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物识别的采血信息管理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29800140发布日期:2022-04-23 19:54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基于生物识别的采血信息管理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信息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生物识别的采血信息管理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


背景技术:

2.目前,医疗行业使用的采血管,普遍在采血时才通过检验信息管理系统(lis)打印出条码贴上,这样存在以下问题:
3.1)抽血后,由于是人工输入采血单号和人工核对患者信息,在某些失控的情况下,容易出现错误,比如医护人员打印错了另一个患者的采血单给患者,又比如由于患者信息录入错误导致采血信息错误,而患者在医护人员核对的时候没听清楚而将错误的信息确认了,诸如此类的各种意外情况都会导致采血后难以追溯正确的采血信息,因此及时核对患者的信息尤其重要,而目前这个环节都是依赖于人工的;
4.2)打印纸和打印机质量不好时,会导致条码在后续工作中难以被机器扫描辨认;
5.3)贴条码时的操作常常出现偏差,导致条码贴歪或者条码贴折而在后续工作中难以被机器扫描辨认;
6.4)由于条码的滞后生成,导致在后续的工作中该条码与条码扫描机等设备以及协议的匹配上可能出现不一致的情况,甚至存在与扫码设备不匹配的情况,从而让后续处理工作的进行和流程标准化受到一定的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至少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8.为此,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准确、高效的基于生物识别的采血信息管理方法。
9.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生物识别的采血信息管理系统。
10.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包括:
11.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生物识别的采血信息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2.获取待采血患者的第一生物识别特征,根据所述第一生物识别特征在预先构建的患者信息库中匹配得到第一患者信息和第一医嘱信息;
13.根据所述第一医嘱信息确定采血标本号和第一采血管类型,进而根据所述第一采血管类型获取第一采血管;
14.确定所述第一采血管的第一标识码,并根据所述第一标识码、所述第一患者信息以及所述采血标本号生成第一采血信息,进而将所述第一采血信息发送至所述待采血患者的用户终端。
15.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采血信息管理方法还包括构建患者信息库的步骤,其具体包括:
16.获取就诊患者的第二患者信息和第二生物识别特征;
17.获取所述就诊患者的第二医嘱信息;
18.根据所述第二患者信息、所述第二生物识别特征以及所述第二医嘱信息生成键值对,并将所述键值对存储到患者信息库中;
19.其中,所述键值对的key为所述第二生物识别特征,所述键值对的value包括所述第二患者信息和所述第二医嘱信息。
20.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待采血患者的第一生物识别特征,根据所述第一生物识别特征在预先构建的患者信息库中匹配得到第一患者信息和第一医嘱信息这一步骤,其具体包括:
21.通过人脸识别模块或指纹识别模块获取待采血患者的第一生物识别特征;
22.将所述第一生物识别特征作为key在所述患者信息库中进行遍历,确定与所述第一生物识别特征对应的第一患者信息和第一医嘱信息。
23.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采血管上设有rfid标签,所述rfid标签用于存储所述第一采血管对应的第一采血管类型和第一标识码。
24.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医嘱信息确定采血标本号和第一采血管类型,进而根据所述第一采血管类型获取第一采血管这一步骤,其具体包括:
25.对所述第一医嘱信息进行语义识别,得到采血标本号和第一采血管类型;
26.通过采血管管理仪器抓取采血管并识别对应的采血管类型,并根据所述第一采血管类型进行匹配选取,得到所述第一采血管。
27.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所述第一采血管的第一标识码,并根据所述第一标识码、所述第一患者信息以及所述采血标本号生成第一采血信息,进而将所述第一采血信息发送至所述待采血患者的用户终端这一步骤,其具体包括:
28.通过射频识别技术识别所述rfid标签,得到所述第一采血管的第一标识码;
29.对所述第一标识码、所述第一患者信息以及所述采血标本号进行关联绑定,并生成第一采血信息;
30.根据所述第一患者信息确定所述待采血患者的用户终端id,进而将所述第一采血信息发送至所述待采血患者的用户终端。
31.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生物识别的采血信息管理系统,包括:
32.患者匹配模块,用于获取待采血患者的第一生物识别特征,根据所述第一生物识别特征在预先构建的患者信息库中匹配得到第一患者信息和第一医嘱信息;
33.采血管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医嘱信息确定采血标本号和第一采血管类型,进而根据所述第一采血管类型获取第一采血管;
34.采血信息生成及发送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采血管的第一标识码,并根据所述第一标识码、所述第一患者信息以及所述采血标本号生成第一采血信息,进而将所述第一采血信息发送至所述待采血患者的用户终端。
35.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采血管上设有rfid标签,所述rfid标签用于存储所述第一采血管对应的第一采血管类型和第一标识码。
36.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生物识别的采血信息管理装置,包括:
37.至少一个处理器;
38.至少一个存储器,用于存储至少一个程序;
39.当所述至少一个程序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实现上述的一种基于生物识别的采血信息管理方法。
40.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存储有处理器可执行的程序,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程序在由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上述的一种基于生物识别的采血信息管理方法。
41.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42.本发明实施例获取待采血患者的第一生物识别特征,根据该第一生物识别特征在预先构建的患者信息库中匹配得到第一患者信息和第一医嘱信息,再根据该第一医嘱信息确定采血标本号和第一采血管类型,进而根据该第一采血管类型获取对应的第一采血管,然后确定第一采血管的第一标识码,根据该第一标识码、第一患者信息以及采血标本号生成第一采血信息,进而将该第一采血信息发送至待采血患者的用户终端。本发明实施例的采血管可以在出厂时就设置好相应的标识码,在患者采血的过程中只需要将患者信息和采血标本号与该标识码相绑定,无需人工对采血管进行贴码,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可能存在的条码生成异常、贴合异常等现象,降低了人力成本,确保了患者采血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提高了患者采血的效率,从而提升了患者的采血体验。
附图说明
4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以下介绍,应当理解的是,下面介绍中的附图仅仅为了方便清晰表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的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无需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取到其他附图。
44.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生物识别的采血信息管理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45.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生物识别的采血信息管理系统的结构框图;
46.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生物识别的采血信息管理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47.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对于以下实施例中的步骤编号,其仅为了便于阐述说明而设置,对步骤之间的顺序不做任何限定,实施例中的各步骤的执行顺序均可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来进行适应性调整。
48.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此外,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
49.参照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生物识别的采血信息管理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50.s101、获取待采血患者的第一生物识别特征,根据第一生物识别特征在预先构建的患者信息库中匹配得到第一患者信息和第一医嘱信息;
51.具体地,在患者初次就诊的时候通过人脸识别或指纹采集等方式采集患者的生物识别特征,并根据该生物识别特征和患者的相关信息构建患者信息库,这样在患者进行采血时可通过生物识别特征直接在患者信息库中匹配得到该患者的患者信息和医嘱信息。
52.进一步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采血信息管理方法还包括构建患者信息库的步骤,其具体包括:
53.a1、获取就诊患者的第二患者信息和第二生物识别特征;
54.a2、获取就诊患者的第二医嘱信息;
55.a3、根据第二患者信息、第二生物识别特征以及第二医嘱信息生成键值对,并将键值对存储到患者信息库中;
56.其中,键值对的key为第二生物识别特征,键值对的value包括第二患者信息和第二医嘱信息。
57.具体地,可在患者第一次就诊时,获取其相关信息(如姓名、年龄、症状、病史等),生成对应该患者的唯一标识码(如患者id),同时采集该患者的人脸特征或指纹特征;在患者问诊后,获取该患者的医嘱信息,并根据该患者的相关信息、唯一标识码、生物特征以及医嘱信息生成键值对存储到患者信息库中,患者信息库可采用redis集群进行管理。
58.可以理解的是,当患者再次就诊时,其部分信息(如症状、医嘱信息)会实时同步更新,其他患者信息和生物特征保持不变。在每次需要采血时,仅获取最新的医嘱信息。
59.进一步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步骤s10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60.s1011、通过人脸识别模块或指纹识别模块获取待采血患者的第一生物识别特征;
61.s1012、将第一生物识别特征作为key在患者信息库中进行遍历,确定与第一生物识别特征对应的第一患者信息和第一医嘱信息。
62.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通过his系统(医院信息系统)存储患者信息库,当患者需要采血时,通过人脸识别模块获取患者的人脸特征或通过指纹识别模块获取患者的指纹特征,然后在患者信息库中进行遍历匹配,确定患者的患者信息和最新的医嘱信息。
63.s102、根据第一医嘱信息确定采血标本号和第一采血管类型,进而根据第一采血管类型获取第一采血管。
64.具体地,通过识别来采血采样的患者的生物识别特征从his系统获取患者信息和医嘱信息,根据医嘱信息生成lis系统的采血标本号并确定需要使用的采血管类型。
65.进一步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采血管上设有rfid标签,rfid标签用于存储第一采血管对应的第一采血管类型和第一标识码。
66.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在采血管出厂时即使用rfid类型的标签粘贴或者嵌镶在采血管的管身上,该rfid标签存储有每条采血管固有的、可以自动化识别的唯一标识码,以及该采血管的采血管类型。本发明实施例采用rfid标签存储采血管的相关信息,可避免纸质条码的褪色、折叠等各种问题。
67.进一步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步骤s10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68.s1021、对第一医嘱信息进行语义识别,得到采血标本号和第一采血管类型;
69.s1022、通过采血管管理仪器抓取采血管并识别对应的采血管类型,并根据第一采血管类型进行匹配选取,得到第一采血管。
70.具体地,对获取到的医嘱信息进行语义识别,得到与采血相关的医嘱信息,从而可以确定需要用到的采血管类型,同时自动生成采血标本号。对于某些特定情况,比如没有医嘱但是需要采血的情况,还可以手动生成该患者的信息和采血标本号以激活后续的工作流程。
71.在确定采血标本号和采血管类型后,可通过与本发明实施例的标准化采血流程相匹配的采血管管理仪器进行采血管抓取、匹配和出管,也可以通过人工核对系统生成的采血管信息后人工进行采血管的选取,并通过扫描仪器进行信息关联。
72.s103、确定第一采血管的第一标识码,并根据第一标识码、第一患者信息以及采血标本号生成第一采血信息,进而将第一采血信息发送至待采血患者的用户终端;
73.进一步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步骤s104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74.s1041、通过射频识别技术识别rfid标签,得到第一采血管的第一标识码;
75.s1042、对第一标识码、第一患者信息以及采血标本号进行关联绑定,并生成第一采血信息;
76.s1043、根据第一患者信息确定待采血患者的用户终端id,进而将第一采血信息发送至待采血患者的用户终端。
77.具体地,对rfid标签进行射频识别可以得到其唯一标识码,将采血管的唯一标识码与lis系统中存储的采血标本号以及患者信息进行关联绑定。同时,根据该标识码、患者信息和采血标本号生成相应的采血信息,采用即时通信方式(比如短信或微信等)推送到患者的用户终端中进行告知和预留回执。
78.可以理解的是,采血后的相关工作都只需要识别采血管的唯一标识码即可完成,由于该标识码是采血管出厂时就标准化处理的,因此后续的工作都可以通过该标识码和采血标本号进行匹配对应。
79.由于患者的用户终端接收到了采血信息的推送,当患者抽血前或者抽完血之后可以马上核对采血信息是否正确,并且后续还可以通过该推送回执核对和查询自己的血样标本信息和流程信息。
80.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采血管可以在出厂时就设置好相应的标识码,在患者采血的过程中只需要将患者信息和采血标本号与该标识码相绑定,无需人工对采血管进行贴码,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可能存在的条码生成异常、贴合异常等现象,降低了人力成本,确保了患者采血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提高了患者采血的效率,从而提升了患者的采血体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还具有以下优点:
81.1)杜绝现有方案的条码生成、贴合异常的情况导致的后续工作难以进行的问题,让采血流程自动化更流畅,节省处理时间;
82.2)从出厂开始就标准化处理的标识码和采血管,可以作为行业标准,统一各大采血管厂家和设备厂家的设备和协议的标准化,达成多方共赢;
83.3)可以更有效地配合现在各大检测仪器厂家的流水线在标本前处理后的分管机制,帮助减少患者同类管的抽血数量,大大提高患者抽血的就诊体验;
84.4)在采血管标识码跟lis系统的标本信息关联后,推送到患者的手机,当患者抽血前或者抽完血之后可以马上核对采血信息是否正确,并且后续还可以通过该推送回执核对和查询自己的血样标本信息和流程信息。
85.参照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生物识别的采血信息管理系统,包括:
86.患者匹配模块,用于获取待采血患者的第一生物识别特征,根据第一生物识别特征在预先构建的患者信息库中匹配得到第一患者信息和第一医嘱信息;
87.采血管获取模块,用于根据第一医嘱信息确定采血标本号和第一采血管类型,进而根据第一采血管类型获取第一采血管;
88.采血信息生成及发送模块,用于确定第一采血管的第一标识码,并根据第一标识码、第一患者信息以及采血标本号生成第一采血信息,进而将第一采血信息发送至待采血患者的用户终端。
89.进一步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采血管上设有rfid标签,rfid标签用于存储第一采血管对应的第一采血管类型和第一标识码。
90.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内容均适用于本系统实施例中,本系统实施例所具体实现的功能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相同,并且达到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方法实施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也相同。
91.参照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生物识别的采血信息管理装置,包括:
92.至少一个处理器;
93.至少一个存储器,用于存储至少一个程序;
94.当上述至少一个程序被上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上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实现上述的一种基于生物识别的采血信息管理方法。
95.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内容均适用于本装置实施例中,本装置实施例所具体实现的功能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相同,并且达到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方法实施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也相同。
96.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存储有处理器可执行的程序,该处理器可执行的程序在由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上述一种基于生物识别的采血信息管理方法。
97.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执行本发明方法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基于生物识别的采血信息管理方法,可执行方法实施例的任意组合实施步骤,具备该方法相应的功能和有益效果。
98.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可以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计算机设备执行图1所示的方法。
99.在一些可选择的实施例中,在方框图中提到的功能/操作可以不按照操作示图提到的顺序发生。例如,取决于所涉及的功能/操作,连续示出的两个方框实际上可以被大体上同时地执行或上述方框有时能以相反顺序被执行。此外,在本发明的流程图中所呈现和描述的实施例以示例的方式被提供,目的在于提供对技术更全面的理解。所公开的方法不限于本文所呈现的操作和逻辑流程。可选择的实施例是可预期的,其中各种操作的顺序被
改变以及其中被描述为较大操作的一部分的子操作被独立地执行。
100.此外,虽然在功能性模块的背景下描述了本发明,但应当理解的是,除非另有相反说明,上述的功能和/或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被集成在单个物理装置和/或软件模块中,或者一个或多个功能和/或特征可以在单独的物理装置或软件模块中被实现。还可以理解的是,有关每个模块的实际实现的详细讨论对于理解本发明是不必要的。更确切地说,考虑到在本文中公开的装置中各种功能模块的属性、功能和内部关系的情况下,在工程师的常规技术内将会了解该模块的实际实现。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运用普通技术就能够在无需过度试验的情况下实现在权利要求书中所阐明的本发明。还可以理解的是,所公开的特定概念仅仅是说明性的,并不意在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方案的全部范围来决定。
101.上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上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102.在流程图中表示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逻辑和/或步骤,例如,可以被认为是用于实现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的定序列表,可以具体实现在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如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包括处理器的系统或其他可以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取指令并执行指令的系统)使用,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就本说明书而言,“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任何可以包含、存储、通信、传播或传输程序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的装置。
103.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更具体的示例(非穷尽性列表)包括以下:具有一个或多个布线的电连接部(电子装置),便携式计算机盘盒(磁装置),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辑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速存储器),光纤装置,以及便携式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另外,计算机可读介质甚至可以是可在其上打印上述程序的纸或其他合适的介质,因为可以例如通过对纸或其他介质进行光学扫描,接着进行编辑、解译或必要时以其他合适方式进行处理来以电子方式获得上述程序,然后将其存储在计算机存储器中。
104.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105.在本说明书的上述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实施例”、“另一实施方式/实施例”或“某些实施方式/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
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10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107.以上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