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采血的压脉带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36248发布日期:2022-04-13 17:13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采血的压脉带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采血的压脉带设备。


背景技术:

2.压脉带,又称止血带,是用于静脉采血、静脉注射和止血等的主要工具。在静脉采血过程中,通过捆扎待采血部位的近心端,以便于静脉血管突出。
3.传统的压脉带大多采用胶管型压脉带,但是此种压脉带存在交叉、反复使用,保管随意、不消毒、消毒不彻底或者消毒间隔过长等诸多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一次性压脉带应运而生,一次性压脉带呈宽扁形,常用的材料包括天然橡胶、合成橡胶、天然乳胶、tep(热塑性弹性体)等。
4.在使用上述的压脉带进行肘前静脉采血操作时,需要医务人员双手操作,即双手将压脉带围绕在患者的上臂处并进行打结捆扎,鉴于不同患者的体型差异,有时还需要进行捆扎、拆解、再捆扎的多次操作,才能调整到合适的松紧程度,整个操作过程比较繁琐;当需要集中进行采血操作时,人工双手捆扎、拆解压脉带的过程费时费力,大大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紧凑合理且操作便捷的用于采血的压脉带设备。
6.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采血的压脉带设备包括用于夹持压脉带的自由端并使压脉带成环的绕带装置,还包括向绕带装置传输压脉带的送带装置,在绕带装置和送带装置之间设置有退带装置,在绕带装置和退带装置之间、退带装置和送带装置之间均设置有带导向装置;还包括在绕带装置的下方设置的切带装置;绕带装置包括夹持绕带组件,在夹持绕带组件的下方设置有与其锁定连接的转动锁定组件,夹持绕带组件和转动锁定组件共同作用可夹持压脉带的自由端;还包括用于驱动夹持绕带组件转动的绕带驱动组件;绕带驱动组件和夹持绕带组件共同作用可使压脉带成环状。
7.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采血的压脉带设备,通过设置绕带装置,可对压脉带的自由端进行夹持和转动,进而形成一个小的压脉带环;通过设置送带装置,可向绕带装置传输压脉带,并将绕带装置形成的小的压脉带环扩大至可供患者的胳膊伸入的大压脉带环;通过设置退带装置,可拉拽压脉带回退,进而收紧压脉带环以完成扎压脉带的操作过程;通过设置切带装置,可将参与采血操作的压脉带切下,使得每个待采血患者都能够使用新的压脉带段进行采血操作;通过设置带导向装置,可对送带装置传输的压脉带进行导向,使其能够顺利的穿过退带装置后进入绕带装置。本发明可代替了医务人员,自动对待采血患者进行扎压脉带和解压脉带操作,操作过程简单快捷,解放了医务人员的双手,简化了采血操作的过程,在集中采血过程中,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
高了工作效率。
8.优选地:夹持绕带组件包括横向设置的绕带转轴,在绕带转轴上转动连接有绕带轮,在绕带轮的外侧设置有与绕带转轴相连接的夹带指,在绕带轮和夹带指之间设置有扭簧;还包括在绕带轮上固定连接的夹带板,夹带板和夹带指碰撞配合。
9.优选地:转动锁定组件包括锁定电机,在锁定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横向设置的锁定转轴,锁定转轴和绕带转轴垂直设置;在锁定转轴上连接有锁定轮,锁定轮呈扇形,在绕带轮的外周壁上开设有可供锁定轮的端部自由移动的开口槽。
10.优选地:切带装置包括纵向设置的升降导杆,在升降导杆上滑动连接有升降座组件,在升降座组件上安装有切带刀;还包括用于带动升降座组件纵向移动的升降驱动组件。
11.优选地:升降座组件包括通过直线轴承与升降导杆滑动连接的升降安装座,在升降安装座上滑动连接有第一压带件和第二压带件,第一压带件和第二压带件分别设置在切带刀的两侧,在升降安装座和压带件之间设置有压带弹簧。
12.优选地:带导向装置包括平行设置的上导板和下导板,在上导板和下导板之间设置有可供压脉带穿过的穿带通道;上导板和下导板的宽度小于压脉带的宽度。
13.优选地:退带装置包括位于两个带导向装置之间的退带轮,还包括用于带动退带轮转动的退带电机;退带轮包括与退带电机的输出轴键连接的安装部,在安装部的外端部连接有两组对称设置的半环部,在两个半环部之间设置有可供压脉带贯穿的通道。
14.优选地:送带装置包括按照上下分布且间距可调的第一夹辊和第二夹辊;还包括用于驱动第二夹辊转动的送带电机。
15.优选地:还包括外部机壳,在外部机壳的顶部开设有与夹持绕带组件对应设置的出料口,在出料口的两侧设置有对称设置的弧形限位件。
16.优选地:在送带装置的上游设置有第一传感器,在退带装置的下游设置有第二传感器。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发明中的带导向装置、退带装置和送带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图2中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本发明中的切带装置和绕带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5是本发明中的绕带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6是本发明中的夹持绕带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3.图7是本发明中的切带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8是本发明的外部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切带装置;1-1、升降座组件;1-1-1、升降安装座;1-1-2、弹簧底杆;1-1-3、压带弹簧;1-1-4、升降盖板;1-1-5、第一压带件;1-1-6、第二压带件;1-2、切带刀;1-3、升降导杆;1-4、升降驱动组件;1-4-1、升降齿条;1-4-2、升降齿轮;1-4-3、升降电机;2、第一支架;3、绕带装置;3-1、绕带驱动组件;3-1-1、绕带电机;3-1-2、绕带齿轮副;3-2、夹持绕带组件;3-2-1、绕带轮;3-2-2、夹带指;3-2-3、夹带板;3-2-4、绕带转轴;3-2-5、扭簧;3-3、转动锁定组件;3-3-1、锁定电机;3-3-2、锁定轮;3-3-3、锁定转轴;4、带导向装置;4-1、下导板;
4-2、上导板;4-3、穿带通道;5、退带装置;5-1、退带轮;5-2、退带电机;6、送带装置;6-1、夹辊滑座;6-2、第一夹辊;6-3、螺钉板;6-4、送带电机;6-5、第二夹辊;7、第二支架;8、外部机壳;9、出料口;10、放置台;11、弧形限位件;12、放卷轴;13、第一传感器;14、第二传感器;15、导向辊;16、检修门;17、换卷门;18、触摸显示屏;19、透视窗;100、压脉带。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27.请参见图1,本发明的用于采血的压脉带设备包括用于夹持压脉带100的自由端并使压脉带100成环的绕带装置3,还包括向绕带装置3传输压脉带100的送带装置6,在绕带装置3和送带装置6之间设置有退带装置5,在绕带装置3和退带装置5之间、退带装置5和送带装置6之间均设置有带导向装置4;还包括在绕带装置3的下方设置切带装置1。另外,本实施例还包括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7,其中,切带装置1和绕带装置3与第一支架2相连接,带导向装置4、退带装置5和送带装置6与第二支架7相连接。
28.如图2何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送带装置6包括按照上下分布且间距可调的第一夹辊6-2和第二夹辊6-5。具体为,第二夹辊6-5与第二支架7转动连接,在第二支架7上开设设有开口朝上的槽口,在槽口内滑动连接有夹辊滑座6-1,第一夹辊6-2通过滚动轴承与夹辊滑座6-1转动连接,在夹辊滑座6-1和第二支架7上开设的槽口的底部之间设置有顶紧弹簧,该顶紧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夹辊滑座6-1和第二支架7相顶紧;进一步的,送带装置6还包括在第二支架7上固接的位于第一夹辊6-2的上方的螺钉板6-3,在螺钉板6-3上螺合两个螺钉,两个螺钉的内端部分别与两个夹辊滑座6-1的顶面进行顶紧接触。向下旋进螺钉,可沿第一夹辊6-2的径向方向按压夹辊滑座6-1,进而减小第一夹辊6-2和第二夹辊6-5之间的间距,同时,上述的顶紧弹簧可保证压脉带100能够穿设在第一夹辊6-2和第二夹辊6-5之间。送带装置6还包括用于驱动第二夹辊6-5转动的送带电机6-4。
29.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压脉带100穿设在第一夹辊6-2和第二夹辊6-5之间,送带电机6-4带动第二夹辊6-5旋转,第一夹辊6-2和第二夹辊6-5之间的压脉带100在摩擦力的作用下,会被不断的朝向绕带装置3输送。另外,为了对压脉带100片材进行导向,使其能够顺畅的进入第一夹辊6-2和第二夹辊6-5之间以进行夹持输送,在第二夹辊6-5的前侧设置有与第二支架7转动连接的导向辊15。进一步的参见图3,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夹辊6-5和导向辊15之间设置有与第二支架7相固接的两组平行设置的导向板,两个导向板间隙配合进而形成可供压脉带穿过的通道。绕过导向辊15的压脉带穿进两组平行设置的导向板之间,进而进入第一夹辊6-2和第二夹辊6-5之间。
30.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罩设在各个装置的外部、起到防护作用的外部机壳8,在外部机壳8的内腔设置有与其背板上的型材相连接的放卷轴12,放卷轴12位于导向辊15的前方。在放卷轴12的外部设置有一圈与外部机壳8的背板相连接的环状凸起,并在环状凸起上开设有可供片材穿过的槽口,在装载压脉带卷材时,需将卷材的中心处的套筒插设在放卷轴12,使得卷材整体位于环状凸起和放卷轴12构成的区域内,牵拉卷材的自由端,使其穿过环状凸起上开设的槽口,绕过导向辊15后牵拉至送带装置6的两个夹棍之间,以方便启动的送带装置6夹持输送压脉带,即送带电机6-4启动,带动第二夹辊6-5转动,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压脉带100的自由端被卷入第一夹辊6-2和第二夹辊6-5之间并向前输送。
31.另外,在外部机壳8的与背板相对设置的面板上开设有与放卷轴12对应设置的窗口,并在窗口处铰接有换卷门17,换卷门17的一端与面板相铰接,另一个相对端与面板锁定连接,在换卷门17的内侧面上设置有与放卷轴12对应设置的插套,插套的内径大于放卷轴12的外径,进而保证换卷门17处于关上状态时,放卷轴12的外端部插设在上述的插套内,而且插套的端头抵在卷材的中心处的套筒的端部,避免卷材在放卷过程中脱离放卷轴12而掉落。
32.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被第一夹辊6-2和第二夹辊6-5夹持输送的压脉带片材的自由端进入带导向装置4(退带装置5和送带装置6之间的带导向装置4),在送带装置6的牵引和带导向装置4的导向作用下,压脉带片材的自由端穿过退带装置5,然后进入绕带装置3和退带装置5之间的导向装置4,在该导向装置4的导向作用下,压脉带片材的自由端在送带装置6的传输作用下进入绕带装置3,参与后续的成环操作过程。
33.进一步的参见图2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带导向装置4包括平行设置的上导板4-2和下导板4-1,在上导板4-2和下导板4-1之间设置有可供压脉带100穿过的穿带通道4-3。在本实施例中,上导板4-2和下导板4-1的宽度小于压脉带100的宽度,在位于退带装置5的下游的带导向装置4上安装有第二传感器14,第二传感器14采用u型光电传感器,u型光电传感器的投光器和受光器分别与上导板4-2和下导板4-1对应设置,在工作过程中,穿设在上述的带导向装置4中的压脉带100的外侧边缘穿过第二传感器14的投光器和受光器之间,第二传感器14可针对退带装置5进行缺带检测;为了针对送带装置6进行缺带检测,本实施例还包括在送带装置6的上游设置的第一传感器13,第一传感器13同样采用u型光电传感器,在工作过程中,压脉带100穿过第一传感器13的投光器和受光器之间后进入第一夹辊6-2和第二夹辊6-5之间。
34.进一步的参见图2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退带装置5包括位于两个带导向装置4之间的退带轮5-1,退带轮5-1与第二支架7转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退带轮5-1包括与呈柱状的安装部,在安装部的外端部连接有两组对称设置的半环部,在两个半环部之间设置有可供压脉带100贯穿的通道。半环部与第一夹辊6-2和第二夹辊6-5位于同侧,退带装置5还包括用于带动退带轮5-1转动的退带电机5-2,退带电机5-2与第二支架7相固接,退带轮5-1的呈柱状的安装部与退带电机5-2的输出轴键连接。
35.进一步的,退带装置5还包括在退带电机5-2的输出轴上安装的码盘以及在第二支架7上连接的与码盘配合的传感器,通过设置码盘和传感器可检测和控制退带轮5-1转动的角位移。在压脉带片材穿过退带轮5-1的两个半环部之间的状态下,退带电机5-2带动退带轮5-1顺时针旋转(在读者面向纸面的状态下),可带动穿过退带轮5-1的压脉带100回退,进而实现拉紧压脉带的效果。退带装置5的初始位置为:退带轮5-1的两个半环部构成的通道正对带导向装置4中的穿带通道4-3,方便压脉带经穿带通道4-3后穿进退带轮5-1的两个半环部之间。
36.本实施例使用的压脉带100为具有一定的韧性的片材,例如tep热塑性弹性体制备的片材,针对上述材料,退带装置5进行退带操作时,若退带轮5-1的角位移过大,可能会造成缠绕在退带轮5-1上的一段压脉带100出现折痕,影响绕带装置3对压脉带100的夹持,使得压脉带100不能顺利的成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可在第二支架7上设置两个相对设置的压平辊结构,压平辊结构位于绕带装置3和退带装置5之间的带导向装置4的出料端,压平
辊结构包括与第二支架7滑动连接的压平辊座,在压平辊座上转动连接有压平辊,压脉带100穿设在上述的两个压平辊之间。本实施还包括在第二支架7和压平辊座之间设置的顶紧弹簧,通过设置顶紧弹簧,使得两个压平辊能够对出现变形的压脉带100进行压平,使得压脉带100的自由端能够顺利的进入绕带装置3内参与夹持成环过程。
37.为了方便安装,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架7包括支架本体,带导向装置4和退带装置5与支架本体相连接,在支架本体的前端设置有可对压脉带的片材进行导向的弧形结构,第二支架7还包括与支架本体进行可拆卸连接的安装板件,在安装板件的前端设有与支架本体的前端弧形结构对接的弧形结构。另外,本实施例中的两个夹辊滑座6-1分别与第二支架7的支架本体和安装板件滑动连接,螺钉板6-3横跨第二支架7的支架本体和安装板,并通过螺钉与二者相连接,第一传感器13与安装板件相连接。在第二支架7的安装板件的内侧面上设置有与带导向装置4对接的两个凸块。
38.如图4所示,绕带装置3包括与第一支架2转动连接的夹持绕带组件3-2,在夹持绕带组件3-2的下方设置有与其锁定连接的转动锁定组件3-3,转动锁定组件3-3与第一支架2相连接;夹持绕带组件3-2和转动锁定组件3-3共同作用可夹持压脉带100的自由端;绕带装置3还包括用于驱动夹持绕带组件3-2转动的绕带驱动组件3-1。如图1所示,绕带驱动组件3-1和夹持绕带组件3-2共同作用可使压脉带100成环状。
39.进一步的参见图5和图6,在本实施例中,夹持绕带组件3-2包括横向设置的绕带转轴3-2-4,绕带转轴3-2-4通过滚动轴承和轴承座与第一支架2转动连接;在绕带转轴3-2-4上转动连接有绕带轮3-2-1,在绕带轮3-2-1的外周壁上固定连接有夹带板3-2-3,还包括在绕带轮3-2-1的外周壁上开设的开口槽,该开口槽与夹带板3-2-3相对设置,其中,开口槽在长度方向上沿绕带轮3-2-1的轴向延伸、在深度方向上沿绕带轮3-2-1的径向方向延伸。
40.如图6所示,在绕带轮3-2-1的中心处开设有阶梯状的通孔,在通孔的小孔径段设置有铜套,绕带轮3-2-1通过铜套与绕带转轴3-2-4转动连接,在通孔的大孔径段设置有穿设在绕带转轴3-2-4上的扭簧3-2-5。夹持绕带组件3-2还包括在绕带轮3-2-1的外侧设置的与绕带转轴3-2-4相连接的夹带指3-2-2,夹带指3-2-2与绕带转轴3-2-4不能在周向方向上发生相对转动,其中,扭簧3-2-5的两端分别插设在绕带轮3-2-1和夹带指3-2-2上开设的对应的通孔内。在本实施例中,夹带指3-2-2包括与绕带转轴3-2-4相连接的安装部,该安装部大致呈柱状,在该安装部的外周壁上固接有呈长方体结构的夹持部,该夹持部的长度方向与绕带转轴3-2-4的轴向平行,在夹持部的底部开设有梯形槽口。夹带板3-2-3的底面与夹带指3-2-2中的夹持部的顶部碰撞配合。在绕带轮3-2-1的外端面上设置有可对夹带指3-2-2的转动进行限位的限位杆。
41.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绕带驱动组件3-1包括与第一支架2相连接的绕带电机3-1-1,在本实施例中,绕带电机3-1-1采用没有刹车的伺服电机。在绕带电机3-1-1的输出轴和绕带转轴3-2-4之间传动连接有绕带齿轮副3-1-2;其中,绕带齿轮副3-1-2包括与绕带电机3-1-1的输出轴键连接的主动齿轮,还包括与绕带转轴3-2-4键连接的从动齿轮,在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之间设置有与二者相啮合的中间齿轮。在绕带电机3-1-1的输出轴上连接有可随其同步转动的码盘,还包括在第一支架2上连接的与码盘相配合的传感器,上述的码盘和传感器共同作用可检测、控制绕带电机3-1-1的角位移,进而控制绕带转轴3-2-4的角位移。
42.绕带电机3-1-1启动可带动其上连接的主动齿轮转动,在中间齿轮的作用下,转动的主动齿轮可带动从动齿轮和绕带转轴3-2-4同步转动,当转动锁定组件3-3与绕带轮3-2-1锁定连接时,在绕带转轴3-2-4的带动下,夹带指3-2-2会相对于绕带轮3-2-1发生转动,夹带指3-2-2转动预设的角度后,夹带指3-2-2和夹带板3-2-3之间留有空隙,压脉带100的自由端会伸入至上述的空隙中后,然后绕带电机3-1-1不上电,在扭簧3-2-5的作用下,夹带指3-2-2会回转至初始位置,即夹带指3-2-2的顶面按压在夹带板3-2-3的底面上,此时,夹带指3-2-2和夹带板3-2-3共同作用可夹持住压脉带100的端部。在本实施例中,应选用弹性系数较大的扭簧3-2-5,使得其形变力能够在绕带电机3-1-1不上电的情况下带动绕带转轴3-2-4回转,进而带动夹带指3-2-2复位。
43.进一步的参见图5,在本实施例中,转动锁定组件3-3包括与第一支架2相固接的锁定电机3-3-1,在锁定电机3-3-1的输出轴上连接有横向设置的锁定转轴3-3-3,锁定转轴3-3-3与第一支架2转动连接,锁定转轴3-3-3和绕带转轴3-2-4垂直设置。在锁定转轴3-3-3上套设连接有锁定轮3-3-2,锁定轮3-3-2呈扇形,锁定轮3-3-2的扇形端部可穿过绕带轮3-2-1的外周壁上开设的开口槽内,并可在锁定转轴3-3-3的带动下转出绕带轮3-2-1的外周壁上开设的开口槽。
44.当锁定轮3-3-2的扇形端部摆动至绕带轮3-2-1的开口槽内时,绕带轮3-2-1处于锁定状态,此时,绕带轮3-2-1不会随绕带转轴3-2-4的转动而转动,进而使得夹带指3-2-2能够在绕带转轴3-2-4的带动下,实现与绕带轮3-2-1的相对转动;当锁定轮3-3-2的扇形端部摆动至绕带轮3-2-1的开口槽的外部时,绕带轮3-2-1处于释放状态,此时,绕带轮3-2-1会在绕带转轴3-2-4的转动作用下与夹带指3-2-2同步转动360度,旋转360度后,锁定轮3-3-2的扇形端部再次摆动至锁定轮3-3-2的开口槽内,使绕带轮3-2-1处于锁定状态。
45.如图1所示,在夹带指3-2-2和夹带板3-2-3夹持住压脉带100的自由端的情况下,绕带装置3和送带装置6联动,使得绕带轮3-2-1、夹带指3-2-2和夹带板3-2-3同步转动360度,进而在绕带装置3的上方形成一个由压脉带构成的小环,然后送带装置6再次传输预设长度的压脉带段,使得上述的小环变成大环,以方便患者将待采血的胳膊的大臂深入至大环内。待患者的胳膊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后,退带装置5启动,退带轮5-1顺时针转动(在读者面向纸面的状态下),可拉拽位于退带装置5的下游的压脉带片材,进而使得绕带装置3上方的压脉带构成的环形逐渐缩小,直至成环的压脉带以适宜的松紧度捆扎在患者的大臂上。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退带轮5-1逆时针转动可放松成环的压脉带的捆扎,顺时针转动可收紧成环的压脉带的捆扎,通过控制退带轮5-1的转动角位移,可调节成环的压脉带的收紧/放松的程度。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退带装置5和送带装置6之间的压脉带处于放松状态。
46.进一步的,在完成采血操作后,切带装置1切断压脉带,夹带指3-2-2相对夹带板3-2-3转动预设的角度,进而解除对压脉带的夹持,然后医务人员手动取出完成上述捆扎操作的压脉带段,并将其丢弃至废物收集处。
47.同时,切断压脉带后,退带装置5中的退带轮5-1先顺时针旋转预设的角度,再逆时针旋转预设的角度;上述的操作可先带动压脉带撤回预设的距离,使其脱离夹带指3-2-2和夹带板3-2-3的夹持工位,然后再将压脉带的自由端向前推动预设的距离,使其进入夹带指3-2-2和夹带板3-2-3之间的夹持区域,夹带指3-2-2复位,配合夹带板3-2-3可再次对压脉带的自由端进行夹持,方便进行下一次的压脉带成环工序。夹带指3-2-2和夹带板3-2-3再
次夹持住压脉带的自由端后,退带轮5-1旋转复位,此时,转动锁定组件3-3将锁定绕带轮3-2-1进行锁定。需要再次进行采血操作时,转动锁定组件3-3解除对锁定绕带轮3-2-1的锁定,绕带电机3-1-1启动,带动夹带指3-2-2、夹带板3-2-3和绕带轮3-2-1同步转动,送带装置6联动,进而再次的进行压脉带的成环工序。
48.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切带装置1包括纵向设置的升降导杆1-3,在升降导杆1-3上通过直线轴承滑动连接有升降座组件1-1,在升降座组件1-1上安装有切带刀1-2;切带装置1还包括用于带动升降座组件1-1纵向移动的升降驱动组件1-4。
49.进一步的参见图7,升降座组件1-1包括通过直线轴承与升降导杆1-3滑动连接的升降安装座1-1-1,在升降安装座1-1-1上滑动连接有第一压带件1-1-5和第二压带件1-1-6,第一压带件1-1-5和第二压带件1-1-6分别设置在切带刀1-2的两侧,在升降安装座1-1-1和压带件之间设置有压带弹簧1-1-3。具体为:在升降安装座1-1-1上开设有两组纵向延伸的槽口,第一压带件1-1-5和第二压带件1-1-6分别插设在两个槽口内并与其滑动连接,在两个槽口的底部均设置有横向设置的弹簧底杆1-1-2,压带弹簧1-1-3位于压带件和弹簧底杆1-1-2之间;升降座组件1-1还包括在升降安装座1-1-1的侧面上固接的用于封闭槽口的升降盖板1-1-4。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压带件1-1-6的顶部截面呈梯形,第二压带件1-1-6的梯形顶部与夹带指3-2-2的夹持部的底部开设的梯形槽口相适配。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切带刀1-2的侧面和第二压带件1-1-6的侧面滑动接触。
50.在完成采血操作后,升降驱动组件1-4带动升降座组件1-1和切带刀1-2沿升降导杆1-3同步上升,在上升的过程中,第一压带件1-1-5先与夹带板3-2-3接触,随着升降座组件1-1的上升,第一压带件1-1-5下方的压带弹簧1-1-3被压缩,在该压带弹簧1-1-3的作用下,第一压带件1-1-5按压住位于切带刀1-2的一侧的压脉带;随着升降座组件1-1的继续上升,第二压带件1-1-6与夹带指3-2-2接触并压缩其下方的压带弹簧1-1-3,进而按压住位于切带刀1-2的另一侧的压脉带。升降座组件1-1继续上升直至切带刀1-2切断压脉带,然后升降驱动组件1-4带动升降座组件1-1和切带刀1-2沿升降导杆1-3下降复位。
51.完成切带操作后,压脉带的断口位于夹带指3-2-2的下方,此时退带装置5中的退带轮5-1如前文所述的先顺时针旋转预设的角度,撤出压脉带的自由端;然后转动锁定组件3-3再次锁定夹持绕带组件3-2中的绕带轮3-2-1,使得夹带指3-2-2旋转预设角度,以解除对切下的压脉带的夹持,方便医务人员取出切下的压脉带段。夹带指3-2-2相对绕带轮3-2-1旋转预设的角度后,退带装置5中的退带轮5-1如前文所述再逆时针旋转预设的角度,使得压脉带的自由端再次伸入至夹带指3-2-2和夹带板3-2-3之间的间隙处,然后夹带指3-2-2复位夹持住压脉带的自由端,以待后续的压脉带成环操作。
52.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升降驱动组件1-4包括与升降安装座1-1-1相固接的升降齿条1-4-1,升降齿条1-4-1纵向设置;升降驱动组件1-4还包括与第一支架2相固接的升降电机1-4-3,在升降电机1-4-3的输出轴上键连接有升降齿轮1-4-2,升降齿轮1-4-2和升降齿条1-4-1相啮合。转动的升降齿轮1-4-2可带动与其啮合的升降齿条1-4-1纵向移动,进而带动升降安装座1-1-1纵向移动。
53.如图1和图8所示,在外部机壳8的顶部开设有与夹持绕带组件3-2对应设置的出料口9,以便于夹持绕带组件3-2绕成的压脉带环自出料口9伸出至外部机壳8的外部,在出料口9的两侧设置有对称设置的弧形限位件11,两个弧形限位件11的相对面呈弧形,两个弧形
限位件11的弧形内侧面构成患者胳膊的放置区域,患者的胳膊放置在上述的区域内,并可在该区域内进行细微的移动直至位于适宜采血的位置。
54.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在外部机壳8的面向医务人员的侧面上开设的检修窗口并在该检修窗口处设置有检修门16,检修门16和换卷门17位于同侧。另外,为了方便观察压脉带卷材的使用情况,在换卷门17上设置有可透光的透视窗19。另外,在两个弧形限位件11之间设置有方便患者放置胳膊的放置台10,放置台10的放置面呈弧形结构。
55.本实施例还包括电控操作台,电控操作台包括plc控制器和与plc控制器连接的触摸显示屏18,触摸显示屏18与外部机壳8相连接,plc控制器连接电源回路,送带电机6-4、退带电机5-2、升降电机1-4-3、锁定电机3-3-1和绕带电机3-1-1的控制端均连接至plc控制器的控制端;第一传感器13、第二传感器14、与各个码盘对应的传感器均连接至plc控制器的检测端,plc控制器接收各个传感器的检测信息,plc控制器获取并通过触摸显示屏显示检测信息,plc控制器经过判断自动控制各个部件相应的动作,或者通过触摸显示屏发送指令,plc控制器接收指令后控制各个部件相应的动作。
56.工作过程:
57.(1)通过按动触摸显示屏18上的指定按钮启动送带装置6,送带装置6夹持输送压脉带100,压脉带100在送带装置6的输送作用下依次穿过退带装置5和送带装置6之间的带导向装置4、退带装置5、退带装置5和绕带装置3之间的带导向装置4,并进入绕带装置3;
58.(2)转动锁定组件3-3锁定夹持绕带组件3-2中的绕带轮3-2-1,在绕带驱动组件3-1的作用下,夹带指3-2-2相对于绕带轮3-2-1先后发生转动和复位操作,进而实现夹持压脉带的自由端的目的;夹持住压脉带的自由端后,转动锁定组件3-3解除对锁定夹持绕带组件3-2中的绕带轮3-2-1的锁定连接,在绕带驱动组件3-1的作用下,绕带轮3-2-1、夹带指3-2-2和夹带板3-2-3同步旋转360度形成压脉带小环,在上述的成环过程中,送带装置6与夹持绕带组件3-2联动;旋转360后,转动锁定组件3-3再次锁定夹持绕带组件3-2中的绕带轮3-2-1;
59.(3)夹持绕带组件3-2旋转构成压脉带小环后,送带装置6再次启动输送预设长度的压脉带,使得上述的压脉带小环变成压脉带大环,进而方便患者将待采血的胳膊伸入至压脉带大环内;
60.(4)患者将胳膊伸入至压脉带大环内的指定位置后,医务人员可通过按动触摸显示屏18上的指定按钮启动退带装置5,进而收紧压脉带环至预设的程度,使得压脉带环先以预设的松紧程度捆扎在患者的大臂的指定位置,再通过按动触摸显示屏18上的指定按钮调节压脉带环的松紧程度,直至达到适宜采血的松紧程度;
61.(5)捆扎好患者的指定位置后,医务人员进行采血操作,完成采血操作后,通过按动触摸显示屏18上的指定按钮启动切带装置1,进而切断参与捆扎的压脉带段,切带装置1完成切带操作后,医务人员手动取出完成上述捆扎操作的压脉带段,并将其丢弃至废物收集处,以方便后续的捆扎操作。
62.本发明可代替了医务人员,自动对待采血患者进行扎压脉带和解压脉带操作,操作过程简单快捷,解放了医务人员的双手,简化了采血操作的过程,在集中采血过程中,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使用过程中,每个患者使用的压脉带都是新的一段压脉带,可杜绝压脉带段的重复使用,避免交叉感染。同时,在扎压脉带和解压脉带
操作的过程中,无需医务人员接触患者,避免了交叉感染。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