01),即说明本发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通过组分间的协同作用,产生了显著抑制小鼠自主活动的作用,且有剂量依赖性,即剂量越大作用越强。
[0047]
6、直接睡眠实验:
[0048]
取小鼠120只,随机分组,每组12只。各组小鼠均以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30d。于末次给药60min后,观察各组小鼠是否出现镇静或睡眠现象,记录小鼠镇静数和入睡数,计算镇静率、入睡率。以小鼠出现静卧时间≥15s判为镇静。以小鼠翻正反射消失时间≥60s为入睡标准。
[0049]
镇静率=(静卧15s以上小鼠只数/实验小鼠总只数)
×
100%;
[0050]
入睡率=(入睡小鼠只数/实验小鼠总只数)
×
100%。
[0051]
数据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实验结果以mean
±
sem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如表3所示。
[0052]
表3不同处理组对小鼠直接睡眠的影响
[0053][0054][0055]
注:与生理盐水组比较,
a
p<0.01
[0056]
根据表3的结果显示,各给药组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小鼠镇静率,其中黄藤单方组(600mg/kg)和中药复方组合物中高剂量组(300

600mg/kg)均可显著增加小鼠镇静率(与生理盐水组比较p<0.01),其中中药复方组合物高剂量组与艾司唑仑阳性对照组差异不大,并且各组均无睡眠现象发生,入睡率均为0。上述结果说明,相比于单方组,本发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通过组分间的协同作用,可显著提高小鼠镇静率,具有剂量依赖性,并且没有直接睡眠作用。
[0057]
7、对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小鼠入睡只数的影响:
[0058]
取小鼠120只,随机分组,每组12只。各组小鼠均以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30d。末次灌胃给药60min后,小鼠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40mg/kg(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小鼠入睡率10~20%的剂量),观察并记录给药30min内小鼠翻正反射消失超过60s的入睡只数,计算小鼠的入睡率。
[0059]
数据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实验结果以mean
±
sem表示,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催眠实验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如表4所示。
[0060]
表4不同处理组对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小鼠入睡率的影响
[0061][0062][0063]
注:与生理盐水组比较,
a
p<0.01
[0064]
根据表4的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组比较,连续给药30天后,中药复方组合物高剂量组能显著提高入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艾司唑仑阳性对照组差异不大,同时相比于单方组入睡数以及入睡率都有明显提高。上述结果说明,本发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通过组分间的协同作用,可显著提高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对小鼠入睡率作用,即具有改善睡眠的功效。
[0065]
8、对阈上剂量戊巴比妥钠小鼠睡眠潜伏期及睡眠时间的影响:
[0066]
取小鼠120只,随机分组,每组12只。各组小鼠均以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30d。于末次给药60min后,小鼠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65mg/kg(阈上剂量戊巴比妥钠:小鼠入睡率100%的剂量)。观察并记录各组小鼠睡眠潜伏期(从注射戊巴比妥钠到翻正反射消失的时间)及睡眠时间(从翻正反射消失到翻正反射恢复的时间)。
[0067]
数据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实验结果均以mean
±
sem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

way anova),并采用lsd

t检验进行组间两两多重比较,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如表5所示。
[0068]
表5不同处理组对阈上剂量戊巴比妥钠小鼠睡眠潜伏期及睡眠时间的影响
[0069]
[0070][0071]
注:与生理盐水组比较,
a
p<0.01
[0072]
根据表5的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组比较,中药复方组合物的中高剂量组均可显著缩短小鼠睡眠潜伏期,同时中药复方组合物的各个剂量组均可显著延长睡眠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中药复方组合物剂量的增加,小鼠睡眠时间逐渐延长,且中药复方组合物高剂量组与艾司唑仑阳性对照组差异不大。而单方组则与生理盐水组无显著性差异,上述结果说明,相较于单组分,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通过协同作用显著增加了对于小鼠的催眠作用。
[0073]
综合上述结果,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将各组分按一定比例混合配比,使其产生协同增效作用,不仅可显著抑制小鼠的自发活动,而且可使阈下剂量戊巴比妥纳的入睡率显著提高,阈上剂量戊巴比妥钠的入睡潜伏期明显缩短且睡眠时间显著延长,即具有显著的镇静催眠作用,可制成相应的镇静药物或改善睡眠的药物,为其在治疗失眠症方面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0074]
实施例2复方组合物的配比摸索
[0075]
为探索所述中药复方组合物的最佳配比,分别将各组分按不同比例混合,具体分组如下:
[0076]
复方组合物a:包括质量比为0.5:1:2:1:1的黄藤、菥蓂、海风藤、车前子和紫菀;
[0077]
复方组合物b:包括质量比为1:2:4:2:2的黄藤、菥蓂、海风藤、车前子和紫菀;
[0078]
复方组合物c:包括质量比为2:3:6:3:3的黄藤、菥蓂、海风藤、车前子和紫菀。
[0079]
以上述三组复方组合物分别进行小鼠自主活动实验、直接睡眠实验、对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小鼠入睡只数的影响实验以及对阈上剂量戊巴比妥钠小鼠睡眠潜伏期及睡眠时间的影响实验,实验步骤同实施例1,测定结果如表6

10所示。
[0080]
表6复方组合物比例对小鼠体重的影响
[0081][0082]
注:与生理盐水组比较,
a
p<0.01
[0083]
表7复方组合物比例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
[0084][0085]
注:与生理盐水组比较,
a
p<0.01
[0086]
表8复方组合物比例对小鼠直接睡眠的影响
[0087][0088]
注:与生理盐水组比较,
a
p<0.01
[0089]
根据表6

8的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相比,复方组合物a和b对小鼠体重增长无影响,而复方组合物c对小鼠体重增长有一定影响,同时复方组合物a和c的自主活动距离均高于复方组合物b,且复方组合物a和c的镇静率均低于复方组合物b,该结果表明,复方组合物b对于小鼠的镇静效果相对优于复方组合物a和c。
[0090]
表9复方组合物比例对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小鼠入睡率的影响
[0091][0092]
注:与生理盐水组比较,
a
p<0.01
[0093]
表10复方组合物比例对阈上剂量戊巴比妥钠小鼠睡眠潜伏期及睡眠时间的影响
[0094][0095]
注:与生理盐水组比较,
a
p<0.01
[0096]
综合表9

10的结果,连续给药30天后,复方组合物a和c对于小鼠的入睡率均低于复方组合物b,同时复方组合物a无法缩短睡眠潜伏期或延迟睡眠时间,复方组合物c虽然可一定程度上延长睡眠时间,但睡眠时长仍低于复方组合物b,上述结果表明复方组合物b的催眠作用显著优于复方组合物a和c。
[0097]
综合上述测定结果,相较于复方组合物a和c,其中复方组合物b即当黄藤、菥蓂、海风藤、车前子和紫菀的质量比为1:2:4:2:2时,可显著发挥组分间的协同作用,进而显著提高中药组合物的镇静催眠作用。
[0098]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