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破石配方颗粒剂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9216037发布日期:2022-03-12 11:21阅读:7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穿破石配方颗粒剂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源为构棘类穿破石配方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与质量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2.穿破石为桑科植物构棘cudrania cochinchinensis(lour.)kudo.et masam.或柘树cudrania tricuspidata(carr.)bur.的干燥根,具有祛风通络、清热除湿、解毒消肿的功效,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黄疸,腮腺炎,肺结核,胃和十二指溃疡,淋浊,蛊胀,闭经,劳伤咳血,疔疮痈肿,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关节炎、不孕不育、尿结石等疾病,也有成功治疗胰腺癌的报道,穿破石确切的疗效使其具有实验研究价值。通过前期研究可知,构棘类穿破石和柘树类穿破石在成分上存在一定差异,构棘类穿破石与柘树类穿破石相比,桑色素、大黄素含量更高而氧化白藜芦醇含量更低,构棘类穿破石可检出五味子乙素成分而柘树类穿破石无法检出,故两种基源的穿破石饮片在性状及质量检测方法上需做出分别。
3.中药配方颗粒是由单味中药饮片经水提、浓缩、干燥、制粒而成,经中医临床配方后,供患者即冲即服的颗粒,是传统中药饮片和汤剂改良产品,是中药现代化的有益尝试,其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中药服用、携带不方便的问题,使中药更易于被患者接受,让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传统中医药焕发了青春。
4.现有的穿破石大多和其它药味共煎,不能达到穿破石的最佳提取工艺要求,对穿破石中有效成分的溶出率不高。因此,本发明以穿破石为基础制备配方颗粒,并通过大量实验优化其成型工艺,提供一种活性成分含量高,符合配方颗粒剂需求的穿破石配方颗粒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5.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通过大量实验筛选出最佳的提取工艺,提供一种有效成分含量高,符合配方颗粒剂需求,工艺设计合理,可保证临床疗效的穿破石配方颗粒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另外一个目的是提供该颗粒剂的质量检测方法。
6.技术方案: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7.一种穿破石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8.步骤一:称取穿破石饮片,置于容器中,加入8~10倍量水,热回流提取1~ 3h,过滤,残渣、再加8~10倍量30~60%乙醇,提取1~3h,过滤,合并二次提取液,浓缩相对密度至1.20-1.35g/ml的穿破石浸膏;
9.步骤二:将糊精与步骤一制备得到的穿破石浸膏混合均匀,制成软材,过 24目筛制粒,置于60~80℃烘箱中干燥1~2h,控制环境湿度63%以下,整粒,即得。
10.作为优选方案,以上所述的一种穿破石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11.步骤一:称取穿破石饮片,置于容器中,加入10倍量水,热回流提取2h,过滤,残渣
再加8倍量50%乙醇,提取2h,过滤,合并二次提取液,浓缩相对密度至1.28g/ml的穿破石浸膏;
12.步骤二:将糊精与步骤一制备得到的穿破石浸膏混合均匀,以50%乙醇为润湿剂制备成软材,过24目筛制粒,置于60℃烘箱中干燥1h,控制环境湿度 63%以下,整粒,即得。
13.作为优选方案,以上所述的一种穿破石配方颗粒剂的制备方法,糊精与穿破石浸膏的质量比为3:2。
14.本发明所述的穿破石配方颗粒的质量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5.(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16.取伞形花内酯、花旗松素、桑色素、柚皮素、大黄素、大黄素甲醚、五味子乙素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含伞形花内酯0.0945mg/ml、花旗松素 0.0601mg/ml、桑色素0.1445mg/ml、柚皮素0.0164mg/ml、大黄素0.1335mg/ml、大黄素甲醚0.09mg/ml、五味子乙素0.2775mg/ml的混合对照品溶液。
17.将混合对照品溶液稀释2、4、6、8、10倍后分别进样,按照液相色谱条件测定峰面积值,以对照品进样质量浓度x为横坐标、峰面积y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结果为伞形花内酯:y=15612x+14286,r=0.9999;花旗松素:y= 36438x+22841,r=0.9998;桑色素:y=35584x+38266,r=0.9999;柚皮素: y=64756x+8671,r=0.9999;大黄素:y=36490x+33252,r=0.9999;大黄素甲醚:y=6831.2x-9289.9,r=0.9998;五味子乙素:y=14581x-2184.5,r=0.9999;
18.(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9.取穿破石配方颗粒剂用乙醇超声溶解,过滤得提取液;
20.(3)取供试品溶液按照液相色谱条件测定,并根据步骤(1)的回归方程计算出供试品中花旗松素的含量。
21.作为优选方案,以上所述的穿破石配方颗粒剂的质量检测方法,色谱条件为:色谱柱ymc-pack ods-a柱,规格250
×
4.6mm,5μm;流动相选用乙腈为a相, 0.1%磷酸水溶液为b相,进行梯度洗脱,洗脱程序为:0~10min,5%~5%a; 10~20min,5%~10%a;20~30min,10%~10%a;30~50min,10%~20%a;50~60min, 20%~20%a;60~90min,20%~35%a;90~120min,35%~55%a;120~170min, 55%~55%a;170~195min,55%~90%a;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60nm;柱温:30℃;进样量:10μl。
22.一、配方颗粒提取工艺筛选
23.1.1提取工艺筛选
24.工艺1:称取基源为构棘类穿破石饮片100g,置于2000ml圆底烧瓶中,用 10倍量蒸馏水煎煮2次,每次2h,过滤,合并水提液,取1ml提取液过0.45μm 微孔滤膜,进行含量测定。
25.工艺2:称取基源为构棘类穿破石饮片100g,置于20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10倍量9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2h,合并提取液,取1ml提取液过0.45μm微孔滤膜。
26.工艺3:称取基源为构棘类穿破石饮片100g,置于20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10倍量5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2h,合并提取液,取1ml提取液过0.45μm微孔滤膜,进行含量测定。
27.工艺4:称取基源为构棘类穿破石饮片100g,置于20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10倍量蒸馏水,加热回流提取2h后,残渣加8倍量的50%乙醇,再提2h合并提取液,取1ml提取液过
0.45μm微孔滤膜,进行含量测定。
28.工艺5:称取基源为构棘类穿破石饮片100g,置于20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10倍量蒸馏水,加热回流提取2h后,残渣加8倍量的95%乙醇,再提2h合并提取液,取1ml提取液过0.45μm微孔滤膜,进行含量测定。
29.工艺6:称取基源为构棘类穿破石饮片100g,置于20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10倍量蒸馏水,加热回流提取2h后,残渣加6倍量的95%乙醇,再提2h合并提取液,取1ml提取液过0.45μm微孔滤膜,进行含量测定。
30.工艺7:称取基源为构棘类穿破石饮片100g,置于20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10倍量蒸馏水,加热回流提取2h,过滤,残渣再加6倍量50%乙醇,提取 2h,过滤,合并提取液,取1ml提取液过0.45μm微孔滤膜,进行含量测定。
31.工艺8:称取基源为构棘类穿破石饮片100g,粉碎,置于20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8倍量5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h,过滤,残渣再加6倍量50%乙醇,提取2h,过滤,合并提取液,取1ml提取液过0.45μm微孔滤膜,进行含量测定。
32.1.2结果评价
33.1.2.1色谱条件
34.色谱柱ymc-pack ods-a柱,规格250
×
4.6mm,5μm;流动相选用乙腈为 a相,0.1%磷酸水溶液为b相,进行梯度洗脱,洗脱程序为:0~10min,5%~5%a; 10~20min,5%~10%a;20~30min,10%~10%a;30~50min,10%~20%a;50~60min, 20%~20%a;60~90min,20%~35%a;90~120min,35%~55%a;120~170min, 55%~55%a;170~195min,55%~90%a;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60nm;柱温:30℃;进样量:10μl。
35.1.2.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36.取伞形花内酯、花旗松素、桑色素、柚皮素、大黄素、大黄素甲醚、五味子乙素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含伞形花内酯0.0945mg/ml、花旗松素 0.0601mg/ml、桑色素0.1445mg/ml、柚皮素0.0164mg/ml、大黄素0.1335mg/ml、大黄素甲醚0.09mg/ml、五味子乙素0.2775mg/ml的混合对照品溶液。
37.1.2.3含量测定结果
38.以对照品进样质量浓度(x,mg/ml)为横坐标、峰面积(y)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结果为伞形花内酯:y=15612x+14286,r=0.9999;花旗松素:y=36438x +22841,r=0.9998;桑色素:y=35584x+38266,r=0.9999;柚皮素:y=64756x +8671,r=0.9999;大黄素:y=36490x+33252,r=0.9999;大黄素甲醚:y= 6831.2x-9289.9,r=0.9998;五味子乙素:y=14581x-2184.5,r=0.9999。以伞形花内酯、花旗松素、桑色素、柚皮素、大黄素、大黄素甲醚、五味子乙素含量为综合评分,其中提取工艺4的花旗松素、桑色素、大黄素、五味子乙素含量均为8种工艺中最高,并且其伞形花内酯、柚皮素、大黄素甲醚含量均远高于8 种提取工艺中该成分含量平均值,表明提取工艺4的提取效率最高,故确定以提取工艺4为穿破石配方颗粒的提取工艺。
39.2.浓缩工艺考察
40.按照提取工艺4所制得的提取液4组,于50℃减压浓缩成不同体积的浸膏,测定相对密度,计算浸膏中花旗松素的含量,结果见表1。
41.表1浓缩工艺考察结果
[0042][0043]
结果显示浸膏液的相对密度为1.28g/ml时稠度较为适宜。制备穿破石浸膏时保持浸膏的相对密度为1.25-1.35g/ml为最佳。
[0044]
二、穿破石配方颗粒成型研究
[0045]
1.1辅料种类的筛选
[0046]
将糊精、麦芽糊精、微晶纤维素、可溶性淀粉4种辅料分别与浸膏混匀,以 50%乙醇为润湿剂进行制备,以外观、粒度、休止角、水分、溶化性价指标。其中微晶纤维素及可溶性淀粉的溶化性均不符合要求,有较多沉淀产生,麦芽糊精所制得颗粒细分偏多,不符合外观要求,而由糊精制得的颗粒颜色一致,颗粒均匀,且溶化后仅产生少许沉淀,表明糊精具有较强的成型性及溶化性,故本发明优选选用糊精作为辅料。
[0047]
1.2辅料的用量筛选
[0048]
以糊精为辅料,对辅料的用量进行筛选。将糊精与制备得到的穿破石浸膏(相对密度为1.25-1.35g/ml)按质量比为2:3,1:1,5:4,3:2,2:1混合均匀,用50%乙醇为湿润剂制成软材。其中糊精与穿破石浸膏质量比为3:2时软材湿润、团块少、疏松拍之即散,故选择辅料用量为3:2。
[0049]
1.3临界相对湿度的测定
[0050]
将制备好的穿破石配方颗粒干燥至恒重称取7份,每份0.5g,放到敞口扁平称量瓶(25mm
×
25mm)底部均匀摊开,厚度不超过2mm,分别置于盛有下列不同浓度的硫酸水溶液的干燥器内(称量瓶盖打开),构建7组不同相对湿度环境,相对湿度分别为35.69%,44.37%,58.04%,65.98%,77.41%,85.01%,94.22%,于25℃保存8h后称重,计算吸湿率。以吸湿率为纵坐标,相对湿度为横坐标作图,在吸湿曲线的两端做切线,两切线交点对应的横坐标即为临界相对湿度,结果如表2。
[0051]
表2临界相对湿度的测量结果
[0052]
相对湿度%35.6944.3758.0465.9877.4185.0194.22吸湿率%2.453.316.0312.2820.2230.944.75
[0053]
由表2实验结果可知,颗粒在相对湿度58.04%以下时颗粒吸水量较小,而在相对湿度58.04%以上时吸湿百分率迅速上升;通过吸湿曲线的二次线性拟合,得曲线方程y=1.2873x
2-3.2885x+4.5429,r2=0.9998,表明颗粒的吸湿百分率按相对湿度的增加而呈二次幂函数形递增;通过曲线的切线作图,得到该颗的临界相对湿度为63%。因此,在制粒时,应控制环境湿度在63%以下,以确保稳定性。
[0054]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穿破石配方颗粒剂的制备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
下优点:
[0055]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穿破石配方颗粒剂的制备方法,采用大量实验筛选出最佳提取、浓缩工艺,可提取得到花旗松素等有效成分含量高的浸膏(出膏率19.8%)。并通过对比实验筛选出最佳的辅料种类和用量,制备得到的配方颗粒剂具有良好的流动性、溶化性、成型性,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0056]
图1为混合对照品色谱图。
[0057]
图2为源为构棘类穿破石配方颗粒供试品溶液色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8]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购获得的常规产品。
[0059]
实施例1
[0060]
1、一种基源为构棘类穿破石配方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0061]
步骤一:称取基源为构棘类穿破石饮片10kg,置于容器中,加入10倍量水,热回流提取2h,过滤,残渣再加8倍量50%乙醇,提取2h,过滤,合并二次提取液,浓缩60℃相对密度至1.28g/ml的穿破石浸膏;
[0062]
步骤二:将糊精与步骤一制备得到的基源为构棘类穿破石浸膏按质量比为 3:2混合均匀,以50%乙醇为润湿剂制备成软材,过24目筛制粒,置于60℃烘箱中干燥1h,控制环境湿度63%以下,整粒,即得基源为构棘类穿破石配方颗粒剂。
[0063]
2、基源为构棘类穿破石配方颗粒剂稳定性结果:制剂连续检测6个月,试验结果均稳定。
[0064]
3、堆密度的测定
[0065]
采用量筒法,取以上制备得到的配方颗粒,精密称定,置量筒中,手置使量筒由5cm高处垂直落在木板上,反复5次振动后,测定颗粒体积,计算堆密度,堆密度(ρ)=颗粒质量/容积。重复操作测定5次,取平均值。结果测得白芍配方颗粒的堆密度为428.3g/l。
[0066]
4、流动性(休止角)的测定
[0067]
采用固定漏斗法,将3只漏斗串联并固定于水平放置的坐标纸上1cm(h)的高度处,小心的将颗粒沿漏斗壁倒入最上的漏斗中,直到坐标纸上形成的颗粒圆锥体尖端接触到漏斗口为止,由坐标纸测出圆锥底部的直径(2r),计算出休止角 (tgα=h/r)。重复操作测定6次,取平均值。测得基源为构棘类穿破石配方颗粒剂的流动性为31.9
°
,说明本方法制备得到的基源为构棘类穿破石配方颗粒剂有较好的流动性。
[0068]
5、溶化性的测定
[0069]
取上述基源为构棘类穿破石配方颗粒,加入20倍量热水,搅拌5min,观察是否全部融化,允许有轻微浑浊。结果表明基源为构棘类穿破石配方颗粒全部溶解透明,口感及感官性均较好,易于接受。
[0070]
6、吸湿性的测定
[0071]
在已恒重的称量瓶底部放入厚约2mm的基源为构棘类穿破石配方颗粒,准确称重后置于上述玻璃干燥器内(相对湿度75%),定时(1,3,6,12,24,48, 96,120h)称量,计算吸湿率。结果表明本方法制备得到的基源为构棘类穿破石配方颗粒120小时吸湿性控制在11%以内;其在30小时吸湿性控制在7%以内。
[0072]
7、成型率的测定
[0073]
取制得基源为构棘类穿破石配方颗粒,照2020年版《中国药典》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通则0982第二法双筛分法)测定,收集能通过1号筛与不能通过5 号筛的配方颗粒,称质量。成型率(%)=过筛后颗粒质量/过筛前颗粒质量
×
100%,得白芍配方颗粒的成型率为91.8%。
[0074]
实施例2
[0075]
基源为构棘类穿破石配方颗粒剂的质量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76]
(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0077]
取伞形花内酯、花旗松素、桑色素、柚皮素、大黄素、大黄素甲醚、五味子乙素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含伞形花内酯0.0945mg/ml、花旗松素 0.0601mg/ml、桑色素0.1445mg/ml、柚皮素0.0164mg/ml、大黄素0.1335mg/ml、大黄素甲醚0.09mg/ml、五味子乙素0.2775mg/ml的混合对照品溶液。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得对照品液相色谱图如图1(图中色谱峰1-伞形花内酯;2-花旗松素;3-桑色素;4-柚皮素;5-大黄素;6-大黄素甲醚;7-五味子乙素)。
[0078]
标准曲线建立:
[0079]
将混合对照品溶液稀释2、4、6、8、10倍后分别进样,按照液相色谱条件测定峰面积值,以对照品进样质量浓度x为横坐标、峰面积y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结果为伞形花内酯:y=15612x+14286,r=0.9999;花旗松素:y= 36438x+22841,r=0.9998;桑色素:y=35584x+38266,r=0.9999;柚皮素: y=64756x+8671,r=0.9999;大黄素:y=36490x+33252,r=0.9999;大黄素
[0080]
(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0081]
取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基源为构棘类穿破石配方颗粒剂用乙醇超声溶解,过滤得提取液;
[0082]
(3)取供试品溶液按照液相色谱条件进行进样测定,供试品液相色谱图如图 2,供试品溶液色谱图如图2所示,其中伞形花内酯保留时间46.848min、花旗松素保留时间53.797min、桑色素保留时间73.681min、柚皮素保留时间88.053min、大黄素保留时间121.266min、大黄素甲醚保留时间148.782min、五味子乙素保留时间168.433min。伞形花内酯含量0.0842mg/g、花旗松素含量0.1562mg/g、桑色素含量0.3155mg/g、柚皮素含量0.0518mg/g、大黄素含量0.1105mg/g、大黄素甲醚含量0.8063mg/g、五味子乙素含量1.6375mg/g。
[0083]
以上所述的穿破石配方颗粒剂的质量检测方法,色谱条件为:色谱柱 ymc-pack ods-a柱,规格250
×
4.6mm,5μm;流动相选用乙腈为a相,0.1%磷酸水溶液为b相,进行梯度洗脱,洗脱程序为:0~10min,5%~5%a;10~20min, 5%~10%a;20~30min,10%~10%a;30~50min,10%~20%a;50~60min, 20%~20%a;60~90min,20%~35%a;90~120min,35%~55%a;120~170min, 55%~55%a;170~195min,55%~90%a;流速:
1.0ml/min;检测波长:260nm;柱温:30℃;进样量:10μl。
[0084]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发明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