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卧床患者床上锻炼的康复护理床及其锻炼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9571193发布日期:2022-04-09 03:57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卧床患者床上锻炼的康复护理床及其锻炼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一种护理床,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便于卧床患者床上锻炼的康复护理床及其锻炼方法。


背景技术:

2.为了方便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目前的护理床都带有训练装置,通过训练装置来对手部或者腿部进行活动,实现对患者的快速康复训练;然而在训练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体力,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口渴的现象,但是水杯通常都放在桌子上面,由于患者手脚不便,因此桌子一般都会安装在两侧床沿之间,而患者在运动时容易触碰到桌子,导致水杯被打散;
3.且患者在拿取水杯时需要进行全身移动,由于患者的身体并未康复,容易造成二次受伤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卧床患者床上锻炼的康复护理床及其锻炼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了一种便于卧床患者床上锻炼的康复护理床,包括床体和设置在床体上方的训练装置,所述床体包括安装板和丝杆,所述安装板的表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安装有第一床板,所述第一床板的表面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板的两端设置有挡板,所述安装板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支撑柱,两个所述支撑柱之间设置有固定板,所述丝杆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连接块,顶部的所述连接块的一端固定在挡板侧壁,底部的所述连接块一端固定在其中一个支撑柱的侧壁,所述丝杆外壁螺纹连接有支撑板,所述训练装置至少包括:
6.抬升组件,所述抬升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床板下方的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底部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底端固定在固定板表面,所述承载板的顶部位于安装孔处设置有多个安装柱,所述安装柱的顶部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设置在安装孔内;
7.训练组件,所述训练组件包括固定在顶板底部的壳体,所述壳体内转动设置有连接盘,所述连接盘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摇把,所述摇把贯穿壳体侧壁设置并与其转动连接,所述连接盘的一侧连接有齿轮盘,所述齿轮盘的外圈啮合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从动杆,所述从动杆一端贯穿壳体和承载板设置,所述从动杆与承载板转动连接,所述承载板的底端转动连接有从动带,所述从动带的一端与丝杆底端的外壁转动连接。
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槽内还设置有第二床板,所述第二床板一端的两侧设置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与安装槽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床板另一端的侧壁插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另一端与安装槽插接配合。
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柱包括套筒和套杆,所述套筒固定在承载板表面,所述套杆顶端与顶板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套杆滑动设置在套筒一端内。
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齿轮盘呈圆环形结构,所述齿轮盘转动设置有壳体的侧壁,所述壳体的一侧开设有通槽,所述连接盘和齿轮盘侧壁均开设有插孔,所述插孔内插接有插杆,所述连接盘侧壁位于插孔外周设置有安装管,所述安装管侧壁开设有连接槽,所述插杆一端与连接盘侧壁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
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板底部设置有配重件,所述配重件包括安装在安装板底部的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多个配重球,所述配重件底部的内壁开设有凹槽,所述外壳的侧壁开设有出口,所述凹槽内滑动设置有推块,所述推块的顶部开设有引导槽,所述推块的底部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贯穿外壳底部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柱的侧壁设置有限位板,所述连接柱的底部设置有从动板,所述支撑板表面设置有挡环。
12.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板的表面设置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顶端设置有底板。
13.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板表面开设有多个收集槽,所述底板的表面开设有导流槽。
14.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一端开设有转动空腔,转动空腔内转动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位于第二床板的下方,所述固定块侧壁位于转动空腔处螺纹连接有螺纹柱。
15.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杆位于第二床板处的一端设置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外壁转动连接有滚轮。
16.本发明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了一种便于卧床患者床上锻炼的方法,包括如下方法步骤:
17.s1、电动推杆活动端推动承载板上升,承载板通过安装柱将顶板顶起,使训练组件上升至安装板的上方;
18.s2、摇把带动连接盘转动,连接盘通过齿轮盘和从动齿轮带动从动杆转动,从动杆通过从动带带动丝杆转动,丝杆通过螺合力带动支撑板进行移动,使支撑板带动表面水杯移动到患者的身旁;
19.s3、支撑板上升与从动板接触,从动板通过连接柱带动推块上升,推块带动配重球上升至出口处,配重球通过引导槽的斜面滑动至出口处,并通过出口掉落在支撑板表面,此时支撑板所受到的重力加大,提高转动摇把转动的难度。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21.1、该便于卧床患者床上锻炼的康复护理床及其锻炼方法中,通过设置的训练装置,摇把通过连接盘带动齿轮盘转动,齿轮盘通过从动齿轮、从动杆、从动带带动丝杆转动,丝杆转动通过螺合力带动支撑板移动,使支撑板表面的水杯不会与患者保持较长时间的接触,以便于减少水杯被打碎的几率,解决了由于患者手脚不便,因此桌子一般都会安装在两侧床沿之间,而患者在运动时容易触碰到桌子,导致水杯被打散,且患者在拿取水杯时需要进行全身移动,由于患者的身体并未康复,容易造成二次受伤的问题。
22.2、该便于卧床患者床上锻炼的康复护理床及其锻炼方法中,通过设置的配重件,支撑板上升与从动板接触,从动板通过连接柱带动推块上升,推块带动配重球上升至出口处,配重球通过引导槽的斜面滑动至出口处,并通过出口掉落在支撑板表面,使支撑板所受到的力加大,提高转动摇把转动的难度,以便于对患者进行加强训练。
23.3、该便于卧床患者床上锻炼的康复护理床及其锻炼方法中,通过设置的连接杆,支撑板在上升时通过连接杆将第二床板顶起,使患者转动摇把时带动第二床板转动,实现对患者腰部的训练,进而增加了训练的多样性。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床体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训练装置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抬升组件结构示意图;
28.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训练组件截面结构透视图;
29.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壳体结构剖面示意图其一;
30.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壳体结构剖面示意图其二;
31.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配重件截面结构透视图;
32.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外壳结构剖面示意图;
33.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支撑板结构示意图;
34.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连接杆结构示意图。
35.图中各个标号意义为:
36.100、床体;
37.110、安装板;111、安装槽;112、第一床板;113、安装孔;114、挡板;115、支撑柱;116、固定板;
38.120、丝杆;121、连接块;122、支撑板;
39.130、第二床板;131、连接轴;132、固定柱;
40.200、训练装置;
41.210、抬升组件;211、承载板;212、电动推杆;213、安装柱;214、顶板;215、套筒;216、套杆;
42.220、训练组件;221、壳体;222、连接盘;223、摇把;224、齿轮盘;225、从动齿轮;226、从动杆;227、从动带;
43.230、通槽;231、插孔;232、插杆;233、安装管;234、复位弹簧;
44.240、配重件;241、外壳;242、配重球;243、凹槽;244、出口;245、推块;246、连接柱;247、限位板;248、从动板;249、挡环;
45.250、缓冲弹簧;251、底板;252、收集槽;253、导流槽;254、引导槽;
46.260、固定块;261、连接杆;262、螺纹柱;263、固定轴;264、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47.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8.实施例1
49.请参阅图1-图10所示,本实施例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了一种便于卧床患者床上锻炼的康复护理床,包括床体100和设置在床体100上方的训练装置200,床体100包括安装板110和丝杆120,安装板110的表面开设有安装槽111,安装槽111内安装有第一床板112,第一床板112的表面开设有安装孔113,安装板110的两端设置有挡板114,安装板110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支撑柱115,两个支撑柱115之间设置有固定板116,丝杆120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连接块121,顶部的连接块121的一端固定在挡板114侧壁,底部的连接块121一端固定在其中一个支撑柱115的侧壁,丝杆120外壁螺纹连接有支撑板122,为了防止支撑板122跟随丝杆120转动,两个连接块121之间设置有限位杆,限位杆贯穿支撑板122设置并与其滑动连接,训练装置200至少包括:
50.抬升组件210,抬升组件210包括设置在第一床板112下方的承载板211,承载板211的底部连接有电动推杆212,电动推杆212的底端固定在固定板116表面,承载板211的顶部位于安装孔113处设置有多个安装柱213,安装柱213的顶部设置有顶板214,顶板214设置在安装孔113内;
51.训练组件220,训练组件220包括固定在顶板214底部的壳体221,壳体221内转动设置有连接盘222,连接盘222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摇把223,摇把223贯穿壳体221侧壁设置并与其转动连接,连接盘222的一侧连接有齿轮盘224,齿轮盘224的外圈啮合有从动齿轮225,齿轮盘224和从动齿轮225均为锥形齿轮,锥形齿轮可以改变力的传动方向,以便于支持对丝杆120的转动,从动齿轮22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从动杆226,从动杆226一端贯穿壳体221和承载板211设置,从动杆226与承载板211转动连接,承载板211的底端转动连接有从动带227,从动带227的一端与丝杆120底端的外壁转动连接,通过设置的训练装置200,摇把223通过连接盘222带动齿轮盘224转动,齿轮盘224通过从动齿轮225、从动杆226、从动带227带动丝杆120转动,丝杆120转动通过螺合力带动支撑板122移动,使支撑板122表面的水杯不会与患者保持较长时间的接触,以便于减少水杯被打碎的几率,解决了由于患者手脚不便,因此桌子一般都会安装在两侧床沿之间,而患者在运动时容易触碰到桌子,导致水杯被打散,且患者在拿取水杯时需要进行全身移动,由于患者的身体并未康复,容易造成二次受伤的问题。
52.本实施例的床体100和训练装置200在具体使用时,电动推杆212活动端推动承载板211上升,承载板211通过安装柱213将顶板214顶起,使训练组件220上升至安装板110的上方,将水杯放在支撑板122表面,患者训练转动摇把223,摇把223带动连接盘222转动,连接盘222通过齿轮盘224和从动齿轮225带动从动杆226转动,从动杆226通过从动带227带动丝杆120转动,丝杆120通过螺合力带动支撑板122进行移动,当支撑板122移动到床体100上方时,患者只需要移动手掌即可拿起水杯,若患者不需要喝水时,只需翻转摇把223即可使支撑板122下移。
53.此外,为了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安装槽111内还设置有第二床板130,第二床板130一端的两侧设置有连接轴131,连接轴131与安装槽111转动连接,第二床板130另一端的侧壁插接有固定柱132,固定柱132的另一端与安装槽111插接配合,考虑到部分患者一直处于平躺状态,为此,通过固定柱132对第二床板130支撑,使第二床板130倾斜,此时患者便可实现半躺状态,进而实现对不同患者的需求。
54.进一步的,为了实现对训练组件220高度的调节,安装柱213包括套筒215和套杆
216,套筒215固定在承载板211表面,套杆216顶端与顶板214底部固定连接,套杆216滑动设置在套筒215一端内,考虑到一些患者的体型较大,为此,通过拉动顶板214,使训练组件220上升,进而便于不同高度的患者使用训练组件220,值得说明的是,套筒215与套杆216之间具有一定的滑动阻力,防止在使用训练组件220时套杆216出现滑动的现象。
55.再进一步的,为了实现对支撑板122升降的控制,齿轮盘224呈圆环形结构,齿轮盘224转动设置有壳体221的侧壁,壳体221的一侧开设有通槽230,连接盘222和齿轮盘224侧壁均开设有插孔231,插孔231内插接有插杆232,连接盘222侧壁位于插孔231外周设置有安装管233,安装管233侧壁开设有连接槽,插杆232一端与连接盘222侧壁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234,考虑到一些情况下患者并不想口渴,为此,通过通槽230拉动插杆232并转动,使插杆232的一端卡在安装管233的一端,此时插杆232脱离齿轮盘224,连接盘222便无法对齿轮盘224进行传动,当需要支撑板122上升时,转动插杆232,插杆232的一端转动至连接槽处时,复位弹簧234通过弹力拉动插杆232复位,使插杆232进入齿轮盘224侧壁的插孔231内,进而实现对支撑板122的控制。
56.具体的,为了实现对训练力度的调节,安装板110底部设置有配重件240,配重件240包括安装在安装板110底部的外壳241,外壳241内设置有多个配重球242,配重件240底部的内壁开设有凹槽243,外壳241的侧壁开设有出口244,凹槽243内滑动设置有推块245,推块245的顶部开设有引导槽254,引导槽254呈倾斜设置,以便于配重球242在引导槽254上滚动,推块245的底部设置有连接柱246,连接柱246贯穿外壳241底部并与其滑动连接,连接柱246的侧壁设置有限位板247,连接柱246的底部设置有从动板248,从动板248为弹性结构,以便于不妨碍支撑板122的上升,支撑板122表面设置有挡环249,挡环249对支撑板122外壁进行隔离,防止物体从支撑板122表面掉落,考虑到训练组件220转动的力度一致,不便于提高患者的康复效率,为此,支撑板122上升与从动板248接触,从动板248通过连接柱246带动推块245上升,推块245带动配重球242上升至出口244处,配重球242通过引导槽254的斜面滑动至出口244处,并通过出口244掉落在支撑板122表面,使支撑板122所受到的力加大,提高转动摇把223转动的难度,以便于对患者进行加强训练,当支撑板122持续上升时,限位板247与外壳241接触时连接柱246无法上升,其目的是为了防止推块245脱离凹槽243而导致的配重球242进入到凹槽243内,此时从动板248持续受到支撑板122的力产生形变,使得支撑板122上升,进而实现对训练力度的调节。
57.此外,为了减少配重球242砸动支撑板122的力,支撑板122的表面设置有缓冲弹簧250,缓冲弹簧250的顶端设置有底板251,配重球242掉落与底板251接触,此时底板251受力下移带动缓冲弹簧250压缩,实现对配重球242的缓冲,进行减少了配重球242掉落瞬间对支撑板122造成的冲击力。
58.进一步的,为了防止多个配重球242砸在一起,底板251表面开设有多个收集槽252,底板251的表面开设有导流槽253,导流槽253箱底板251的两端倾斜,以便于对配重球242进行引导移动,考虑到配重球242碰撞在一起会产生较大的声音,为此,配重球242掉落在底板251表面时通过导流槽253的斜面与配重球242进行移动至收集槽252内,后续的配重球242掉落便不会与上一个配重球242接触,进而防止多个配重球242砸在一起。
59.本实施例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了一种便于卧床患者床上锻炼的方法,包括如下方法步骤:
60.s1、电动推杆212活动端推动承载板211上升,承载板211通过安装柱213将顶板214顶起,使训练组件220上升至安装板110的上方;
61.s2、摇把223带动连接盘222转动,连接盘222通过齿轮盘224和从动齿轮225带动从动杆226转动,从动杆226通过从动带227带动丝杆120转动,丝杆120通过螺合力带动支撑板122进行移动,使支撑板122带动表面水杯移动到患者的身旁;
62.s3、支撑板122上升与从动板248接触,从动板248通过连接柱246带动推块245上升,推块245带动配重球242上升至出口244处,配重球242通过引导槽254的斜面滑动至出口244处,并通过出口244掉落在支撑板122表面,此时支撑板122所受到的重力加大,提高转动摇把223转动的难度。
63.实施例2
64.再进一步的,为了增加训练的多样性,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如下改进:
65.请参阅图11所示,其中,支撑板12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块260,固定块260的一端开设有转动空腔,转动空腔内转动设置有连接杆261,连接杆261的另一端位于第二床板130的下方,固定块260侧壁位于转动空腔处螺纹连接有螺纹柱262,考虑到一直转动摇把223容易时患者感到枯燥乏味,进而影响后续的训练进展,为此,支撑板122在上升时通过连接杆261将第二床板130顶起,使患者转动摇把223时带动第二床板130转动,实现对患者腰部的训练,进而增加了训练的多样性。
66.此外,为了减少连接杆261与第二床板130之间的摩擦力,连接杆261位于第二床板130处的一端设置有固定轴263,固定轴263的外壁转动连接有滚轮264,连接杆261接第二床板130接触的摩擦力导致滚轮264转动,使滚轮264将摩擦力转换成转动力,进而减少连接杆261与第二床板130之间的摩擦力。
67.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