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声临床前列腺检查体位定位器

文档序号:29312506发布日期:2022-03-19 20:34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声临床前列腺检查体位定位器

1.本发明涉及超声科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声临床前列腺检查体位定位器。


背景技术:

2.超声医学是医学影像学的一个年轻而又重要的分支随着超声新技术的采用和日臻完善,它与临床科不新融合发展,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发看极大的作用,在医疗服务体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对泌尿、男性生殖系中,患者前列腺进行检查时,需高分辨率的超声诊断仪兼有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测功能,仪器配有经腹壁扫查的3.5~5mhz凸阵式或线阵式探头和经直肠端扫式5~9mhz宽频或变频探头,患者体位有姿势经腹壁扫查者取仰卧位,暴露下腹部至耻骨联合,或经直肠扫查者取左侧卧位,两腿屈曲,暴露臀部和会阴部,在对患者进行检查时,患者会不自主的晃动,从而影响医护人员的检查,且对于一些成人多动症患者或老年患者,其很难长时间保持一定的姿势,给医护人员的检查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超声临床前列腺检查体位定位器,有效的解决了前列腺超声检查不便的问题。
4.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包括底座箱,底座箱上端设有床板,床板左侧开设有上下贯通且凹口朝左的u形槽,u形槽前后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压腿板,压腿板右侧下端设有滑柱,床板前后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位于滑柱右方的滑板,滑板上开设有左右贯通的斜槽,两个斜槽成倒八字形分布,两个滑柱右端分别设有插入其对应侧的斜槽内的插柱,滑板下端设有位于滑柱下方的挡杆,后侧的挡杆的长度大于前侧的挡杆的长度,底座箱内设有上下轴向且可转动的转盘,转盘前后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推柱,两个挡杆位于两个推柱之间且可随推柱移动;所述的床板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上下贯通且位于u形槽右方的t形槽,两个t形槽前后对称,底座箱内转动连接有上下轴向的转柱,转柱可随转盘的转动而转动,转柱上同轴套装有转筒,转筒可随转柱的转动而上下移动且可随转柱的转动而转动,底座箱内滑动连接有位于转筒上方的矩形板,矩形板可随转筒上下滑动,矩形板前后两侧分别经撑块滑动连接有压腹板,两个压腹板上端分别插入其对应侧的t形槽内,两个撑块可随转筒的转动而相对或相背滑动。
5.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前列腺进行检查时,对患者的体位进行固定,防止患者检查的过程中不自主晃动,影响医护人员的检查结果,且便于老年患者保持检查的体位,有利于医护人员对老年患者进行检查,且可根据检查的方式,调节患者的仰卧体位固定,或者调节患者屈曲体位固定,便于医护人员针对检查的方式不同,调整合适的体位固定,有利于医护人员对患者前列腺的检查。
附图说明
6.图1是本发明的轴测图。
7.图2是本发明的全剖主视轴测图。
8.图3是本发明的剖切右视轴测图。
9.图4是本发明的剖切左视轴测图。
10.图5是本发明的剖切俯视轴测图。
11.图6是本发明的剖切俯视图。
12.图7是本发明的剖切俯视图。
13.图8是本发明的剖切主视轴测图。
14.图9是本发明左侧卧屈曲体位夹紧的轴测图。
15.图10是本发明仰卧体位的轴测图。
16.图11是本发明转筒的轴测图。
17.图12是本发明床板的俯视图。
18.图13是本发明的图2中a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0.由图1至图13给出,包括底座箱1,底座箱1上端设有床板2,床板2左侧开设有上下贯通且凹口朝左的u形槽3,u形槽3前后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压腿板4,压腿板4右侧下端设有滑柱5,床板2前后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位于滑柱5右方的滑板6,滑板6上开设有左右贯通的斜槽7,两个斜槽7成倒八字形分布,两个滑柱5右端分别设有插入其对应侧的斜槽7内的插柱8,滑板6下端设有位于滑柱5下方的挡杆9,后侧的挡杆9的长度大于前侧的挡杆9的长度,底座箱1内设有上下轴向且可转动的转盘10,转盘10前后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推柱11,两个挡杆9位于两个推柱11之间且可随推柱11移动;所述的床板2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上下贯通且位于u形槽3右方的t形槽12,两个t形槽12前后对称,底座箱1内转动连接有上下轴向的转柱13,转柱13可随转盘10的转动而转动,转柱13上同轴套装有转筒14,转筒14可随转柱13的转动而上下移动且可随转柱13的转动而转动,底座箱1内滑动连接有位于转筒14上方的矩形板15,矩形板15可随转筒14上下滑动,矩形板15前后两侧分别经撑块16滑动连接有压腹板17,两个压腹板17上端分别插入其对应侧的t形槽12内,两个撑块16可随转筒14的转动而相对或相背滑动。
21.为了便于滑板6的滑动,所述的床板2上开设有前后方向的移动槽18,移动槽18左端与u形槽3连通,滑板6位于移动槽18内,两个滑板6相对侧上端分别经拉簧19与移动槽18侧壁连接。
22.为了使转盘10可转动,所述的底座箱1下侧壁上转动连接有传动轴20,传动轴20上端与转盘10同轴固定连接,传动轴20上同轴设有位于转盘10下方的蜗轮21,底座箱1上转动连接有与蜗轮21啮合的蜗杆22,蜗杆22前端贯穿底座箱1。
23.为了使挡杆9可随推柱11滑动及使转盘10反向转动时,前侧的推柱11与后侧的挡杆9之间不会干涉,所述的转盘10上开设有两个与推柱11一一对应的压槽23,推柱11位于其对应侧的压槽23内且其下端经压簧24与压槽23底面连接,前侧的推柱11上端面半球形的弧
面,前侧的推柱11与前侧的挡杆9接触的面为平面。
24.为了使转柱13可随转盘10的转动而转动,所述的传动轴20上同轴固定有位于蜗轮21下方的连接齿轮25,转柱13上同轴固定有位于转筒14下方且可与连接齿轮25啮合的传动齿轮26。
25.为了使转筒14可随转柱13的转动而上下滑动且可随转柱13的转动而转动,所述的转筒14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内外贯通且前高后低的导向槽27,两个导向槽27前端经一个横槽28连通,转柱13前侧左端设有插入其对应侧的导向槽27内的导向柱29。
26.为了使矩形板15与撑块16可随转筒14移动,所述的矩形板15上开设有上下贯通且倒l形的滑槽30,滑槽30下端前后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连接块31,两个连接块31下端分别铰接有连杆32,两个连杆32自由端分别与转筒14上端偏心铰接连接,撑块16可随连接块31移动。
27.为了使撑块16可随连接块31移动及使压腹板17与患者腹部接触后,连接块31不会带动撑块16移动,所述的连接块31下端设有弹性板33,弹性板33可与其对应侧的连接块31上端面紧密接触,矩形板15上开设有多个沿前后方向均布的卡槽34,弹性板33可插入卡槽34内。
28.为了便于本装置的使用,所述的床板2上端设有卧枕,床板2与底座箱1前后两侧壁上分别开设有让位槽35,矩形板15可在让位槽35内滑动,两个压腹板17可与其对应侧的t形槽12的阶梯面接触。
29.本发明在使用时,设置初始状态时,后侧的推柱11位于后侧的挡杆9左侧,患者头朝右躺在床板2上,患者位于两个压腹板17与两个压腿板4之间,若需要对患者仰卧体位进行定位,顺时针转动蜗杆22,蜗杆22带动蜗轮21逆时针转动,蜗轮21经传动轴20带动转盘10逆时针转动,转盘10带动两个推柱11逆时针转动,两个推柱11推动两个挡杆9相对滑动,两个挡杆9带动滑板6同步滑动,在u形槽3前后两侧对压腿板4的限制下,两个滑板6相对移动的过程中,两个斜槽7经插柱8推动其对应侧的滑柱5向上滑动,同时滑柱5带动其对应侧的压腿板4向上滑动,同时滑板6拉伸拉簧19,当插柱8移动至斜槽7上端时,滑柱5与压腿板4向上移动至极限位置,此时压腿板4从u形槽3内伸出,且滑柱5位于u形槽3内,随着转盘10经推柱11、挡杆9带动两个滑板6继续相对移动, 两个滑板6经插柱8与滑柱5带动压腿板4相对移动;在传动轴20转动的过程中,传动轴20带动连接齿轮25逆时针转动,连接齿轮25带动传动齿轮26顺时针转动,传动齿轮26带动转柱13顺时针转动,转柱13带动导向柱29同步移动,导向柱29沿前侧的导向槽27滑动,由于此时在连杆32与连接块31的限制下,转筒14无法转动,使得导向柱29滑动并推动转筒14向上滑动,转筒14经连杆32与连接块31带动矩形板15向上移动,同时矩形板15带动撑块16与弹性板33同步向上滑动,两个撑块16分别带动其对应侧的压腹板17向上滑动,当导向柱29移动至左侧的导向槽27下端时,转筒14与矩形板15向上移动至极限位置,此时压腹板17从t形槽12内伸出,且撑块16移动至t形槽12内,同时压腿板4从u形槽3内伸出;随着转柱13继续转动,转柱13经导向柱29带动转筒14顺时针转动,转筒14带动两个连杆32相对移动并摆动,同时连杆32带动其对应侧的连接块31相对滑动,两个连接块31经弹性板33带动其对应侧的撑块16同步滑动,两个撑块16沿t形槽12相对滑动并带动两个
压腹板17相对滑动,当压腹板17与患者腹部接触时,随着两个撑块16继续移动,压腹板17对患者腹部进行挤压,同时连接块31相对于弹性板33滑动,当连接块31与弹性板33脱离后,两个弹性板33向下摆动并插入其对应侧的卡槽34内,使两个撑块16的滑动被限制,且压腹板17位于床板2上方,使得撑块16与矩形板15不会向下滑动,对患者的腹部进行夹紧定位;当患者腹部夹紧后,继续转动蜗杆22,转柱13与转筒14继续转动,连接块31不会带动撑块16继续滑动,防止对患者腹部施加的力度过大,同时传动轴20经转盘10与推柱11,继续带动两个挡杆9相对滑动,两个挡杆9经其对应侧的滑板6与插住,带动两个滑柱5与其对应侧的压腿板4继续相对滑动,当压腿板4与患者腿部接触,并对患者的腿部进行加紧定位后,停止转动蜗杆22,由于蜗轮21蜗杆22传动的单向自锁性,两个压腿板4不会发生晃动,此时患者保持仰卧体位,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检查;若需要解除患者的体位,逆时针转动蜗杆22,蜗杆22带动蜗轮21顺时针转动,蜗轮21经传动轴20带动转盘10顺时针转动,转盘10带动两个推柱11顺时针转动,在拉簧19的作用下,两个滑板6相背滑动,并带动其对应侧的挡杆9相背滑动,同时两个滑板6经插住带动两个滑柱5相背滑动,两个滑柱5带动两个压腿板4相背滑动,当两个压腿板4分别移动至u形槽3的前后两端时,随着滑板6的继续滑动,两个滑板6经插柱8与滑柱5带动两个压腿板4向下滑动,当插柱8移动至斜槽7下端时,滑柱5与压腿板4恢复至初始位置,此时压腿板4收入u形槽3内,且滑柱5从u形槽3内移出;同时在传动轴20转动的过程中,传动轴20带动连接齿轮25顺时针转动,连接齿轮25带动传动齿轮26逆时针转动,传动齿轮26带动转柱13逆时针转动,转柱13带动导向柱29同步移动,此时导向柱29带动转筒14逆时针转动,转筒14带动两个连杆32相背移动并摆动,同时连杆32带动其对应侧的连接块31相背滑动,两个连接块31与弹性板33接触并挤压弹片,当弹性板33向上摆动至极限位置时,弹性板33从卡槽34移出,使得撑块16的限制接触,随着连接块31相背滑动,在弹性板33与连接块31之间的摩擦力作用下,两个撑块16相背滑动,并带动两个压腹板17相背滑动,当压腹板17与两个t形槽12的相背端面接触时,两个压腹板17与床板2上端面不接触,此时随着转柱13继续逆时针转动,在压腹板17、矩形板15、撑块16与转筒14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导向柱29相对于导向槽27向上滑动,并使转筒14、矩形板15、撑块16与压腹板17同步向下滑动,当导向柱29相对于导向槽27恢复至初始位置时,转筒14、矩形板15、撑块16与压腹板17恢复至初始位置,及压腹板17移动至t形槽12内,此时患者的定位被解除;若需要患者保持侧卧屈曲位,使患者头朝右左侧卧躺在床板2上,同时患者位于两个压腹板17之间,逆时针转动蜗杆22,蜗杆22带动蜗轮21顺时针转动,蜗轮21经传动轴20带动转盘10顺时针转动,转盘10带动两个推柱11顺时针转动,后侧的推柱11转动一定的角度后侧的挡杆9右侧后端面接触,并推动后侧的挡杆9向前滑动,同时前侧的推柱11顺时针转动并与前侧的挡杆9不接触,使得只有后侧的挡杆9向前滑动,即使后侧的挡杆9带动后侧的滑板6向前滑动,后侧的滑板6经插柱8与滑柱5带动后侧的压腿板4向上滑动,同时后侧的滑板6拉伸拉簧19,当插柱8移动至斜槽7上端时,后侧的压腿板4从u形槽3内伸出,且后侧的滑柱5位于u形槽3内,随着转盘10经推柱11、挡杆9带动后侧的滑板6继续移动, 后侧的滑板6经插柱8与滑柱5带动后侧的压腿板4向前移动;在传动轴20转动的过程中,传动轴20带动连接齿轮25顺时针转动,连接齿轮25带
动传动齿轮26逆时针转动,传动齿轮26带动转柱13逆时针转动,转柱13带动导向柱29同步移动,导向柱29沿横槽28滑动,当后侧的推柱11与后侧的挡杆9右侧接触时,导向柱29沿横槽28移动至右侧的导向槽27内,此时随着转柱13继续转动,导向柱29沿右侧的导向槽27滑动并推动转筒14向上滑动,转筒14经连杆32与连接块31带动矩形板15向上移动,同时矩形板15带动撑块16与弹性板33同步向上滑动,两个撑块16分别带动其对应侧的压腹板17向上滑动,当导向柱29移动至右侧的导向槽27下端时,转筒14与矩形板15向上移动至极限位置,此时压腹板17从t形槽12内伸出,且撑块16移动至t形槽12内,同时压腿板4从u形槽3内伸出;随着转柱13继续转动,转柱13经导向柱29带动转筒14逆时针转动,转筒14带动两个连杆32相对移动并摆动,同时连杆32带动其对应侧的连接块31相对滑动,两个连接块31经弹性板33带动其对应侧的撑块16同步滑动,两个撑块16沿t形槽12相对滑动并带动两个压腹板17相对滑动,当压腹板17与患者腹部接触时,随着两个撑块16继续移动,压腹板17对患者腹部进行挤压,同时连接块31相对于弹性板33滑动,当连接块31与弹性板33脱离后,两个弹性板33向下摆动并插入其对应侧的卡槽34之间,使两个撑块16的滑动被限制,且压腹板17位于床板2上方,使得撑块16与矩形板15不会向下滑动,对患者的腹部进行夹紧定位;当患者腹部夹紧后,继续转动蜗杆22,转柱13与转筒14继续转动,连接块31不会带动撑块16继续滑动,防止对患者腹部施加的力度过大,同时传动轴20经转盘10与推柱11,继续带动后侧的滑板6向前滑动,后侧的滑板6经插柱8与滑柱5带动其对应侧的压腿板4继续相前滑动,压腿板4与患者腿部接触,并推动患者腿部向前屈曲,当后侧的滑板6与前侧的滑板6接触时,后侧的压腿板4与滑柱5向前移动至极限位置,此时患者腿部向前屈曲,停止转动蜗杆22,由于蜗轮21蜗杆22传动的单向自锁性,两个压腿板4不会发生晃动,此时患者保持左侧卧屈曲体位,且转盘10带动前侧的推柱11移动时,由于前侧的推柱11上端面为半球形的弧形面,当前侧的推柱11与后侧的挡杆9接触时,后侧的挡杆9推动前侧的推柱11向下移动并压缩压簧24,使前侧的推柱11与后侧的挡杆9移动时,不会发生干涉,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检查;若需要解除患者的体位,顺时针转动蜗杆22,由上可知,转盘10逆时针转动并带动推柱11转动,在拉簧19的作用下,后侧的滑板6向后滑动,并带动压腿板4向后滑动,当压腿板4移动至u形槽3后侧时,滑板6带动后侧的压腿板4向下移动,并恢复至初始位置,同时前侧的转柱13顺时针转动,转筒14顺时针转动,并带动两个压腹板17相背移动,同时在压腹板17与t形槽12端面接触时,压腹板17向下移动并恢复至初始位置,本装置恢复至初始位置。
30.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设置压腿板与压腹板,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前列腺进行检查时,对患者的体位进行固定,防止患者检查的过程中不自主晃动,影响医护人员的检查结果,且便于老年患者保持检查的体位,有利于医护人员对老年患者进行检查,且可根据检查的方式,调节患者的仰卧体位固定,或者调节患者屈曲体位固定,便于医护人员针对检查的方式不同,调整合适的体位固定,有利于医护人员对患者前列腺的检查,同时设有u形槽与t形槽,使本装置使用完毕后,可将固定的部件收入床板内,便于医护人员用于其他部位检查的患者,有利于患者对本装置的使用,同时设有蜗杆、蜗轮,有利于医护人员对本装置的使用,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