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器械的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92712发布日期:2022-04-06 13:56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疗器械的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的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2.近年来,由于交通事故引起的创伤增多,且随着人口的老化,老年性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骨科学关节病患者也呈现出增长的趋势,环境因素的影响也会导致腿部疾病的治疗相应增多。
3.病人的腿部受伤后,需要将病人的腿部进行保护,而很多病人的腿部在治疗后会肆意移动,而肆意移动容易导致病人腿部的受伤部位再次撕裂,加重病人的受伤程度。需要利用支撑装置对病人的腿部进行固定限定,但现有的支撑装置会对病人的受伤部位进行夹持,且支撑装置的夹持力度过大会导致病人腿部的受伤部位在压力下撕裂,影响病人的腿部恢复速度。
4.因此,发明一种医疗器械的支撑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医疗器械的支撑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医疗器械的支撑装置,包括底架,所述底架顶部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杆,所述底架顶部两侧均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底架的侧边对应匹配,且连接杆两端分别贯穿两个支杆表面的竖槽,所述连接杆与竖槽滑动配合,且连接杆两端均螺旋连接有螺帽;
7.两个所述连接杆表面均套接有多个活动装置,且两个连接杆表面的活动装置一一对应,两个活动装置之间连接有夹持装置,且夹持装置两侧分别与两个活动装置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支杆内侧设置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顶端固定连接有套架,且活动板顶端通过套架活动套接于连接杆表面,且套架与竖槽滑动配合,所述支杆内部设置有与活动板对应匹配的活动槽,所述活动板底端处于活动槽内部,且活动槽通过竖槽与外界连通。
9.进一步的,所述活动槽内部设置有多个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底端与活动槽底面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内部设置有与限位杆对应匹配的限位槽,且中部的限位杆表面套接有第一弹簧,且第一弹簧处于活动板底部;
10.所述活动槽内部两侧壁均匀竖直固定有多个橡胶板,所述橡胶板内侧端面处于活动板底部。
11.进一步的,所述活动装置包括内环,且内环活动套接于连接杆表面,所述内环外侧面螺旋套接有第一转套和第二转套,且第一转套和第二转套外侧面均转动套接有外环,且第一转套和第二转套之间形成夹槽。
12.进一步的,所述夹持装置包括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且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相对
设置,且第一夹块内侧底部和第二夹块内侧底部均设置有卡杆,两个卡杆表面套接有弹性布,且弹性布两端通过拉绳栓接,且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利用弹性布对应连接。
13.进一步的,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间隔板,所述间隔板处于弹性布底部,且间隔板两侧面均连接有两个侧边绳和一个中间绳,两个侧边绳分别处于中间绳两侧,且侧边绳和中间绳的直径相同,所述侧边绳和中间绳表面均套接有第二弹簧;
14.所述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内部均设置有三个通槽,且三个通槽分别两个侧边绳和一个中间绳一一对应。
15.进一步的,两个所述侧边绳端部分别与第一转套和第二转套外侧面的外环外侧面固定连接,所述中间绳与夹槽对应匹配,且中间绳环绕于内环外侧面。
1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外侧面还设置有凹槽,且凹槽表面设置有通槽,且侧边绳和中间绳不与凹槽侧面贴合,且侧边绳和中间绳不相互平行。
17.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8.1、本发明通过将病人的腿部放置于弹性布顶面上,弹性布顶面与腿部贴合,腿部对弹性布的压力使得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在下移过程中均利用通槽在侧边绳和中间绳表面滑动,此时侧边绳和中间绳与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的凹槽分离,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均以卡杆为圆心转动,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的内凹面分别与腿部的两侧贴合,利用第一夹块、第二夹块以及弹性布配合,提高腿部在弹性布顶部的夹持效果,避免病人肆意晃动导致腿部的受伤部位再次撕裂。
19.2、本发明通过将病人的腿部放置与弹性布顶面,病人腿部的压力通过第二弹簧作用于间隔板上,此时间隔板利用侧边绳使得连接杆通过套架使得活动板在活动槽内侧下移,活动板在下移的过程中对第一弹簧进行挤压的同时,活动板下移的过程中使得橡胶板变形,此时橡胶板顶面与活动板侧边贴合,多个橡胶板与活动板的滑动摩擦力减小连接杆的下移速度,在第一弹簧和多个橡胶板的配合下,避免活动板底端与活动槽底端撞击,同时避免连接杆与竖槽底端产生撞击损伤,利用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弹力对腿部进行缓冲,减小腿部与弹性布之间的冲击力,避免腿部的受伤部位在冲击过程中再次撕裂。
20.3、本发明通过拉动左侧的中间绳,左侧的中间绳使得间隔板向左侧偏移,然后顺时针转动第一转套和第二转套,第一转套和第二转套相互靠近进而对夹槽内侧的中间绳进行夹持,此时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的重心右偏,病人的腿部右偏,左侧的中间绳拉动第一夹块进而使得第一夹块内凹面与病人腿部之间的挤压力减小,第二夹块内凹面与病人腿部之间的挤压力增大,可以根据病人腿部的受伤部位进而调整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分别对病人腿部的夹持力度。
21.4、本发明通过松散弹性布两端的拉绳,此时第二弹簧的弹力使得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均通过通槽在侧边绳以及中间绳表面滑动,此时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之间的相对距离增大,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均利用卡杆将弹性布顶部拉平,能够根据病人的腿部粗细从而调整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之间的相对距离,使得夹持装置匹配不同病人的腿部。
22.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医疗器械的支撑装置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医疗器械的支撑装置整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26.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支杆和活动装置剖面结构示意图;
27.图中:1、底架;2、支杆;3、连接杆;4、竖槽;5、螺帽;6、活动板;7、套架;8、活动槽;9、限位杆;10、限位槽;11、第一弹簧;12、橡胶板;13、内环;14、第一转套;15、第二转套;16、外环;17、夹槽;18、第一夹块;19、第二夹块;20、卡杆;21、弹性布;22、拉绳;23、间隔板;24、侧边绳;25、中间绳;26、第二弹簧;27、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9.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医疗器械的支撑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底架1,所述底架1顶部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杆2,所述底架1顶部两侧均设置有连接杆3,所述连接杆3与底架1的侧边对应匹配,且连接杆3两端分别贯穿两个支杆2表面的竖槽4,所述连接杆3与竖槽4滑动配合,且连接杆3两端均螺旋连接有螺帽5;两个所述连接杆3表面均套接有多个活动装置,且两个连接杆3表面的活动装置一一对应,两个活动装置之间连接有夹持装置,且夹持装置两侧分别与两个活动装置连接。推动连接杆3表面两侧的活动装置移动,此时两侧的活动装置均通过内环13与连接杆3表面滑动,连接杆3两侧的内环13逐渐向连接杆3中部的内环13靠近,进而减小相邻两个活动装置之间的距离。活动装置移动时,两侧的活动装置均通过两个外环16连接的侧边绳24使得第一夹块18和第二夹块19同步运动,进而使得相邻两个弹性布21相互靠近,改变相邻两个弹性布21之间的距离,进而方便夹持装置对病人的腿部的不同部位进行夹持。
30.在图3中,所述支杆2内侧设置有活动板6,所述活动板6顶端固定连接有套架7,且活动板6顶端通过套架7活动套接于连接杆3表面,且套架7与竖槽4滑动配合,所述支杆2内部设置有与活动板6对应匹配的活动槽8,所述活动板6底端处于活动槽8内部,且活动槽8通过竖槽4与外界连通。所述活动槽8内部设置有多个限位杆9,所述限位杆9底端与活动槽8底面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6内部设置有与限位杆9对应匹配的限位槽10,且中部的限位杆9表面套接有第一弹簧11,且第一弹簧11处于活动板6底部;所述活动槽8内部两侧壁均匀竖直固定有多个橡胶板12,所述橡胶板12内侧端面处于活动板6底部。病人腿部的压力通过第二弹簧26作用于间隔板23上,此时间隔板23利用侧边绳24对外环16进行拉扯,作用在外环16上的力通过内环13传递到连接杆3上,此时连接杆3在压力作用下在支杆2的竖槽4内侧下移。连接杆3通过套架7使得活动板6在活动槽8内侧下移,限位杆9与限位槽10的滑动配合方
便活动板6在活动槽8内侧稳定下移,活动板6在下移的过程中对第一弹簧11进行挤压的同时,活动板6下移的过程中使得橡胶板12变形,此时橡胶板12顶面与活动板6侧边贴合,多个橡胶板12与活动板6的滑动摩擦力减小连接杆3的下移速度,在第一弹簧11和多个橡胶板12的配合下,避免活动板6底端与活动槽8底端撞击,同时避免连接杆3与竖槽4底端产生撞击损伤。
31.在图1-图3中,所述活动装置包括内环13,且内环13活动套接于连接杆3表面,所述内环13外侧面螺旋套接有第一转套14和第二转套15,且第一转套14和第二转套15外侧面均转动套接有外环16,且第一转套14和第二转套15之间形成夹槽17。第一转套14和第二转套15均螺旋套接于内环13外侧面,且第一转套14和第二转套15的内螺纹方向相反,当第一转套14和第二转套15同步转动时,第一转套14和第二转套15相互靠近或远离。其中,左侧的第一转套14和第二转套15同步顺时针转动时,第一转套14和第二转套15相互靠近,左侧的第一转套14和第二转套15同步逆时针转动时,第一转套14和第二转套15相互远离;同理,右侧的第一转套14和第二转套15同步逆时针转动时,第一转套14和第二转套15相互靠近,右侧的第一转套14和第二转套15同步顺时针转动时,第一转套14和第二转套15相互远离。病人腿部对间隔板23的压力对中间绳25进行拉扯时,中间绳25会使得左侧的第一转套14和第二转套15顺时针转动,使得右侧的第一转套14和第二转套15逆时针转动,能够利用第一转套14和第二转套15对夹槽17内侧的中间绳25进行紧密夹持,保证整个支撑装置的平稳性,方便病人腿部的恢复。
32.在图1中,所述夹持装置包括第一夹块18和第二夹块19,且第一夹块18和第二夹块19相对设置,且第一夹块18内侧底部和第二夹块19内侧底部均设置有卡杆20,两个卡杆20表面套接有弹性布21,且弹性布21两端通过拉绳22栓接,且第一夹块18和第二夹块19利用弹性布21对应连接。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间隔板23,所述间隔板23处于弹性布21底部,且间隔板23两侧面均连接有两个侧边绳24和一个中间绳25,两个侧边绳24分别处于中间绳25两侧,且侧边绳24和中间绳25的直径相同,所述侧边绳24和中间绳25表面均套接有第二弹簧26;所述第一夹块18和第二夹块19内部均设置有三个通槽27,且三个通槽27分别两个侧边绳24和一个中间绳25一一对应。两侧的活动装置表面的外环16均利用侧边绳24对间隔板23进行限定,此时间隔板23利用第二弹簧26对第一夹块18和第二夹块19进行限定,松散弹性布21两端的拉绳22,此时第二弹簧26的弹力使得第一夹块18和第二夹块19均通过通槽27在侧边绳24以及中间绳25表面滑动,此时第一夹块18和第二夹块19之间的相对距离增大,第一夹块18和第二夹块19均利用卡杆20将弹性布21顶部拉平,能够根据病人的腿部粗细从而调整第一夹块18和第二夹块19之间的相对距离,使得夹持装置匹配不同病人的腿部,提高整个夹持装置的适配性。
33.在图1和图3中,两个所述侧边绳24端部分别与第一转套14和第二转套15外侧面的外环16外侧面固定连接,所述中间绳25与夹槽17对应匹配,且中间绳25环绕于内环13外侧面。拉动左侧的中间绳25,左侧的中间绳25使得间隔板23向左侧偏移,然后顺时针转动第一转套14和第二转套15,第一转套14和第二转套15相互靠近进而对夹槽17内侧的中间绳25进行夹持,此时第一夹块18和第二夹块19的重心右偏,病人的腿部右偏,左侧的中间绳25拉动第一夹块18进而使得第一夹块18内凹面与病人腿部之间的挤压力减小,第二夹块19内凹面与病人腿部之间的挤压力增大,可以根据病人腿部的受伤部位进而调整第一夹块18和第二
夹块19分别对病人腿部的夹持力度。
34.在图1中,所述第一夹块18和第二夹块19外侧面还设置有凹槽,且凹槽表面设置有通槽27,且侧边绳24和中间绳25不与凹槽侧面贴合,且侧边绳24和中间绳25不相互平行。当病人的腿部放置于弹性布21顶面上时,腿部对弹性布21的压力通过卡杆20分别作用于第一夹块18和第二夹块19内侧底部,进而使得第一夹块18和第二夹块19下压,第一夹块18和第二夹块19均利用通槽27在侧边绳24和中间绳25表面滑动,且第一夹块18和第二夹块19均与间隔板23配合对第二弹簧26进行加压,第一夹块18和第二夹块19下压的同时,第一夹块18和第二夹块19均以卡杆20为圆心转动,侧边绳24和中间绳25与第一夹块18和第二夹块19的凹槽分离,方便第一夹块18和第二夹块19转动,第一夹块18和第二夹块19的内凹面分别与腿部的两侧贴合,利用第一夹块18、第二夹块19以及弹性布21配合,提高腿部在弹性布21顶部的夹持效果,避免病人肆意晃动导致腿部的受伤部位再次撕裂。
35.本发明工作原理:
36.参照说明书附图1-3,需要将病人的腿部放置于弹性布21顶部时,可以根据病人的腿部长度以及受伤部位从而对弹性布21的位置进行调整。当病人的腿受伤时,推动连接杆3表面两侧的活动装置移动,此时两侧的活动装置均通过内环13与连接杆3表面滑动,连接杆3两侧的内环13逐渐向连接杆3中部的内环13靠近,进而减小相邻两个活动装置之间的距离。活动装置移动时,两侧的活动装置均通过两个外环16连接的侧边绳24使得第一夹块18和第二夹块19同步运动,进而使得相邻两个弹性布21相互靠近,改变相邻两个弹性布21之间的距离,进而方便夹持装置对病人腿部的不同部位进行夹持。
37.由于第一夹块18和第二夹块19利用弹性布21与卡杆20对应连接,当病人的腿部较粗时,松散弹性布21两端的拉绳22,此时第二弹簧26的弹力使得第一夹块18和第二夹块19均通过通槽27在侧边绳24以及中间绳25表面滑动,此时第一夹块18和第二夹块19之间的相对距离增大,第一夹块18和第二夹块19均利用卡杆20将弹性布21顶部拉平,能够根据病人的腿部粗细从而调整第一夹块18和第二夹块19之间的相对距离,使得夹持装置匹配不同病人的腿部,提高整个夹持装置的适配性。
38.将病人的腿部放置于多个弹性布21顶部,腿部对弹性布21的弹力使得弹性布21快速形变,且弹性布21贴合于病人腿部。腿部对弹性布21的压力通过卡杆20分别作用于第一夹块18和第二夹块19内侧底部,进而使得第一夹块18和第二夹块19下压,第一夹块18和第二夹块19均利用通槽27在侧边绳24和中间绳25表面滑动,且第一夹块18和第二夹块19均与间隔板23配合对第二弹簧26进行加压,第一夹块18和第二夹块19下压的同时,第一夹块18和第二夹块19均以卡杆20为圆心转动,第一夹块18和第二夹块19的内凹面分别与腿部的两侧贴合,利用第一夹块18、第二夹块19以及弹性布21配合,提高腿部在弹性布21顶部的夹持效果,避免病人肆意晃动导致腿部的受伤部位再次撕裂。
39.病人腿部的压力通过第二弹簧26作用于间隔板23上,此时间隔板23利用侧边绳24对外环16进行拉扯,作用在外环16上的力通过内环13传递到连接杆3上,此时连接杆3在压力作用下在支杆2的竖槽4内侧下移。连接杆3通过套架7使得活动板6在活动槽8内侧下移,限位杆9与限位槽10的滑动配合方便活动板6在活动槽8内侧稳定下移,活动板6在下移的过程中对第一弹簧11进行挤压的同时,活动板6下移的过程中使得橡胶板12变形,此时橡胶板12顶面与活动板6侧边贴合,多个橡胶板12与活动板6的滑动摩擦力减小连接杆3的下移速
度,在第一弹簧11和多个橡胶板12的配合下,避免活动板6底端与活动槽8底端撞击,同时避免连接杆3与竖槽4底端产生撞击损伤。
40.病人的腿部放置在弹性布21顶面后,弹性布21和第二弹簧26能够处初步吸收腿部下移的冲击力,在第一弹簧11和多个橡胶板12的配合作用下进一步吸收腿部下移的冲击力,利用第一弹簧11和第二弹簧26的弹力对腿部进行缓冲,减小腿部与弹性布21之间的冲击力,避免腿部的受伤部位在冲击过程中再次撕裂。
41.由于病人的腿部受伤位置不同,当病人的受伤部位与第一夹块18的内凹面贴合时,此时对左侧的连接杆3表面的活动装置进行调整。对左侧的的第一转套14和第二转套15进行逆时针转动,此时第一转套14和第二转套15与内环13的螺旋效果使得第一转套14和第二转套15相互远离,第一转套14和第二转套15在内环13和外环16之间转动,此时外环16利用侧边绳24对第一夹块18进行支撑,使得第一夹块18和第二夹块19保持平衡,拉动左侧的中间绳25,左侧的中间绳25使得间隔板23向左侧偏移,然后顺时针转动第一转套14和第二转套15,第一转套14和第二转套15相互靠近进而对夹槽17内侧的中间绳25进行夹持,此时第一夹块18和第二夹块19的重心右偏,病人的腿部右偏,左侧的中间绳25拉动第一夹块18进而使得第一夹块18内凹面与病人腿部之间的压力减小,第二夹块19内凹面与病人腿部之间的压力增大,可以根据病人腿部的受伤部位进而调整第一夹块18和第二夹块19与病人腿部的夹持力度。病人腿部对间隔板23的压力对中间绳25进行拉扯时,中间绳25会使得左侧的第一转套14和第二转套15顺时针转动,使得右侧的第一转套14和第二转套15逆时针转动,能够利用第一转套14和第二转套15对夹槽17内侧的中间绳25进行紧密夹持,保证整个支撑装置的平稳性,方便病人腿部的恢复。
42.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