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70519发布日期:2022-04-30 19:26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系统。


背景技术:

2.股骨粗隆间骨折也称转子间骨折,为关节囊外骨折。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现有技术常采用动力髋螺钉系统进行治疗。该动力髋系统包括套筒钢板、拉力螺钉和加压螺钉。具体的操作过程为:置入拉力螺钉直至其长度合适后,将套筒钢板置入;打入套筒钢板后,拧入一枚加压螺钉,将套筒钢板固定。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拉力螺钉被限制在套筒钢板的套筒内,套筒钢板与拉力螺钉的配合过于坚硬,使得骨折端的活动减少,在生理负荷下骨折端不产生活动。动力髋螺钉系统会造成骨折区域进一步的破坏,骨量的丢失,并且前后骨折分离的现象,稳定效果并不好;并且加压螺钉与套筒钢板之间没有间隙,无法实现骨折块间的加压,不利于骨折的愈合;另外,面对股骨头部出现碎裂的情况时,该系统无法将碎骨进行固定。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系统,该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系统既能达到冠状面骨折的固定,也能达到矢状面骨折的固定,使得股骨粗隆间骨折处达到三维立体的固定,能适用于骨折里不但有顺粗隆间骨折,还有前后分离现象的骨折的固定;另外,该内固定系统有利于固定骨折部位的小骨折块。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系统,包括接骨板,所述接骨板包括近端和远端,近端包裹大转子,呈三维立体结构。
6.进一步地,所述近端包裹大转子表面积的30%以上。
7.进一步地,所述近端设置多个第一固定孔,多个第一固定孔的轴线不完全平行。
8.优选地,多个所述第一固定孔分布在骨折缝的两侧。
9.优选地,所述远端设置有第四固定孔。
10.进一步地,所述近端与远端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三固定孔。
11.优选地,所述近端靠近远端的位置还设置至少两个第二固定孔,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固定孔和第三固定孔呈三角形分布;
12.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均为球窝孔。
13.进一步地,所述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系统还包括拉力螺钉;拉力螺钉穿过第三固定孔植入骨中。
14.进一步地,所述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系统还包括螺帽,螺帽包括头部和杆部,头部尺寸大于第三固定孔的孔径,杆部与拉力螺钉一端螺纹连接。
15.进一步地,所述拉力螺钉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杆部为中
空结构,且中空结构中设置有螺纹;中空结构与第一段螺纹连接。
16.进一步地,所述杆部设置有多个轴向的缺口。
17.优选地,所述杆部远离头部的一端周向设置有防退凸台。
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固定孔为光孔,杆部与第三固定孔之间有间隙。
19.进一步地,所述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系统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固定孔中的第一螺钉;设置在第二固定孔中的第二螺钉;设置在第四固定孔中的第四螺钉。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2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系统,使大转子区域的固定具有一定的包围度,既能达到冠状面骨折的固定,也能达到矢状面骨折的固定,从而达到三维立体的固定;该内固定系统能够适用于骨折里不但有顺粗隆间骨折,还有前后分离现象的骨折的固定;
2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系统,能够包裹住小骨折块,能够为小骨折块的固定起到临时的支撑作用;
2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系统,其近端设置的多个第一固定孔能够固定小骨折块,且能够达到力学的分散,使得该内固定系统无应力集中;多个第一固定孔分布在骨折缝两侧,有利于骨折缝的闭合;
2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系统,近端设置的第二固定孔与第三固定孔呈三角形分布,有助于骨板的稳定和分散应力;
2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系统,旋紧螺帽时,螺帽对接骨板发生挤压(接骨板为阻力板),将拉力螺钉抽出,实现对骨折断端的加压,有利于骨折缝的闭合;且螺帽与接骨板的第三固定孔之间有间隙,在使用过程中,颈干角会丢失一部分,这种相对稳定的固定技术,有利于促进骨痂的形成,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2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系统能减少局部组织的破坏,创造一个良好的骨折修复的环境,促进骨的愈合。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系统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系统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拉力螺钉的结构示意图;
31.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螺帽的结构示意图;
32.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螺帽的剖视图。
33.其中:
34.1、接骨板;
35.11、近端;111、第一固定孔;112、第二固定孔;
36.12、远端;121、第四固定孔;
37.13、第三固定孔;
38.2、拉力螺钉;21、第一段;22、第二段;23、第三段;
39.3、螺帽;31,头部;32,杆部;33、缺口;34、防退凸台;35、内螺纹;
40.4、第一螺钉;
41.5、第二螺钉;
42.6、大转子;
43.7、股骨头;
44.8、股骨颈。
具体实施方式
4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4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4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8.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尤其是股骨头部出现碎裂的固定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系统,能够解决骨折里不但有顺粗隆间骨折,还有前后分离现象的骨折。良好的固定既要达到良好的固定方式或材料,也要尽可能的达到力学的分散,不要达到力学的集中。同时在固定的方式上,应尽可能减少局部组织的破坏,创造一个良好的骨折修复的环境,才能促进骨的愈合。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内系统,能相对较好的解决以上问题。
4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系统,包括接骨板,所述接骨板包括近端和远端,近端包裹大转子,呈三维立体结构。
50.股骨粗隆间骨折属于常见骨折类型,股骨头部经常出现碎裂情况,将接骨板近端设计成包裹形状,能够起到对小骨折块的包裹作用,再使用小螺钉固定住小骨折块,能够提供临时的支撑,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小骨折块不易固定的问题;
51.另外,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大转子区域的固定有一定的包围度,既解决冠状面骨折的固定,也能解决矢状面骨折的固定,达到三维立体的固定方式,该固定方式能够解决骨折里不但有顺粗隆间骨折,还有前后分离现象的骨折;
52.并且,接骨板近端包裹大转子能够尽可能的达到力学的分散,无应力集中,尽可能减少局部组织的破坏,创造一个良好的骨折修复的环境,促进骨折的愈合。
53.进一步地,所述近端包裹大转子表面积的30%以上,如包裹大转子表面积的35%、45%、55%、60%、70%或80%等,此时接骨板近端能够充分包裹大转子,达到预期的使用目的;接骨板近端的具体形状可为多种,如近端呈掌形——近端远离远端的一端设计多个凸出部分;近端还可为球形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考虑骨折所处的部位、骨质特点及应力分布,设计所需的接骨板近端。优选,所述接骨板近端为掌形,近端远离远端的一端设计多个凸出部分。
54.进一步地,所述近端设置多个第一固定孔,多个第一固定孔的轴线不完全平行,以使得设置于第一固定孔中的第一螺钉植入后对骨折部位形成交叉锁定,有助于防止接骨板的退板,提高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系统的固定效果,也有助于对小骨折块的固定。
55.第一固定孔在近端的分布可考虑小骨折块的分布位置、骨折所处的部位、骨质特点及应力分布特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设计。优选,第一固定孔分布在接骨板近端远离远端的一端,且数量优选为2个以上,如3个、4个、5个或6个等,根据接骨板近端的大小进行选择,且多个第一固定孔的中心不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固定孔的数量优选为3个,且3个第一固定孔的中心的连线为三角形。
56.作为优选,多个所述第一固定孔分布在骨折缝的两侧,第一螺钉植入后位于骨折缝两侧,有助于闭合骨折缝。
57.优选地,所述远端设置有第四固定孔,用于固定接骨板的远端。所述第四固定孔可为复合孔、普通的螺纹孔或万向孔等,不同的孔型,匹配不同类型的第四螺钉。
58.进一步地,所述近端与远端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三固定孔,所述第三固定孔用于放置拉力螺钉。对于骨折而言,拉力螺钉起到支撑作用。
59.优选地,所述近端靠近远端的位置还设置至少两个第二固定孔,且优选至少两个第二固定孔和第三固定孔呈三角形分布,从而设置在第二固定孔中的第二螺钉与拉力螺钉起到拉力保护作用,实现骨折位置的坚强固定,确定了颈干角。作为优选,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固定孔的轴线具有一定的夹角,提高锁定效果,且有助于骨板的稳定;另外,所述第二固定孔的设置还能够分散应力。
60.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均为球窝孔,便于医生术中选择合适角度对小骨块进行固定。
61.进一步地,所述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系统还包括拉力螺钉;拉力螺钉穿过第三固定孔植入骨中,起到支撑作用。
62.所述拉力螺钉可为普通的拉力螺钉,其包括头部和杆部,头部尺寸可大于第三固定孔的尺寸,保证拉力螺钉与接骨板之间的固定;杆部远离头部的一段设置外螺纹,靠近头部的一段为光杆,以起到对骨折的加压作用。
63.作为优选,所述拉力螺钉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第一段可配合螺帽起到二次加压锁定的效果;第二段和第三段植入骨中,优选第一段和第三段的螺纹进程相同。
64.所述螺帽包括头部和杆部,头部尺寸大于第三固定孔的孔径,杆部与拉力螺钉一端螺纹连接。
65.所述螺帽杆部与拉力螺钉的第一段的螺纹连接可有多种形式,如第一段为中空结构,中空结构中设置有内螺纹,螺帽的杆部设置外螺纹,中空结构和杆部螺纹连接;或,第一段设置外螺纹,螺帽的杆部为中空结构,且中空结构中设置内螺纹,外螺纹与中空结构中的内螺纹螺纹连接;螺帽杆部与拉力螺钉的第一段的连接还可以是其他的形式,其连接能够起到二次加压及固定拉力螺钉的作用即可。作为优选,所述杆部为中空结构,且中空结构中设置有螺纹;中空结构与第一段螺纹连接。
6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股骨粗隆骨折内固定系统,拉力螺钉和螺帽配合使用,其优点在于螺帽旋紧的过程中,螺帽对接骨板发生挤压(接骨板为阻力板),将拉力螺钉抽出,实现对骨折断端的加压,有利于骨折缝的闭合。
67.进一步地,为了便于螺帽杆部顺利插入第三固定孔,所述杆部设置有多个轴向的缺口,即螺帽杆部为弹性薄型结构,杆部具有一定的弹性,便于其压入接骨板与拉力螺钉进行连接。
68.进一步地,为了防止螺帽杆部与拉力螺钉连接后退出第三固定孔,螺帽杆部远离头部的一端周向设置有防退凸台,防退凸台的设计也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69.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固定孔为光孔,杆部与第三固定孔之间有间隙。过硬的锁定会造成断钉,另外,当股骨粗隆骨折内固定系统过于坚硬时,会产生低应变的环境,此时会发生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股骨粗隆骨折内固定系统,在使用过程中,螺帽与接骨板之间有间隙,颈干角会丢失5
°
~10
°
,这种相对稳定的固定技术,有利于促进骨痂的形成,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70.进一步地,所述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系统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固定孔中的第一螺钉;设置在第二固定孔中的第二螺钉;设置在第四固定孔中的第四螺钉。
71.所述股骨粗隆骨折内固定系统的使用方法如下:
72.将接骨板植入合适的位置,之后使用组合铰刀打底孔,然后用拉力钉丝锥攻丝,最后植入拉力螺钉,实现部分大骨块的固定;将拉力螺钉穿过骨折线后,旋紧拉力螺钉尾部的螺帽,螺帽对接骨板发生挤压(此时接骨板为阻力板),将拉力螺钉抽出;拉力螺钉头部起到对骨折断面的拉力加压作用,加压到一定程度后,尾部的螺帽对拉力螺钉实现锁定;最后再植入第一螺钉、第二螺钉及第四螺钉,从而完成对股骨粗隆骨折处的固定。第一螺钉、第二螺钉及第四螺钉的植入无特定顺序,操作者可根据需要选择各个螺钉的植入顺序。
73.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74.如图1-6所示,一种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系统包括接骨板1、第一螺钉4、第二螺钉5、拉力螺钉2、第四螺钉和螺帽3。
75.接骨板1包括近端11和远端12;近端11呈掌形,其包裹大转子6,呈三维立体结构状;优选近端11包裹大转子6表面积的50%以上,如包裹大转子6表面积的55%、60%、70%或80%等。
76.接骨板1近端11远离远端12的一端设置有3个第一固定孔111,3个第一固定孔111的轴线不完全平行,以使得位于第一固定孔111中的第一螺钉4植入后呈交叉锁定状态。
77.近端11靠近远端12的一端设置有2个第二固定孔112,第二固定孔112中设置有第二螺钉5。
78.近端11与远端12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三固定孔13,所述第三固定孔13为光孔。
79.远端12设置有第四固定孔121,第四固定孔121中设置有第四螺钉,本实施例中第四固定孔121的个数为3个,第四固定孔121均为复合孔,第四螺钉能够与复合孔配合即可。
80.拉力螺钉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21、第二段22和第三段23,第一段21和第三段23均为螺纹段,且螺纹进程相同;第二段22为光杆段。
81.螺帽3包括头部31和杆部32,杆部32为中空结构,且中空结构中设置内螺纹35;杆部32轴线设置多个轴向的缺口33,即螺帽3杆部32为弹性薄型结构,杆部32具有一定的弹性,便于其压入接骨板1与拉力螺钉2进行连接;螺帽3杆部32远离头部31的一端周向设置有防退凸台34;
82.拉力螺钉2通过第三固定孔13植入骨中,螺帽3杆部32与第一段21螺纹连接,且连接后与第三固定孔13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
83.该股骨粗隆骨折内固定系统的使用方法如下:
84.将接骨板1植入合适的位置,之后使用组合铰刀打底孔,然后用拉力钉丝锥攻丝,最后植入拉力螺钉2,实现部分大骨块的固定;将拉力螺钉2穿过骨折线后,旋紧拉力螺钉2尾部的螺帽3,螺帽3对接骨板1发生挤压(此时接骨板1为阻力板),将拉力螺钉2抽出;拉力螺钉2头部31起到对骨折断面的拉力加压作用,加压到一定程度后,尾部的螺帽3对拉力螺钉2实现锁定;最后再植入第一螺钉、第二螺钉及第四螺钉,从而完成对股骨粗隆骨折处的固定。第一螺钉、第二螺钉及第四螺钉的植入无特定顺序,操作者可根据需要选择各个螺钉的植入顺序。
85.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系统,使大转子区域的固定具有一定的包围度,既能达到冠状面骨折的固定,也能达到矢状面骨折的固定,从而达到三维立体的固定;该内固定系统能够适用于骨折里不但有顺粗隆间骨折,还有前后分离现象的骨折的固定;且能够包裹住小骨折块,能够为小骨折块的固定起到临时的支撑作用;
86.接骨板近端设置的多个第一固定孔能够固定小骨折块,且能够达到力学的分散,使得该内固定系统无应力集中;多个第一固定孔分布在骨折缝两侧,有利于骨折缝的闭合;
87.接骨板近端设置的第二固定孔与第三固定孔呈三角形分布,有助于骨板的稳定和应力的分散;
88.该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系统,旋紧螺帽时,螺帽对接骨板发生挤压(接骨板为阻力板),将拉力螺钉抽出,实现对骨折断端的加压,有利于骨折缝的闭合;且螺帽与接骨板的第三固定孔之间有间隙,在使用过程中,颈干角会丢失一部分,这种相对稳定的固定技术,有利于促进骨痂的形成,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89.另外,该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系统能减少局部组织的破坏,创造一个良好的骨折修复的环境,促进骨的愈合。
90.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