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融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94762发布日期:2022-04-16 12:42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消融导管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消融导管。


背景技术:

2.组织消融是通常用于治疗各种心律失常,其中包括心房颤动。目前市面上主要的消融方式为射频消融,射频消融治疗是通过释放射频电流产生热能消融病变部位,使心内膜及心内膜下心肌凝固性坏死,阻断折返环路或消除病灶。射频消融无选择性,损伤周围组织,增加术后并发症,复发率较高,能量低的话,不透壁,能量高的话,容易损伤心肌周围其它组织,同时也容易产品气爆和结痂。且依赖于导管的贴靠力,而心脏是跳动的,尤其针对一些心房内脊部的消融,很难保证良好的贴靠,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3.随着脉冲技术的发展,脉冲电场被作为一种高效、安全的消融能量应用于治疗心脏消融。与射频消融不同,微秒脉冲对心肌胞膜不可逆电穿孔破坏是一种非热生物学效应,能够有效避免血管、神经、食道的损伤。
4.脉冲消融虽然对贴靠要求不高,实际上贴靠较好时,消融效果更好,现有技术消融导管消融电极大多是环状电极,而心脏又是跳动的,很难保证消融导管垂直贴靠心肌组织,容易使组织被消融得不够彻底,而且不能实现在整个消融过程中任意位置均能实现电极与组织的贴靠,无法保证消融能量场集中覆盖目标组织区域,影响了消融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前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贴靠性及消融效果的消融导管。
6.本技术提供一种消融导管,所述消融导管包括管体和头电极,所述头电极的近端与所述管体的远端连接,所述头电极的外表面作为与目标组织区域贴靠的贴合面,所述外表面为球面、球冠面及弧面中的一种,所述头电极用于向所述目标组织区域传递消融能量进行消融。
7.本技术提供的消融导管,因为头电极的外表面为球面或球冠面或弧面,由此当消融导管与目标组织区域进行贴靠时,消融导管的头部能够在任意方向实现头电极与目标组织区域贴靠,从而使能量能够精确地、集中地施加在目标组织区域上,而不是血液中,使得目标组织区域消融更加彻底,消融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9.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消融导管的示意图;
10.图2为头电极的外表面为球冠面的示意图;
11.图3为头电极的外表面为弧面的示意图;
12.图4为消融导管的管体在平直状态与调弯状态的示意图;
13.图5为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消融导管对人体心脏进行手术的场景示意图;
14.图6a为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消融导管的示意图;
15.图6b为图6a所示的消融导管的头电极的放大示意图;
16.图6c为图6a所示的消融导管的头电极灌注冷却介质的示意图;
17.图7为本技术第三实施方式提供的消融导管的示意图;
18.图8为图7所示的消融导管的剖面示意图;
19.图9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消融导管的示意图;
20.图10为本技术第四实施方式提供的消融导管的示意图;
21.图11为图10所示的消融导管的剖面示意图;
22.图12为本技术第四实施方式提供的消融导管对人体心脏进行手术的场景示意图;
23.图13a为本技术第五实施方式提供的消融导管的示意图;
24.图13b为图13a所示的消融导管的剖面示意图;
25.图14为本技术第六实施方式提供的消融导管的示意图;
26.图15为图14所示的消融导管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8.在介入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一般将靠近操作者的方位定义为近端,远离操作者的方位定义为远端;将柱体、管体等一类物体的旋转中心轴的方向定义为轴向,与轴向垂直的方向定义为径向。该等定义,只是为了表述方便,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
29.请参阅图1,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消融导管10,用于对第一目标组织区域进行消融。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目标组织区域为心肌组织。消融导管10可利用脉冲能源或者射频能量,采用经皮穿刺的方式通过输送装置将其输送到心脏特定的位置对肺静脉,左心耳,或者合并有典型心房扑动、非肺静脉起源的触发灶(如上腔静脉、冠脉静脉窦口)进行消融,达到电隔离的效果。可以理解,第一目标组织区域也可以为其他的生物体组织,例如肾动脉、支气管等。
30.消融导管10包括管体12和头电极14。头电极14的近端与管体12的远端连接。头电极14的外表面作为与第一目标组织区域贴靠的贴合面。头电极14的外表面为球面。头电极14与外部脉冲信号源连接,用于向第一目标组织区域传递脉冲能量进行消融。需要解释说明的是,头电极14可以采用单极消融,单极消融时,可以将头电极14设置为正极,负极接近正极设置于体外并与人体皮肤接触。可以理解,头电极14也可以与非脉冲信号源连接,例如头电极14可以连接射频能源进行射频消融,或者其他能量形式(如微波等)。又或者头电极14可以利用脉冲和射频进行混合式消融。
31.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头电极14的外表面还可以为球冠面(如图2所示)或
弧面(如图3所示),即头电极14的外表面为球面、球冠面及弧面中的一种。
32.由于头电极14的外表面为球面、球冠面及弧面中的一种,由此当消融导管10与第一目标组织区域进行贴靠时,消融导管10的头部能够在任意方向实现头电极与第一目标组织区域贴靠,从而使能量能够精确地、集中地施加在第一目标组织区域上,而不是血液中,使得第一目标组织区域消融更加彻底,消融效果更佳。
33.比较具体的,管体12为可调弯管体。请参阅图4,管体12包括平直状态及调弯状态。管体12在平直状态下时,管体12呈平直结构。管体12在调弯状态下时,管体12呈弯曲结构。管体12在调弯状态下时,管体12包括未弯曲段120与弯曲段121。消融导管10可双向进行调弯。管体1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122与第二侧124。设管体12朝向第一侧122所在一侧弯曲时,头电极14与管体12的未弯曲段120的轴线之间的最小距离为第一距离l1。设管体12朝向第二侧124所在一侧弯曲时,头电极14与管体12的未弯曲段120的轴线之间的最小距离为第二距离l2。第一距离l1小于第二距离l2。换而言之,管体12朝向第一侧122所在一侧弯曲的程度小于管体12朝向第二侧124所在一侧弯曲的程度,即管体12朝向第一侧122所在一侧弯曲可弯小弯,管体12朝向第二侧124所在一侧弯曲可弯中弯或大弯。
34.以消融导管10对心房比较大的患者进行消融为例,房间隔穿刺点距离左房后壁较远,消融导管10调弯状态过小的话,头电极14无法与左房后壁进行贴靠,将消融导管10调节成大弯或者中弯状态,可以很好贴靠左房后壁,提高消融导管10的可操控性。
35.消融导管10还包括设于管体12外壁上的电极组16。电极组16包括多个沿管体16设置的电极162。可选地,相邻的电极162之间的极性可以相反。
36.本实施例中,电极组16可用于电位标测,如对心律失常的部位进行标测,和/或电极组16与头电极14配合用于进行放电以进行双极脉冲消融。双极脉冲消融时,多个电极162中包括至少一个与头电极14的极性相反的目标电极,头电极14与目标电极用于配对以向第一目标组织区域传递脉冲电场能量进行消融,相比于单极脉冲消融,双极脉冲消融对组织的刺激更小,消融效果更好。
37.本实施方式中,电极162为套设于管体12的外壁上的环电极,头电极14为正极,目标电极为负极。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电极162可以不为环电极,例如可以是片状电极、柔性电极、半圆环状电极、1/3圆环状电极、2/3圆环状电极等等,头电极14可以为负极,目标电极可以为正极。
38.相邻的两个电极162之间的间距范围为1-8mm。电极162的个数可以为一个,电极162的个数不限定但优先为2-9个。电极组16包括沿管体12依次排列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等等,其中,第一电极为电极组16中离头电极14距离最小的电极162,换而言之,第一电极为电极组16最为靠近头电极14的电极。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为目标电极。第一电极与头电极14之间的距离范围为1-10mm。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电极组16中的第一电极可以不为目标电极,电极组16中的第二电极或第三电极可以为目标电极等。
39.如图5所示,对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消融导管对人体心脏进行手术的操作步骤进行简单说明。通过股静脉穿刺,将输送器201送到左心房501,通过输送器201调弯,消融导管10释放在左心室503内,通过三维标测找到异常病变区,头电极14贴靠到第一目标组织区域(异常心肌组织)。在头电极14与第一目标组织区域接触时,头电极14与电极组16中的目标电极形成脉冲电场进行消融,未接触第一目标组织区域的其余电极162选择关闭电路不放
电。在消融导管10处于调弯状态,在头电极14和多个电极162均与第一目标组织区域均有接触时,与第一目标组织区域有良好接触的电极162进行消融放电,其余电极162关闭。
40.综上,本实施方式提供的消融导管10,为实现消融导管10良好的贴靠,头电极14的外表面为球面、球冠面、弧形面中的一种,由于头电极14的外表面与第一目标组织区域进行贴靠时,消融导管10的头部能够在任意方向实现头电极14与第一目标组织区域接触与贴靠,从而使能量能够精确地、集中地施加在第一目标组织区域上,而不是血液中,使得第一目标组织区域消融更加彻底,消融效果更佳。消融导管10的多个电极(头电极14、电极组16中的电极162)被配置为产生脉冲电场,同时,亦可配置为射频消融能量。消融导管10可以单独进行射频消融,也可单独进行脉冲消融,还可在脉冲消融和射频消融之间来回切换,使得消融过程中,手术操作者可根据手术部位复杂性、患者实际情况或者医生经验选择更合适的能量方式实施消融,从而达到更精确全面地消融,大大减少手术的复杂性,增强手术可操作性,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过程中的风险。
41.请参阅图6a,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消融导管20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消融导管10的结构相似,不同在于,消融导管20还包括压力传感器25,压力传感器25设于管体22与头电极24相连接的位置。压力传感器24用于感测头电极24受到的压力。压力传感器25可以测量头电极24与第一目标组织区域接触的任意一面的接触力,从而减少人体呼吸和心跳搏动造成的消融导管20贴靠接触的影响。
42.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压力传感器25还可以设于头电极24上。
43.请参阅图6b,头电极24上还设有灌注孔242(图6b上的白点所示),用于向第一目标组织区域灌注冷却介质,以降低第一目标组织区域结痂的风险。管体22上设有与灌注孔242连通的灌注通道(图未示)。冷却介质优选为冷盐水但不限定为冷盐水。
44.请参阅图6c,在头电极24与第一目标组织区域接触并进行消融时,头电极24的灌注孔242对第一目标组织区域灌注冷却介质,从而降低了第一目标组织区域结痂的风险。
45.请参阅图7,本技术第三实施方式提供的消融导管30与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消融导管20的结构大致相似,不同在于,消融导管30还包括第一电极针37。
46.针对复杂性房颤消融或者心室消融,由于这些心肌组织较厚,比如二尖瓣峡部的消融,这里是除了左房顶部以外心房心肌组织最厚的地方,二尖瓣峡部厚度可达4.0-5.2mm,一旦消融深度达不到,会造成消融不透壁,从而导致消融后容易复发。因此,为保证达到理想的消融深度,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消融导管30,可对第一目标组织区域中心肌组织较厚的第二目标组织区域进行进一步消融,第二目标组织区域例如可以为心室或者二尖瓣峡部等心肌组织较厚的区域。
47.比较具体的,请结合参阅图8,管体32具有管腔320,用于收容第一电极针37。头电极34上设有贯穿头电极34的外表面的第一收容通道343,用于供第一电极针37作进出头电极34及管体32的反复运动。第一收容通道343与管腔320连通。应当理解的是,在头电极34上的灌注孔(图未标)与第一收容通道343相互隔离,灌注通道(图未示)与管腔320相互隔离,例如,消融导管30还包括灌注管,灌注管内设灌注通道,灌注管穿设于管体32的管腔320。
48.第一电极针37可收容于管腔320内,并能够从第一收容通道343露出头电极34的远端。第一电极针37能够通过头电极34上的第一收容通道343进行进出管体32的往复运动。第一电极针37可以从头电极34的远端伸出1-3mm范围中的任何长度,具体伸出长度可以根据
病灶部位的厚度进行选择。第一电极针37直径优选在0.1-2mm之间。可以理解,本技术对第一电极针37伸出头电极34的远端长度不作限定。
49.第一电极针37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绝缘段372与第一电极段374。第一电极段374的极性与头电极34的极性相反,例如,第一电极段374的极性为正极,头电极34的极性为负极。第一电极段374位于第一电极针37的远端。第一电极针37从第一收容通道343露出头电极34时,第一电极段374全部露出头电极34的远端,第一电极段374的长度小于第一电极针37伸出头电极34的最小长度,第一绝缘段372至少部分露出头电极的远端,第一绝缘段372用于使第一电极段374与头电极34电性隔离。应理解,当消融导管30使用第一电极针37与头电极34进行脉冲消融时,由于脉冲电场在头电极34与第一电极段374之间以正负电极信号释放,如果头电极34与第一电极段374之间不存在绝缘距离,则易产生电火花现象,第一绝缘段372可以用于避免产生电火花现象,进而提高消融导管30的安全可靠性。
50.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绝缘段372包括但不限定为派瑞林或者其它带绝缘效果的绝缘涂层,绝缘涂层至少可以耐击穿电压优选但不限定为500v。
51.消融导管30包括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消融导管30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电极针37收容于管腔320内,此时依靠头电极34对第二目标组织区域的表面进行放电消融,或者依靠头电极34和电极组36中的全部或部分电极进行配对,以对第二目标组织区域的表面进行放电消融;消融导管30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电极段374能够从第一收容通道343露出头电极34以进入第二目标组织区域内,以利用第一电极段374对第二目标组织区域的内部进行进一步补充消融,这样一来,对于第二目标组织区域而言,能够实现对第二目标组织区域的表面和内部进行消融,从而可以形成更深的消融深度,保证了消融透壁性,进而提升了消融效果,降低了手术复发率。
52.具体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利用第一电极段374对第二目标组织区域的内部进行消融时,第一电极段374从第一收容通道343露出头电极34以进入第二目标组织区域的内部,此时可由第一电极段374与头电极34之间配对成消融电极,以对第二目标组织区域的内部进行双极脉冲电场消融,形成对第二目标组织区域内部的补充消融。
53.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电极组36包括至少一个电极362,电极组36中存在目标电极,该目标电极的极性与第一电极段374的极性相反,在利用第一电极段374对第二目标组织区域的内部进行消融时,第一电极段374露出头电极34的远端以进入第二目标组织区域的内部,第一电极段374可以分别与头电极34、目标电极进行配对,以向第二目标组织区域的内部传递消融能量进行消融;可选地,在第一电极段374露出头电极34的远端并进入第二目标组织区域内时,头电极34也可以关闭不放电,此时第一电极段374与目标电极配对,以对第二目标组织区域的内部进行消融。
54.在其他实施例中,电极组36中存在目标电极,但该目标电极的极性与第一电极段374的极性相同,此时利用第一电极段374对第二目标组织区域的内部进行消融时,第一电极段374露出头电极34的远端并进入第二目标组织区域内,第一电极段374与头电极34配对、头电极34与目标电极配对,以对第二目标组织区域的内部进行双极脉冲消融。
55.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9,第一电极针37可以省略第一绝缘段,以简化消融导管30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针37与头电极34的极性相同(例如为正极),电极组36中存在目标电极,该目标电极的极性与第一电极针37的极性相反,利用第一
电极针37对第二目标组织区域的内部进行消融时,第一电极针37露出头电极34的远端并进入第二目标组织区域内,第一电极针37与目标电极配对进行放电、头电极34与目标电极配对进行放电,以向第二目标组织区域的内部传递消融能量进行消融。可选地,头电极34可以关闭不通电,此时利用第一电极针374对第二目标组织区域的内部进行消融时,第一电极针37露出头电极34的远端并进入第二目标组织区域内,第一电极针37与电极组36中的目标电极配对成消融电极进行消融。
56.请参阅图10与图11,本技术第四实施方式提供的消融导管40与第三实施方式提供的消融导管30的结构大致相似,不同在于,消融导管40还包括第二电极针48。
57.比较具体的,第二电极针48具有穿设通道482,穿设通道482与第一收容通道443连通。第一电极针47可收容于管腔420内,第二电极针48可收容于管腔420内。第二电极针48能够从第一收容通道443露出头电极44的远端,第一电极针47能够从穿设通道482露出第二电极针48的远端。第一电极针47可以通过穿设通道482与第一收容通道443进出管体42,第二电极针48可以通过第一收容通道443进出管体42。在第一电极针47与第二电极针48露出头电极44的远端时,第一电极针47与第二电极针48为同轴嵌套结构。
58.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针47的外径范围包括但不限定为0.1-2mm,第二电极针48的外径范围包括但不限定为0.1-2mm,第一电极针47的直径小于穿设通道482的内径。第一电极针47可以从第二电极针48的伸出长度范围包括但不限定为1-3mm,具体伸出长度可以根据病灶部位的厚度进行选择。
59.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针47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绝缘段472与第一电极段474。第一电极段474位于第一电极针47的远端。第一电极段47的极性与第二电极针48的极性相反。第二电极针48的极性与头电极44的极性相同。在第一电极针47从穿设通道482露出第二电极针48的远端时,至少部分第一绝缘段472露出第二电极针48的远端。第一绝缘段472用于使第一电极段474与第二电极针48电性隔离。
60.消融导管40包括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消融导管40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电极针47和第二电极针48收容于管腔420内,此时依靠头电极34对第二目标组织区域的表面进行放电消融,或者依靠头电极34和电极组36中全部或部分电极进行配对,以对第二目标组织区域的表面进行放电消融;消融导管30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二电极针48露出头电极44的远端,并且第一电极段474露出第二电极针48的远端并进入第二目标组织区域内,以利用第二电极针48和第一电极段474对第二目标组织区域的内部进行进一步补充消融,这样一来,对于第二目标组织区域而言,能够实现对第二目标组织区域的表面和内部均进行消融,从而可以形成更深的消融深度,保证了消融透壁性,进而提升了消融效果,降低了手术复发率。
61.具体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利用第二电极针48和第一电极段474对第二目标组织区域的内部进行消融时,第二电极针48露出头电极44的远端,第一电极段474露出第二电极针48的远端并进入第二目标组织区域内,第一电极段474与第二电极针48配对,以向第二目标组织区域的内部传递消融能量进行消融,此时头电极44可以关闭不放电。可选地,头电极44也可以放电,此时在利用第二电极针48和第一电极段474对第二目标组织区域的内部进行消融时,第一电极段474与第二电极针48配对进行放电、第一电极段474与头电极44配对进行放电,以向第二目标组织区域的内部传递消融能量进行消融。
62.如图12所示,对第四实施方式提供的消融导管40对人体心脏进行手术的操作步骤
进行简单说明。通过股静脉穿刺,将输送器201送到左心房501,通过输送器201调弯,消融导管40释放在左心室503内,通过三维标测找到异常病变区,头电极44贴靠到异常心肌组织,在心肌表面消融后,第二电极针48扎进心肌内部,此时第一电极针47与第二电极针48之间形成脉冲消融电场,造成内部心肌组织的坏死。当然,也可以第一电极段474与头电极44配对,第一电极段474与第二电极针48配对以进行双极脉冲电场消融。
63.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电极组46中存在目标电极,该目标电极的极性与第一电极段474的极性相同,利用第二电极针48和第一电极段474对第二目标组织区域的内部进行消融时,第二电极针48露出头电极44的远端,第一电极段474露出第二电极针48的远端并进入第二目标组织区域内,第一电极段474与第二电极针48配对进行放电、第二电极针48与目标电极配对进行放电,以向第二目标组织区域的内部传递消融能量进行消融,此时头电极44可以关闭不放电。可选地,头电极44也可以放电,此时在利用第二电极针48和第一电极段474对第二目标组织区域的内部进行消融时,第二电极针48与头电极44中的每一个与第一电极段474配对、第二电极针48与头电极44中的每一个与目标电极配对,以向第二目标组织区域的内部传递消融能量进行消融。
64.可选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电极组46中可以存在目标电极,但该目标电极的极性与第一电极段474的极性相反,此时利用第二电极针48和第一电极段474对第二目标组织区域的内部进行消融时,第二电极针48露出头电极44的远端,第一电极段474露出第二电极针48的远端并进入第二目标组织区域内,第二电极针48、目标电极中的每一个均与第一电极段474配对,以向第二目标组织区域的内部传递消融能量进行消融此时,头电极44关闭不放电;可选地,头电极44也可以放电,此时在利用第二电极针48和第一电极段474对第二目标组织区域的内部进行消融时,第二电极针48露出头电极44的远端,第一电极段474露出第二电极针48的远端并进入第二目标组织区域内,第二电极针48、目标电极、头电极44中的每一个均与第一电极段474配对,以向第二目标组织区域的内部传递消融能量进行消融。
65.请参阅图13a与图13b,本技术第五实施方式提供的消融导管50与第四实施方式提供的消融导管40的结构大致相似,不同在于,第二电极针58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二绝缘段584与第二电极段586,第二电极段586位于第二电极针58的远端。第二电极段586的极性与头电极54的极性相反。穿设通道582贯穿第二绝缘段584与第二电极段586。第一电极段574的极性与第二电极段586的极性相反,而第二电极段586的极性与头电极54的极性相反。即第一电极段574与头电极54的极性相同。
66.在对第二目标组织区域的表面消融之后,第二电极针58可以从头电极54的远端露出,第一电极段574可以从第二电极针58的远端露出,在第二电极针58从第一收容通道543露出头电极54的远端时,至少部分第二绝缘段584露出头电极54的远端,第二绝缘段584用于使第二电极段586与头电极54电性隔离。第一电极段574与第二电极段586可以用于对第二目标组织区域的内部进行进一步的补充消融。
6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利用第一电极段574和第二电极段586对第二目标组织区域的内部进行消融时,第二电极针58露出头电极54的远端,第一电极段574露出第二电极针58的远端并进入第二目标组织区域内,第一电极段574与第二电极段586配对,以向第二目标组织区域的内部传递消融能量进行消融,此时头电极54关闭不放电。可选地,头电极54也可以放电,此时利用第一电极段574和第二电极段586对第二目标组织区域的内部进行消融时,
第一电极段574、头电极54中的每一个与第二电极段586配对,以向第二目标组织区域的内部传递消融能量进行消融。
68.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电极组56包括至少一个电极562,第一电极段574的极性与电极组56中的目标电极的极性相反,利用第一电极段574和第二电极段586对第二目标组织区域的内部进行消融时,第二电极针58露出头电极54的远端,第一电极段574露出第二电极针58的远端并进入第二目标组织区域内,第二电极段572与目标电极中的每一个与第一电极段574配对,以向第二目标组织区域的内部传递消融能量进行消融,此时头电极54关闭不放电。可选地,头电极54也可以放电,此时在利用第一电极段574和第二电极段586对第二目标组织区域的内部进行消融时,第一电极段574与头电极54中的每一个与第二电极段586配对、第一电极段574与头电极54中的每一个与目标电极配对,以向第二目标组织区域的内部传递消融能量进行消融。
69.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段574的极性与电极组56中的目标电极的极性相同,在利用第一电极段574和第二电极段586对第二目标组织区域的内部进行消融时,第二电极针58露出头电极54的远端,第一电极段574露出第二电极针58的远端并进入第二目标组织区域内,第一电极段574与目标电极中的每一个与第二电极段586配对,以向第二目标组织区域的内部传递消融能量进行消融,此时头电极54关闭不放电。可选地,头电极54也可以放电,此时在利用第一电极段574和第二电极段586对第二目标组织区域的内部进行消融时,第一电极段574、头电极54、目标电极中的每一个与第二电极段586配对,以向第二目标组织区域的内部传递消融能量进行消融。
70.请参阅图14与图15,本技术第六实施方式提供的消融导管60与第四实施方式提供的消融导管40的结构大致相似,不同在于,第一电极针67与第二电极针68分开设置。
71.较为具体的,头电极64上设有贯穿头电极64的外表面的第二收容通道644,用于收容第二电极针68。第二收容通道644与第一收容通道643间隔设置。第二收容通道644与管腔620连通。第二电极针68收容于管腔620内,第二电极针68能够从第二收容通道644伸出头电极64的远端,第二电极针68的极性与第一电极段672的极性相反。
72.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电极针68包括连接设置的第二绝缘段684及第二电极段686。第二电极段686位于第二电极针68的远端,第二电极段686的极性与头电极64的极性相同。在第二电极针68从第二收容通道644露出头电极64的远端时,至少部分第二绝缘段684露出头电极64的远端。第二绝缘段684用于使第二电极段684与头电极64电性隔离。
73.消融导管60还包括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消融导管60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电极针67与第二电极针68均收容于管腔620内,此时依靠头电极64对第二目标组织区域的表面进行放电消融,或者依靠头电极64和电极组66中全部或部分电极进行配对,以对第二目标组织区域的表面进行放电消融。消融导管60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电极针67从第一收容通道643露出头电极64的远端并进入第二目标组织区域内,第二电极针68从第二收容通道644露出头电极64的远端并进入第二目标组织区域内,以利用第一电极段672和第二电极段686对第二目标组织区域的内部进行进一步补充消融,这样一来,能够对第二目标组织区域的表面和内部均进行消融,从而可以形成更深的消融深度,保证消融透壁性,进而使得消融效果得以提升。
74.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利用第一电极段672和第二电极段686对第二目标组织
区域的内部进行消融时,第二电极针68露出头电极64的远端,第一电极段672露出头电极64的远端,第一电极段672与第二电极段686配对,以向第二目标组织区域传递消融能量进行消融,此时头电极64关闭不放电。可选地,头电极64也可以放电,此时在利用第一电极段672和第二电极段686对第二目标组织区域的内部进行消融时,第二电极针68露出头电极64的远端并进入第二目标组织区域内,第一电极段672露出头电极64的远端并进入第二目标组织区域内,第一电极段672与第二电极段68配对、第一电极段672与头电极64配对,以向第二目标组织区域的内部传递消融能量进行消融。
75.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消融导管60还包括设于管体62外壁上的电极组66,电极组66包括至少一个电极662,第一电极段672的极性与电极组66中的目标电极的极性相同。在利用第一电极段672和第二电极段686对第二目标组织区域的内部进行消融时,第二电极针68露出头电极64的远端并进入第二目标组织区域内,第一电极段672露出头电极64的远端并进入第二目标组织区域内,第一电极段672与第二电极针68配对、目标电极与第二电极段686配对,以向第二目标组织区域的内部传递消融能量进行消融,此时头电极64关闭不放电。可选地,头电极64可以放电,利用第一电极段672和第二电极段686对第二目标组织区域的内部进行消融时,第二电极段686与头电极64中的每一个与第一电极段672配对、第二电极段686与头电极64中的每一个与目标电极配对,以向第二目标组织区域的内部传递消融能量进行消融。
76.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电极组66中可以存在目标电极,但该目标电极的极性与第一电极段672的极性相反。在利用第一电极段672和第二电极段686对第二目标组织区域的内部进行消融时,第二电极针68露出头电极64的远端并进入第二目标组织区域内,第一电极段672露出头电极64的远端并进入第二目标组织区域内,第二电极段686、目标电极中的每一个均与第一电极段672配对,以向第二目标组织区域的内部传递消融能量进行消融。可选地,在利用第一电极段672和第二电极段686对第二目标组织区域的内部进行消融时,头电极64也可以放电,第二电极段686、目标电极、头电极64中的每一个均与第一电极段672配对,以向第二目标组织区域的内部传递消融能量进行消融。
77.可以理解,第二电极针68中的第二绝缘段684可以省略。
78.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技术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技术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技术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