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取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91143发布日期:2022-01-29 11:30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取栓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取栓装置。


背景技术:

2.神经介入作为治疗脑血管病重症患者的主要方法,临床治疗需求大。根据2018年中国心血管报告、2018年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6年国内脑卒中患者数约1300万,复发率约17.1%,每年脑卒中新发病例约200万,且以每年8.3%增长,近10年来死亡率呈显著上升趋势。
3.2017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显示,我国总体卒中终身发病风险为39.9%,居全球首位,其中缺血性卒中发病率不断上升,出血性卒中发病率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此外,卒中也是我国疾病所致寿命损失年的一大病因。《2019中国卫生健康统计提要》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居民因脑血管病致死比例超过20%,这意味着每5位死亡者中至少有1人死于卒中。
4.取栓支架通过微导管技术,沿体内动脉通道到达颅内血栓栓塞位置后,取栓支架自膨展开,建立即刻的血流通路,使得处于危险边缘的缺血半暗带的脑细胞得到再灌注,取栓支架与其捕获到的血栓由栓塞部位退出体外过程中,支架网丝间空隙大的或网格不完整(开环设计的)在急弯处倾向于不贴壁,血栓容易脱离。支架展开时血栓位于支架与血管壁之间,支架内腔内没有血栓,支架回收时,血栓开始在支架与血管壁之间滚动并流向支架远端,如从1.5mm管径到3.5mm管径径向压力锐减的情况下取栓支架就容易发生不贴壁事件,这是由于血管的弯曲和血管直径的不断变化,造成取栓支架直径,网眼发生改变,进而造成取栓支架固位力的改变,加之血流的冲击和与血管壁的摩擦以及血栓不稳定的特性,使得血栓极易脱落造成取栓失败。
5.有鉴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提供一种新型取栓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7.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取栓过程中血栓逃逸以及反复取栓造成血管内皮损伤。
8.(二)技术方案
9.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取栓装置,包括自膨胀结构件、推送导丝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自膨胀结构件、所述推送导丝连接;
10.所述自膨胀结构件为网格状,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凸起,所述自膨胀结构件与所述凸起在膨胀状态下同时呈现具有重叠边缘的体积缩减螺旋盘绕式结构。
11.进一步地,所述多个凸起为锥形或四棱台形。
12.进一步地,所述多个凸起呈单边分布或双边交叉排布。
13.进一步地,所述多个凸起的高度沿所述自膨胀结构件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逐
渐减小,所述自膨胀结构件的第二端为靠近所述连接件的一端。
14.进一步地,所述自膨胀结构件在卷曲状态下为圆筒状,所述圆筒状的最大外径为3-7mm。
15.进一步地,所述多个凸起在卷曲状态下的高度为1-3mm。
16.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为具有显影功能的管状结构,所述自膨胀结构件与所述推送导丝的重叠部分插设于所述连接件内。
17.进一步地,所述自膨胀结构件的网格边缘处的网丝宽度比其他部位的网丝宽度减小5%-20%。
18.进一步地,所述其他部位的网丝宽度为0.04-0.10mm。
19.进一步地,所述推送导丝为锥形的长丝状结构。
20.(三)有益效果
21.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2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取栓装置,包括自膨胀结构件、推送导丝和连接件,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自膨胀结构件、推送导丝连接;自膨胀结构件为网格状,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凸起,自膨胀结构件与凸起在膨胀状态下同时呈现具有重叠边缘的体积缩减螺旋盘绕式结构。在取栓过程中,增加了其与血栓的接触面积,且有助于提高径向支撑力,同时在展开初期,血流能缓慢灌注到远端缺血的脑组织,防止再灌注损伤。自膨胀结构件的网格边缘处的网丝宽度的减少改善了支架的柔顺性,在血管迂曲处也贴壁良好,取栓稳定性强。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取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取栓装置中自膨胀结构件的展开平面示意图;
26.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取栓装置中自膨胀结构件在卷曲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取栓装置中自膨胀结构件在膨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28.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取栓装置中自膨胀结构件在膨胀状态下的俯视图。
29.图中:
30.1-自膨胀结构件;101-凸起;2-推送导丝;3-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32.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文术语中“远端”和“近端”应当被理解为从主治医生的方向观察。远端是远离主治医生的一侧,而近端表示朝着主治医生。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果短语“轴向方向”用在该文件中,它应当被理解成表示本实用新型装置被推进的方向,与轴向垂直的方向定义为“径向”。
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取栓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自膨胀结构件1、推送导丝2和连接件3,连接件3的两端分别与自膨胀结构件1、推送导丝2连接;自膨胀结构件1为网格状,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凸起101,自膨胀结构件1与凸起101在膨胀状态下同时呈现具有重叠边缘的体积缩减螺旋盘绕式结构。
3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自膨胀结构件1的主体网格可展开压平呈平板状,由管材激光切割而成,材质优选为镍钛合金等具有超弹性的形状记忆合金,其上有1-5个凸起101。
36.自膨胀结构件1不仅可在人体37℃的环境下自膨胀展开,还可以完全回收,主体网格可展开压平呈平板状,这样便于取栓后的快速清洗,确保无残留血栓,其上分布有5个锥形或梯形凸起,其近端减小的宽度主要是为了可回收,双边分布凸起101的宽度均一致。主体网格卷曲状态下呈圆柱体呈5mm左右,长度20mm;凸起的高度卷在曲状态外径介于1-3mm,展平的宽度在3-10mm间,长度介于5-10mm之间。
37.自膨胀结构件1与其上的凸起101在压缩状态下同时呈现具有重叠边缘的体积缩减螺旋盘绕式的形态,这样,凸起101相当于在主体网格内部形成了螺旋盘绕式的结构,在取栓过程中,增加了其与血栓的接触面积,且有助于提高径向支撑力,同时在展开初期,血流能缓慢灌注到远端缺血的脑组织,防止再灌注损伤。
38.使用该新型取栓装置的取栓步骤包括:
39.1.微导管内推送新型取栓装置穿过血栓;
40.2.回撤微导管,释放自膨胀结构件1;
41.3.回撤新型取栓装置的同时在抽吸导管尾端用注射器手动抽吸,辅助取栓,直至血栓取出体外。
42.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多个凸起101为梯形。
43.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多个凸起101呈单边分布或双边交叉排布。
44.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多个凸起101的高度沿自膨胀结构件1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逐渐减小,自膨胀结构件1的第二端为靠近连接件3的一端。其中,凸起101的宽度可一致,亦可从远端至近端逐渐减小。
45.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凸起101呈单边分布,数量3个,宽度从远端至近端逐渐减小,这样远端螺旋更密,防止血栓逃逸,近端相对疏松,允许血流通过。
46.在另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凸起101呈单边分布,数量3个,宽度均一致。
47.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自膨胀结构件1在卷曲状态下为圆筒状,圆筒状的最大外径为3-7mm。
48.具体地,圆筒状的长度为15-40mm。
49.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多个凸起101在卷曲状态下的高度为1-3mm。
50.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连接件3为具有显影功能的管状结构,自膨胀结构件1与推送导丝2的重叠部分插设于连接件3内。
51.具体地,膨胀结构件1与推送导丝2的结合方式不限于胶粘、激光焊接、锡焊等。
52.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自膨胀结构件1的网格边缘处的网丝宽度比其他部位的网丝宽度减小5%-20%。
5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自膨胀结构件1的网格边缘处的网丝宽度的减少改善了支架的柔顺性,在血管迂曲处也贴壁良好,取栓稳定性强。
54.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其他部位的网丝宽度为0.04-0.10mm。优选的,其他部位的网丝宽度范围为0.06-0.08mm。
55.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推送导丝2为锥形的长丝状结构。具体地,推送导丝2为经磨削具有锥形变细的轮廓的长丝状结构,材质可优选镍钛合金等抗折性能更佳的金属。
56.综上,该新型取栓装置的自膨胀结构件1在展开和膨胀时能够呈现具有重叠边缘的体积缩减螺旋盘绕式的形态,随着血管的弯曲和血管直径的不断变化能够提供产生抵抗血管壁的最佳径向力,有比较好的贴壁性和取栓稳定性,取栓效率与保持恒定的径向压力相关,这样能逐步扩张与血管壁始终保持紧贴,不至于发生血栓脱离,导致远端栓塞。
57.该新型取栓装置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凸起101的设置在自膨胀结构件1内部形成螺旋结构,增加了与血栓的接触面积和血栓夹持力,防止血栓逃逸,另外,主体网格边缘处的网丝宽度减少改善了自膨胀结构件1的柔顺性,在血管迂曲处也贴壁良好,取栓稳定性优。
58.需要明确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文所描述并在图中示出的特定步骤和结构。并且,为了简明起见,这里省略对已知方法技术的详细描述。
5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