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腰部康复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60374发布日期:2021-12-17 22:59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腰部康复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康复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过机械按摩与药灸熏蒸配合实现人体腰部辅助治疗的机械装置,尤其是一种腰部康复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2.腰肌劳损主要是指腰部肌肉及其附着点筋膜或骨膜的慢性损伤性炎症,是腰痛的常见原因之一,主要症状是腰或腰骶部胀痛、酸痛,反复发作,疼痛可随气候变化或劳累程度而变化,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发病因素较多。研究表明,患有上述腰部疾病的患者通过临床治疗并辅以按摩治疗是可以达到较为良好的治疗或者减缓效果的。
3.因此,目前市面上也存在众多的腰部按摩治疗的器械,市面上现有的腰部康复治疗器械大多以单纯的敲打、按揉等方式为主,一般是以电机驱动捶打执行部件来达到按压腰部肌肉的目的。
4.但是,现有的腰部按摩器械通常采用纯粹的局部点式机械按压,很难达到大范围内牵动背部肌肉来实现更好的康复治疗与训练的目的,因此对于临时缓解疼痛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整体康复效果并不明显。
5.为此,本技术人根据自身的多年经验,结合实际使用情况研究设计出了本款通过机械按摩与药灸熏蒸配合实现人体腰部辅助治疗的机械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腰部康复训练装置,包括一平躺床架,所述平躺床架通过若干床腿支撑在地面上,在所述平躺床架的中段底部固定安装有一药灸熏蒸组件,所述药灸熏蒸组件用于对患者腰部进行热疗药灸,在所述药灸熏蒸组件的前侧与后侧的所述平躺床架上分别安装有一背部顶推机构与一下肢顶抬机构,所述背部顶推机构、所述下肢顶抬机构分别用于配合所述药灸熏蒸组件实现对患者腰部的康复训练。
7.优选地,所述药灸熏蒸组件包括一栓接安装在所述平躺床架的中段底部的耐热绝缘盛装盒,所述耐热绝缘盛装盒沿所述平躺床架的宽度方向设置,在所述耐热绝缘盛装盒的安装腔内设置有电加热铜板,所述电加热铜板与一固定安装在所述耐热绝缘盛装盒一侧的所述平躺床架底部的一电加热温控器电连接,所述电加热温控器用于控制所述电加热铜板的加热,在所述电加热铜板上方的所述安装腔内放置有一导热药片铝盒,在所述导热药片铝盒内部放置有药灸药片,在所述导热药片铝盒上盖设有一顶部设置有若干个通气孔的上盖。
8.优选地,在所述导热药片铝盒上方的所述平躺床架上固定设置有一耐高温的腰部防护网垫。
9.优选地,所述背部顶推机构包括一上摇框体,在所述上摇框体的表面固定安装有背部防护垫,所述上摇框体的后端靠近所述平躺床架的中段设置且通过转轴活动铰接在所
述上摇框体底部两侧的前耳座上,在所述上摇框体前端的两床腿之间固连有一前床钢板,在所述前床钢板与所述上摇框体之间安装有倾斜设置的背部顶升缸组,所述背部顶升缸组由两个相对间隔且对称设置的背部同步顶升电缸组成,两所述背部同步顶升电缸的下端缸体活动铰接在所述前床钢板上的一前板定位耳座上、上端的活塞杆的端部活动铰接在所述上摇框体上的一背部定位耳座上。
10.优选地,在所述上摇框体的前侧顶部固定安装有一前胸弹性束缚带,所述前胸弹性束缚带用于捆绑患者的前胸部位。
11.优选地,所述下肢顶抬机构包括一下摇框体,在所述下摇框体的表面固定安装有下肢防护垫,所述下摇框体的前端靠近所述平躺床架的中段设置且通过转轴活动铰接在所述下摇框体底部两侧的后耳座上,在所述下摇框体后端的两床腿之间固连有一后床钢板,在所述后床钢板与所述下摇框体之间安装有倾斜设置的下肢顶升缸组,所述下肢顶升缸组由两个相对间隔且对称设置的下肢同步顶升电缸组成,两所述下肢同步顶升电缸的下端缸体活动铰接在所述后床钢板上的一后板定位耳座上、上端的活塞杆的端部活动铰接在所述下摇框体上的一下肢定位耳座上。
12.优选地,在所述平躺床架的一侧安装有一总控开关箱,所述总控开关箱用于控制外部电源与所述背部顶升缸组、所述下肢顶升缸组的通断。
13.优选地,在所述耐热绝缘盛装盒两端部的所述平躺床架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一灯座,在各所述灯座上分别安装有一红外线理疗灯泡,所述红外线理疗灯泡与所述总控开关箱内部的控制开关相连。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5.1、本装置通过热疗药灸的方式来使得蒸发升华的适温药气充分的与患者的腰部进行接触,从而达到促进人体药效吸收的目的,提高辅助治疗效果。
16.2、在药灸作用下配合启动背部顶推机构和/或下肢顶抬机构实现将患者的背部和/或下肢向上抬起适当的角度,通过人体背部或下肢的大块肌肉的被动式运动来适度地牵动腰部肌肉的运动,多次多频往复运动来实现整个腰部的辅助治疗与康复,提高康复训练效果。
17.3、增设红外线理疗灯泡可以有效地起到额外辅助治疗增效的作用,运动、热灸、理疗三维一体的康复训练可以保证康复训练的效果。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件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件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四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局部侧视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平躺床架;2、床腿;3、药灸熏蒸组件;4、背部顶推机构;401、上摇框体;
402、背部防护垫;403、前耳座;404、前床钢板;405、背部同步顶升电缸;406、前板定位耳座;407、背部定位耳座;408、前胸弹性束缚带;5、下肢顶抬机构;501、下摇框体; 502、下肢防护垫;503、后耳座;504、后床钢板;505、下肢同步顶升电缸;506、后板定位耳座;507、下肢定位耳座;508、脚踝弹性束缚带;6、耐热绝缘盛装盒;7、安装腔;8、电加热铜板;9、电加热温控器;10、导热药片铝盒;11、药灸药片;12、通气孔;13、上盖; 14、腰部防护网垫;15、总控开关箱;16、灯座;17、红外线理疗灯泡。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如图1

4中所示:
25.第一实施例:
26.一种腰部康复训练装置,包括一平躺床架1,所述平躺床架1通过若干床腿2支撑在地面上,在所述平躺床架1的中段底部固定安装有一药灸熏蒸组件3,所述药灸熏蒸组件3用于对患者腰部进行热疗药灸,在所述药灸熏蒸组件3的前侧与后侧的所述平躺床架1上分别安装有一背部顶推机构4与一下肢顶抬机构5,所述背部顶推机构4、所述下肢顶抬机构5分别用于配合所述药灸熏蒸组件3实现对患者腰部的康复训练。
27.通过接通加热电源来开启药灸熏蒸组件3工作,从而实现依靠药物熏蒸患者腰部肌肤来达到促进药气进入体内的作用,提高治疗效果。而设置的背部顶推机构4、下肢顶抬机构5 主要是以驱动身体对应部位进行被动式训练的方式来达到辅助药物治疗的目的,用以提高康复效果。
28.优选地,所述药灸熏蒸组件3包括一栓接安装在所述平躺床架1的中段底部的耐热绝缘盛装盒6,所述耐热绝缘盛装盒6沿所述平躺床架1的宽度方向设置,在所述耐热绝缘盛装盒6的安装腔7内设置有电加热铜板8,所述电加热铜板8与一固定安装在所述耐热绝缘盛装盒6一侧的所述平躺床架1底部的一电加热温控器9电连接,所述电加热温控器9用于控制所述电加热铜板8的加热,在所述电加热铜板8上方的所述安装腔7内放置有一导热药片铝盒10,在所述导热药片铝盒10内部放置有药灸药片11,在所述导热药片铝盒10上盖设有一顶部设置有若干个通气孔12的上盖13。
29.电加热温控器9直接采购现有产品,为现有技术。
30.电加热温控器9控制电加热铜板8在设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加热,通过电加热铜板8 的温度的升高可以带动导热药片铝盒10加热,从而实现对内部的易挥发、升华的药灸药片 11机型加热,加热后药物升华成适温的药气,药气向上飘散并通过通气孔12、腰部防护网垫 14渗入到人体的表面或通过毛孔进入到人体内部,从而起到热疗药灸的作用,促进药效的吸收,提高药物辅助治疗效果。
31.在此,可以遵医嘱来选择对应的药灸药片11,药灸药片11直接在医院或者药店购买即可。
32.优选地,在所述导热药片铝盒10上方的所述平躺床架1上固定设置有一耐高温的腰部防护网垫14。
33.腰部防护网垫14采用柔性材质制成,可以起到缓冲保护的作用,同时也提高患者
腰部平台在上面时的舒适度。
34.优选地,所述背部顶推机构4包括一上摇框体401,在所述上摇框体401的表面固定安装有背部防护垫402,所述上摇框体401的后端靠近所述平躺床架1的中段设置且通过转轴15活动铰接在所述上摇框体401底部两侧的前耳座403上,在所述上摇框体401前端的两床腿2之间固连有一前床钢板404,在所述前床钢板404与所述上摇框体401之间安装有倾斜设置的背部顶升缸组,所述背部顶升缸组由两个相对间隔且对称设置的背部同步顶升电缸 405组成,两所述背部同步顶升电缸405的下端缸体活动铰接在所述前床钢板404上的一前板定位耳座406上、上端的活塞杆的端部活动铰接在所述上摇框体401上的一背部定位耳座 407上。
35.整个背部顶推机构4时通过其前端的向上升起或下降来实现带动平躺在其上的患者的头颈部、背部一起实现上升或下降,当背部上升时会顺带的带动背部的肌肉实现运动,从而会通过背部的肌肉群组来牵动腰部的肌肉,从而起到一定的牵拉训练的作用,往复多次可以配合热疗药灸来有效地实现对腰部整体肌肉的康复训练。
36.在训练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接通电源以及对应的正反向的开关来控制两个同步运动的背部同步顶升电缸405实现伸出或者缩回,从而带动与其相连的上摇框体401实现沿着转轴 15进行一定程度的正向或者反向旋转。
37.优选地,所述下肢顶抬机构5包括一下摇框体501,在所述下摇框体501的表面固定安装有下肢防护垫502,所述下摇框体501的前端靠近所述平躺床架1的中段设置且通过转轴15活动铰接在所述下摇框体501底部两侧的后耳座503上,在所述下摇框体501后端的两床腿2之间固连有一后床钢板504,在所述后床钢板504与所述下摇框体501之间安装有倾斜设置的下肢顶升缸组,所述下肢顶升缸组由两个相对间隔且对称设置的下肢同步顶升电缸 505组成,两所述下肢同步顶升电缸505的下端缸体活动铰接在所述后床钢板504上的一后板定位耳座506上、上端的活塞杆的端部活动铰接在所述下摇框体501上的一下肢定位耳座 507上。
38.整个下肢顶抬机构5时通过其后端的向上升起或下降来实现带动平躺在其上的患者的腿部一起实现上升或下降,当腿部尤其是大腿部位上升时会顺带的带动腿部的肌肉实现运动,从而会通过腿部的肌肉群组来牵动腰部的肌肉,从而起到一定的牵拉训练的作用,往复多次可以配合热疗药灸来有效地实现对腰部整体肌肉的康复训练。
39.在训练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接通电源以及对应的正反向的开关来控制两个同步运动的下肢顶升缸组实现伸出或者缩回,从而带动与其相连的下摇框体501实现沿着转轴15进行一定程度的正向或者反向旋转。
40.第二实施例:
41.与第一实施例相比改进之处在于:
42.优选地,在所述上摇框体401的前侧顶部固定安装有一前胸弹性束缚带408,所述前胸弹性束缚带408用于捆绑患者的前胸部位。
43.当背部跟随上摇框体401实现上升或者下降时,由于考虑到患者可能存在肢体活动不灵活的情况,故在此通过前胸弹性束缚带408对患者的上部进行一定的束缚,在保证患者不至于产生不适感的同时又可以保证患者的背部在向上起的时候整个身体可以保证一定的稳定性。
44.优选地,在所述下摇框体501的后侧顶部分别固定安装有一脚踝弹性束缚带508,所述脚踝弹性束缚带508用于捆绑患者的脚踝部位。
45.同样地,当下肢跟随下摇框体501实现上升或者下降时,由于考虑到患者可能存在肢体活动不灵活的情况,故在此通过脚踝弹性束缚带508对患者的上部进行一定的束缚,在保证患者不至于产生不适感的同时又可以保证患者的下肢在向上起的时候整个身体可以保证一定的稳定性。
46.第三实施例:
47.与第二实施例相比改进之处在于:
48.优选地,在所述平躺床架1的一侧安装有一总控开关箱15,所述总控开关箱15用于控制外部电源与所述背部顶升缸组、所述下肢顶升缸组的通断。
49.在此可以设置总控开关箱15,便于手动控制;同时,考虑到患者在多数情况下其手部是可以进由活动的,因此将总控开关箱15设置在患者的手部可以灵活触碰到的部位,方便后续进行手动控制整个装置上的各个部件的运动。
50.总控开关箱15的线路连接及控制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在此不再赘述。
51.第四实施例:
52.与第三实施例相比改进之处在于:
53.优选地,在所述耐热绝缘盛装盒6两端部的所述平躺床架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一灯座16,在各所述灯座16上分别安装有一红外线理疗灯泡17,所述红外线理疗灯泡17与所述总控开关箱15内部的控制开关相连。
54.考虑到提高治疗效果方面的原因,故在此增设了红外线理疗灯泡17,可以结合热疗药灸的同时进行红外线光疗,进一步的配合被动式的运动来实现运动、热灸、理疗三维一体的康复训练可以保证康复训练的效果。
55.考虑到运动幅度以及患者舒适度的问题,一般情况下背部顶推机构4与下肢顶抬机构 5两者在运动时处于一方上升、一方下降的方式或者两者交替运动的方式,以此来保证患者被动式运动时的舒适度。
56.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进或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57.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