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共振过渡检查用无磁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55732发布日期:2021-12-08 12:19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磁共振过渡检查用无磁床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磁共振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磁共振过渡检查用无磁床。


背景技术:

2.磁共振是在固体微观量子理论和无线电微波电子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被发现的,磁共振被发现后,便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和微波技术、量子电子学等新技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顺磁固体量子放大器,各种铁氧体微波器件,核磁共振谱分析技术和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及利用磁共振方法对顺磁晶体的晶场和能级结构、半导体的能带结构和生物分子结构等的研究,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的自旋、磁矩参数的测定也是以各种磁共振原理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说的磁共振,是指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成像是一种使用磁场及射频脉冲进行的特殊检查,安全、准确、无创伤、对人体无害,患者在进行磁共振检查时的检查床是固定的无法移动,缺少磁共振过渡检查使用的无磁床,容易导致部分卧床患者很难移动至检查床上。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磁共振过渡检查用无磁床,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患者在进行磁共振检查时的检查床是固定的无法移动,缺少磁共振过渡检查使用的无磁床,容易导致部分卧床患者很难移动至检查床上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磁共振过渡检查用无磁床,采用铝合金或者木制材料制作,包括无磁床板和支撑板,所述无磁床板的底面两端均开设有矩形卡槽,所述矩形卡槽的内部设置有隔板的一端,所述隔板与矩形卡槽插合连接,所述支撑板的两端均开设有开口槽,开口槽为通槽,所述开口槽内部设置有隔板的另一端,所述开口槽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插槽和第三通孔,所述插槽和第三通孔均位于支撑板的内部,所述隔板上呈上下关系开设有两对第一通孔,所述支撑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一插杆,所述第一插杆的一端穿过第三通孔和第一通孔与插槽插合连接,所述第三通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片,所述第一插杆穿过连接片的中心位置并与连接片滑动连接,所述连接片和第一插杆分别与弹簧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弹簧位于第三通孔内部,所述隔板和支撑板通过第一插杆固定连接。
5.优选的,所述无磁床板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块,两个所述连接块之间通过转轴与挡板连接,所述挡板与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连接块上开设有两个第二通孔,两个第二通孔分别位于转轴的正上方和正下方;所述挡板的两侧均开设有插孔,所述挡板上设置有第二插杆,所述第二插杆的一端穿过第二通孔与挡板上的插孔插合连接,所述连接块和挡板通过第二插杆固定连接。
6.优选的,所述无磁床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四个连接柱,四个所述连接柱分别位于无磁床板的底面四角处,四个所述连接柱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滚轮,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
开设置有四个弧形卡槽,四个所述第二滚轮分别位于四个弧形卡槽内。
7.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四个支架,四个所述支架分别位于底板的底面四角处,四个所述支架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滚轮。
8.优选的,所述挡板的宽度小于无磁床板和支撑板之间的距离。
9.优选的,所述无磁床板上固定连接有两个防护栏,两个所述防护栏分别位于无磁床板的两侧位置。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磁共振过渡检查用无磁床,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1.1、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无磁床板,用于患者进行磁共振检查,无磁床板与支撑板和底板为分体结构,便于医护人员将无磁床板单独拆卸,无磁床板底部设置有第二滚轮,便于医护人员通过第二滚轮将部分卧床患者推动至磁共振检查床上。
12.2、本实用新型在无磁床板底部设置有隔板,隔板与无磁床为插合连接,隔板通过第一插杆与支撑板固定连接,支撑板上设置有弧形卡槽,便于将第二滚轮卡在弧形卡槽内,防止第二滚轮滚动,有利于将无磁床板固定稳。
13.3、本实用新型在无磁床板的两侧均设置有防护栏,防止医务人员在移动患者的过程中使患者不慎从无磁床板上摔落,避免对患者身体造成损伤。
附图说明
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前视剖面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a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b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19.图中:1、无磁床板;2、连接块;3、挡板;4、防护栏;5、隔板;6、支撑板;7、底板;8、支架;9、第一滚轮;10、连接柱;11、第二滚轮;12、第一插杆;13、弧形卡槽;14、矩形卡槽;15、第一通孔;16、第二插杆;17、转轴;18、第二通孔;19、开口槽;20、插槽;21、第三通孔;22、连接片;23、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磁共振过渡检查用无磁床,采用铝合金或者木制材料制作,整体不含磁性,适用于医院mri磁共振室使用。包括无磁床板1和支撑板6,无磁床板1的底面两端均开设有矩形卡槽14,矩形卡槽14的内部设置有隔板5的一端,隔板5与矩形卡槽14插合连接,支撑板6的两端均开设有开口槽19,开口槽19为通槽,开口槽19内部设置有隔板5的另一端,开口槽19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插槽20和第三通孔21,插
槽20和第三通孔21均位于支撑板6的内部,隔板5上呈上下关系开设有两对第一通孔15,支撑板6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一插杆12,第一插杆12的一端穿过第三通孔21和第一通孔15与插槽20插合连接,第三通孔2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片22,第一插杆12穿过连接片22的中心位置并与连接片22滑动连接,连接片22和第一插杆12分别与弹簧23的两端固定连接,弹簧23位于第三通孔21内部,隔板5和支撑板6通过第一插杆12固定连接。
22.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无磁床板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块2,两个连接块2之间通过转轴17与挡板3连接,挡板3与转轴17转动连接,连接块2上开设有两个第二通孔18,两个第二通孔18分别位于转轴17的正上方和正下方;挡板3的两侧均开设有插孔,挡板3上设置有第二插杆16,第二插杆16的一端穿过第二通孔18与挡板3上的插孔插合连接,连接块2和挡板3通过第二插杆16固定连接。
23.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无磁床板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四个连接柱10,四个连接柱10分别位于无磁床板1的底面四角处,四个连接柱10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滚轮11,便于医护人员通过第二滚轮11将部分卧床患者推动至磁共振检查床上,支撑板6的上表面开设置有四个弧形卡槽13,四个所述第二滚轮11分别位于四个弧形卡槽13内,便于将第二滚轮11卡在弧形卡槽13内,防止第二滚轮11滚动,有利于将无磁床板1固定稳。连接柱10和第二滚轮11的高度尽量小,可以减少落差。
24.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支撑板6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底板7,底板7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四个支架8,四个支架8分别位于底板7的底面四角处,四个支架8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滚轮9。
25.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挡板3的宽度小于无磁床板1和支撑板6之间的距离,便于将挡板3向下转动。
26.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无磁床板1上固定连接有两个防护栏4,两个防护栏4分别位于无磁床板1的两侧位置,有利于防止医务人员在移动患者的过程中使患者不慎从无磁床板1上摔落,避免对患者身体造成损伤。
2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时,提前将连接块2两侧的第二插杆16拉出,将挡板3通过转轴17向下转动,避免妨碍医务人员将患者抬到无磁床板1上,卧床患者躺在无磁床板1上后,将挡板3通过转轴17向上转动,并将第二插杆16穿过第二通孔18和挡板3上的插孔,将挡板3和连接块2固定住,医务人员推动装置到磁共振检查床的尾端,使支撑板6的一端与检查床相连,将第一插杆12向一侧拉出,隔板5向下移动与无磁床板1脱离,将第一插杆12穿过隔板5上位于上方的第一通孔15,使隔板5与支撑板6固定,从而将隔板5与无磁床板1分离,便于医护人员推动无磁床板1将患者放置于磁共振检查床,将挡板3转动与无磁床板1平行,再将患者身下的无磁床板1抽出即可进行磁共振检查。
2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