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脏分流器的输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44730发布日期:2022-02-25 21:42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心脏分流器的输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心脏分流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心脏分流器的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2.心力衰竭是各种原因所致心肌病变发展到最终的共同表现。流行病学数据显示,仅美国就有620万成年心力衰竭患者,我国由于人口基数巨大,心力衰竭患者人群逾千万。若无有效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年生存率低于50%,急性心力衰竭5年死亡率高达60%。
3.根据目前指南,心力衰竭可分为三类,即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hfmref)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
4.fpef临床上表现为静息及负荷下lvedp升高及肺毛细管楔压(pcwp)或左心房压(lap)升高,最终出现肺水肿和毛细血管后性肺动脉高压。由于hfpef发病机制与hfref的巨大差异,目前对于hfpef无有效治疗手段。研究显示传统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β阻滞药、醛固酮受体拮抗药、钙离子拮抗药等治疗hfpef可以部分逆转心室肥厚、松弛心肌、改善舒张功能,但不能改善患者预后和降低心血管死亡率。对于hfpef的治疗,可以用利尿降低容量负荷、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控制心房颤动(房颤)节律,但尚未达到理想的临床效果。
5.hfpef患者临床症状主要是由于pcwp及lap升高(即左心房超负荷)导致的肺血管床淤血,pcwp升高程度也与其临床症状、远期死亡率及预后呈正相关。对比正常人群,hfpef患者在静息或负荷状态下pcwp均可显著升高,且pcwp升高与最大耗氧量降低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后者是反映运动耐量的定量指标,可以作为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这些临床证据验证了hfpef患者往往表现为左心房超负荷和肺淤血,继而导致运动耐量下降。因此,如何降低患者左心系统压力成为一个潜在的有效治疗hfpef的靶点。早期的临床实践证实,鲁登巴赫综合征(二尖瓣狭窄合并房间隔缺损)患者相较于单纯二尖瓣狭窄患者临床症状出现更晚,程度更轻,机制在于房间隔缺损所致的分流能够降低lap,从而减轻临床症状。相比左心系统,右心系统对容量负荷有着更好的耐受性,能作为潜在容器承担左心容量超负荷。当左心舒张功能障碍导致的左心房超负荷时通过制造一定程度稳定可控的左向右心内分流,可以有效降低lap,将失代偿的容量超负荷转为代偿性,并且不显著降低左心室排血容量需求。这项技术成为治疗hfpef的一个重要潜在的有效方法。鉴于此机制,目前新兴的房间隔分流器(interatrial shunt device)应运而生。
6.公开了一种用于心房分流器的输送系统,申请号为cn2020116278120,该输送系统包括第一鞘结构、第二鞘结构和内芯管结构,第二鞘结构与第一鞘结构和内芯管结构连接,第一鞘结构用于心房隔穿刺扩孔,第二鞘结构用于收束心房分流器,内芯管结构连接心房分流器,以使心房分流器抵达心房隔,并进行释放。该输送系统通过卡箍、齿轮等结构实现释放心房分流器,整个输送系统装配繁琐,释放心房分流器的结构操作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心脏分流器的输送系统,结构简单,装配
方便,转动锁紧旋钮控制涨紧套夹紧或者松开释放轴,操作方便,且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8.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心脏分流器的输送系统,包括释放轴、输送鞘和取直鞘,所述的取直鞘一端连接有输送鞘,该取直鞘内滑动安装有释放轴,所述的释放轴一端穿过输送鞘并旋接有心脏分流器,所述的心脏分流器可缩入到输送鞘内,所述的释放轴另一端穿过取直鞘并安装有手柄,所述的取直鞘另一端转动安装有锁紧旋钮,该取直鞘另一端的内部嵌入安装有涨紧套,所述的释放轴从涨紧套中穿过,转动锁紧旋钮控制涨紧套夹紧或者松开释放轴。
9.作为对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的一种补充,所述的取直鞘与输送鞘之间采用螺纹旋接或者卡接固定。
10.作为对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的一种补充,所述的涨紧套采用硅胶材质。
11.作为对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的一种补充,所述的输送鞘上以及取直鞘上均设置有排空管。
12.作为对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的一种补充,所述的心脏分流器包括伞状的前盘以及后盘,所述的前盘与后盘之间通过腰部相连,所述的腰部上设置有分流阀,所述的后盘一侧设置有连接柱,该连接柱上设置有与释放轴相连的螺纹孔。
13.作为对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的一种补充,所述的心脏分流器由记忆合金丝编织网或记忆合金管激光切割制成。
14.有益效果:本发明涉及一种心脏分流器的输送系统,安装时,首先输送鞘配合“穿刺鞘、穿刺针”进入心房,对房间隔进行穿刺,完成后将穿刺鞘和穿刺针撤出,保留输送鞘在体内;接着释放轴穿过取直鞘,将心脏分流器的螺纹孔与释放轴一端的螺丝旋接,滑动释放轴使心脏分流器缩入取直鞘中,转动锁紧旋钮控制涨紧套夹紧释放轴;然后将取直鞘与输送鞘卡紧连接,转动锁紧旋钮控制涨紧套刚好松开释放轴,滑动释放轴使心脏分流器进入输送鞘;再接着继续滑动释放轴使心脏分流器从输送鞘另一端伸出并恢复其伞状结构,并夹紧于目标心房间隔上;最后转动手柄使释放轴与心脏分流器脱离,将输送系统整体撤出人体。本发明的结构简单,装配方便,转动锁紧旋钮控制涨紧套夹紧或者松开释放轴,操作方便,且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发明的剖视图;
16.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本发明所述的心脏分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18.图示:1、心脏分流器,2、释放轴,3、输送鞘,4、取直鞘,5、锁紧旋钮,6、涨紧套,7、手柄,8、排空管,9、分流阀,10、前盘,11、后盘,12、腰部,13、连接柱,14、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20.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心脏分流器的输送系统,如图1-3所示,包括释放轴2、输送鞘3和取直鞘4,所述的取直鞘4一端连接有输送鞘3,该取直鞘4内滑动安装有释放轴2,所述的释放轴2一端穿过输送鞘3并旋接有心脏分流器1,所述的心脏分流器1可缩入到输送鞘3内,所述的释放轴2另一端穿过取直鞘4并安装有手柄7,所述的取直鞘4另一端转动安装有锁紧旋钮5,该取直鞘4另一端的内部嵌入安装有涨紧套6,所述的释放轴2从涨紧套6中穿过,所述的涨紧套6采用硅胶材质,涨紧套6是用来防止滑动释放轴时血液流失的,转动锁紧旋钮5控制涨紧套6夹紧或者松开释放轴2。
21.所述的取直鞘4与输送鞘3之间采用螺纹旋接,螺纹旋接只是选取其中一种常见的方案,不限于螺纹旋接,还可以是卡接等其他方式。
22.所述的心脏分流器1也可以叫做心房分流器,所述的心脏分流器1由记忆合金丝编织网或记忆合金管激光切割制成。如图3所示,所述的心脏分流器1包括伞状的前盘10以及后盘11,所述的前盘10与后盘11之间通过腰部12相连,所述的腰部12上设置有分流阀9,所述的后盘11一侧设置有连接柱13,该连接柱13上设置有与释放轴2相连的螺纹孔14。
23.所述的输送鞘3上以及取直鞘4上均设置有排空管8,该排空管8用于内部的空气排出。
24.本发明整体操作步骤如下:
25.a)输送鞘3配合“穿刺鞘、穿刺针”(非本专利器械)进入心房,对房间隔进行穿刺,完成后将穿刺鞘和穿刺针撤出,保留输送鞘3在体内;
26.b)释放轴2穿过取直鞘4,将心脏分流器1的螺纹孔14与释放轴2一端的螺丝旋接,滑动释放轴2使心脏分流器1缩入取直鞘4中,转动锁紧旋钮5控制涨紧套6夹紧释放轴2;
27.c)将b)取直鞘4与输送鞘3卡紧连接,转动锁紧旋钮5控制涨紧套6刚好松开释放轴2,滑动释放轴2使心脏分流器1进入输送鞘3;
28.d)接着继续滑动释放轴2使心脏分流器1从输送鞘3另一端伸出并恢复其伞状结构,并夹紧于目标心房间隔上;
29.e)转动手柄7使释放轴2与心脏分流器1脱离,后将输送系统整体撤出人体。
30.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31.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
……
之上”、“在
……
上方”、“在
……
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
……
上方”可以包括“在
……
上方”和“在
……
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做出相应解释。
32.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
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33.以上对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心脏分流器的输送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