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卸的预防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装置

文档序号:28387227发布日期:2022-01-07 23:55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拆卸的预防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装置

1.本发明涉及康复理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拆卸的预防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装置。


背景技术:

2.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dvt和pte是同一疾病vte不同发展阶段的两种临床表现,其发病可从无症状性到突发猝死,是威胁住院患者生命常见的、严重的并发症,但它也是一种完全可以预防的院内获得性疾病;
3.临床主要的血栓预防是使用药物预防和机械预防的方法,且以药物抗凝为主效果明确;但对于危重症患者特别是内科危重症患者而言,因其不如外科手术患者有明确的抗栓指征而未重视血栓的预防,再则因疾病的严重性可能存在使用抗凝药的禁忌或使用药物抗凝药可能带来高出血的风险,而使得药物抗凝的使用受到限制;虽然临床医生早已意识到预防血栓对手术病人的重要性,但对内科患者特别是危重症患者vte的预防仍显不足,只有18%-67.5%不等的内科危重患者接受了血栓预防治疗,一是因为内科患者尤其是危重症患者的病情复杂多变难以识别vte的高危因素,二是对内科住院患者vte预防的循证医学证据缺乏,医生预防意识欠缺;
4.无论是09年发表的《中国专家建议》,还是美国胸科医师学会2012年发布第九版抗栓指南(accp9)都提出对内科住院患者根据血栓风险评估的分层给予不同的血栓预防建议,方式主要包括机械性预防和药物性预防;对不存在机械预防性治疗禁忌证、对抗凝药物治疗有禁忌证及出血性脑卒中或缺血性脑卒中抗凝治疗弊大于利的患者建议使用机械方法预防;尽管某些大型随机对照研究都证实药物抗凝预防内科住院患者vte的有效性,但是对于内科住院患者特别是合并有其它多种血栓风险因素的重症患者及在这些风险因素上使用抗凝药,可能会带来大出血危险而被限制,因此明确有效的抗栓替补方法成为内科危重症患者迫切需要;根据血栓指南建议有调查研究发现,在获得血栓预防治疗的内科危重症患者当中,机械预防占到了36%-53%,其中以间歇充气加压泵(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ipc)为最主要的方式;但对ipc国内外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推荐指南中指示,ipc是最常用的物理方法之一;其机制主要是通过增加静脉血流或减少腿部静脉血流的淤滞,并预防下肢血栓的形成;较之抗凝药物来说,其具有不增加出血风险、无创性及经济等优点,对于高出血风险的患者,尤具有优势;尽管外科手术患者vte预防已得到较充分的重视,但对无明显抗栓指标的内科住院患者vte的预防,尚缺乏足够重视,特别是常伴有多种vte风险因素的重症内科患者,更容易罹患血栓性疾病,故安全有效的静脉血栓预防措施急需探索研究物理机械预防具有无创、无出血风险且对于肾功能不好的危重症患者不需监测血药浓度等的特点,最常见的有间歇充气加压(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ipc)、足底静脉泵(venous foot pump,vfp)、梯度压力弹力袜(graded compression stocking,gcs)或弹力袜(elastic stockings,es),其中ipc最常用,已广泛
用于各类型手术患者证明了血栓的预防的有效性,但目前设施存在一定的弊端急需重新设计;
5.同时,现有的ipc装置不够合理,不方便使用(气压泵太大、太笨重,需要插电源而不是电池);对于临床医生而言:无法对其使用的重要性进行评估、鉴定;无法第一时间进行动态观察;对护士而言:对ipc时间需要把控无形中增加了护理工作负担;对患者而言:未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患者使用中对气压压力的不耐受、材质的过敏及气压泵工作带来的噪音干扰睡眠等无法第一是时间反馈;另外判断疗效如何,可以通过测股静脉血流高峰情况及股静脉平均速度和血浆黏度变化,采集患者空腹的肘部静脉血,5ml放置于试管中,静置5min后进行离心处理,收集上清液,测定血浆黏度;无形中带给患者疼痛和经济费用;任何类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通过血管造影或血管彩超来确诊,有或无症状的肺栓塞通过肺部通气灌注扫描或肺血管造影检查(computed tomographic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或是尸检来判定;传统的静脉介入造影是诊断dvt的金标准,然而dsa是侵入性检查且带有电离福射,超声(us)检测dvt高度准确且无侵入性,检查费用不贵,可重复检查因此超声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几乎完全取代了静脉造影,然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可拆卸的预防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装置,本装置通过温感机构、控制开关、报警机构、定时机构、显示机构对穿戴在患者伸长的穿戴机构进行设置和实时监控,利用穿戴机构对患者四肢皮肤进行大面积挤压和按摩,来增加有静脉血栓风险患者的静脉血流速度,从而增大血流速度,以此来避免血液瘀滞,进而达到预防dvt和pe的治疗效果,具有智能化程度高、可拆卸、能够实时监测患者上下肢血脉流动情况的特点。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8.一种可拆卸的预防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装置,包括控制箱,设置在控制箱上的温感机构、控制开关、报警机构、定时机构、显示机构和穿戴机构;
9.所述温感机构用于感知用户体表温度,并通过显示机构显示;
10.所述控制开关用于控制控制箱的主控制器的开合;
11.所述报警机构用于监测患者穿戴机构所在处的肤色变化,并进行报警;
12.所述定时机构用于控制穿戴机构的加压和按摩时长;
13.所述穿戴机构通过安装接口与控制控制箱内的加压泵连接,所述加压泵由主控制器控制工作,且在所述穿戴机构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色差传感器和影像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温感机构配合使用,色差传感器与报警机构配合使用,影像传感器与显示机构配合使用;
14.所述控制箱上还设置有内存卡插口、左侧肢体插件连接口、电源开关、电源插座和右侧肢体插件连接口。
15.优选的,所述的穿戴机构包括干路双气排管、上肢连接软管和下肢连接软管,所述干路双气排管的一端通过排管连接头与安装接口可拆卸连接,干路双气排管的另一端分别与上肢连接软管和下肢连接软管连接,且在上肢连接软管的另一端设置有上肢按摩加压单元,下肢连接软管的另一端设置有下肢按摩加压单元。
16.优选的,所述的上肢按摩加压单元包括大臂筒套和/或小臂筒套,所述大臂筒套与小臂筒套通过支路双气排管连接,且所述小臂筒套和大臂筒套均能与上肢连接软管的支路软管连接。
17.优选的,所述的下肢按摩加压单元包括大腿筒套和/或小腿筒套,所述小腿筒套的下端部还一体成形有足踝筒套,所述大腿筒套与小腿筒套的上端通过支路双气排管连接,所述大腿筒套和小腿筒套均能与下肢连接软管的支路软管连接。
18.优选的,所述的小臂筒套、大臂筒套、大腿筒套和小腿筒套均包括充气加压层和按摩加热层,所述充气加压层设置在按摩加热层的外侧,且在充气加压层上对称设置有若干粘贴条,所述充气加压层的两端还设置有第一连接插头和第二连接插头,所述第一连接插头与上肢连接软管的支路软管末端、下肢连接软管的支路软管末端或支路双气排管的一端管路末端的第三连接插头配合使用,所述第二连接插头与支路双气排管的另一端管路末端的第四连接插头配合使用。
19.优选的,所述的按摩加热层包括第一保护套,所述第一保护套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亲肤面层、充气按摩层和电加热层,所述充气按摩层内呈“s”形布设有第一导气软管,所述第一导气软管的进气端与设置在第一连接插头内的第一支气管连接,且在第一导气软管的出气端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受主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导气软管的管腔内还设置有若干按摩囊,所述按摩囊为与管腔连通的气囊结构,其上端摩擦部穿过第一导气软管和亲肤面层设置,且在按摩囊的外壁上还设置有若干按摩凸起,且在所述第一导气软管之间还填充有限位棉;且在所述亲肤面层上还设置有魔术贴、温度传感器和色差传感器,所述魔术贴与亲肤片配合使用。
20.优选的,所述的电加热层内设置有干路导线、支路导线和电加热丝,所述支路导线和电加热丝与设置在第一连接插头内的干路导线并联,且所述干路导线的末端设置有导电铜片,电加热丝在第一保护套内呈“s”形盘设,在电加热丝之间填充有导热棉;且在所述干路导线的端部设置有电插槽,所述电插槽与设置在上肢连接软管的支路软管末端、下肢连接软管的支路软管末端或第四连接插头上的导电铜片配合使用。
21.优选的,所述的充气加压层包括第二保护套和外部保护层,所述外部保护层设置在第二保护套的外侧下部,且在第二保护套内布设有第二导气软管,所述第二导气软管的进气端与设置在第一连接插头内的第二支气管连接,第二导气软管的出气端设置有第二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受主控制器控制,且在第二导气软管之间还填充有限位棉。
22.优选的,所述的第一支气管和第二导气软管的进气端均设置有插槽,所述插槽与设置在第一支气管和第二导气软管另一端的插接凸起配合使用。
23.优选的,所述的上肢连接软管和下肢连接软管端部与第一连接插头和第三连接插头、第二连接插头与第四连接插头之间均通过快速连接机构连接,所述快速连接机构包括相互配合使用的紧锁部和插锁部;
24.所述紧锁部设置在上肢连接软管、下肢连接软管、第二连接插头和第四连接插头的端部,且在紧锁部上转动安装有活动锁环,所述活动锁环的尾端设置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沿着设置在紧锁部上的活动槽活动,且在活动槽内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紧锁部的前端还设置有导向环,所述导向环与设置在活动锁环前端的环形导向槽配合使用,所述活动锁环的内、外两侧分别设置有锁齿和防滑纹,其中所述锁齿对称设置,在对称设置的两段锁齿
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平滑段;
25.所述插锁部设置在第一连接插头和第三连接插头上,且在插锁部的外侧对称设置有锁槽,且在对称设置的两段锁槽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平滑段,所述锁槽与锁齿配合使用。
2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拆卸的预防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改进之处在于:
27.(1)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可拆卸的预防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装置,包括控制箱,设置在控制箱上的温感机构、控制开关、报警机构、定时机构、显示机构和穿戴机构,在使用时,通过主控制器来整体控制上述各部分工作,是的本装置可以一键启动,同时具备定时、自动提醒及患者宣教提醒等功能,来能够有效提高医护人员使用的便捷性,动态进行检测,判断疗效;
28.(2)同时,穿戴机构包括上肢按摩加压单元和下肢按摩加压单元,在使用时,能够根据患者身体状况,个性化的选择气压强度、气压加压方式(连续还是间歇加压,单腿还是双腿加压)、持续时间和周期等,以便在保证最大程度地增加静脉血流量和增加纤维蛋白溶解的情况下,提高患者使用的舒适度及依从性,使用灵活性强且简单方便;且通过对上肢按摩加压单元和下肢按摩加压单元进行设计,能够同时满足加气加压和按摩的功效,对患者四肢皮肤进行大面积挤压和按摩,来增加有静脉血栓风险患者的静脉血流速度,从而增大血流速度,以此来避免血液瘀滞,进而达到预防dvt和pe的治疗效果;加压增加了细胞外间隙、组织间隙间压力,有效促进液体回到循环中,减轻肢体的水肿,同时,肢体表面张力的降低还能改善皮肤的氧合作用、加速毒素代谢的清除,当下肢突然受到外加的均一压力时,能产生显著的组织构造和下肢血流动力学的生理学变化;
29.(3)通过亲肤片的可拆卸实用,在使用时,亲肤面层内侧可做一次性的亲肤片,一人一用一消毒,用完可废弃,避免交叉感染,具有智能化程度高、可拆卸、能够实时监测患者上下肢血脉流动情况的优点。
附图说明
30.图1为本发明可拆卸的预防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1.图2为本发明控制箱的结构示意图。
32.图3为本发明控制箱的后视图。
33.图4为本发明穿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4.图5为本发明小臂筒套的结构示意图。
35.图6为本发明按摩加热层的俯视图。
36.图7为本发明按摩加热层俯视角度的剖视图。
37.图8为本发明充气按摩层俯视角度的剖视图。
38.图9为本发明电加热层俯视角度的剖视图。
39.图10为本发明充气加压层俯视角度的剖视图。
40.图11为本发明小臂筒套主视角度的剖视图。
41.图12为本发明小臂筒套a处的局部放大图。
42.图13为本发明上肢连接软管或下肢连接软管接头处的剖视图。
43.图14为本发明第一连接插头和第二连接插头的剖视图。
44.图15为本发明支路双气排管的剖视图。
45.图16为本发明快速连接机构的剖视图。
46.图17为本发明快速连接机构主视角度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47.图18为本发明可拆卸的预防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装置的控制原理图。
48.其中:1.控制箱,11.安装接口,12.内存卡插口,13.左侧肢体插件连接口,14.电源开关,15.电源插座,16.右侧肢体插件连接口,2.温感机构,3.控制开关,4.报警机构,5.定时机构,6.显示机构,7.穿戴机构,71.排管连接头,72.干路双气排管,73.上肢连接软管,74.下肢连接软管,75.下肢按摩加压单元,751.大腿筒套,752.小腿筒套,76.上肢按摩加压单元,761.小臂筒套,762.大臂筒套,77.按摩加热层,771.第一保护套,7711.魔术贴,7712.亲肤片,772.干路导线,7721.电加热丝,773.第一导气软管,774.支路导线,775.导热棉,776.第一支气管,777.管腔,778.按摩囊,779.第一电磁阀,770.亲肤面层,78.充气加压层,781.第二导气软管,782.外部保护层,783.限位棉,784.粘贴条,785.第二保护套,786.第二电磁阀,79.第一连接插头,791.第二连接插头,792.第二支气管,70.支路双气排管,701.第四连接插头,702.第三连接插头,703.电插槽,704.插接凸起,705.导电铜片,706.插槽,8.快速连接机构,81.紧锁部,811.活动槽,812.导向环,82.活动锁环,821.防滑纹,822.导向槽,823.锁齿,824.限位环,825.第一平滑段,83.复位弹簧,84.插锁部,841.锁槽,842.第二平滑段。
具体实施方式
49.为了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描述。
50.参照附图1-18所示的一种可拆卸的预防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装置,包括控制箱1,设置在控制箱1上的温感机构2、控制开关3、报警机构4、定时机构5、显示机构6和穿戴机构7;
51.所述温感机构2由若干设置在穿戴机构7上的温度感应器组成,在使用时,用于实时感知用户体表温度,并通过显示机构6显示,便于根据温度变化,调节机体适合的温湿度;
52.所述控制开关3为主控开关,用于控制控制箱1内的主控制器的开合;
53.所述报警机构4由若干色差传感器和蜂鸣报警器组成,色差传感器用于监测患者穿戴机构7所在处的肤色变化,当检测到皮肤温度颜色不正常时,通过蜂鸣报警器进行报警;
54.所述定时机构5用于根据使用期间患者皮肤肿胀情况、温度变换以及皮肤颜色的变化情况,来智能化的控制穿戴机构7的加压和按摩时长;
55.所述显示机构6与穿戴机构7连接,通过内置多模态超声评估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来判断使用的效果及禁忌症,从而计算设备使用强度和使用时间,对定时机构5机型自适应调节,来智能化的控制穿戴机构7的加压和按摩时长;
56.所述穿戴机构7通过安装接口11与控制控制箱1内的加压泵连接,所述加压泵由主控制器控制工作,即通过主控制器控制穿戴机构7工作,且在所述穿戴机构7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色差传感器和影像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温感机构2配合使用,色差传感器与报警机构4配合使用,影像传感器与显示机构6配合使用,来使得医护人员或者陪护人员可
以5.直观地看到患者四肢上有没有结块,栓塞的严重程度,从而计算设备使用强度和使用时间;
57.所述控制箱1上还设置有内存卡插口12、左侧肢体插件连接口13、电源开关14、电源插座15和右侧肢体插件连接口16,所述内存卡插口12用于存储使用数据,并自动与其患者状况进行匹配存入数据库,利用自带的ai系统自动形成患者的治疗方案;所述左侧肢体插件连接口13和右侧肢体插件连接口16分别用于输入患者左侧肢体和右侧肢体的病况信息和治疗方案;电源开关14用于控制内置电源的开关;电源插座15用于给内置电源充电。
58.优选的,为便于与控制箱1连接和患者使用,所述的穿戴机构7包括干路双气排管72、上肢连接软管73和下肢连接软管74,所述干路双气排管72的一端通过排管连接头71与安装接口11可拆卸连接,使用时插上,不用时可直接拔下,节约存放空间,所述干路双气排管72的另一端分别与上肢连接软管73和下肢连接软管74连接,形成2个单独控制的支路,且在所述上肢连接软管73的另一端设置有上肢按摩加压单元76,上肢按摩加压单元76用于对患者上肢进行按摩加压,预防患者上肢发生dvt和pte,所述下肢连接软管74的另一端设置有下肢按摩加压单元75,下肢按摩加压单元75用于对患者下肢进行按摩加压,预防患者下肢发生dvt和pte。
59.优选的,为避开患者肘关节,同时满足患者大臂和小臂的差异化治疗,所述的上肢按摩加压单元76包括大臂筒套762和/或小臂筒套761,在同时使用时,所述大臂筒套762与上肢连接软管73的支路软管末端连接,大臂筒套762与小臂筒套761通过支路双气排管70连接;在单独使用时,所述所述小臂筒套761和大臂筒套762均能与上肢连接软管73的支路软管末端单独连接,来对患者大臂和小臂进行差异化治疗。
60.优选的,为避开患者腿关节,同时满足患者大臂和小臂的差异化治疗,所述的下肢按摩加压单元75包括大腿筒套751和/或小腿筒套752,且为对患者足踝进行治疗,所述小腿筒套752的下端部还一体成形有足踝筒套,
61.在同时使用时,所述大腿筒套751与下肢连接软管74的支路软管末端连接,大腿筒套751与小腿筒套752的上端通过支路双气排管70连接;在单独使用时,所述大腿筒套751和小腿筒套752的上端均能与下肢连接软管74的支路软管的末端单独连接,对患者大臂和小臂的差异化治疗;以实现整体装置的差异化使用,来满足不同患病患者的使用要求。
62.优选的,所述的小臂筒套761、大臂筒套762、大腿筒套751和小腿筒套752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充气加压层78和按摩加热层77,所述充气加压层78设置在按摩加热层77的外侧,进行加压,使得ipc在下肢或者上肢周围产生的压力也传导到皮下组织和肌群,加压增加了细胞外间隙、组织间隙间压力,有效促进液体回到循环中,减轻肢体的水肿,同时,肢体表面张力的降低还能改善皮肤的氧合作用、加速毒素代谢的清除,当下肢突然受到外加的均一压力时,能产生显著的组织构造和下肢血流动力学的生理学变化;且在充气加压层78上对称设置有若干粘贴条784,所述充气加压层78的两端还设置有第一连接插头79和第二连接插头791,所述第一连接插头79与上肢连接软管73的支路软管末端、下肢连接软管74的支路软管末端或支路双气排管70的一端管路末端的第三连接插头702配合使用,即在使用时,根据需要将所述第一连接插头79与上肢连接软管73的支路软管末端、下肢连接软管74的支路软管末端或第三连接插头702连接,形成通路;所述第二连接插头791与支路双气排管70的另一端管路末端的第四连接插头701配合使用,即在使用时,根据需要将所述第二连接插头
791与第四连接插头701连接,形成通路。
63.为在使用时,对患者四肢进行按摩和加热,所述的按摩加热层77包括第一保护套771,所述第一保护套771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亲肤面层770、充气按摩层和电加热层,亲肤面层770上设置有魔术贴7711、温度传感器、色差传感器和和影像传感器,所述魔术贴7711与亲肤片7712配合使用,使用时,可以根据需要更换亲肤片7712,实现一人一用一消毒,用完可废弃,避免交叉感染;所述充气按摩层内呈“s”形布设有第一导气软管773,所述第一导气软管773的进气端与设置在第一连接插头79内的第一支气管776连接,且在第一导气软管773的出气端设置有第一电磁阀779,所述第一电磁阀779受主控制器控制,用于控制第一导气软管773的管腔777内的气体压力,所述第一导气软管773的管腔777内还设置有若干按摩囊778,所述按摩囊778为与管腔777连通的气囊结构,其按摩囊778的上端摩擦部依次穿过第一导气软管773和亲肤面层770,在使用时,通过管腔777进行循环和间歇性的加压,来使用按摩囊778对患者进行按摩,且为增强按摩效果,在按摩囊778的外壁上还设置有若干按摩凸起,且为对第一导气软管773进行固定,在所述第一导气软管773之间还填充有限位棉783;来通过有序地对患者腿部个胳膊进行充气加压,模仿骨骼肌以波浪形泵血的形式加强腿部深静脉的血液流动,促进血液回流,防止凝血因子因血流缓慢而聚集黏附血管壁,达到预防dvt的目的。
64.优选的,为在使用的过程中根据需要对患者四肢进行加热,所述的电加热层内设置有干路导线772、支路导线774和电加热丝7721,所述支路导线774和电加热丝7721与设置在第一连接插头79内的干路导线772并联,且在所述干路导线772的末端设置有导电铜片705,电加热丝7721在第一保护套71内呈“s”形盘设,为对电加热丝7721进行限位,在电加热丝7721之间填充有导热棉775;且在所述干路导线772的端部设置有电插槽703,所述电插槽703与设置在上肢连接软管73的支路软管末端、下肢连接软管74的支路软管末端或第四连接插头701上的导电铜片705配合使用。
65.优选的,为便于对患者四肢进行充气加压,所述的充气加压层78包括第二保护套785和外部保护层782,所述外部保护层782设置在第二保护套785的外侧下部,且在第二保护套785内布设有第二导气软管781,所述第二导气软管781的进气端与设置在第一连接插头79内的第二支气管792连接,第二导气软管781的出气端设置有第二电磁阀786,第二电磁阀786受主控制器控制,且在第二导气软管781之间还填充有限位棉783对第二导气软管781进行限位,在使用时,通过上一级连管中的第二电磁阀786工作进行控压,进而完成对第二导气软管781的加压,来有序地从足踝、小腿至大腿、胳膊充气加压,模仿骨骼肌以波浪形泵血的形式加强腿部深静脉的血液流动,促进血液回流,防止凝血因子因血流缓慢而聚集黏附血管壁,达到预防dvt的目的。
66.优选的,为便于连接,所述的第一支气管776和第二导气软管781的进气端均设置有插槽706,所述插槽706与设置在第一支气管776和第二导气软管781另一端的插接凸起704配合使用。
67.优选的,为便于将上肢连接软管73和下肢连接软管74端部与第一连接插头79和第三连接插头702、第二连接插头791与第四连接插头701连接,避免其在充气时挣开,所述的上肢连接软管73和下肢连接软管74端部与第一连接插头79和第三连接插头702、第二连接插头791与第四连接插头701之间均通过快速连接机构8连接,所述快速连接机构8包括相互
配合使用的紧锁部81和插锁部84;
68.所述紧锁部81设置在上肢连接软管73、下肢连接软管74、第二连接插头791和第四连接插头701的端部,且在紧锁部81上转动安装有活动锁环82,所述活动锁环82的尾端设置有限位环824,所述限位环824卡在设置在紧锁部81上的活动槽811内,沿着活动槽811活动,且在活动槽811内设置有用于支持活动锁环82复位和调整的复位弹簧83,所述紧锁部81的前端还设置有导向环812,所述导向环812与设置在活动锁环82前端的环形导向槽822配合使用,即所述导向环812卡在导向槽822内运动,所述活动锁环82的内、外两侧分别设置有锁齿823和防滑纹821,其中所述锁齿823对称设置有两端,且在对称设置(相邻)的两段锁齿823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平滑段825;所述插锁部84设置在第一连接插头79和第三连接插头702上,且在插锁部84的外侧对称设置有两端锁槽841,且在对称设置的两段锁槽841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平滑段842,所述锁槽841与锁齿823配合使用,即在安装过程中,将所述插锁部84插在活动锁环82的前端空腔中,在插入过程中,转动活动锁环82,使得第一平滑段825的内侧面与锁槽841对应,待插锁部84完全插入时,再次转动活动锁环82,使得锁齿823咬在锁槽841内,实现对插锁部84的锁定和连接。
69.优选的,在使用时,一般大腿压力设定为30mmhg,小腿压力设定为35mmhg;脚踝部位的压力设置为45mmhg,每间隔12h使用压力泵一次,每次时间为0.5h,在使用期间注意观察患者皮肤肿胀情况、温度变换以及皮肤颜色的变化。
70.本发明所述可拆卸的预防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装置的使用过程和使用原理包括:首先,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和上下肢肢体的健康状况,给定患者左侧肢体和右侧肢体的病况信息和设定治疗方案,并通过左侧肢体插件连接口13和右侧肢体插件连接口16输入;然后根据患者肢体情况,组装穿戴机构7,并将穿戴机构7穿戴在患者身上,将安装接口11与排管连接头71连接;然后打开控制箱1的控制开关3,对患者进行康复性治疗,并同时根据显示机构6观察治疗状况。
71.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