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热磁疗法的炙具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9405334发布日期:2022-03-26 10:28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艾灸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热磁疗法的炙具,还涉及所述炙具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2.雷火灸又叫雷火神灸,是用中药粉末加上艾绒制成艾条,施灸于穴位上的一种灸法,其以经络学说为原理,以现代医学为依据,采用纯中药配方。灸疗利用药物燃烧时的热量,通过悬灸的方法刺激相关穴位,其热效应激发经气,使局部皮肤机理开放,药物透达相应穴位内,起到疏经活络、活血利窍、改善周围组织血液循环的作用,根据不同成分的艾条,实现通经活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追风除湿、温经散寒、散瘿散瘤和扶正祛邪等功效。
3.然而,传统的雷火灸需要明火来燃烧艾条,在操作过程中,并通过悬灸的方法刺激穴位,需专业人士操作且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安全性,给病患的使用带来不便,推广应用前景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当下雷火灸需要明火来燃烧艾条,在操作过程中,并通过悬灸的方法刺激穴位,需专业人士操作且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安全性,给病患的使用带来不便,推广应用前景不佳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热磁疗法的炙具及其制作方法。
5.一种基于热磁疗法的炙具,其供于中医理疗的穴位刺激使用,所述炙具包括发热体与涂覆于所述发热体上的艾灸材料;还原铁粉、活性炭、盐水和远红外陶瓷粉按比例制作得到所述发热体;其中,所述发热体中还原铁粉、活性炭、盐水和远红外陶瓷粉的重量份配比为8~14:3~6:1:5~8;所述艾灸材料采用艾炙液、艾灸粉和艾灸膏中的任意一种;所述艾灸液的重量份组成如下:艾叶60~80份、当归30~50份、红花10~14份、白芍12~16份、肉桂9~11份、冰片7~9份、生姜5~8份、陈皮2~4份、丹参6~7份、生川乌3~5份、槲寄生3份和豨签草9~12份。
6.上述炙具,采用热磁材料和艾炙液相结合,建立了无明火的炙疗模式,通过热效应激发经气,使局部皮肤肌理开放,起到疏通经洛、扶正祛邪、改善周围组织血液循环、除湿止泻等功效。此外,高热结合强磁穿割效应,使得灸疗区杂乱无章的邪毒大分子改变成排列整齐的无毒小分子,并在温热效应下不断地排出肌体内,以提高理疗的力度。同时,患者可自行操作,给病人的使用带来极大的便利。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艾灸液具备如下组分:艾叶、当归、红花、白芍、肉桂、冰片、生姜、陈皮、丹参、生川乌按比例制作得到所述艾灸液。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艾灸液的重量份组成如下:艾叶65~75份、当归35~45份、红花11~13份、白芍13~15份、肉桂9~10份、冰片7~8份、生姜6~8份、陈皮2~4份、丹参6~7份和生川乌3~5份。
9.进一步地,所述艾灸液的重量份组成如下:艾叶70份、当归40份、红花12份、白芍14
份、肉桂10份、冰片8份、生姜7份、陈皮3份、丹参7份和生川乌4份。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于高温高压煎煮制备得到所述艾灸液,所述艾灸液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混合艾叶、当归、红花、白芍、肉桂、生姜、陈皮、丹参、生川乌、槲寄生和豨签草并研磨成粉末;于所述粉末中加入纯净水搅拌,后进行高压高温煎煮;待冷却后滤出汁液,于所述汁液中加入冰片和乙醇,制得艾灸液。
11.进一步地,所述纯净水和所述粉末的重量份配比为3~6:1。
12.一种基于热磁疗法的炙具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提供还原铁粉、活性炭、盐水和远红外陶瓷粉;s2取还原铁粉、活性炭、盐水和远红外陶瓷粉按8~14:3~6:1:5~8的比例混配得到发热体;s3将所述发热体装填至封装袋中;s4对所述封装袋进行压制,获得呈片状的灸具;s5对所述灸具进行热压封口;s6于经s5处理的灸具上涂覆艾灸材料。
13.上述制作方法,制作得到的炙具兼具热力疗效和磁力疗效,颠覆传统雷火灸以明火悬灸的方式,携带方便且灸疗操作更为安全。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艾灸材料采用艾炙液、艾灸粉或艾灸膏。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装袋为水刺布或无纺布。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作方法应用于所述的一种基于热磁疗法的炙具的制作中。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掺入丹参和生川乌,使得制得的艾灸液具备疮疡肿痛缓解和降低肌肤温感的功效。基于丹参来缓解疮疡肿痛,配合生川乌来祛风除湿和温经止痛的,此外,生川乌能刺激皮肤而产生麻木感,从而可缓解受灸者的温感能力,从而更好的发挥艾灸疗效。
18.本发明,采用热磁材料和艾炙液相结合,建立了无明火的炙疗模式,通过热效应激发经气,使局部皮肤肌理开放,起到疏通经洛、扶正祛邪、改善周围组织血液循环、除湿止泻等功效。此外,高热结合强磁穿割效应,使得灸疗区杂乱无章的邪毒大分子改变成排列整齐的无毒小分子,并在温热效应下不断地排出肌体内,以提高理疗的力度。同时,本实施例的炙具,患者可自行操作,给病人的使用带来极大的便利。
19.本发明的制作方法,制作得到的炙具兼具热力疗效和磁力疗效,颠覆传统雷火灸以明火悬灸的方式,携带方便且灸疗操作更为安全。
20.综上,本发明采用热磁材料和艾炙液相结合,建立了无明火的炙疗模式,并且,高热结合强磁穿割效应,提高理疗的力度,相较于明火炙疗而言,患者可自行操作,给病人的使用带来极大的便利。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2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热磁疗法的炙具,其供于中医理疗的穴位刺激使用,所述炙具包括发热体与涂覆于所述发热体上的艾灸材料;还原铁粉、活性炭、盐水和远红外陶瓷粉按比例制作得到所述发热体;其中,所述发热体中还原铁粉、活性炭、盐水和远红外陶瓷粉的重量份配比为8~14:3~6:1:5~8。
23.所述艾灸材料采用艾炙液、艾灸粉和艾灸膏中的任意一种。所述艾灸液具备如下组分:艾叶、当归、红花、白芍、肉桂、冰片、生姜、陈皮、丹参和生川乌按比例制作得到所述艾灸液。所述艾灸液的重量份组成如下:艾叶60~80份、当归30~50份、红花10~14份、白芍12~16份、肉桂9~11份、冰片7~9份、生姜5~8份、陈皮2~4份、丹参6~7份、生川乌3~5份、槲寄生3份和豨签草9~12份。
24.基于高温高压煎煮制备得到所述艾灸液,所述艾灸液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混合艾叶、当归、红花、白芍、肉桂、生姜、陈皮、丹参、生川乌、槲寄生和豨签草并研磨成粉末。于所述粉末中加入纯净水搅拌,后进行高压高温煎煮。待冷却后滤出汁液,于所述汁液中加入冰片和乙醇,制得艾灸液。
25.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热磁疗法的炙具,其供于中医理疗的穴位刺激使用,所述炙具包括发热体与涂覆于所述发热体上的艾灸液。还原铁粉、活性炭、盐水和远红外陶瓷粉按比例制作得到所述发热体。其中,所述发热体中还原铁粉、活性炭、盐水和远红外陶瓷粉的重量份配比为12:4:1:6。
26.本实施例,采用热磁材料和艾炙液相结合,建立了无明火的炙疗模式,通过热效应激发经气,使局部皮肤肌理开放,起到疏通经洛、扶正祛邪、改善周围组织血液循环、除湿止泻等功效。此外,高热结合强磁穿割效应,使得灸疗区杂乱无章的邪毒大分子改变成排列整齐的无毒小分子,并在温热效应下不断地排出肌体内,以提高理疗的力度。
27.所述艾灸液的重量份组成如下:艾叶70份、当归40份、红花12份、白芍14份、肉桂10份、冰片8份、生姜7份、陈皮3份、丹参7份、生川乌4份。基于高温高压煎煮制备得到所述艾灸液,所述艾灸液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混合艾叶、当归、红花、白芍、肉桂、生姜、陈皮、丹参、生川乌、槲寄生和豨签草并研磨成粉末。于所述粉末中加入纯净水搅拌,后(转移至高压锅中)进行高压高温煎煮。所述纯净水和所述粉末的重量份配比为5:1。待冷却后滤出汁液,于所述汁液中加入冰片和乙醇,制得艾灸液。
28.本实施例,通过掺入丹参和生川乌,使得制得的艾灸液具备疮疡肿痛缓解和降低肌肤温感的功效。基于丹参来缓解疮疡肿痛,配合生川乌来祛风除湿和温经止痛的,此外,生川乌能刺激皮肤而产生麻木感,从而可缓解受灸者的温感能力,从而更好的发挥艾灸疗效。
29.综上,本实施例的炙具,相较于传统的艾灸处理而言,具备下述优点:本实施例的炙具,采用热磁材料和艾炙液相结合,建立了无明火的炙疗模式,通过热效应激发经气,使局部皮肤肌理开放,起到疏通经洛、扶正祛邪、改善周围组织血液循环、除湿止泻等功效。此外,高热结合强磁穿割效应,使得灸疗区杂乱无章的邪毒大分子改变成排列整齐的无毒小分子,并在温热效应下不断地排出肌体内,以提高理疗的力度。同时,本实施例的炙具,患者可自行操作,给病人的使用带来极大的便利。
30.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热磁疗法的炙具的制作方法,其用于制作得到如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基于热磁疗法的炙具。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提供还原铁粉、活性炭、盐水和远红外陶瓷粉。
31.s2取还原铁粉、活性炭、盐水和远红外陶瓷粉按8~14:3~6:1:5~8的比例混配得到发热体。
32.s3将所述发热体装填至封装袋中。
33.s4对所述封装袋进行压制,获得呈片状的灸具。
34.所述封装袋为无纺布材质。
35.s5对所述灸具进行热压封口。
36.s6于经s5处理的灸具上涂覆艾炙液。
37.本实施例的制作方法,制作得到的炙具兼具热力疗效和磁力疗效,颠覆传统雷火灸以明火悬灸的方式,携带方便且灸疗操作更为安全。
38.对于所涉及的各个部件的命名,以其在说明书中描述的功能作为命名的标准,而不受本发明所用到的具体的名词的限定,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可以选用其它的名词来描述本发明的各个部件名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