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转运车

文档序号:26871093发布日期:2021-10-09 10:27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转运车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医用转运车。


背景技术:

2.重症监护病房的收治对象原则上是为各种危重的急性的可逆性疾病,如重大手术后需要监测者、麻醉意外、重症复合型创伤、急性循环衰竭、急性呼吸衰竭、心跳呼吸骤停复苏后、电击、溺水者复苏后、各种中毒患者、各类休克患者、败血症、羊水栓塞、重度妊娠毒血症等,各专科重症监护病房则收治各专科内危重患者,如心肌梗死收入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烧伤重症监护病房收治大面积烧伤患者;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各种脑血管意外等等,原则上对于已明确断及死亡但仍有心跳者、已衰竭的晚期癌症、各种重症传染不收入综合性重症监护病房,危重患者在重症监护病房经过抢救治疗度过危重阶段,等到病情稳定后,一般要通过转运床转出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检查(重症病人外出检查)或进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3.转运重症患者的转运床需要同时携带监护仪、除颤仪、便携式呼吸机、氧气瓶、呼吸气囊、输液泵、负压吸引器以及手消液等设备,而现有的普通用于转运患者的转运床没有携带上述设备的结构。而针对上述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多种包含用于放置监测仪器等设备的结构的转运车。例如,专利号为cn20465530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便于携带急救与监护设备的急危重病人转运车,包括手推车体,固定杆,导向凸起条结构,上套筒,上压板,下套筒,下平台,弹簧,紧固螺栓,带钩连接板,线束吊钩,输液袋吊钩,连接架,大螺母,弹性底座,输液支架;固定杆的底部从下至上依次套装有弹性底座、下套筒、弹簧和上套筒;上套筒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上压板,右侧固连有连接架,连接架的底部与带钩连接板的上部铰接;下套筒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下平台,下套筒右侧内部带有t型滑道。该实用新型优点:急救与监护设备装载快捷,仪器固定稳定性好,在危重病人转运途中节省人力与时间,同时监护与除颤使用方便,增加了转运危重病人抢救成功机会,从而确保了危重病人的转运安全。然而该装置的监测仪器等设备放置结构是固定设置的,无法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拆装,降低了整体装置的适应性。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获得一种能够进行监测设备放置结构调整的医用转运车。
4.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发明人做出本实用新型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实用新型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实用新型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背景技术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医用转运车,至少包括:安装有万向轮的底座和床体,床体通过设置在其与底座之间的升降装置进行连接,升降装置包括与床体底部连接的升降杆,升降装置与设置在底座上的踏板连接,以实现对升降装置的升降控
制,床体上设置有可通过把手进行拆卸的床板,床板通过设置在床体的长形端的侧边上的可转动的限位板进行锁定及限位;床体的两端设有床栏,床栏的第一端开设有用于卡接托架的第一端的第一连接插孔,托架的第二端通过卡接至设置在床体上的第二连接插孔以实现托架的连接与固定;托架设有与床栏的横杆平行的平台部,平台部上设置有可拆卸的监测装置托架。
6.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监测装置托架至少包括平台部适配的圆弧板,圆弧板通过与其垂直连接的直杆实现对用于放置监测装置的箱体的承载,圆弧板和托架通过设置在其上的相互适配的连接结构进行安装与拆卸。
7.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连接结构至少包括设置在托架的平台部上的第一固定孔和设置在圆弧板上的第二固定孔,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通过固定螺钉进行连接,以实现对托架和圆弧板的装拆过程。
8.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箱体为半开放式结构,箱体的顶部和与其顶部相邻的其中一个侧面为开放式结构,该侧面与圆弧板的中心轴线方向垂直。
9.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箱体靠近呈开放式顶部的内侧壁设有水平的第一卡槽,第一卡槽设置在相对的内侧壁的边缘处,第一卡槽的走向与相邻的箱体的棱边平行。
10.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箱体靠近呈开放式侧边的内侧壁设有竖直的第二卡槽,第二卡槽设置在相对的内侧壁的边缘处,第二卡槽的走向与相邻的箱体的棱边平行。
11.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箱体的内部通过竖直设置的隔板将箱体分隔为至少两个腔室,腔室用于放置监视仪和储物盒。
12.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放置监视仪的箱体的腔室内的底部开设有用于连接线穿过的线孔。
13.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通过在第一卡槽内卡接第一卡板以实现对箱体的封装过程,从而实现对放置在箱体的内部仪器或物品的遮盖作用。
14.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通过在第二卡槽内卡接第二卡板以实现对箱体的阻挡过程,从而实现对放置在箱体的内部仪器或物品的阻挡作用。
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医用转运车至少具有以下一项或多项优势:
16.(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升降装置,可实现对转运车床体高度的调节,提高了整体装置的适应性;
17.(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可拆卸的物品放置结构,可方便地放置和使用监护设备、急救药品和器材,当转运危重病人时,对病人的病情可以实现持续监测,能够及时观察到病人出现异常心律或心跳停搏等紧急情况,并能够及时用药抢救。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可拆卸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20.附图标记列表
21.1:底座
ꢀꢀꢀꢀꢀꢀꢀꢀꢀꢀꢀꢀꢀꢀ
2:升降装置
ꢀꢀꢀꢀꢀꢀꢀꢀꢀꢀꢀ
3:升降杆
22.4:床体
ꢀꢀꢀꢀꢀꢀꢀꢀꢀꢀꢀꢀꢀꢀ
5:床板
ꢀꢀꢀꢀꢀꢀꢀꢀꢀꢀꢀꢀꢀꢀꢀ
6:把手
23.7:床栏
ꢀꢀꢀꢀꢀꢀꢀꢀꢀꢀꢀꢀꢀꢀ
8:第一连接插孔
ꢀꢀꢀꢀꢀꢀꢀ
9:托架
24.10:第一固定孔
ꢀꢀꢀꢀꢀꢀꢀꢀ
11:第二连接插孔
ꢀꢀꢀꢀꢀꢀ
12:限位板
25.13:踏板
ꢀꢀꢀꢀꢀꢀꢀꢀꢀꢀꢀꢀꢀꢀ
14:万向轮
ꢀꢀꢀꢀꢀꢀꢀꢀꢀꢀꢀꢀ
15:圆弧板
26.16:第二固定孔
ꢀꢀꢀꢀꢀꢀꢀꢀ
17:固定螺钉
ꢀꢀꢀꢀꢀꢀꢀꢀꢀꢀ
18:直杆
27.19:箱体
ꢀꢀꢀꢀꢀꢀꢀꢀꢀꢀꢀꢀꢀꢀ
20:第一卡槽
ꢀꢀꢀꢀꢀꢀꢀꢀꢀꢀ
21:第二卡槽
28.22:第一卡板
ꢀꢀꢀꢀꢀꢀꢀꢀꢀꢀ
23:第二卡板
ꢀꢀꢀꢀꢀꢀꢀꢀꢀꢀ
24:监视仪
29.25:储物盒
ꢀꢀꢀꢀꢀꢀꢀꢀꢀꢀꢀꢀ
26:线孔
ꢀꢀꢀꢀꢀꢀꢀꢀꢀꢀꢀꢀꢀꢀ
27: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31.实施例1
32.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医用转运车,至少包括:安装有万向轮14的底座1和床体4。床体1通过设置在其与底座1之间的升降装置2进行连接。升降装置2包括与床体4底部连接的升降杆3。升降装置2与设置在底座1上的踏板13连接,以实现对升降装置2的升降控制。床体4上设置有可通过把手6进行拆卸的床板5,床板5通过设置在床体4的长形端的侧边上的可转动的限位板12进行锁定及限位。床体4的两端设有床栏7。床栏7的第一端开设有用于卡接托架9的第一端的第一连接插孔8。托架9的第二端通过卡接至设置在床体4上的第二连接插孔11以实现托架9的连接与固定。托架9设有与床栏7的横杆平行的平台部。平台部上设置有可拆卸的监测装置托架。优选的,床体的相对侧设置有可自由转动的滚轴,从而便于床板的推入与推出。优选的,踏板与升降装置的控制结构进行连接,从而实现医护人员可直接通过踏板对升降装置的起降进行控制。优选的,病人外出检查时,可以通过四个把手,抬起床板(病人躺在床板上),直接转移到检查科室的床上,可以使医护人员搬运病人时节时省力,提高转运的效率,同时也保证病人安全。
33.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监测装置托架至少包括平台部适配的圆弧板15。圆弧板15通过与其垂直连接的直杆18实现对用于放置监测装置的箱体19的承载。圆弧板15和托架9通过设置在其上的相互适配的连接结构进行安装与拆卸。通过设置可拆卸的监测装置托架,在不需要使用监测仪器时,可将托架拆下,从而将该转运车转换为普通使用的转运车,提高了装置的整体适用场景。优选的,监测装置托架与床体或床栏的卡接部分可开设有贯穿两者的销孔结构,通过将销轴插入销孔以实现对托架的锁定,防止其从床体上脱落。
34.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连接结构至少包括设置在托架9的平台部上的第一固定孔10和设置在圆弧板15上的第二固定孔16。第一固定孔10和第二固定孔16通过固定螺钉17进行连接,以实现对托架9和圆弧板15的装拆过程。通过设置连接结构,可将承载箱体安装在托架上,从而实现对箱体的选择性装卸过程。
35.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箱体19为半开放式结构,箱体19的顶部和与其顶部相邻的其中一个侧面为开放式结构。该侧面与圆弧板15的中心轴线方向垂直。通过设置半开放式的箱体结构,便于将监视仪器或其他医疗用品放置在箱体内,极大地提高了物品放置过程的便捷性。
36.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箱体19靠近呈开放式顶部的内侧壁设有水平的第一卡槽20,第一卡槽20设置在相对的内侧壁的边缘处。第一卡槽20的走向与相邻的箱体19的棱边
平行。通过设置第一卡槽结构,一方面可提高箱体结构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便于对物品放置后的箱体的内部空间进行封盖,提高了整体装置的实用性。
37.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箱体19靠近呈开放式侧边的内侧壁设有竖直的第二卡槽21。第二卡槽21设置在相对的内侧壁的边缘处。第二卡槽21的走向与相邻的箱体19的棱边平行。通过设置第二卡槽结构,一方面可提高箱体结构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便于对物品放置后的箱体的内部空间进行阻挡,提高了整体装置的实用性。
38.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箱体19的内部通过竖直设置的隔板27将箱体19分隔为至少两个腔室。腔室用于放置监视仪24和储物盒25。通过设置多个腔室,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物品的分类放置。
39.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放置监视仪24的箱体19的腔室内的底部开设有用于连接线穿过的线孔26。通过设置线孔结构,可将监视仪的连接线路进行统一管理,防止其产生相互缠绕。
40.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通过在第一卡槽20内卡接第一卡板22以实现对箱体19的封装过程,从而实现对放置在箱体19的内部仪器或物品的遮盖作用。通过设置第一卡板结构,可快速地进行放置物品后的箱体的封盖,在需要进行拆卸时,也可快速地将第一卡板结构抽出,从而实现对箱体内部物品的移除,提高了装拆的效率。
41.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通过在第二卡槽21内卡接第二卡板23以实现对箱体19的阻挡过程,从而实现对放置在箱体19的内部仪器或物品的阻挡作用。通过设置第二卡板结构,可快速地进行放置物品后的箱体的阻挡,防止箱体内部放置的物品或仪器意外掉落的情况发生。
42.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底座上设置有用于氧气瓶放置的托环,以便于在转运过程中病人需要吸氧时放置氧气瓶。托环上还设有对氧气瓶进行锁定的锁紧螺钉。另外,床体前部两侧边框上均设有输液杆插孔,便于转运过程中对病人进行输液,插孔上还设有对输液杆进行锁定的锁扣。优选的,底座上还设置有负压引流设备,床板上还设有减震和保温用的被褥,病人躺在床板上,经由转运车实现转运,监视仪能够测量和控制病人生理参数,并可与已知设定值进行比较,如果出现超标可发出警报的装置。优选的,底座上还可设置呼吸机装置,呼吸机作为一项能人工替代自主通气功能的有效手段,有效应用与呼吸衰竭、大手术期间的麻醉呼吸管理、呼吸支持治疗和急救复苏中,能够起到预防和治疗呼吸衰竭,减少并发症,挽救及延长病人生命的至关重要的医疗设备。优选的,基于患者的具体情况,还可选择在底座上放置输液泵,输液泵通过作用于输液导管达到控制输液速度的目的,常用于需要严格控制输液量和药量的情况。氧气瓶配合呼吸机氧气瓶使用可为病人提供充足的氧气,负压引流设备能够将患者呼吸道中的痰液进行吸取,避免在转运过程中,因痰液而导致患者出现窒息等情况。
43.为了便于理解,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医用转运车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44.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医用转运车进行病人的转运时,通过调整限位板的旋转位置,使其不对床板产生阻挡作用,以便于床板从床体上抽出,将病人放置在床板上后,再通过将床板放置在床体上以实现患者的转移,然后再次调整限位板的旋转位置至其中心轴线垂直于床板,从而实现对床板的锁定。当然,也可通过不抽出床板,而直接通过调整床体的升降位置以便于患者转移到转运车上。在进行患者的转运前,可先进行监测设备的安装,
通过将圆弧板通过锁紧螺钉连接的方式固定安装在床体上的床栏之间,抽出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把需要使用的监视仪和其他医疗用品放入箱体中,最后通过再次卡入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实现对箱体的封盖和阻挡,以提高整体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的该装置通过设置升降装置,可实现对转运车床体高度的调节,提高了整体装置的适应性;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可拆卸的物品放置结构,可方便地放置和使用监护设备、急救药品和器材,当转运危重病人时,对病人的病情可以实现持续监测,能够及时观察到病人出现异常心律或心跳停搏等紧急情况,并能够及时用药抢救。
45.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公开范围并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