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椎损伤患者辅助翻身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38568发布日期:2021-11-22 22:12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颈椎损伤患者辅助翻身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翻身器领域,具体为一种颈椎损伤患者辅助翻身器。


背景技术:

2.颈椎脊髓损伤是指由于外界直接或间接因素导致脊髓损伤,在损害的相应节段出现各种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障碍,肌张力异常及病理反射等的相应改变,在颈椎损伤患者卧床休养时,医护人员或患者家属需要给患者进行翻身护理时,为了方便对患者翻身,从而需要使用到一种颈椎损伤患者辅助翻身器。
3.现有的翻身器存在的缺陷是:
4.1、现有的翻身器在使用时,不具备防护功能,导致患者在翻身时容易从该装置的顶部滚落下来;
5.2、现有的翻身器在使用时,不具备支撑固定的功能,导致患者翻身时,重量容易集中在一侧,使患者翻身时该装置容易晃动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颈椎损伤患者辅助翻身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颈椎损伤患者辅助翻身器,包括固定座、第一翻身板、第一箱体和第二翻身板,所述固定座的顶部安装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顶部安装有第一翻身板,所述第一翻身板的一侧外壁焊接有第一箱体,所述固定座的顶部安装有第二支撑杆,且第二支撑杆位于第一支撑杆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顶部安装有第二翻身板,且第二翻身板的一侧外壁通过活动轴与第一翻身板的一侧外壁连接,所述第二翻身板的另一侧外壁焊接有第二箱体,所述固定座的内部安装有轴杆,所述轴杆的正面贯穿安装有斜板,所述斜板的顶部安装有限位块。
8.优选的,所述第一翻身板的内部安装有第一风机,第一支撑杆的一侧外壁焊接有第一齿条,第一支撑杆的一侧外壁焊接有第一嵌合块,且第一嵌合块位于第一齿条的下方。
9.优选的,所述固定座的内部底壁焊接有弹簧,弹簧的顶部焊接有挤压板,挤压板的顶部焊接有拉杆,拉杆的顶部与斜板的底部连接,固定座的顶部安装有齿轮,齿轮的一侧外壁与第一齿条的一侧外壁啮合安装,齿轮的背面安装有转杆。
10.优选的,所述第一箱体的内部安装有第一气囊,第一气囊的顶部安装有第一堵头,第一气囊的底部安装有第一气管,且第一气管的一侧外壁延伸进入第二翻身板的内部。
11.优选的,所述第二翻身板的内部安装有第二风机,第二支撑杆的一侧外壁焊接有第二齿条,第二齿条的一侧外壁与齿轮的另一侧外壁啮合安装,第二支撑杆的一侧外壁焊接有第二嵌合块,第二嵌合块位于第二齿条的下方。
12.优选的,所述第二箱体的内部安装有第二气囊,第二气囊的顶部安装有第二堵头,第二气囊的底部安装有第二气管,且第二气管的一侧外壁延伸进入第一翻身板的内部。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有第一气囊与第二气囊,将第一堵头塞进第一气囊的内部,使第一气囊呈密封设置,利用第二风机的吹风设置可通过第一气管将风量排放进第一气囊的内部,使第一气囊膨胀,从而使患者在翻身时可利用第一气囊将患者的另一侧身体挡住,避免患者在翻身时从第一翻身板的上方滚落下来,通过把第二堵头塞进第二气囊的内部,使第二气囊呈密封设置,利用第一风机的吹风设置可通过第二气管将风量排放进第二气囊的内部,使第二气囊膨胀,从而使患者在翻身时可利用第二气囊将患者的一侧身体挡住,避免患者在翻身时从第二翻身板的上方滚落下来,起到防护作用。
15.2、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有挤压板,当第一翻身板或第二翻身板在移动倾斜对患者进行翻身时,使患者可将重量集中在第一支撑杆或第二支撑杆的底部,从而使第一支撑杆或第二支撑杆可向下移动,通过第一支撑杆或第二支撑杆的移动使其可对挤压板挤压,使挤压板在被挤压时可对弹簧挤压,通过挤压板对弹簧的挤压使弹簧可收缩,从而使弹簧可带动挤压板移动,使挤压板在移动时可带动拉杆移动,通过拉杆的移动可拽动斜板移动,利用斜板与轴杆的连接,使拉杆在拉动斜板移动时,斜板的一端可向下移动,且斜板的另一端可向上移动,通过斜板另一端的上移,使其可带动限位块移动,从而使限位块可与第一嵌合块或第二嵌合块的底部连接嵌合,使其可对第一支撑杆或第二支撑杆进行支撑,避免患者在翻身时该装置发生晃动。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背面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示意图。
20.图中:1、固定座;101、弹簧;102、挤压板;103、拉杆;104、齿轮;105、转杆;2、第一翻身板;201、第一风机;202、第一支撑杆;203、第一齿条;204、第一嵌合块;3、第一箱体;301、第一气囊;302、第一堵头;303、第一气管;4、第二翻身板;401、第二风机;402、第二支撑杆;403、第二齿条;404、第二嵌合块;5、第二箱体;501、第二气囊;502、第二堵头;503、第二气管;6、斜板;601、轴杆;602、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4.请参阅图1

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颈椎损伤患者辅助翻身器,包括固定座1、第一翻身板2、第一箱体3和第二翻身板4,固定座1的顶部安装有第一支撑杆202,第一支撑杆202的顶部安装有第一翻身板2,利用固定座1使其可对第一支撑杆202与第二支撑杆402起到固定的作用,通过第一支撑杆202可对第一翻身板2起到支撑的作用,利用第一翻身板2可对患者的另一侧身体进行翻身,第一翻身板2的一侧外壁焊接有第一箱体3,通过第一箱体3可对第一气囊301放置提供空间,固定座1的顶部安装有第二支撑杆402,且第二支撑杆402位于第一支撑杆202的一侧,第二支撑杆402的顶部安装有第二翻身板4,且第二翻身板4的一侧外壁通过活动轴与第一翻身板2的一侧外壁连接,通过第二支撑杆402可对第二翻身板4起到支撑的作用,利用第二翻身板4可对患者的一侧身体进行翻身,第二翻身板4的另一侧外壁焊接有第二箱体5,通过第二箱体5可为第二气囊501放置提供空间,固定座1的内部安装有轴杆601,轴杆601的正面贯穿安装有斜板6,斜板6的顶部安装有限位块602,利用斜板6与轴杆601的连接,使斜板6在移动时,斜板6的一端可向下移动,且斜板6的另一端可向上移动,通过斜板6另一端的上移,使其可带动限位块602移动,从而使限位块602可与第一嵌合块204与第二嵌合块404的底部连接嵌合。
25.进一步,第一翻身板2的内部安装有第一风机201,第一支撑杆202的一侧外壁焊接有第一齿条203,第一支撑杆202的一侧外壁焊接有第一嵌合块204,且第一嵌合块204位于第一齿条203的下方,利用第一风机201的吹风设置可将风量排放进第二气囊501的内部使用,通过转杆105与齿轮104的连接,使转杆105在转动时可带动齿轮104转动,通过齿轮104与第一齿条203的啮合,使齿轮104在转动时可带动第一齿条203移动,使第一齿条203在移动时可带动第一支撑杆202移动,通过第一支撑杆202的移动可将第一翻身板2伸起,使第一翻身板2在伸起可发生倾斜,从而可对患者进行翻身,利用第一嵌合块204使其可与限位块602的顶部接触嵌合,方便对第一支撑杆202起到限位的作用。
26.进一步,固定座1的内部底壁焊接有弹簧101,弹簧101的顶部焊接有挤压板102,挤压板102的顶部焊接有拉杆103,拉杆103的顶部与斜板6的底部连接,固定座1的顶部安装有齿轮104,齿轮104的一侧外壁与第一齿条203的一侧外壁啮合安装,齿轮104的背面安装有转杆105,当第一翻身板2或第二翻身板4在移动倾斜对患者进行翻身时,通过患者的翻身角度使患者可将重量集中在第一支撑杆202或第二支撑杆402的底部,从而使第一支撑杆202或第二支撑杆402可向下移动,通过第一支撑杆202或第二支撑杆402的移动使其可对挤压板102挤压,通过弹簧101与挤压板102的连接,使挤压板102在被挤压时可对弹簧101挤压,通过挤压板102对弹簧101的挤压使弹簧101可收缩,从而使弹簧101可带动挤压板102移动,通过挤压板102顶部与拉杆103的连接,使挤压板102在移动时可带动拉杆103移动,通过拉杆103的移动可拽动斜板6移动,利用斜板6与轴杆601的连接,使拉杆103在拉动斜板6移动时,斜板6的一端可向下移动,且斜板6的另一端可向上移动,通过斜板6另一端的上移,使其可带动限位块602移动,从而使限位块602可与第一嵌合块204或第二嵌合块404的底部连接
嵌合,使其可对第一支撑杆202或第二支撑杆402进行支撑,从而使患者在翻身时第一翻身板2或第二翻身板4较为固定,通过转杆105与齿轮104的连接,使转杆105在转动时可带动齿轮104转动,从而使齿轮104方便带动第一支撑杆202或第二支撑杆402移动。
27.进一步,第一箱体3的内部安装有第一气囊301,第一气囊301的顶部安装有第一堵头302,第一气囊301的底部安装有第一气管303,且第一气管303的一侧外壁延伸进入第二翻身板4的内部,通过将第一堵头302塞进第一气囊301的内部,使第一气囊301呈密封设置,利用第二风机401的吹风设置可通过第一气管303将风量排放进第一气囊301的内部,使第一气囊301受风量影响逐渐膨胀,从而使患者在翻身时可利用第一气囊301将患者的另一侧身体挡住,避免患者在翻身时从第一翻身板2的上方滚落下来。
28.进一步,第二翻身板4的内部安装有第二风机401,第二支撑杆402的一侧外壁焊接有第二齿条403,第二齿条403的一侧外壁与齿轮104的另一侧外壁啮合安装,第二支撑杆402的一侧外壁焊接有第二嵌合块404,第二嵌合块404位于第二齿条403的下方,利用第二风机401的吹风设置可将风量排放进第一气囊301的内部使用,通过转杆105与齿轮104的连接,使转杆105在转动时可带动齿轮104转动,通过齿轮104与第二齿条403的啮合,使齿轮104在转动时可带动第二齿条403移动,通过第二齿条403与第二支撑杆402的连接,使第二齿条403在移动时可带动第二支撑杆402移动,通过第二支撑杆402的移动可将第二翻身板4伸起,通过第二翻身板4利用活动轴与第一翻身板2连接,使第二翻身板4在伸起可发生倾斜,从而可对患者进行翻身,利用第二嵌合块404使其可与限位块602的顶部接触嵌合,方便对第二支撑杆402起到限位的作用。
29.进一步,第二箱体5的内部安装有第二气囊501,第二气囊501的顶部安装有第二堵头502,第二气囊501的底部安装有第二气管503,且第二气管503的一侧外壁延伸进入第一翻身板2的内部,通过将第二堵头502塞进第二气囊501的内部,使第二气囊501呈密封设置,利用第一风机201的吹风设置可通过第二气管503将风量排放进第二气囊501的内部,使第二气囊501受风量影响逐渐膨胀,从而使患者在翻身时可利用第二气囊501将患者的一侧身体挡住,避免患者在翻身时从第二翻身板4的上方滚落下来。
30.工作原理:通过转杆105与齿轮104的连接,使转杆105在转动时可带动齿轮104转动,通过齿轮104与第二齿条403的啮合,使齿轮104在转动时可带动第二齿条403移动,通过第二齿条403与第二支撑杆402的连接,使第二齿条403在移动时可带动第二支撑杆402移动,通过第二支撑杆402的移动可将第二翻身板4伸起,使第二翻身板4在伸起可发生倾斜,利用第二风机401的吹风设置可通过第一气管303将风量排放进第一气囊301的内部,使第一气囊301膨胀,从而使患者翻身到第一翻身板2时可起到防护的作用,通过转杆105与齿轮104的连接,使转杆105在转动时可带动齿轮104转动,通过齿轮104与第一齿条203的啮合,使齿轮104在转动时可带动第一齿条203移动,使第一齿条203在移动时可带动第一支撑杆202移动,通过第一支撑杆202的移动可将第一翻身板2伸起,使第一翻身板2在伸起可发生倾斜,利用第一风机201的吹风设置可通过第二气管503将风量排放进第二气囊501的内部,使第二气囊501膨胀,从而使患者翻身到第二翻身板4的顶部时可起到防护的作用,避免患者从第二翻身板4的顶部滚落下来。
31.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
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