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脊柱运动康复的理疗椅及其复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8816506发布日期:2022-02-09 06:18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脊柱运动康复的理疗椅及其复健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保健理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脊柱运动康复的理疗椅及其复健方法。


背景技术:

2.脊柱也被称作脊椎或脊梁骨,它由形态特殊的椎骨和椎间盘连结而成,脊柱位于背部的正中位置,上部连接颅骨,中部与肋骨相连,下端和髋骨组成骨盆。脊柱自上而下有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1块骶骨和1块尾脊骨,成年人共有26块独立的椎骨。脊柱是人体的中轴骨骼,是身体的支柱,具有负重、减震、保护和运动的功能,脊柱内的脊髓是人体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信息传输的功能,对于脑卒中(中风)患者,针对脊柱进行锻炼和理疗,可以增强病人的运动协调能力,改善病人对身体的操控能力,对于运动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合适的理疗椅来辅助进行锻炼。
3.现有的理疗椅未能考虑到人体的脊柱与手脚之间、颈椎、胸椎与腰椎之间的运动耦合和代偿机制,同时出于模具的成本考虑,通常只准备少量型号供用户选购,导致适配性较差,用户在使用与自身体型不匹配的理疗椅时,不仅舒适性较差,而且运动锻炼时行动不便,降低了运动康复的效果,此外,现有理疗椅的坐姿较为随意,用户在坐下时,脊柱难以保持正中的位置,由于患者自身的力量较弱,通常为骨盆后倾的状态,坐在理疗椅上时,脊柱通常为向后弯曲的位置,如果不进行纠正,脊柱运动康复就会产生代偿而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另一方面,用户坐在理疗椅上进行上肢锻炼时,现有的理疗椅通常只能进行横向的推拉训练或纵向的推举训练,难以同时具备这些锻炼功能,需要增加锻炼器械或配合辅助设备来完成,此外,脊柱运动康复通常是利用上肢的运动来带动关节和肌肉,进而对脊柱进行刺激,但由于26块椎骨均可活动,运动刺激的效果较为分散,在多数时候,用户更希望对12块胸椎进行刺激,以改善心肺功能,因此现有的理疗椅的复健效果较差,因此需要一种新的理疗椅来解决上述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上述现有的理疗椅存有的适配性较差、脊柱位置不正和锻炼刺激效果差等技术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适配性良好、纠正脊柱位置和锻炼刺激效果好的用于脊柱运动康复的理疗椅。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脊柱运动康复的理疗椅的复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01,调节理疗椅的座位前倾角,使用户坐下时骨盆前倾,腰椎处于中立位;s02,用户将脚放到倾斜踏板上,使双腿向身体产生推力,该推力与座位前倾所产生的力相耦合而使身体放松,并确保脊柱居于中立位;s03,固定用户的大腿部分,限制用户腰椎的运动,减少腰椎代偿;
s04,拉住用户的脖颈,且用户使力后拉,限制脖颈的运动,减少颈椎代偿;s05,用户通过上肢分别在矢状面、冠状面和水平面的各种耦合运动,刺激脊柱来实现运动康复。
6.一种脊柱运动康复的理疗椅,包括机架、主支撑座、副支撑座、横向锻炼带、纵向锻炼带和脖颈牵拉带,其特征在于:机架底部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杆,安装杆上滑动安装有主支撑座,机架底部的另一侧滑动安装有副支撑座,副支撑座上方机架的左右两侧分别对称装有横向锻炼带,横向锻炼带之间的机架上通过安装架固装有脖颈牵拉带,机架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对称装有纵向锻炼带。
7.所述的安装杆上设置有滑槽。
8.所述的主支撑座包括底板、支撑筒、中间筒、固定螺杆、主调整手轮、坐板和固定带,底板上固装有支撑筒,支撑筒内插装有中间筒,支撑筒的上部螺纹装有固定螺杆,固定螺杆的一端与中间筒接触连接,固定螺杆的另一端延伸到支撑筒外,延伸到支撑筒外的固定螺杆端头固装有主调整手轮,中间筒的顶端固装有坐板,坐板的下部对称状固装有固定带。
9.所述的底板的四角对称设置有第一调节孔。
10.所述的支撑筒为矩形筒。
11.所述的固定带为弹力带,固定带的端头装有插扣。
12.所述的副支撑座包括滑板、调节螺杆、副调整手轮、连接杆和踏板,滑板的一侧螺纹安装有调节螺杆,调节螺杆的端头装有副调整手轮,滑板的另一侧铰合安装有踏板,踏板的下部铰合安装有连接杆,连接杆与调节螺杆接触连接。
13.所述的滑板的四角对称设置有第二调节孔。
14.所述的踏板的下端部设置有限位凸缘。
15.所述的限位凸缘呈弧形。
16.所述的连接杆呈倒凹字型。
17.所述的横向锻炼带和纵向锻炼带为拉簧,横向锻炼带和纵向锻炼带的端头分别装有挂钩。
18.所述的安装架包括定位杆、调节筒、内筒、固紧螺杆、调节手轮、安装板和调节绳,定位杆上固装有调节筒,调节筒内插装有内筒,调节筒的上部螺纹装有固紧螺杆,固紧螺杆的一端与内筒接触连接,固紧螺杆的另一端延伸到调节筒外,延伸到调节筒外的固紧螺杆端头固装有调节手轮,内筒的顶端固装有安装板,安装板上固装有调节绳。
19.所述的安装板上对称设置有两个以上的安装孔。
20.所述的调节筒为矩形筒。
21.所述的脖颈牵拉带为弹力带。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脊柱运动康复的理疗椅及其复健方法具有适配性良好、纠正脊柱位置和锻炼刺激效果好的优点,通过可以调节的主支撑座,可以对用户的坐姿高度进行调节,满足了不同身高体型用户的使用需要,具有良好的适配性;通过可以调节的副支撑座,可以对踏板的角度进行调整,配合倾斜设置的坐板,可以使用户保持直立的坐姿,且使得脊柱保持正中的位置,增强运动康复的效果;本技术还设置有横向锻炼带和纵向锻炼
带,并利用脖颈牵拉带对用户的头部进行牵引固定,可以有效地保持正确姿态对上肢进行各个方向的锻炼,且利用固定带对用户的腿部进行固定,减少用户腰椎的运动,脖颈牵拉带减少了用户颈椎的运动,使运动康复的刺激效果集中于12块胸椎,便于恢复心肺能力,具有较好的锻炼刺激效果,解决了现有的理疗椅存有的适配性较差、脊柱位置不正和锻炼刺激效果差的问题,满足了用户的保健理疗需要。
附图说明
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的安装杆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的主支撑座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的副支撑座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的连接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的踏板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发明的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发明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24.图中:1,机架、101,安装杆、102,滑槽、103,定位块、104,定位环、105,导向块、106,导向环、2,主支撑座、201,底板、202,支撑筒、203,中间筒、204,固定螺杆、205,主调整手轮、206,坐板、207,固定带、208,第一调节孔、209,插扣、210,俯仰调节器、3,副支撑座、301,滑板、302,调节螺杆、303,副调整手轮、304,连接杆、305,踏板、306,第二调节孔、307,限位凸缘、4,横向锻炼带、401,挂钩、5,纵向锻炼带、6,脖颈牵拉带、7,安装架、701,定位杆、702,调节筒、703,内筒、704,固紧螺杆、705,调节手轮、706,安装板、707,调节绳、708,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26.如图10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脊柱运动康复的理疗椅的复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01,调节理疗椅的前倾角,使用户坐下时身体前倾;具体的,该步骤的优点在于:由于用户的自身力量较弱,通常为骨盆后倾的状态,通过理疗椅的前倾角,可以迫使用户坐下时身体前倾,以便使骨盆位置居中,防止脊柱弯曲。
27.s02,用户将脚放到倾斜踏板上,使身体直立且脊柱居中;
具体的,该步骤的优点在于:由于用户为身体前倾的状态,通过对脚部的倾斜调整,可以使用户身体直立,以平衡自身的重心位置,同时使得脊柱保持正中的位置,增强后续的运动康复效果。
28.s03,固定用户的大腿部分,减少用户腰椎的运动;具体的,该步骤的优点在于:为了防止锻炼刺激的效果分散,需要固定用户的大腿部分,以减少用户腰椎的运动。
29.s04,拉住用户的脖颈,且用户使力后拉,减少脖颈的运动;具体的,该步骤的优点在于:为了防止锻炼刺激的效果分散,需要减少脖颈的运动,进而减少颈椎的运动,以使运动康复的刺激效果集中于12块胸椎。
30.s05,用户坐姿进行上肢运动,刺激脊柱来实现运动康复。
31.如图1~图9所示,为使上述的复健方法的锻炼工作易于开展,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脊柱运动康复的理疗椅,包括机架1、主支撑座2、副支撑座3、横向锻炼带4、纵向锻炼带5和脖颈牵拉带6,机架1为矩形框架体,机架1底部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杆101,所述的安装杆101上设置有滑槽102,安装杆101上通过滑槽102滑动安装有主支撑座2,主支撑座2用于对用户提供支撑,以使用户保持坐姿状态,便于进行上肢锻炼。
32.所述的主支撑座2包括底板201、支撑筒202、中间筒203、固定螺杆204、主调整手轮205、坐板206和固定带207,底板201为矩形板,底板201为倾斜状设置,底板201的下部装有俯仰调节器210,俯仰调节器210用于调整底板201的角度,所述的俯仰调节器210为现有技术,作为本技术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如公开号为cn209430447u的一种工业壁扇俯仰调节装置,即可满足本技术的使用需要。所述的底板201的四角对称设置有第一调节孔208,第一调节孔208用于配合螺栓将底板201固定在安装杆101上,且通过滑槽102可调整底板201的位置,当底板201调整到合适状态,上紧螺栓即可使底板201保持固定;底板201上固装有支撑筒202,所述的支撑筒202为矩形筒,支撑筒202内插装有中间筒203,所述的中间筒203为矩形筒,且中间筒203的尺寸小于支撑筒202的尺寸,以使中间筒203能在支撑筒202内上下滑动,从而改变主支撑座2的高度,该设置的优点在于使中间筒203无法相对于支撑筒202产生旋转。
33.支撑筒202的上部螺纹装有固定螺杆204,固定螺杆204的一端与中间筒203接触连接,以便通过摩擦力限制中间筒203的位移,固定螺杆204的另一端延伸到支撑筒202外,延伸到支撑筒202外的固定螺杆204端头固装有主调整手轮205,主调整手轮205用于方便用户对固定螺杆204进行旋转:当转动主调整手轮205使固定螺杆204正向旋转,固定螺杆204即会向支撑筒202内移动,然后接触并抵住中间筒203,通过摩擦力限制中间筒203的位移,当转动主调整手轮205使固定螺杆204反向旋转,固定螺杆204即会向支撑筒202外移动,然后脱离与中间筒203的接触,使得中间筒203能在支撑筒202内上下滑动,中间筒203的顶端固装有坐板206,当中间筒203上下滑动时,即会带动坐板206同步改变高度,以适应不同身高的用户;坐板206用于对用户的臀部提供支撑,且坐板206上设置有软垫,以提升舒适度,坐板206的下部对称状固装有固定带207,所述的固定带207为弹力带,固定带207用于绑住用户的腿部,防止用户在锻炼过程中从坐板206上滑落,固定带207的端头装有插扣209,插扣209用于使固定带207快捷对接,易于进行使用。
34.机架1底部的另一侧滑动安装有副支撑座3,所述的副支撑座3包括滑板301、调节
螺杆302、副调整手轮303、连接杆304和踏板305,所述的滑板301为矩形体,滑板301的四角对称设置有第二调节孔306,第二调节孔306用于配合螺栓将滑板301固定在机架1上,机架1的下部对应于滑板301设置有滑槽102,以便于对滑板301的位置进行调整,当滑板301调整到合适状态,上紧螺栓即可使滑板301保持固定;滑板301的一侧设置有上凸缘,滑板301通过上凸缘螺纹安装有调节螺杆302,调节螺杆302的端头装有副调整手轮303,副调整手轮303用于方便用户对调节螺杆302进行旋转。
35.当转动副调整手轮303使调节螺杆302正向旋转,调节螺杆302即会向滑板301内移动,当转动副调整手轮303使调节螺杆302反向旋转,调节螺杆302即会向滑板301外移动;滑板301的另一侧铰合安装有踏板305,踏板305用于放置用户的脚部,作为本技术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的踏板305的下端部设置有限位凸缘307,用于支撑用户的脚跟部,所述的限位凸缘307呈弧形,以便贴合用户的脚跟部,增加使用的舒适性,踏板305的下部铰合安装有连接杆304,所述的连接杆304呈倒凹字型,连接杆304与调节螺杆302接触连接,并通过倒凹字型结构对自身进行限位,使连接杆304无法在调节螺杆302上径向移动,调节螺杆302的端部部分为光滑杆,以使连接杆304能在调节螺杆302上产生轴向滑移,且副调整手轮303对连接杆304具有限位作用,使连接杆304无法脱离调节螺杆302。
36.副支撑座3上方机架1的左右两侧分别对称装有横向锻炼带4,横向锻炼带4用于锻炼用户上肢的横向的力量和操控能力,横向锻炼带4之间的机架1上装有安装架7,所述的安装架7包括定位杆701、调节筒702、内筒703、固紧螺杆704、调节手轮705、安装板706和调节绳707,定位杆701的两端与机架1固定连接,定位杆701上固装有调节筒702,所述的调节筒702为矩形筒,调节筒702内插装有内筒703,内筒703为矩形筒,该设置的优点在于使内筒703能在调节筒702内上下滑动,而无法相对于支撑筒202产生旋转,调节筒702的上部螺纹装有固紧螺杆704,固紧螺杆704的一端与内筒703接触连接,固紧螺杆704的另一端延伸到调节筒702外,延伸到调节筒702外的固紧螺杆704端头固装有调节手轮705,调节手轮705用于方便用户对固紧螺杆704进行旋转,以使固紧螺杆704接触或远离内筒703,实现对内筒703的锁定功能。
37.内筒703的顶端固装有安装板706,所述的安装板706上对称设置有两个以上的安装孔708,安装板706上通过安装孔708固装有调节绳707,通过安装孔708可以改变调节绳707的捆绑位置,调节绳707上固装有脖颈牵拉带6,所述的脖颈牵拉带6为弹力带,脖颈牵拉带6用于限制用户的头部位置,减少用户在锻炼时的头部动作,增强上肢的锻炼效果,通过改变调节绳707的长度,可以适用于不同体型的用户,用户在使用时,将脖颈牵拉带6套在脖颈部,并向后用力以使脖颈牵拉带6和调节绳707拉直,便于减少头部的运动。
38.机架1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对称装有纵向锻炼带5,纵向锻炼带5用于锻炼用户上肢的纵向的力量和操控能力,作为本技术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的横向锻炼带4和纵向锻炼带5为拉簧,横向锻炼带4和纵向锻炼带5的端头分别装有挂钩401,以使机架1左右两侧的横向锻炼带4能快速挂装连接,使机架1上部和下部的纵向锻炼带5能快速挂装连接,该设置的优点在于,用户在使用时,只需抓握住横向锻炼带4或纵向锻炼带5的连接部分,然后单独进行横向或纵向的上肢运动锻炼,用户在朝着横向锻炼带4或纵向锻炼带5的轴向使力时,均能够获得反方向的拉力,以达到锻炼的效果,提高用户的肢体控制能力。
39.进一步地,为使横向锻炼带4和纵向锻炼带5易于装配,所述的机架1的框架上装有
多个定位块103,定位块103上固装有定位环104,定位环104用于挂装横向锻炼带4和纵向锻炼带5,所述的定位块103一侧的机架1上设置有导向块105,导向块105上固装有导向环106,导向环106用于使挂装横向锻炼带4和纵向锻炼带5穿过,改变用户拉力的方向,提高横向锻炼带4和纵向锻炼带5的使用寿命。
40.该理疗椅及其复健方法具有适配性良好、纠正脊柱位置和锻炼刺激效果好的优点,通过可以调节的主支撑座,可以对用户的坐姿高度进行调节,满足了不同身高体型用户的使用需要,具有良好的适配性;通过可以调节的副支撑座,可以对踏板的角度进行调整,配合倾斜设置的坐板,可以使用户保持直立的坐姿,且使得脊柱保持正中的位置,增强运动康复的效果;本技术还设置有横向锻炼带和纵向锻炼带,并利用脖颈牵拉带对用户的头部进行牵引固定,可以有效地保持正确姿态对上肢进行各个方向的锻炼,且利用固定带对用户的腿部进行固定,减少用户腰椎的运动,脖颈牵拉带减少了用户颈椎的运动,使运动康复的刺激效果集中于12块胸椎,便于恢复心肺能力,具有较好的锻炼刺激效果,解决了现有的理疗椅存有的适配性较差、脊柱位置不正和锻炼刺激效果差的问题,满足了用户的保健理疗需要。
41.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