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肿瘤中药组合物、药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86486发布日期:2022-01-29 10:44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肿瘤中药组合物、药物及其应用
1.本技术是申请日为2018年05月23日、申请号为201810499997.8、发明名称为《一种抗肿瘤中药组合物以及双心生物热能疗法》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2.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抗肿瘤中药组合物、药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3.目前,用中医来治疗肿瘤的方法,主要有扶正治疗法、以毒攻毒法,以上两种方法都有明显的优缺点,例如:扶正治疗法短期内有效,但是长期后效果很差;以毒攻毒法见效快,但是复发也快,副作用较大。中医的大剂量攻法在治疗其他一些疾病时会经常用到,但是对于患有晚期肿瘤等严重疾病的患者,由于此类患者大部分都经过化疗、手术,自身的身体状况一般都已经非常虚弱了,甚至只能靠输液来维持生命,如果再对其采用较为激进的大剂量攻法,往往会不被家属所理解,因此几乎不会采用大剂量攻法,取而代之的是开一些调补的药剂,即使医治不好,也不会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但是这种保守的方法在很多情况下并不能做到真正的对症下药,效果也一般。
4.为了解决这种问题,特此提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肿瘤中药组合物、药物及其应用。
6.为了实现这些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肿瘤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药物配比组成的:紫腾根或藤瘤3-15g,诃子3-15g,薏苡仁3-15g,菱角3-15g,白术20-40g,蒲公英5-17g,白胶香5-17g,制草乌1-10g,五灵脂5-17g,地龙3-15g,木鳖子8-20g,制乳香3-15g,制没药3-15g,当归5-17g,麝香1-3g,牛蒡子3-15,西洋参3-15g。
8.优选的,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药物配比组成的:紫腾根或藤瘤5-13g,诃子5-13g,薏苡仁5-13g,菱角5-13g,白术25-35g,蒲公英7-15g,白胶香7-15g,制草乌3-8g,五灵脂7-15g,地龙5-13g,木鳖子9-18g,制乳香5-13g,制没药5-13g,当归7-15g,麝香1.5-2.5g,牛蒡子5-13g,西洋参5-13g。
9.优选的,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药物配比组成的:紫腾根或藤瘤7-11g,诃子7-11g,薏苡仁7-11g,菱角7-11g,白术27-37g,蒲公英8-13g,白胶香8-13g,制草乌4-7g,五灵脂8-13g,地龙7-11g,木鳖子11-16g,制乳香7-11g,制没药7-11g,当归8-13g,麝香1.8-2.3g,牛蒡子7-11g,西洋参7-11g。
10.优选的,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药物配比组成的:紫腾根或藤瘤9g,诃子9g,薏苡仁9g,菱角9g,白术28g,蒲公英10g,白胶香10g,制草乌5g,五灵脂10g,地龙9g,木鳖子13g,制乳香8g,制没药9g,当归10g,麝香1.5g,牛蒡子9g,西洋参9g。
11.优选的,所述中药组合物是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药物配比组成的:紫腾根或藤瘤
10g,诃子10g,薏苡仁10g,菱角10g,白术30g,蒲公英12g,白胶香12g,制草乌6g,五灵脂12g,地龙10g,木鳖子15g,制乳香9g,制没药10g,当归12g,麝香2g,牛蒡子10g,西洋参10g。
12.优选的,所述抗肿瘤中药组合物制成丹丸。
13.优选的,所述抗肿瘤中药组合物内服或外敷。
14.本发明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抗肿瘤的药物中的应用。
1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肿瘤药物,所述药物的有效成分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中药组合物。
16.优选的,所述药物的剂型包括内服剂或外敷剂。
17.优选的,当所述药物的剂型为外敷剂时,所述药物为丹丸。
18.本发明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增强t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活力的药物中的应用。
19.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七星正乐免疫疗法,为了实现这个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20.一种双心生物热能疗法,使用上述抗肿瘤中药组合物,将所述丹丸握于手心,来刺激手心特定的穴位。
21.外敷用药时在本疗法操作时应对照核磁和ct影像中所显示标明的肿瘤病灶部位,根据肿瘤性质、病灶大小、患者体重和临床症状,巡经络导入对患者定量外敷施药。
22.所述各原料药的药理功效分别为:
23.紫腾根:性味甘,温。肝、肾、心三经。治筋络风气,补心。
24.诃子别名诃黎勒、诃黎、随风子。味苦、酸、涩,性平。归肺、大肠经。具涩肠止泻,敛肺止咳,降火利咽的功效。
25.薏苡仁:性味甘、淡,凉;健脾,补肺,清热,利湿。
26.菱角是一种菱科,菱属。又名腰菱、水栗、菱实,味甘、凉、无毒。具有利尿通乳,止渴,解酒毒的功效;还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补脾胃,强股膝,健力益气。
27.白术: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之功效。
28.蒲公英:清热解毒,利尿散结,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疬,疔毒疮肿。缓泻、退黄疸、利胆、助消化,增食欲,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还可防治癌、胃癌、食管癌及各种肿癌等功效。
29.白胶香:味辛、苦,性平。归肝、脾、肺经。有活血解毒,止血、生肌、止痛功能。用于吐血、咯血、衄血、金疮出血,一切痈疽疮毒及牙痛等症。
30.制草乌:性味辛、苦,热;有毒。归属心、肝、肾、脾经。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的功效。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泠痛,寒疝止痛。临床常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
31.五灵脂:性味苦、甘,温。活血散瘀,炒炭止血。用于心腹淤血作痛,痛经,血瘀经闭,产后淤血腹痛;炒炭治崩漏下血;外用治跌打损伤,蛇、虫咬伤。生用行血止痛,主治心腹血气诸痛、妇女经闭、产后瘀血作痛、外治蛇、蝎、蜈蚣咬伤、炒用止血,主治妇女血崩、经水过多、赤带不绝。
32.地龙:清热息风、清肺定喘、利尿通淋:主治壮热惊痫,动风抽搐,肺热气喘,对肺热型支气管哮喘疗效较好;适用于湿热下注,热淋涩痛。
33.地龙,味咸,性寒。归肝,脾,膀胱经。具有势止痉,平肝熄风,通经活络,平喘利尿的功效。主治高热神昏,惊痫抽搐,关节痹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肺热喘咳,尿少水肿,高血压。
34.木鳖子,苦微甘,温,有毒,消肿散结,祛毒,治风湿痹痛,筋脉拘挛;生血余,苦温,入心肝肾经,具有消瘀止血之功效。
35.制乳香:辛、苦,温。归心、肝、脾经。活血定痛,消肿生肌。用于胸痹心痛,胃脘疼痛,痛经经闭,产后瘀阻,瘾瘕腹痛,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跌打损伤,痈肿疮疡。
36.制没药:苦,辛,平,无毒。肝,脾,心,肾经。活血定痛,消肿生肌,主治跌打损伤,金疮,筋骨,心腹诸痛,症瘕,经闭,痈疽肿痛,疮疡溃后久不收口。
37.当归:性味甘、辛、温。具有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抗癌、抗老防老、免疫之功效。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主血虚诸证;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结聚;崩漏;虚寒腹痛;痿痹;肌肤麻木;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扑损伤。
38.麝香:性味辛,温。开窍醒神,活血散结,止痛消肿。
39.牛蒡子:味辛、苦,性寒;归肺、胃经;具有疏风散热,宣肺透疹,清利咽喉,解毒消肿,透疹解毒的作用。
40.西洋参性寒,味甘、微苦;归肺、胃、心、肾经。具有补气养阴、清火生津之功效,主治气虚阴、专火旺、咳嗽痰血、虚热烦烦倦、内热消渴、口燥烟干等症。
41.所述双心生物热能疗法是通过天然的中草药,组方、秘制成的量子中药组合物丹丸,将秘制丹丸握于手心,来刺激手心特定的穴位。在治疗过程中,首先根据患者的病因、病机、病灶来辨证选用中药组方,经现代技术加工成量子丹丸,将量子中药丹丸从手掌的穴位导入,有效成分循经而达到病灶,靶向作用于病灶部位的细胞,使细胞重新排列,产生共振,使脏腑内温度升高,经神经传导内脏和大脑等器官,增强t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活力,通过生物热能传遍全身,人体新陈代谢加强,毒素从汗液排出,同时消除或缓解癌症引起的疼痛,缓解率可高达90%。
42.现代肿瘤热疗学证实:体温38.5℃癌细胞开始萎靡,体温39℃对癌细胞的识别和攻击能力显著增强,体温39.5℃癌细胞凋亡、停止繁殖和扩散,体温40~42℃降低放化疗对脑、骨骼肌、心、肝、肺的损伤并能刺激骨髓造血功能,体温≥42℃抑制机体免疫反应,体温≤43℃杀死癌细胞而不损伤正常细胞。本疗法将全息元的理论与中医药理论相结合,对比其他的物理热疗,方便、安全。同时还可通筋脉、养脏腑、调虚实、定气血,激发身体的自愈本能。有效解决了其他物理热疗中,脂肪过热及生物体深部得不到足够热量的难题。
43.有益技术效果:
44.本发明将量子中药丹丸从手掌的穴位导入,有效成分循经而达到病灶,靶向作用于病灶部位的细胞,使细胞重新排列,产生共振,使脏腑内温度升高,经神经传导内脏和大脑等器官,增强t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活力,通过生物热能传遍全身,人体新陈代谢加强,毒素从汗液排出,同时消除或缓解癌症引起的疼痛,缓解率可高达90%。
具体实施方式
45.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以下将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46.实施例1: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配比组成的:紫腾根3g,诃
子3g,薏苡仁3g,菱角3g,白术20g,蒲公英5g,白胶香5g,制草乌1g,五灵脂5g,地龙3g,木鳖子8g,制乳香3g,制没药3g,当归5g,麝香1g,牛蒡子35,西洋参3g。将上述17味中药煎制好,内服。
47.实施例2: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配比组成的:紫腾根15g,诃子15g,薏苡仁15g,菱角15g,白术40g,蒲公英17g,白胶香17g,制草乌10g,五灵脂17g,地龙15g,木鳖子20g,制乳香15g,制没药3-15g,当归5-17g,麝香1-3g,牛蒡子15,西洋参15g。将上述17味中药煎制好,外敷。
48.实施例3: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配比组成的:紫腾根5g,诃子5g,薏苡仁5g,菱角5g,白术25g,蒲公英7g,白胶香7g,制草乌3g,五灵脂7g,地龙5g,木鳖子9g,制乳香5g,制没药5g,当归7g,麝香1.5g,牛蒡子5g,西洋参5g。将上述17味中药煎制好,外敷。
49.实施例4: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配比组成的:紫腾根13g,诃子13g,薏苡仁13g,菱角13g,白术35g,蒲公英15g,白胶香15g,制草乌8g,五灵脂15g,地龙13g,木鳖子18g,制乳香13g,制没药13g,当归15g,麝香2.5g,牛蒡子13g,西洋参5-13g。将上述17味中药煎制好,外敷。
50.实施例5: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配比组成的:紫腾根7g,诃子7g,薏苡仁7g,菱角7g,白术27g,蒲公英8g,白胶香8g,制草乌4g,五灵脂8g,地龙7g,木鳖子11g,制乳香7g,制没药7g,当归8g,麝香1.8g,牛蒡子7g,西洋参7g。将上述17味中药煎制好,外敷。
51.实施例6: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配比组成的:紫腾根11g,诃子11g,薏苡仁11g,菱角11g,白术37g,蒲公英13g,白胶香13g,制草乌7g,五灵脂8-13g,地龙11g,木鳖子16g,制乳香11g,制没药11g,当归13g,麝香2.3g,牛蒡子11g,西洋参11g。将上述17味中药煎制好,外敷。
52.实施例7: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配比组成的:紫腾根9g,诃子9g,薏苡仁9g,菱角9g,白术28g,蒲公英10g,白胶香10g,制草乌5g,五灵脂10g,地龙9g,木鳖子13g,制乳香8g,制没药9g,当归10g,麝香1.5g,牛蒡子9g,西洋参9g。将上述17味中药煎制好,外敷。
53.实施例8: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配比组成的:紫腾根10g,诃子10g,薏苡仁10g,菱角10g,白术30g,蒲公英12g,白胶香12g,制草乌6g,五灵脂12g,地龙10g,木鳖子15g,制乳香9g,制没药10g,当归12g,麝香2g,牛蒡子10g,西洋参10g。将上述17味中药煎制好,外敷。
54.实施例9: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配比组成的:藤瘤11g,诃子11g,薏苡仁11g,菱角11g,白术37g,蒲公英13g,白胶香13g,制草乌7g,五灵脂8-13g,地龙11g,木鳖子16g,制乳香11g,制没药11g,当归13g,麝香2.3g,牛蒡子11g,西洋参11g。将上述17味中药煎制好,外敷。
55.实施例10: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配比组成的:藤瘤9g,诃子9g,薏苡仁9g,菱角9g,白术28g,蒲公英10g,白胶香10g,制草乌5g,五灵脂10g,地龙9g,木鳖子13g,制乳香8g,制没药9g,当归10g,麝香1.5g,牛蒡子9g,西洋参9g。将上述17味中药煎制好,外敷
56.实施例11: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配比组成的:藤瘤10g,诃子10g,薏苡仁10g,菱角10g,白术30g,蒲公英12g,白胶香12g,制草乌6g,五灵脂12g,地龙10g,木鳖子15g,制乳香9g,制没药10g,当归12g,麝香2g,牛蒡子10g,西洋参10g。将上述17味中药煎制好,外敷。
57.临床试验:
58.病例1:张某,女,45岁,2012年经医院诊断患有子宫肌瘤,其肌瘤大小为2
×
8cm,后来患者选择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治疗,服药5天后,即明显见效,肌瘤明显减小,继续服药20天后,经医院检查肌瘤已完全消失,该患者治愈至今无复发。
59.病例2:孔某,男,47岁,2014年9月因胃部不适、疼痛、腹胀及胃院部触及拳头大肿块,质硬,肿物为6
×
13cm,经医院胃镜、ct检查,诊断为胃癌。2014年12月23日行胃癌切除术。病理诊断为胃腺癌中分化,并做化疗2次放疗3次。2016年7月胃镜检查残胃病灶复发,大小为6.1
×
4.7cm,且胃疼、胃胀、恶心、消瘦,周身乏力,故不能再次手术。2016年6月后来患者选择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治疗,服用三个月,自觉症状明显好转、体重增加、体力恢复。
60.病例3:刘某,女,44岁,于2013年4月初患乙状结肠癌,经某肿瘤医院作手术切除并进行化疗。半月后,因体力虚弱明显,恶心,呕吐,乃终止化疗,转我院治疗。诊时见腹痛,腹泻,周身乏力,面色苍白,头晕,神怠,毛发稀少枯黄,苔白薄腻,脉濡。后来患者选择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治疗。一个月后腹痛基本消失,头晕、虚乏好转,恶心除,精神渐朗。血象检查:血红蛋白10g/l,白细胞3.8
×
109/l。饮食渐增,面色略有好转。半年后,体征消失,二便正常,体力恢复较快,血象及b超均正常,病得治愈康复。
61.病例4:吴某,男,59岁,4
×
3cm肺癌,症状为喘、发热、咳血,患者选择本发明药物治疗,治疗六个月后肿块溶解消失,症状消失。
62.病例5:范某,女,60岁,退休工人,一年前医院诊断为肺癌,肿块为10mm
×
8mm,患者选择本发明药物治疗,连续用药6个疗程复查双肺ct,显示肿瘤消失。
63.由上述实施例和临床试验记载的可知,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和药物能够有效成分循经而达到病灶,靶向作用于病灶部位的细胞,使细胞重新排列,产生共振,使脏腑内温度升高,经神经传导内脏和大脑等器官,增强t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活力,通过生物热能传遍全身,人体新陈代谢加强,毒素从汗液排出,同时消除或缓解癌症引起的疼痛,缓解率可高达90%。
64.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