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科手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79585发布日期:2021-09-25 11:39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牙科手机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牙科所使用的用具,尤指一种牙科医生所使用便于握持且符合人体工学的手机。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的牙科手机,其中有一种如美国发明公告号us 7150629b2的会发光的超音波手机及握持色码系统,其中,超音波手机的一端组设有一洁牙插件,超音波手机位于洁牙插件的周缘环设有一同轴的发光源,洁牙插件上形成有一水流信道,水流信道的一端贯穿洁牙插件的一端形成一出水口,当医生在进行龈下治疗动作时,可借由出水口朝向口腔患部喷水,并辅以发光源所照出的光对病患的口腔进行照明。
3.然而,现有技术的牙科手机,由于握柄与连接座皆为圆柱体的设计,使得医生在握持牙科手机并利用指间进行旋转动作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滑脱的现象;因此,现有技术的牙科手机结构,其整体构造存在有如前述的问题及缺点,实有待加以改良。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现有技术的缺点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牙科手机结构,其借由将头部的断面呈三角椭圆的形状,达到便于使用者握持的目的。
5.为达上述的创作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设计一种牙科手机结构,其包含:
6.一头部,其包含一连接座、一结合杆、一细尖头、一前顶握持部及二前侧握持部,该结合杆凸设于该连接座的一端,该细尖头为一弯折杆体且形成有一尖端及一出水孔,该尖端位于该细尖头的一端,该出水孔形成于该细尖头的另一端,该细尖头组装于该连接座的另一端,该前顶握持部及各该前侧握持部分别环绕间隔凹设于该头部的外壁面,该头部位于该前顶握持部及各该前侧握持部的位置的断面呈三角椭圆的形状;
7.一握柄,其一端具有一结合槽,该结合槽的位置对应于该结合杆的位置,该结合杆穿设组装于该结合槽。
8.进一步而言,所述的牙科手机结构,其中该握柄进一步包含一后顶握持部及二后侧握持部,该后顶握持部及各该后侧握持部分别环绕间隔凹设于该握柄的外壁面,该握柄位于该后顶握持部及各该后侧握持部的位置的断面呈三角椭圆的形状。
9.进一步而言,所述的牙科手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细尖头包含一基座及一弯杆,该基座的一端面内凹形成有一连接槽,该出水孔贯穿该基座与该基座的连接槽相通,该基座的连接槽组装于该连接座,该弯杆的一端连接该基座,该尖端位于该弯杆的另一端,该弯杆的外壁面自该基座的该出水孔位置朝向该尖端的方向延伸凹设形成一导水沟。
10.进一步而言,所述的牙科手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含一柄尾盖,该柄尾盖为一环形片体,该柄尾盖套设于该握柄的另一端。
11.进一步而言,所述的牙科手机结构,其进一步包含多个防滑套,各该防滑套的其中
一该防滑套套设固定于该连接座邻近于该前顶握持部及各该前侧握持部的位置,各该防滑套的另一该防滑套套设固定于该握柄邻近于该后顶握持部及各该后侧握持部的位置。
12.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由于连接座及握柄位于用户握持的位置的断面呈大约三角椭圆的形状,因此可让使用者较易准确控制本实用新型的转动,进而提升当进行龈下治疗等需精细操作的手术的细腻度,此外,前顶握持部、前侧握持部、后顶握持部及后侧握持部的不同握持位置的设置可让用户依据需求选择适宜的握持方式,达到符合人体工学的功效。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面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局部剖面图。
17.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细尖头剖面图。
18.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细尖头立体外观图。
19.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前示意图。
20.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后示意图。
21.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示意图。
22.附图标记与说明:
23.10头部
ꢀꢀꢀꢀꢀꢀꢀꢀꢀꢀꢀꢀꢀꢀꢀꢀꢀꢀꢀꢀꢀꢀꢀꢀꢀ
11连接座
24.111:前端面
ꢀꢀꢀꢀꢀꢀꢀꢀꢀꢀꢀꢀꢀꢀꢀꢀꢀꢀꢀꢀꢀ
112:前组装面
25.113:前握持面
ꢀꢀꢀꢀꢀꢀꢀꢀꢀꢀꢀꢀꢀꢀꢀꢀꢀꢀꢀ
114:导光孔
26.115:导光槽
ꢀꢀꢀꢀꢀꢀꢀꢀꢀꢀꢀꢀꢀꢀꢀꢀꢀꢀꢀꢀꢀ
116:前顶握持部
27.117:前侧握持部
ꢀꢀꢀꢀꢀꢀꢀꢀꢀꢀꢀꢀꢀꢀꢀꢀꢀ
12:结合杆
28.13:细尖头
ꢀꢀꢀꢀꢀꢀꢀꢀꢀꢀꢀꢀꢀꢀꢀꢀꢀꢀꢀꢀꢀꢀ
131:基座
29.132:弯杆
ꢀꢀꢀꢀꢀꢀꢀꢀꢀꢀꢀꢀꢀꢀꢀꢀꢀꢀꢀꢀꢀꢀꢀ
133:出水孔
30.134:尖端
ꢀꢀꢀꢀꢀꢀꢀꢀꢀꢀꢀꢀꢀꢀꢀꢀꢀꢀꢀꢀꢀꢀꢀ
135:导水沟
31.14:导光条
ꢀꢀꢀꢀꢀꢀꢀꢀꢀꢀꢀꢀꢀꢀꢀꢀꢀꢀꢀꢀꢀꢀ
20:握柄
32.21:后组装面
ꢀꢀꢀꢀꢀꢀꢀꢀꢀꢀꢀꢀꢀꢀꢀꢀꢀꢀꢀꢀ
22:结合槽
33.23:光源槽
ꢀꢀꢀꢀꢀꢀꢀꢀꢀꢀꢀꢀꢀꢀꢀꢀꢀꢀꢀꢀꢀꢀ
24:发光件
34.241:前端面
ꢀꢀꢀꢀꢀꢀꢀꢀꢀꢀꢀꢀꢀꢀꢀꢀꢀꢀꢀꢀꢀ
242:后端面
35.25:弹性件
ꢀꢀꢀꢀꢀꢀꢀꢀꢀꢀꢀꢀꢀꢀꢀꢀꢀꢀꢀꢀꢀꢀ
26:后顶握持部
36.27:后侧握持部
ꢀꢀꢀꢀꢀꢀꢀꢀꢀꢀꢀꢀꢀꢀꢀꢀꢀꢀ
30:防滑套
37.40:柄尾盖
具体实施方式
38.以下配合图式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39.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牙科手机结构包含一头部10、一握柄20、多个防滑
套30及一柄尾盖40。
40.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头部10包含一连接座11、一结合杆12、一细尖头13及一导光条14,连接座11为一柱状体,其具有一前端面111、一前组装面 112、一前握持面113、一导光孔114、一导光槽115、一前顶握持部116及二前侧握持部117,前握持面113位于前端面111及前组装面112之间,导光孔114 轴向穿设于连接座11相对的前端面111及前组装面112,导光槽115凹设于连接座11的前组装面112,导光槽115与导光孔114相连通,前顶握持部116及各前侧握持部117分别环绕间隔凹设于前握持面113,在本实施例中,前顶握持部116凹设的形状对应于使用者食指的形状,各前侧握持部117的形状对应于使用者拇指及中指的形状,请参阅图4所示,连接座11的断面呈大约三角椭圆的形状,简言之为符合人体工学的形状,但不以此为限,前顶握持部116及前侧握持部117的形状及设置位置仅要能达到具手部稳定握持的功效即可。
41.请参阅图2、图3、图5及图6所示,结合杆12凸设于连接座11的前组装面112,结合杆12相对于连接座11的另一端连接有一镍片(图式中未示),镍片借由磁埸产生伸缩的形变,这些现象经由结合杆12和细尖头13(后述)的放大而产生了超过二万次以上的超音波振动频率,镍片为现有技术的制式组件,其细部构造不再赘述,细尖头13包含有一基座131及一弯杆132,基座131的一端面内凹形成有一连接槽,出水孔133贯穿基座131并与连接槽相通,基座131 的连接槽固设于连接座11,弯杆132的另一端弯曲且形成一尖端134,弯杆132 的外壁面自基座131的出水孔133位置朝向尖端134方向延伸凹设形成一导水沟135,基座131固设于连接座11的前端面111,出水孔133的位置邻近于导光孔114的位置,导光条14设置于导光孔114内,导光孔114的假想中心延伸线位置对齐于尖端134位置,换言之,即经由导光条14照射出的光线将对准于细尖头13的尖端134,结合杆12为现有技术的制式组件,其细部构造不再赘述。
42.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握柄20具有一后组装面21、一结合槽22、一光源槽23、一发光件24、一弹性件25、一后顶握持部26及二后侧握持部27,后组装面21位于握柄20的一端,结合槽22凹设于后组装面21且结合槽22的位置对应于结合杆12的位置,光源槽23凹设于后组装面21且光源槽23一端具有一槽口及一槽底,槽口的内径小于槽底的内径,换言之,即光源槽23为一缩口状的槽,光源槽23的槽口位置对应于导光条14的位置,发光件24具有一前端部241及一后端部242,前端部241及后端部242分别位于发光件24相对的二端,前端部241的周缘形成有倒角,前端部241的外径小于光源槽23的槽口内径及导光槽115的槽口内径,后端部242的外径大于光源槽23的槽口的内径,发光件24及弹性件25皆设置于光源槽23,弹性件25的一端抵顶光源槽23的槽底,弹性件25的另一端抵顶发光件24的后端部242,发光件24的前端部241 贴靠于光源槽23的内壁面且邻近于光源槽23的槽口,发光件24可沿握柄20 的轴向方向于光源槽23滑移,头部10的结合杆12可选择性地穿设组装于结合槽22内,在本实施例中,发光件24为led灯组,弹性件25为弹簧,握柄20 为使用二片壳体并借由超音波熔接方式所结合,可预先将欲置于握柄20内部的精密结构精确放入,同时进行全面目视检查,待确认无误再进行熔接,借此提升产品质量及有效性,但不以此为限。
43.后顶握持部26及各后侧握持部27分别环绕间隔凹设于前握持面113,在本实施例中,后顶握持部26凹设的位置及形状对应于用户手部握持后食指的位置及形状,各后侧握持部27的位置及形状对应于用户手部握持后拇指及中指的位置及形状,握柄20位于后顶握
持部26及二后侧握持部27的位置的断面呈大约三角椭圆的形状,简言之为符合人体工学的形状,但不以此为限,后顶握持部 26及后侧握持部27的形状及设置位置仅要能达到具手部稳定握持的功效即可。
44.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各防滑套30为环形片体,各防滑套30的其中一防滑套30套设固定于连接座11邻近于前顶握持部116及各前侧握持部117的位置,各防滑套30的另一防滑套30套设固定于握柄20邻近于后顶握持部26及各后侧握持部27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各防滑套30为具有弹性的硅胶套,且防滑套30的表面形成有纹路,但不以此为限,防滑套30的形式可依使用者需求作改变。
45.柄尾盖40为一环形片体,其套设于握柄20的另一端,在本实施例中,握柄20的另一端连接有一传输线,传输线用以提供发光件24电源及细尖头13水源,此为现有技术的制式组件,其细部构造不再赘述,柄尾盖40的位置为邻近于传输线连接于握柄20的位置,且柄尾盖40为金属材质,如不锈钢,但不以此为限,柄尾盖40的设置位置及材质可依用户需求作改变,仅亦能达到强化结构的功效即可。
46.本实用新型使用时,请参阅图2所示,头部10可经由将结合杆12插入结合槽22并旋转安装于握柄20,固定方式为现有技术故不详述,请参阅图7所示,当头部10旋转安装于握柄20的过程中,发光件24的前端部241受到连接座11 的前组装面112的周缘推挤,使得发光件24朝向光源槽23的槽底方向位移,而弹性件25处于压缩状态;请参阅图8所示,当头部10旋转至组装于握柄20 后(即前组装面112紧邻于后组装面21时),因为光源槽23的槽口对齐于导光槽115的槽口,借由弹性件25的回复力推抵发光件24,使得发光件24朝向导光槽115的方向位移直至发光件24的前端部241位于导光槽115内,换言之,即发光件24的后端部242邻近于光源槽23的槽口一端抵靠于光源槽23邻近于槽口的内壁面;请参阅图8及图9所示,当发光件24投射出光线后,光线会经由导光条14自头部10位于前端面111的导光孔114位置投射而出,且光线照射的范围集中于弯杆132的尖端134位置,达到针对局部重点部位有效照明提供较佳的可视性外,当自出水孔133进行喷水动作时,也可避免产生水雾影响到视觉的现象,此外,将发光件24的前端部241伸入导光槽115内发光也具有避免光源从头部10的前组装面112及握柄20的后组装面21之间的缝隙溢出,进而对使用者或者患者的眼睛造成不适感的功效。
47.请参阅图2及图4所示,前述过程中,由于连接座11及握柄20位于用户握持的位置的断面呈大约三角椭圆的形状,因此可让使用者较易准确控制本实用新型的转动,进而提升当进行龈下治疗等需精细操作的手术的细腻度,此外,前顶握持部116、前侧握持部117、后顶握持部26及后侧握持部27的设置可让使用者依据需求选择适宜的握持方式,达到符合人体工学的功效。
48.请参阅图3所示,前述过程中,由于细尖头13的出水孔133位于基座131 上,因此相较于现有技术出水孔位于弯杆上,可提升弯杆132的结构强度,而弯杆132上的导水沟135可将出水孔133喷出的水导引至尖端134,除了可达到冷却细尖头13的功效外,也可避免水产生喷溅的情形。
49.请参阅图1所示,前述过程中,由于设置有防滑套30,且防滑套30表面形成有纹路,因此具有止滑的功效。
50.前述过程中,由于设置有柄尾盖40,因此可避免握柄20邻近于传输线的一端因经
常性的绕折及拉扯而产生断裂受损的情形。
5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作为等同变化的等效时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