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围刺、团刺、排刺治疗腿部痹症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9208267发布日期:2022-03-12 02:56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中医疾病治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围刺、团刺、排刺治疗腿部痹症的方法。


背景技术:

2.痹,即痹阻不通。痹症是指人体机表、经络因感受风、寒、湿、热等引起的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一类病证。临床上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性的特点。主要病机是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所致。古代痹证的概念比较广泛,包括内脏痹和肢体痹,本节主要讨论肢体的痹症,包括现代医学的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痛风等。
3.传统的中医针灸领域,几千年来,应用中医理论技术,为广大人民治病,是世界公认的,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由于社会的迅速发展,科学不断的进步,各种先进的设备、工具、生活用品不断产生进步,同时也引起了环境的污染、意外伤害和使用现代工具不节制,造成很多现代发生的疾病。中老年患者常发腿部痹症。对现代病的发生,古代书籍在针灸理论和临床治疗方面的记载很少,甚至没有。
4.常规针灸治疗手法,显效慢,比如治疗膝关节病变,如滑膜炎、滑囊炎、痛风、丹毒、深部静脉炎、下肢水肿等,用一般手法不能快速治愈,需要治疗几个月,甚至几年才会康复。如治疗不及时,病情发展较快,造成病灶迅速扩大,不得不采取截肢和换关节。鉴于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围刺、团刺、排刺治疗腿部痹症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围刺、团刺、排刺治疗腿部痹症的方法,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7.(二)技术方案
8.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围刺、团刺、排刺治疗腿部痹症的方法,该围刺、团刺、排刺治疗腿部痹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9.s1、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状况对患者痹症进行辨别,并确定痹症范围为后续施针做准备。
10.s2、施针准备,将施针所要用的所有针具进行高温消毒放置备用,并准备好施针所要用的医用擦拭用品。
11.s3、确定痹症范围,确定好患者是何痹症和范围后,控制症状,对患者疼痛点进行围刺,根据患者病灶的大小,进行从边缘针刺,以患者疼痛点为圆心,以5-9cm为半径的圆周靠近边缘位置找出进针点,然后用医用酒精棉球对进针部位进行消毒,用围刺针针尖沿皮下结蹄组织进入皮肤,一次扎一针,也可以同时选择多个进针点,扎多针围刺,进针部不要越过疼痛点所在的关节即可。
12.s4、进行团刺,在患者发病部位中心,发红、发黑、皮肤变厚的部位寻找进针点,并同时使用医用酒精棉球对进针点进行消毒后,对发红、发黑、皮肤变厚的部位进行团刺。
13.s5、排刺法,若患者痹症为腿部,由于腿部有较长的肌肉组织,需对患者腿部肌肉进行放松,并自上到下使用医用酒精棉球进行消毒处理,并根据患者腿部肌肉组织进行排刺治疗。
14.s6、等待消肿,当患者关节积液处随针排除,略微消肿后,使用医用擦拭用品对其进行擦拭,擦拭因绕过施针部位小心擦拭。
15.s7、积液排除,当患者关节积液排除后,患者肿胀部位有明显消肿、减压,将银针取出。
16.s8、施针结束,将银针完全取出后,使用擦拭湿巾对患者施针部位进行擦拭,将残留在患者施针部位的积液擦除,患者继续静躺一段时间后,小心控制患者关节部位进行轻微挪动。
17.优选的,所述s2中医用擦拭用品包括擦拭湿巾和医用酒精棉球,医用酒精棉球采用75
°
酒精棉球。
18.优选的,所述s3在围刺过程中,需手捏围刺针针柄沿着患者病灶处自上而下扫动1~3分钟止痛后拔出围刺针金属针体,把塑料留置套管留在皮内,用创可贴固定保护,该套管留在皮下8~24小时后拔出。
19.优选的,所述s3中围刺针针刺方向与患者疼痛点和进针点角度不得超过 18
°

20.优选的,所述s3中围刺针针尖应沿进针点至患者疼痛点连接方向和患者皮肤呈17
°
~22
°
的角度范围内进针。
21.优选的,所述s4中团刺针应从患者凸起部位或关节处插入,针数由凸起的部位决定。
22.优选的,所述s4中团刺针应沿着患者凸起部位或关节处和进针点呈15
°
~20
°
的角度范围内进针,且团刺针刺的深度不得超过团刺针的二分之一。
23.优选的,所述s5中排刺针应根据患者腿部肌肉组织自上而下刺入,每根排刺针间距因处于7-15cm,排刺针刺入的深度不得低于排刺针的二分之一,且不得超过排刺针的三分之二。
24.优选的,所述s8中患者静躺时间应为40-65分钟之间。
25.(三)有益效果
2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围刺、团刺、排刺治疗腿部痹症的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7.(1)、该围刺、团刺、排刺治疗腿部痹症的方法,围刺、团刺、排刺治疗腿部痹症,是发明创新的一种治疗常见腿病的方案,该方法,效果明显,绿色治疗,无副作用,简便易学,给广大患者带来福音,同时也丰富祖国传统针灸领域,不需要复杂的医疗设备和场地,便于广大农村、偏远山区等基层医务工作者掌握,便于教学推广,也使患者节省时间和资金。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健康中国,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也会直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和有益社会效益。
28.(2)、该围刺、团刺、排刺治疗腿部痹症的方法,采用围刺、团刺、排刺的方式治疗痹症、具备快速通经活络、除湿除痹,同时配相关补气养血、增强体质的穴位进行治疗,都能显著改善,经过1疗程治愈。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0.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围刺、团刺、排刺治疗腿部痹症的方法,该围刺、团刺、排刺治疗腿部痹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1.s1、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状况对患者痹症进行辨别,并确定痹症范围为后续施针做准备。
32.s2、施针准备,将施针所要用的所有针具进行高温消毒放置备用,并准备好施针所要用的医用擦拭用品。
33.s3、确定痹症范围,确定好患者是何痹症和范围后,控制症状,对患者疼痛点进行围刺,根据患者病灶的大小,进行从边缘针刺,以患者疼痛点为圆心,以5-9cm为半径的圆周靠近边缘位置找出进针点,然后用医用酒精棉球对进针部位进行消毒,用围刺针针尖沿皮下结蹄组织进入皮肤,一次扎一针,也可以同时选择多个进针点,扎多针围刺,进针部不要越过疼痛点所在的关节即可,可以对病症范围进行控制,避免痹症范围继续扩大,降低施治难度。
34.s4、进行团刺,在患者发病部位中心,发红、发黑、皮肤变厚的部位寻找进针点,并同时使用医用酒精棉球对进针点进行消毒后,对发红、发黑、皮肤变厚的部位进行团刺,可以使患者发红、发黑、皮肤变厚的部位快速消炎、消肿、化瘀止痛、快速回复局部组织功能。
35.s5、排刺法,若患者痹症为腿部,由于腿部有较长的肌肉组织,需对患者腿部肌肉进行放松,并自上到下使用医用酒精棉球进行消毒处理,并根据患者腿部肌肉组织进行排刺治疗,根据不同患者痹症,对较长部位进行排刺治疗。
36.s6、等待消肿,当患者关节积液处随针排除,略微消肿后,使用医用擦拭用品对其进行擦拭,擦拭因绕过施针部位小心擦拭,要避免触碰到施治用银针,影响施治效果。
37.s7、积液排除,当患者关节积液排除后,患者肿胀部位有明显消肿、减压,将银针取出。
38.s8、施针结束,将银针完全取出后,使用擦拭湿巾对患者施针部位进行擦拭,将残留在患者施针部位的积液擦除,患者继续静躺一段时间后,小心控制患者关节部位进行轻微挪动。
39.s2中医用擦拭用品包括擦拭湿巾和医用酒精棉球,医用酒精棉球采用 75
°
酒精棉球。
40.s3在围刺过程中,需手捏围刺针针柄沿着患者病灶处自上而下扫动1~3 分钟止痛后拔出围刺针金属针体,把塑料留置套管留在皮内,用创可贴固定保护,该套管留在皮下8~24小时后拔出。围刺针针刺方向与患者疼痛点和进针点角度不得超过18
°
。围刺针针尖应沿进针点至患者疼痛点连接方向和患者皮肤呈17
°
~22
°
的角度范围内进针。
41.s4中团刺针应从患者凸起部位或关节处插入,针数由凸起的部位决定。团刺针应沿着患者凸起部位或关节处和进针点呈15
°
~20
°
的角度范围内进针,且团刺针刺的深度不得超过团刺针的二分之一。
42.s5中排刺针应根据患者腿部肌肉组织自上而下刺入,每根排刺针间距因处于7-15cm,排刺针刺入的深度不得低于排刺针的二分之一,且不得超过排刺针的三分之二。患者静躺时间应为40-65分钟之间,使患者得以适应。
4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